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土壤污染论文

废旧农膜白色污染的机械化治理措施

来源:农机科技推广 作者:汪振荣,滕淑霞,孟涛
发布于:2018-09-05 共5832字
  地膜覆盖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示范推广以来, 因该项技术具有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提前早播和促进作物生长与增加产量, 同时可降低冰雹、干旱、风沙及降温等自然灾害给作物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等优点, 被誉为蔬菜、棉花种植史上的“白色革命”.八十年代中后期在张掖市大面积推广应用, 至目前, 已从当时的蔬菜、棉花发展到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多种作物, 为全市农业的增产增收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同时, 由于残膜不易回收难降解, 对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被人们由原来的“白色革命”改称为“白色污染”.
  
废旧农膜白色污染的机械化治理措施

 
  一、张掖市地膜使用及回收利用现状
 
 
  1. 地膜使用现状
  
  张掖市现有总耕作面积394.55万亩, 使用地膜栽培面积达255.15万亩, 占总播面积的60%以上, 使用地膜总量约1.33万吨。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05.96万亩, 0.008mm地膜使用亩成本3.3kg×10.6元/kg=35元, 0.01mm地膜使用亩成本4.2kg×10.6元/kg=44.52元;商品玉米种植面积26.49万亩, 使用0.008mm地膜亩成本2kg×10.6元/kg=21.2元。年使用地膜量8477吨。马铃薯种植面积45.53万亩, 0.01mm地膜使用亩成本6kg×10.6元/kg=63.6元, 年使用量2731.8吨。中药材种植面积38.34万亩, 0.01mm地膜使用亩成本5kg×10.6元/kg=53元, 用膜合计1917吨。高原夏菜种植面积38.83万亩, 0.01mm地膜使用亩成本3kg×10.6元/kg=31.8元, 年使用地膜量116.49吨。
  
  2. 废旧地膜捡拾机械化现状
  
  近年来, 市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先后引进弹齿式残膜捡拾机、螺旋振动筛式残膜捡拾回收机, 并投入科技力量进行硬茬地残膜捡拾机、气吸式残膜回收一体机的研发。从各种机型捡拾情况来看, 机械化残膜捡拾的根本难点在于草膜分离不干净, 进而影响下一步的残膜回收再利用。
  
  截至2017年2月, 全市具备废旧地膜捡拾功能的农机具 (含搂耙式的简易捡拾工具) 74281台, 其中:引进定西三牛生产的1MFJG-125A残膜捡拾机50余台, 作业效率为每小时3亩~9亩, 拾净率95%以上;高台福祥、民乐开源等农机企业生产残膜捡拾机具15余台, 作业效率为每小时3亩~4亩, 拾净率80%以上;民乐福德农机合作社等农户自制加工点生产的残膜捡拾机具400余台, 作业效率为每小时3亩~4亩, 拾净率80%以上;农户自制的搂耙式的简易捡拾机具及捡拾工具73816台件, 拾净率85%以上, 人工捡拾特点是费工费力费时, 捡拾效率低下, 优点是捡拾干净。
  
  3. 人机废旧地膜捡拾效益对比
  
  (1) 废旧地膜采用人工捡拾, 所用工具是拖拉机和拉搂, 2个人跟一台拖拉机, 一天可捡拾16亩, 2个捡拾人员加拖拉机手共3人, 3人×100元/人=300元/天, 拖拉机每天费用200元, 采用人工捡拾作业费总计500元/天, 每亩需支出作业费31.25元。
  (2) 采用机械捡拾, 所用工具是拖拉机和残膜捡拾机, 一台机械一天可捡拾24亩, 拖拉机手每天100元, 机具每天200元, 采用机械捡拾作业费总计300元/天, 每亩仅需支出作业费12.5元。
  (3) 采用机械作业比人工作业亩节约人工2.5个, 亩降低作业费用18.75元。
  
