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当前高师体育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创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03 共3948字
论文摘要

  我国高师体育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经历了多次改革,实现了高师体育教学的巨大进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高师院校的体育教育功能更加丰富,体育教学更加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高师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其更好地贴近高师院校学生的特点,实现高师体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进而不断提高高师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当前高师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的个体差异大

  目前高师院校体育课堂上的学生,多是 90 后,他们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技战术等方面的素质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高师体育课堂上,体育课程是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的,但是学生选课的目的以及学习动机却存在很大的差别[1].这样一来,造成每个教学班的学生在地域、性别、身体和运动能力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如有的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是出于个人兴趣,有的学生是为了拿到学分,还有的学生是为了考个好成绩或领取奖学金,这就使得统一化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羽毛球课堂上,有些学生身体素质适合高强度的训练,有些学生则身体瘦弱或者由于兴趣的缺失,不愿意从事激烈的羽毛球训练,体育教师过于统一化的教学很容易影响到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素质的有效培养,很难实现班级内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步和统一提高.

  (二)体育教材过于专业化

  目前,高师体育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多是照搬体育专业的教材或在专业体育教材的基础上简单修改后使用的,而且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却忽略了同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有效衔接,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和体育教育素质的有效培养.在高师院校的羽毛球课堂上,教学内容通常过于理论化、专业化,实用性不是很强,在整体上并不适合高师体育羽毛球教学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羽毛球体育文化、学生兴趣培养等方面教学内容的缺失,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高师羽毛球教学和学生体育素质培养的现实需要[2].

  (三)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现阶段的高师体育教学,主要还是以示范性的教学为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别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这样就很难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利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自主开展,从而制约了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例如,在当前的高师体育羽毛球课堂上,通常都是教师对相关技术动作进行示范后,让学生进行效仿练习或训练,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课堂教学效率明显偏低,加上缺乏课外指导以及相应赛事的带动,羽毛球运动在当前大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比较低,能够在课下主动开展羽毛球训练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四)体育教学的场地资源紧张

  虽然体育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欢迎,但是由于近年来的高校扩招政策,体育基础设施资源日益紧张,加上很多高校在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建设上的滞后,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利于高师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例如,现在国内的很多高校还没有室内羽毛球场,有的高校是将篮球场、排球场和羽毛球场合并使用,即便是这样,羽毛球场地的数量也不多,而且在平时很少会对学生正常开放,这样就满足不了学生们的正常运动需求.同时,由于教学场地资源的紧张,教师在演示、解说羽毛球技术动作时,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无法及时观察和纠正某些学生的错误.此外,在学生们进行自由活动时,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也明显受限,只能是很多人轮流上场,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学生们失去对羽毛球体育课的兴趣.

  (五)教师的水平、能力有限

  基于高师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高师体育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体育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体育教育能力.但是,高师院校的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时,并没有针对高师学生特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而且有些体育教师并非某项运动课程的专业出身,经过短期的培训甚至是自学一段时间就开始给学生上课,这样也就很难保证教学训练效果.羽毛球运动技术多样,要想掌握住动作要领,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因此,这些半路出家的老师本身对羽毛球运动的特点缺乏全面的认识,加上自身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有限,就很难向学生们展示专业、规范化的羽毛球技术动作,也很难引导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意识.

  二、创新高师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高师体育教学的教材内容

  针对当前高师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高校要想提高高师体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优化与调整,既要有全国统一的大纲、教材、标准和要求,又要结合高师体育教学的实际,突出高师体育教学的专业特色和个性特征,这样才能实现高师体育教学与社会教育发展的积极适应[3].师范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毕业后大部分都要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教学对象也主要是以基层中小学生为主,所以更加需要懂得如何通过体育理论知识指导具体的体育实践,更加需要具备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在高师院校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师范性、科学性、实效性和指导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进入教育工作岗位后自觉地带动周围人强身健体,有力地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二)创新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

  高师院校要想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实现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仅仅依靠相对传统、单一化的课堂教学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师院校需要将课内教学同课外教学进行有效的衔接,积极开设第二课堂,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调动学生在课外参与体育锻炼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对此,高师院校可以把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作为高师体育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体育健身、运动竞赛、体育知识讲座、体育文化生活等活动,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偏好自主选择体育社团,通过自己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体育锻炼[4].例如,在高师院校的羽毛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组织形式多样的羽毛球竞赛活动,在课外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一方面让羽毛球教学实现了理论学习与运动实践的有效衔接,激发了学生对这项运动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在实战中的技战术素养,及时发现自身在课堂学习环节存在的不足,以便开展更有针对性的课外学习和课外训练.此外,在羽毛球"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各种技术动作要领和技战术的理解,在竞技化、娱乐化的氛围下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各种技术要领,可谓一举多得.

  (三)创新高师体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基于阳光体育、快乐体育等体育教学理念的兴起,高师院校的羽毛球教学也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实现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以便更好的适应新时期学生体育学习的现实需要.首先,高师院校的体育教师要学会使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教学技术和辅助手段,提高体育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高效性,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养成主动锻炼、乐于锻炼的好习惯.其次,高师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表现出的热情、兴趣和努力程度,淡化对学生最终成绩的关注,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学习需求制定分层教学策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都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再次,高师院校的体育教师要积极实现自身教育角色的转变,将体育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做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借助赏识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快乐学习,热情参与,让体育课堂里充满热情汗水的同时也散发着欢声笑语,进而带给学生更多的快乐学习体验.

  (四)创新体育师资力量建设途径

  要想创新高师体育教学的传统模式,增强高师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教师自身的素质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因此,各大高校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组建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在选择师资力量的建设途径时,不仅要让教师具备深厚的体育运动专项技能和技战术素质,还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体育教育技能,这样才能实现高师体育教学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教育工作岗位.此外,高师院校的领导要多组织基层体育教师"走出去",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交流活动,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寻找差距、增长见识,进而促进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五) 创新体育教学评价理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学评价方式的科学与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与训练活动中,需要得到鼓励和肯定,这样才会敢于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自然而然地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和热情,进而主动求知,通过付出,收获成功与快乐.例如,在高师院校的羽毛球教学中,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与进步,发掘学生的潜能特质,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在羽毛球课堂上体会到成功感和快乐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羽毛球产生持续不竭的热情,促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和心理环境下主动求知.同时,积极的教学评价,还可以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课堂氛围.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学生通过评价,实现了生生、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能够有效消除各类意见分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总之,面对高师体育教学改革的新变化,我们只有积极转变体育教育观念,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构建更加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价值,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确保学生在进入教育工作岗位后,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开展更加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马海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3):371-374.

  [2] 于振峰,王晨宇,胡法信,等.21 世纪初期中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体育学刊,2006,13(3):67-69.

  [3] 王虎,张玉兰.高师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0(1):120-122.

  [4] 许莉.终身体育理念下高师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3):417-42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