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体育教学策略

时间:2015-03-05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3186字
论文摘要

  一、现阶段我们身边体育课的流行病症

  案例一:某一位在体育教学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几十年的体育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里非常重视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强调严格的教学组织管理,重视学生练习、活动“整齐划一”。学生就像一个个纪律严明的小小“解放军”,坚决听从指挥,既没有一丝差错,也没有一丝主动,中规中矩,按部就班。这位老师还经常夸奖学生:“大家真听话!”、“纪律不错!”……案例二:某一位体育教师借班上公开课,老师在组织学生手持轻物进行掷远练习时,有的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练习,有的学生手持轻物乱投一气,还有一两个好动的学生居然去附近沙坑玩沙子去了。因为是公开课,教师又不好怎么样,索性就视而不见。课后上课老师满腹牢骚:“现在的学生怎样怎样,难管太难教了。”
  以上两个案例分别表现出一个极左思想“形”和一个极右思想“神”。是在当前体育课程改革逐步深入之际,由于旧教育观念带来的后遗症和在新课程理念中出现的消化不良现象之间的碰撞,引发出体育课堂教学的流行病症“紧拽不放”、“放得出,收不回”。
  如何医治流行病症,把体育课上得“活而不乱”呢?我认为,就是把课上得“形”“神”兼备。所谓“形”就是课的组织形式和氛围。包括队伍的整齐一致,学生的服从守纪。而“神”即指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注意力深度和思维指向。案例一的体育教学很重视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强调严格的教学组织管理,重视“整齐划一”,学生的活动都是“形”。而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是否被调动,他们的头脑是不是随教学的进程在思考,也就是说对学生的“神”注意不够,于是往往是“形”在,而“神”却游离了课外,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只有内在的“神”与外在的“形”有机统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才能把体育课上得“活而不乱”、“严而不死”。

  二、“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教学策略

  (一)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成为故事的主人公,来组织教学。趣味性的故事情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的投入到故事情节(课堂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夺红旗》游戏的教学中,我告诉学生,我们是解放军战士,要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或夺取敌人的某某阵地),一路上要遇到许多艰难困苦,希望大家以军人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确保战斗的胜利。活动中,学生个个奋勇争先,情绪高涨,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活动中去,同时,在军人准则的约束下,保证了队伍的整齐性。如能配上枪炮声的音乐,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再如投掷类教材可创设投弹,炸碉堡之类的情境,跳跃类教材可举行各种森林运动会来组织教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秩序井然,课堂气氛热烈。

  (二)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满足学生无意注意的需要

  中小学水平一、二,三,四阶段,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如果整个课堂让学生沉没在教师哗哗不休与指手划脚中,那无疑是一件令他们头疼的事。为最大限度的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不妨在恰当的时刻给学生一点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完成一些自己爱做的事,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解放。教师的任务在于如何把他们的活动与自己的教学联系起来。如在队列教学中,学生听了老师无数遍的“一二一”,“向左(右)转”,他们早想自己也去尝试一番。这时我们不妨给他们二三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组合,去尝试队列练习,他们保证会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喊着“一二一”,做得无比投入,如果发现有伙伴做错动作了,还会比老师更耐心地帮助他改正。有一次,我在《仰卧推起成桥》的教学中,在学生会成桥动作后,我让他们利用垫子自由活动三分钟,这时,学生有的搭桥,有的翻跟斗,有的侧手翻,还有的竟然钻起了“桥洞”。学生人人参与,积极主动,玩得不亦乐乎,特别是“钻桥洞”的创举让我赞叹不已。可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既遵循了培养学生自我活动能力的要求,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满足了学生无意注意的需要,使学生能精神百倍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三)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中小学生喜欢比赛,爱竞争,好刺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度地运用比赛法,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而且还可以诱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但是有比赛必然有胜负。胜的一方固然欣喜若狂,但屡战屡败的一边谁都会无精打采。欣喜若狂便会忘乎所以,没有精神就会厌倦,忘乎所以和厌倦都会走神,两者都或多或少使教学秩序凌乱,达不到比赛的真正目的,故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使每一组通过努力都有获胜的希望。同时,教师应注意在比赛中,给“常败将军”机会,比如说调整距离,降低要求等等。使他们也有夺标的可能性。特别是在他们取得胜利时,要加以表扬,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充分利用小集体的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

  利用集体内互帮互学的动力机制,可以在许多情况下以生生交流的方式缩短教学两方之间在知识理解力、思维方法上的差距,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还可以发挥集体学习的“镜子”作用,选择自己也有达成可能的参照对象,而不以高高在上的老师作为参照。例如,教师一个轻松、标准、漂亮的肩肘倒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可能使一部学生(技能水平较差)望而生畏。这时小集体的作用能充分解决这一问题。
  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以教师的动作为达成的目标,而基础差的学生则在本组成员的帮助下,选择比自己略好的学生为参照,把他们的动作作为达成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外在的行动表现(如动作的正确、漂亮)经常成为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能力的评价。这一评价又始终存在于运动学习过程中,因此,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而小集体中的相互承认,相互激励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集体的激励作用形成友爱气氛,使能力较差的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走出自卑的阴影,增强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五)适时激励,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性评价

  体育教师应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能去感染学生,用和谐可亲的态度去帮助和鼓励学生,注重培养他们勤问、善问、好学的良好习惯。就像北京教授王志刚来云阳授课所讲的那样----竖大拇指将大拇指肌群练得特别发达。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时竖大拇指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我相信你能把动作做好,你肯定能跳过去等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竖大拇指给予肯定,并适当启发、诱导,使学生充满自信,满怀兴趣不断探索和追求,把教师的肯定和激励变成他们不断学习创新,操作实践的动力,如:这位同学自编的游戏真棒,大家很聪明,谁能用我们学过的动作再编一个小游戏等。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同时,创新精神得到激发。
  体育教学中,当学生的表现有明显的进步时,应及时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并适当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强大的驱力。如:
  “你瞧!比上次进步多了!再来一次!”“你这次做得比上次更好!”“你是个很棒的孩子,我相信你知道怎么做。”等。
  当教师发现学生“闪光点”时,要及时抓住并运用赏识性的语言评价,让他们的良好表现在赏识中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如:“对!”、“很好!”、“OK!”、“你真行!”、“你用实力证明了,你是最优秀的!”、“我赞成你的做法!”、“你的发现非常重要!”等。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思维是否被启迪,注意力是否集中,是更好地掌握技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也是我们组织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紧紧抓住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使学生去认真地想,积极地练,那么课就能组织得既严谨而不呆板,既活泼而不凌乱,真正做到张驰有度,收放自如。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5—5总第145期.
  [2]中国学校体育2004—5总第139期.
  [3]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2总第89期(半月刊)
    相近分类:初中体育教学论文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