  4. 废旧农膜回收企业现状
  
  2012年, 张掖市政府出台文件, 建立完善回收服务网络。鼓励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建立专业化回收队伍, 专门从事废旧农膜回收工作。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乡镇建立农膜回收站。要求各乡镇建立1处乡村物业管理站, 建设了一批田间垃圾收集设施, 对废旧农膜进行定点堆放、定期处理, 方便农民和废旧农膜经纪人交售。至目前, 全市有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10个, 仅有高台县方正建材加工企业加工井盖、城市景观基座等终端产品, 其余企业加工产品为再生颗粒和碎片。加工量在5000吨以上的企业为零, 加工量在1000吨的企业有以下三家:
  
  (1) 甘州区远大再生资源回收站位于张大公路3km处, 残膜收购90元/方, 6方/吨, 收购价540元/吨, 年加工量1000吨左右。
  (2) 高台方正建材厂位于高台县开发区, 收购价450元/吨, 年加工量2000吨左右。
  (3) 山丹华塑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丹县城西处, 残膜收购80元/方, 6方/吨, 收购价480元/吨, 年加工量1000吨左右。
  
  临泽、民乐废旧塑料收购点及加工企业因收购价格低, 无农户送膜, 前几年设立的残膜回收点、站形同虚设, 田地里的残膜多由农户收集到地埂边上进行焚烧、掩埋。
  
  废旧农膜回收的主要模式:一是加工企业派出专门收购残膜的人员, 到田间地头寻找堆积的残膜, 进行分选后, 议价收购, 约占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加工量的60%;二是农村五保户、丧失劳动力人员, 捡一些卖一些, 游走在田间地头和收购站之间, 约占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加工量的30%;三是农户自己捡拾后, 交售给商贩和企业, 约占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加工量的10%.
  
  5.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
  
  据调查, 全市仅有40%的废旧农膜被加工企业收购, 仍有60%的废旧农膜由于膜与草无法分离而被堆放在田间地头。
  
  (1) 甘州区远大再生资源站回收残膜含杂率为3% (残膜含杂率为除土后其它杂质含量) , 收购后, 先人工分拣, 使其含杂率进一步降低, 再进行加热熔化, 达到熔点后形成塑料胚子, 最后进行切割、装袋, 发往上一级塑料深加工企业, 回收成本540元/吨, 加工成本1200元/吨。
  (2) 高台县方正建材厂回收残膜含杂率为5% (残膜含杂率为除土后其它杂质含量) , 收购残膜, 分拣后进行热熔加工, 进入输送带后, 内置风机对残膜进行土膜分离, 分离后的残膜进入熔炼炉, 进行热熔, 最后形成5cm左右的丝状、块状, 再进行二级加工生产, 生产城市下水井盖、树木基栏等。回收成本450元/吨, 加工成本1100元/吨。
  (3) 山丹华塑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加工企业对回收的残膜含杂率没有严格的规定, 是因为该企业负责人发明一种膜草分离机械装置, 其工作原理是, 利用草膜的熔点不同 (残膜熔点78℃) , 通过带爪底盘, 抓住残膜旋转, 同时和桶内壁的爪板产生摩擦, 随着摩擦时间的增加残膜达到78℃后相互缠绕粘结, 和杂物分离, 成残渣装后, 再运送到输送带上, 通过震动、筛抖后进一步进行草膜分离, 使其含杂率达到20%~25%, 从而装袋发往上一级加工企业。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械化捡拾草、膜不能分离
  
  在调查中发现, 各种机械化捡拾全部将草与地膜同时捡拾起来堆积在地边, 有部分农户采用火烧或者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 大部分农户将草与地膜乱堆乱放乱倒, 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回收加工网点要想回收利用, 还得雇佣人工分类捡拾和挑选, 费工费时, 分离捡拾的强度大, 耗费资金。
  
