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分析(3)

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作者:刘立新
发布于:2017-05-17 共8444字
  5 结论与建议。

  5. 1 结论。

  1) 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明显高于非体育大学生。再次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前人已有的研究结论,这为教育决策和教育管理者重视和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体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2) 体育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在年级上存在某些差异,四年级在自尊自主和压力应对这 2 个维度上的均值低于其他 3 个年级。在面临就业、考研等外部情境变化和压力时,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在某些方面呈现降低的趋势。

  3) 不同不同运动专项的体育大学生在开放自信、自尊自主 2 个维度上,都呈现出较其他维度的均值更高,表现为其社会适应性上的共有特征。但是,不同运动专项的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特征在某些方面也存在显着差异,田径项目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的总均值及在开放自信、客观现实、情境调控 3 个维度上的均值都高于篮球和竞技体操项目大学生,田径训练在促进和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上更加全面和有效。

  5. 2 建议。

  5. 2. 1 完善体育教育教学计划 田径运动是体能主导类的项目,作为一切运动项目的基础,这一项目特点决定了其在个体身心素质和能力锻炼和培训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要重视运动基础训练,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田径课程,促进大学生身心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升。的即便是在高年级学生没有体育课程教学的情况下,也应将田径项目训练作为学生校园健身计划加以监督实施,并将其纳入学生每个学期学业考核的必要内容。

  5. 2. 2 改善体育课程选课制度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行选修课教学制度,由于田径项目自身的运动特点使得学生不愿意选择田径课程,田径运动教学受到极大地冲击,部分高校甚至取消了田径运动课程[19],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体育运动在学生人格培养和塑造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田径课程教学,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从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角度,向学生讲解不同体育项目对学生运动体能、运动技能,特别是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不同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身心发展状况和成长需求,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相应运动项目的体育课程[20].

  5. 2. 3 建立心理干预的体育训练模式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部门可以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密切协作,将经过心理测量后筛查出的、社会适应性严重缺乏的学生组织起来,针对性其表现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其设计运动训练方案,开设运动处方,将体育教育作从行为主义心理咨询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和扩充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技术和手段。

  参考文献:

  [1]蒋兴宏。 体育运动对学生社会适应性提高的比较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 8) : 71 -75.
  [2]肖丽琴。 体育运动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J].体育学刊,2007( 3) : 79 -82.
  [3]李树旺。 体育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证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09( 11) : 71 -76.
  [4] Carol D. Ruff and Corey Lee M. Keyes ( 1995) . The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Revisited[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 ( 4 ) : 719- 727.
  [5] Mathoney J. L. &Bergman LR ( 2002) . Conceptual and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 in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Positive Adaptation Applied[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2( 23) : 195 - 217.
  [6] Snyder,M. Public Appearances/Private Realities: ThePsychology of Self-Monitoring [M]. New York: W. H.Freeman and Company,1987: 256.
  [7] 江光荣。 心理咨询与治疗[M]. 合肥: 安徽出版社1995: 5.
  [8]郑日昌 中学生心理诊断[R].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222.
  [9]马启伟,张力为。 体育运动心理学[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69 -375.
  [10]陈建文,黄希庭。 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J]. 心理科学,2004,27( 1) : 2 -4.
  [11]杨彦平,金瑜。 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 2) : 108 -114.
  [12]戴斌荣,柴江。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问卷的初步编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9( 3) : 202 -208.
  [13]Peterson C,Seligman M E.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2 - 33.
  [14]张秋颖,于全磊,陈建文。 积极心理学下性格品质研究概述[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1) :14 -17.
  [15]刘立新,金冬梅,夏永静。 大学生社会适应行为方式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 3) : 421 -424.
  [16]田麦久。 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26( 3) : 145 -148.
  [17]卢谢峰。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03.
  [18]薛宇浅。 谈高校校园田径文化的缺失与唤醒[J]. 体育世界( 学术) ,2016( 1) : 46 -49.
  [19]王健军。 田径运动在高校公共体育中存在的必要性[J]. 青少年体育,2016( 1) : 73 -74.
  [20]高健,颜天民。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探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 12) : 94 -97.

原文出处:刘立新. 体育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特征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01):78-83+9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