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秧歌教学对初中女生体育兴趣和心理健康促进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20 共4746字
论文摘要

  秧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1]是最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舞蹈,动作优美大方,音乐欢快抒情且运动强度适中,深得大众喜爱.将秧歌开发应用引入初中女生体育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身体各器官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协调性,还可以愉悦身心,改善情绪状态,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具有很高的健身健心价值.因此,秧歌是中学女生体育教学的好教材,为更好地推广秧歌民间体育舞蹈,促进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丰富中学女生体育教学内容,本文就秧歌教学对初中女生体育兴趣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旨在为学校体育开展普及秧歌教学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借鉴.

  1 秧歌教学指导思想

  秧歌教学以“健康第一”、“学生为本”、“全面育人”为指导思想,从女生生理、心理特点出发,选择简单易学,便于开展并深受女生喜欢的健身秧歌为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自定目标大胆展现与创新,通过小组与集体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示学生的才华,让学生在掌声与教师的鼓励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以及自主评析、自我调控能力,有效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领域目标,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1 研究对象

  根据实验需要在赣南师院附属中学初一年级随机选取四个班,其中两个班的女生组合成一个班(50人)作为秧歌教学实验班,剩下两个班的女生也组合成一个班(50人)作为实验的对照班进行常规教学.

  2. 2 研究方法

  2. 2.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等电子资源和赣南师范学院图书馆查阅相关相关文献资料.

  2. 2. 2 问卷调查法:

  (1)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量表

  该量表是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汪晓赞博士的研究成果.在教学实验中,我们用之来测量被试学生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的变化.该量表由42个陈述句组成,共分为6个维度:体育学习消极兴趣、体育学习积极兴趣、运动参与程度、自主与探究学习、对体育的关注、对体育的认识;每一个陈述句描述一种初中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与不感兴趣的典型行为,要求被试作出符合自己真实情况的回答.量表采用5级评分法分正向和反向计分,各题得分之和即为被试者的兴趣水平分数[2].

  (2)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5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6;该量表共60个项目,分为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等10个因子.每个项目为一个陈述句,采用5级记分制正向计分,得分越高者心理问题越严重.记录量表各因子得分;计算各心理因子实验前后的变化差异[3].

  2. 2. 2. 1 实验前让被试在统一时间内完成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以及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研究者按照问卷测谎要求剔除无效问卷、记录结果.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100%.

  2. 2. 2. 2 实验结束后,要求所有被试完成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以及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并对量表加以整理,配对有效的问卷为200份(实验班: 100份;对照班: 100份总有效率为100% ).

  2. 2. 3 实验法

  实验班教学内容为秧歌教学.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用第三套健身秧歌为教学内容,健身秧歌的音乐采用欢快舒情的经典民族歌典,具有明显的健康色彩.课堂教学以自主学习及巩固表演为主导,运用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手段,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培养女生体育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对照班仍然采用常规传统教学方法按照原课程计划进行田径、篮球、排球、武术等内容教学,实验时间为三个月(2009年9月)11月)实验班、对照班每周均上两节体育课,且按学校课程表执行.每次体育课授课时间均为45分钟.实验班、对照班体育课均由同一名体育教师担任.

  2. 2. 4 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

  数据使用SPSS11. 5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所获得的参数进行实验前后的比较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 1 秧歌教学对初中女生体育兴趣影响比较分析

论文摘要

  3. 1. 1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比较分析

  从表1体育兴趣维度上看出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女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态度相差不大,无明显差异(P>0. 05);因此两组被试属于同一水平群体,即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体育兴趣水平及各维度均有同质性.

  3. 1. 2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比较分析

  实验班自身前后对比除了在对体育的关注维度上无明显差异外,其他维度上都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在体育消极、积极兴趣以及体育认识的维度上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 01);对照班自身前后对比在体育兴趣及体育认识维度上存在差异,但不如实验班显着,其他无明显差异不.

  3. 1. 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体育兴趣态度的比较分析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女生除了在对体育的关注维度上差异不显着外,其他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尤其在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认识上有非常显着差异(P<0. 01).

  由表1各维度的平均分及表2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女生体育兴趣水平都有所提高,采用常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对照班也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提高幅度要远大于对照班的提高幅度.我们认为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长期以来,常规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教,学生学的单边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没有生机,只考虑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和课的质量,课堂教学枯燥、缺乏乐趣、学生主动性差,不能充分展现自我,一节课下来只是讲解)示范)练习)反复练习,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久而久之使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降低或失去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到提高,自然在体育参与程度和探究学习等方面表现不积极.

