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对玉溪师范生体育锻炼认知与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6-28 共3975字
论文摘要

  师范生教育是培养教师的教育,因此,师范生教育应是全面发展的教育①。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导,是培养人才的中心环节,教师的素质不仅关系到育人的质量,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是因为:国家建设,教育为本;教育建设,教师为本;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地方院校的师范生由于来源、专业设置和就业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体育锻炼与健康影响重要性的认识并能把相关的知识、理念坚持践行,不仅直接影响着师范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关系到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笔者试图以玉溪师范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例,了解师范生体育锻炼知行与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并以此做一个案例分析。

  一、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对144名地方院校师范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笔者在上课期间,分别对2013级(67人)、2012级(57人)、2011级(20人)的学生随机分别发放问卷,并尽量使文理科的学生数据持平。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4份,回收问卷144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35份,无效问卷9份。

  研究工具(1)《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选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殷恒婵教授等2006年编制的《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进行。知行,指知与行的关系。知即知识、认识、观念、理论;行,即行动、行为、实践、践行①。本研究中“知”是指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该问卷中关于“知”的部分包括2个维度,即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每个维度分为10个题项.最后计算总分并按总分将认知程度分为5个等级,即认知总分85~100为非常高,70~84为很高,50~69为高,35~49为较低,20~34为低;“行”是指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即除体育课以外,平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2或3次以上,且每次活动在30min以上行为的群体,称为运动群体,凡不符合以上情况的群体为非运动群体②。(2)《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该表也称UPI,是由日本学生相谈学会会长松原达哉与樊富珉翻译介绍到国内。

  1993年樊富珉、王建中在主持“全国UPI应用课题研究”中对UPI的有关条目、筛选标准、实施过程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修订。直至现在,国内已有几十所大学的心理咨询机构常备并每年使用。

  二、结果与分析
  
  师范生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认知程度的现状通过对师范生的体育锻炼与健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7.4%的师范生认知非常高,33.8%的师范生认知较高,47.1%的师范生认知高,10.3%的师范生认知较低,1.5%的师范生认知低。

  师范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的现状本研究在数据处理时,把师范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为非常高、较高以及高的都归为认知高,把较低和低的都归为认知低。并在探讨师范生的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时,将样本分为4组,即:1)运动+认知高;2)运动+认知低;3)不运动+认知高;4)不运动+认知低。

  通过对师范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运动+认知高的师范生占29.4%;2)运动+认知低的师范生占0.7%;3)不运动+认知高的师范生占65%;4)不运动+认知低的师范生占35%.有88.3%的师范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高,但有71%的师范生由于各种原因不参加体育锻炼。

  (1)不同性别师范生体育锻炼知行现状差异比较。通过对不同性别师范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运动+认知高的男生占60.7%,女生占21.3%;对不同性别师范生知行人数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男生既参加体育锻炼而且认知较高的人数比女生高,且存在非常显着性的差异。这可能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女生观念更偏重于静、柔等,以致参加体育锻炼的女生少。这一情况应引起师范院校的领导及体育工作者的重视,师范院校女生较多,她们将来从教的机率也会较高,其知行情况对地方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不同生源地师范生体育锻炼知行现状差异比较。通过对不同生源地师范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运动+认知高的城镇师范生占40.9%,农村师范生占27.7%;对不同生源地师范生知行人数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既参加体育锻炼而且认知较高的城镇师范生的人数比来自农村的高,且存在非常显着性的差异。这可能是来自城镇的学生总体教育资源较好,其接收信息的渠道较多,接触各种体育项目的机会也较多,对参加体育锻炼也有一定的经济保障,认知高且能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多。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因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及相对较低的教育资源等原因的影响,认知高而且能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就远远低于来自城镇的学生。
  
  (3)不同年级师范生体育锻炼知行现状差异比较。通过对不同生源地师范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运动+认知高的大一师范生占14%,大二占10.3%,大三占5.1%.对不同年级师范生知行人数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既参加体育锻炼而且认知较高、人数较多的是大一的师范生,其次是大二,人数最少的是大三的;对不同年级师范生体育锻炼认知人数进行多重比较,大一、大二学生显着高于大三生。这可能是大一大二各方面的压力不大,而且体育课还是必修课,坚持锻炼的人数还多,到了大三,没体育课了,需要考虑的事越来越多,压力也随之增大,能坚持锻炼的人也少了。

  (4)不同学科师范生体育锻炼知行现状差异比较。通过对不同学科师范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运动+认知高的文科师范生占18.4%,理科师范生占11%,对不同学科师范生知行人数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既参加体育锻炼而且认知较高的文科师范生的人数比理科的高,且存在非常显着性的差异。

  师范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
  (1)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分布情况。在所调查的师范生中,有47.8%的师范生处于健康状态,有22.8%的师范生处于轻微不健康状态,29.4%的师范生处于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状态。

  (2)不同性别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对不同性别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男生中,共有29%的师范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在女生中,共有58.3%的师范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对不同性别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比女生高,且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

  (3)不同生源地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对不同生源地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城镇生源中,共有5.9%的师范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在农村生源中,共有45.6%的师范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对不同生源地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来自城镇的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比来自农村的师范生低,且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农村生源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高校体育工作者可充分利用体育的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多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4)不同年级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对不同年级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23.5%的大一学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有20.6%的大二学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有8.1%的大三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

  (5)不同学科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对不同学科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36.7%的文科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有14%的理科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有8.1%的大三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对不同学科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文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比理科生的高,且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

  师范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将师范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的4组样本予以赋值,将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显着大于0.05,表明师范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即师范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之间有比较密切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知行程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知行程度师范生在心理健康水平平均得分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进一步对不同知行程度的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运动+认知高的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不运动+认知高、不运动+认知低的师范生的高,并存在显着性差异(P <0.05);运动+认知低的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不运动+认知高、不运动+认知低的师范生的高,但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这可能和这一群体数量较少有关,进一步表明师范生的“行”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更大。
  
  三、结论与建议
  
  结论
  调查显示:有88.3%的师范生体育锻炼认知程度高,男生体育锻炼认知情况好于女生,但有71%的师范生由于各种原因不参加体育锻炼,在所调查的女生中,只有21%的参加体育锻炼;有52%的师范生可能有心理障碍或者应引起关注的状态,应特别关注女生和来自农村的师范生;师范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既运动而且认知又高的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

  建议
  第一,利用通适选修课、社团、俱乐部等,多途径讲授、介绍体育锻炼与健康的知识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们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能终身践行。第二,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增强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发掘现有资源,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尽可能开设适合师范生、特别是适合女生的特色项目,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第三,充分利用体育专业学生来进行运动指导,既能为体育专业的师范生提供实习机会,又能节省人力物力,还能提高锻炼的效果。第四,利用社团资源多举办一些体育比赛,吸引师范生参加体育锻炼。第五,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在地方院校现有资源条件下,以通适选修课、社团、俱乐部等为载体,借助体育手段,提高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师范生社会适应能力。第六,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学校现有体育场地的利用效率,改革体育馆的收费制度,最大限度地改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条件,充分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学生的运动热情,促进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