  二是机械捡拾和人工捡拾成本太高
  
  据调查, 采用半机械捡拾 (农户自制的拉搂) , 一台拖拉机连同机手共计是3人, 一天能捡拾16亩, 连人带机器每天费用500元, 每亩地回收废旧地膜3kg左右, 每公斤废旧地膜0.4元钱 (每吨400元) , 16亩地捡拾48kg地膜回收价格19.2元, 算账根本不划算;人工捡拾每人每天1亩地, 人工80元, 每亩地捡拾3kg地膜, 每公斤废旧地膜0.4元钱, 回收价格1.2元, 算账更不划算。
  
  三是加工企业规模小、层次低, 带动能力不强
  
  目前张掖市有10家以上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企业, 虽然为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仍然有大量废旧农膜未能及时回收, 有些回收加工企业形同虚设, 根本没有开展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 加工层次低, 辐射带动能力弱。企业自身仍然没有条件、能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其加工的产品主要以塑料棚膜、黑地膜和各种塑料瓶为主, 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 现在只能维持企业的生存, 很难承担起辐射带动回收废旧农膜的社会责任,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
  
  四是回收成本高, 难度大, 导致回收率低
  
  据调查, 目前回收塑料瓶、塑料袋及其他废旧塑料制品比较容易, 回收率较高, 唯有废旧农膜的回收难度较大。究其根源, 一方面使用0.008mm的地膜经自然风化后, 强度低、易破碎, 从土地中捡拾难度大;另一方面是膜栽作物的根系不同, 捡拾的难易程度不一。人工捡拾费时、费工、费力, 清理难度大。
  
  五是网络不健全, 购销不划算, 影响了农户交售的积极性
  
  大部分农户对捡拾清理土地上的废旧农膜已有充分的认识, 能够自觉捡拾清理土壤中的废旧农膜, 但由于销售成本高, 一般10亩地清理出来带有杂物的废旧地膜大约1m3, 售价最高也仅有200元左右, 对距离加工企业较远、没有回收网点的乡村农户而言, 废旧农膜销售的所得, 还不足抵顶人工费和运输成本, 致使农户只注重清理, 忽视销售。回收网点一般在半径10km的范围内上门巡回收购比较划算, 但再要扩大服务半径, 在现时收购价格的基础上, 企业利润就大大缩水。
  
  六是加工企业投融资困难, 生存压力巨大
  
  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润微薄, 企业受自身资金限制, 只能进行初级加工, 产品竞争力不强, 效益不明显。
  
  七是新型残膜捡拾机具引进和研发不够
  
  目前, 张掖市引进和研发的残膜捡拾机具达不到相关技术标准, 引进的机具偏少, 大多数还是农户自制的简易捡拾机及捡拾工具。同时, 残膜捡拾机械化的技术推广和培训不够, 没有作业补贴或地方叠加补贴政策, 合作社和农户开展机械化捡拾的积极性不高。
  
  三、对策及建议
  
  为加快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全面做好“白色污染”防治工作, 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要按照“政府引导支持, 企业市场运作, 群众自觉参与”的思路, 以强化政府监管、壮大加工企业、完善回收网络、促动农户参与为重点, 逐步建立起“激励企业保利用率、健全网点保回收率、行政监管保捡拾率”的“三保”工作机制, 尽快形成农户积极捡拾、网点应收尽收、企业提升加工的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体系。确保到2020年, 废旧农膜捡拾率和回收率分别达到90%以上, 加工率达到100%.
  
  1. 加强组织领导, 提高思想认识
  
  要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纳入市、县区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考核范围, 建立工作长效机制。各县区要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专题研究部署。要成立由市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 农业、农机、财政、发改、工信、环保、工商、质监、商务、金融、税务等部门和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协调领导小组, 统筹规划, 落实责任, 强化措施, 抓好落实。要在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扶持政策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 制定出台本县区相关配套扶持政策。
  
  2.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社会氛围
  
  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特别是新闻媒体加大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重要性的宣传。增强农民群众对残留地膜回收的自觉性, 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 动员全社会参与“白色污染”的治理, 推进村容整洁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3. 培育加工企业, 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针对现有废旧农膜再生加工工艺技术还不够成熟的问题, 建议政府要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 按废旧农膜的分布情况和企业现状, 在企业投、融资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提升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 重点扶持大型企业, 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提升产能规模、开发多元化产品, 增强企业的龙头作用, 增强中小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的社会责任, 全力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
  