  在秧歌教学中,根据女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主动考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学习主动性,如让技术掌握较快、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或表演.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娱乐性,其环境气氛轻松自然,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尽情的发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使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再加上教学器械简单而又赏心悦目,欢快的舞蹈动作,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了浓厚兴趣,积极性提高,从而变被动、强迫式学习为主动积极地吸取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运动参与程度和自主探究与学习上也得到提高.从表1中可以看出女生通过秧歌教学实验后在体育兴趣及参与等方面的热情明显提高.以上说明秧歌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促进初中女生体育兴趣有着积极的影响.

  3. 2 秧歌教学对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比较分析

论文摘要

  3. 2. 1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学生的心理水平的比较分析

  从表3检验结果显示,前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女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因子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女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处于相同水平,满足本研究的需要.

  3. 2. 2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分析

  实验班自身前后在人际关系、抑郁、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等因子指标方面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维度上出现非常显着的差异(P<0. 01);对照班自身前后只在抑郁、焦虑,适应不良三个方面存在差异,其他方面差异不显着性.

  3. 2. 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分析

  实验后两个实验班比较除了在偏执、强迫症状维度上差异不明显以外,其他都存在显着差异,尤其是在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方面存在非常显着的差异(P<0. 01).我们再具体分析实验后实验班女生心理因子出现非常显着变化的原因:

  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反映受试者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对自己不友好,感情容易受到伤害,对别人求全责备,同异性在一起觉得不自在等问题.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相比存在非常显着差异(P<0.01).说明通过参加健身秧歌教学,有助于寻求他人尊重,加强同学交往,增进相互之间了解、友谊,有利于缓解因学习而造成的紧张情绪或压抑心理,尤其是秧歌教学是以群体形式进行,并且组合变化多样,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必须互相配合,信赖与鼓励,这种近距离的协助与鼓励更有利于产生一种精神上的相互信赖和相互交往的亲和感.因此,多数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共同锻炼和相互谦让、尊重,使自我群体交往意识进一步得到增强,对锻炼所从属的集体及练习内容,表现出积极的认同和对其他同学的心理相容性,从而表现出“人际关系敏感”心理因子的改善.

  焦虑:反映受试者感到紧张,心神不宁,无缘无故的害怕,心里烦躁,心里不踏实等问题.秧歌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宣泄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积累的不良情绪,还可以使人体某些器官、系统的神经紧张水平降低,降低应激反应.因此,秧歌教学可以消除多数学生紧张等主观情感体验,从而对学生“焦虑”心理因子的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效应.

  抑郁:反映受试者感到生活单调,自己没有前途,容易哭泣,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问题.还以生活的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等为特征.在秧歌教学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的体能有所增强,体型也有所改善,这无疑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另外,通过不断地克服困难,发展了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缓解了如紧张、胆怯与恐惧等情绪障碍,从而能有效地防止/抑郁0等心理倾向的发生,说明学习秧歌教学对学生抑郁因子的健康水平表现出积极作用.

  经过3个月的秧歌教学从总体上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进行常规教学的对照班显然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没有实验班那么显着.从表3维度的平均得分可以反映出实验后女生各心理因子向良好的水平发展,虽然强迫症状和敌对因子指标在教学前、后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但从数值在下降,有待长期锻炼验证.秧歌教学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热身及练习,在欢快的气氛中进行锻炼,让身体和音乐融合成一整体,满足了她们不愿受过多约束的心理,缓解了学习、生活等带来的压力,促使心理上获得轻松,从而减轻学生的抑郁、焦虑水平,对情绪的改善具有显着的功效,能很好的促进女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 1 结论

  4.1. 1 健身秧歌运动强度适中,器械丰富多样,赏心悦目,并且不受场地的限制,简单易行,十分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尤其对女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能提高女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可引入初中女生体育课堂教学.

  4. 1. 2 健身秧歌是体育与民族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有较强的体育锻炼功能,而且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4.1. 3 健身秧歌运动是学生进行心理宣泄、挑战自我、展现自我的有效方式,是学生交流思想、陶冶情操、抒发情感和培养审美意识的好途径,完全符合当代初中女生的心理需要,对改善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良好作用.尤其对“适应不良”、“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0等心理状况的改善效果非常显着,是一条调节学生心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4.1. 4 实践证明健身秧歌在中学体育课中的普及符合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因而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4. 2 建议

  4.2. 1 学校体育应从学生兴趣入手,将健身、娱乐性强的民族传统体育运用于体育课堂教学,让他们更多的体会运动的快乐,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度.

  4. 2. 2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中小学生中产生心理障碍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为了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应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集健身健心于一体的秧歌等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 2. 3 学校体育应大力推进民族特色项目,加强对各类民间体育舞蹈的相关研究,既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让更多的学生从民间传统运动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邱岚.健身秧歌在校园文化中对大学生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8): 178-179.

  [2] 张宏,赵洪生.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科技信息, 2008, 30: 541.

  [3] 黄永飞,康辉斌.农村初级中学留守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7): 93-965.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