  4. 科学布建网点, 提高回收服务功能
  
  治理“白色污染”, 重在回收。市县区工商、环保、农业等相关部门应相互配合, 依托供销系统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建立乡村物业管理站, 建设一批田间垃圾收集设施, 对废旧农膜等农村垃圾进行定点堆放、定期处理, 方便农民和收购人交售。鼓励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和个人在各乡镇设立废旧农膜回收站和废品收购点, 配备专业捡拾设备, 组织流动回收车辆, 建立专业化回收队伍, 进村入户上门收购, 扩大收购范围。农业、农机、供销等部门要加强网点管理, 加强收购人员培训, 保证回收网点正常开展工作。同时, 积极推广0.01mm农用地膜和可降解地膜, 降低捡拾强度。将“片有加工厂, 乡有收购点, 村有收购小商贩”的“三有”纳入考核内容, 促进废旧地膜收购网点建设, 使之形成“覆盖全县、运行有序、乡村监管、市场运作”的废旧农膜回收体系。
  
  5. 加大培训力度, 淘汰超薄农膜建议
  
  政府部门出台禁止0.008mm以下地膜流通使用的措施办法, 加大市场监管和查处力度, 杜绝0.008mm以下超薄地膜进入农资市场。从2017年起, 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08mm的农膜, 推广使用厚度大于0.01mm、耐候期大于十二个月且符合国家其他质量技术标准的农膜和厚度大于0.12mm的棚膜。农业、商务、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大市场整治力度, 严厉打击销售“三无”地膜, 规范农膜销售行为。对提供使用超薄地膜的企业和单位, 要严肃追究责任, 依法予以处罚。
  
  6. 抓住关键环节, 发挥项目效益
  
  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 针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过程中的薄弱点, 把残膜回收列入乡镇目标责任考核中, 确保土壤中的残膜捡拾率达到90%以上。
  
  7. 落实行政责任, 提高回收利用率
  
  为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组织管理, 要健全地方行政领导负责制, 农业、环保部门要履行监管职责, 相关部门和乡镇要形成合力, 齐抓共管, 将废旧农膜回收工作纳入县、乡、村考核体系, 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同时加强乡镇一级农业环保机构在具体工作中的牵头作用, 履行当地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指导和监管。
  
  8. 发挥部门作用, 积极推广新型机具
  
  依托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 建立残膜捡拾机械化作业示范点, 农业、农机部门要积极引进、试验、推广农膜捡拾机械化作业机具, 采取作业补贴或地方叠加补贴的办法, 鼓励合作社和农户开展机械化捡拾作业。
  
  9. 建立残膜回收激励机制
  
  (1) 扶持建立一批废旧农膜回收网店, 带动周边地区废旧农用地膜回收, 鼓励农机合作社、收购点、农民等各方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回收农膜, 对于捡拾的农膜交售加工企业的, 每吨给予100元的补助。
  (2) 引进推广农膜捡拾机具, 降低作业成本。鼓励合作社购置残膜捡拾机, 开展农膜回收利用服务。对购置小型农膜捡拾机具给予30%的补贴, 大型机具 (价格在15000元以上的残膜捡拾机具) 补贴比例可提高到50%.对合作社服务农户进行残膜捡拾作业, 各县区要核定作业面积和作业质量, 符合作业标准的每亩给予20元的作业补助。
  (3) 对残膜加工企业的扶持上, 采取对新建加工量达100至200吨的残膜加工企业给予10万元的资金扶持;对加工量达200吨以上的残膜加工企业给予15万元的资金扶持;对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造升级作业线的残膜加工企业给予5万元资金扶持的政策。
原文出处:[1]汪振荣,滕淑霞,孟涛。机械化破解“白色污染”难题[J].农机科技推广,2017(09):56-59.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