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管理学论文

网络体育社团与实体社团特征对比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16 共4432字
论文摘要

  1 网络体育社团的概念及兴起

  1.1 网络体育社团内涵

  有学者认为,网络体育社团是体育社团形式之一。同样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组织团体[1];也是“以体育实践为目的具有共同行为规范和情感的人们的集合”[2];经过“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批,依法核准登记成立的非营利社会组织”[3];“公民自愿组成,自主管理”[4]。

  网络体育社团同时也属于网络社团的一种类型,是“以网络为媒介、以虚拟身份组建的社会团体”[5];具有虚拟、便捷、自主和开放等特性[6];未经登记,但以民间组织名义开展活动的组织;在互联网上开展表达性活动的,非政府非盈利的组织[7]。

  关于网络体育社团概念的研究不多,宗平华、黄承欢将其界定为:“具有相同体育兴趣或体育需要的主体,利用互联网身份,自发的在虚拟空间进行体育相关活动的非盈利团体[8]。王莹莹等将之定义为”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的一个集管理、交流、宣传、资源共享、回馈、控制、调节于一体的体育社团管理体系“[9]。

  作者认为,网络体育社团是一种以共同体育爱好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组织体育活动(线下体育活动,或线上体育讨论等)为目的、不完全实名参与活动,自发形成的自愿结盟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1.2 网络体育社团的兴起

  网络体育社团的兴起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为网络体育社团的产生提供了载体,截止到 2013 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 5.91 亿[11]。当前,网民使用较多的虚拟社团类型形式多样,网民通过这些平台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网民之间的交流。

  其次,网络虚拟社团的快速发展为网络体育社团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基础。网络社团成为满足人们快节奏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满足了群体交流的即时性。以体育运动为兴趣爱好的网络体育社团可谓应运而生。

  再次,现实中的体育社团在人们诉求多样化的今天已经远远滞后于需求现状。实体的体育社团为数不多、类型单一、办理程序繁琐,于是,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了网络社团,大部分的网络体育社团,注册便捷、管理制度简单、类别多样,在现有网络社团中不乏因为共同热爱一个球星而成立庞大的网络社团组织,如百度贴吧中由李娜粉丝团创建的”中国女网娜娜吧“拥有 80636 位会员,累计发帖量达到 2390247 条,可见,活跃度之高,拥趸者众,而这些原因也使得体育网络社团取得快速发展。

  1.3 网络体育社团的常见类型及运行方式

  网络体育社团的建立基于网络载体的应用,常见类型主要包括 3 种,专业的爱好者网站,如绿野驴友网、蚂蜂窝网等户外旅行网站;主题贴吧、论坛;体育类 QQ 群、微信体育类群组、体育类微博。

  网站类社团通过吸纳会员,为会员提供一些咨询和资料以及网站主打的核心服务,会员可以直接注册会员,也可以绑定微博或者 QQ 账号成为其会员。以蚂蜂窝为例,它最初由两个旅游爱好者发起创立,核心产品是为会员提供旅游攻略,攻略中的信息都是来自于用户的真实体验和评价。自 2006年上线,到如今已经超过了 4000 万注册会员。蜂窝按兴趣爱好来划分小组功能,有小广播推送新鲜事;开发了手机移动客户端及相关 APP,网站提供给会员大量的关于目的地的一手信息,会员粘性非常高。专注于户外运动的绿野网与蜂窝网相似,其运作方式,参与方式,网站内容大多相似,不同在于,绿野网更倾向于身体力行的户外健身旅行,更符合网络体育社团这一称谓。

  主题贴吧和论坛,以百度贴吧为例,驴友吧月活跃用户 26 万人,累计发帖量 362 万,关注用户 423445 人。在体育类贴吧中,足球类和篮球类贴吧数量遥遥领先,笔者统计了截止到 2014 年 5月底体育吧里各贴吧的会员数和发帖量,见表(数据来源:百度贴吧)。

  论坛的运作方式和贴吧类似,需要注册或绑定其他社交账号成为其会员才能发言发帖,游客只能浏览而不能共享其中的部分资源,也不能发言。吧内的成员通常会对这一个项目或者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讨论,也会在吧内进行技术交流,资源共享。

  在以上几种类型的网络体育社团中,基于社交工具的最为常见,应用最广。如微信和 QQ 等,尤其是 QQ,不仅是民间社团的第一首选,在政府部门、机关、高校等正式组织中也广受青睐。在QQ 群添加中索引”体育“会出现大量的群组,这些群组用户只要发送申请,符合群组入群条件,即能够被吸收入群,分享群内组织的各项资源和资讯。

  2 网络体育社团与实体社团特征对比分析

  所有网络体育社团的研究者们虽然分析视角不同,但对于两者之间既有共性又有特性的观点却是一致的。共性表现在两者都包含一定的人群、相同的兴趣社团成员参与。网络体育社团兼具体育社团和网络社团的特征,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 载体的技术性与便捷性

  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组织者对社团进行管理和在线交流。便捷性体现在网络载体广为接受并广泛应用于多种移动终端。

  对于组织者而言,网络体育社团的成立只需要解决技术问题即可:它可能需要编写一个网站程序,建立一个专门网站,或者是在成熟的网站开辟一个贴吧、论坛,甚至是一个 QQ 群、微信群组、微博,必要时可能还要开发一些便捷应用的 APP 软件,而这些技术对于大多数的组织者来说驾轻就熟,或招募计算机专业人才协助完成。

  对于参与者而言,可自主筛选,自愿申请加入这些组织,大多数组织对于参与者并没有严格的门槛限制,多数网站类的需要注册,贴吧、论坛和 QQ 群大多可以关联常用的 QQ 或微博账号,以 QQ 群存在的网络体育社团只要发送申请即可。

  只要具备最基本的网络技术知识的人都可以很容易的掌握。

  2.2 活动的开放性与广泛性

  开放性和广泛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开展活动不受地域所限,另一方面,对参与者没有年龄和性别限制。网络体育社团主要依靠开放的网络空间,通过便捷的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地把世界各地的人、信息等聚集在一起,互通有无。网络体育社团的参与者年龄跨度较大,几乎没有任何的限制。

  以广受关注的世界杯为例,网络体育社团则可以轻易化解时空局限的尴尬,即时的在线交流,这种交流既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以是一对多的,交流的对象也可以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爱好者们,不分性别不分年龄。

  2.3 成员构成的志趣性与民间性

  志趣性体现在以共同爱好的运动项目、赛事或者共同喜欢的球星、球队命名,如街舞吧、爵士舞吧、拉丁舞吧、皇家马德里吧、NBA 吧、世界杯吧。

  民间性体现在这些社团都不是官方发起,也不具备行政职能。他们的线上和线下活动不需要向相关部门申请报批,是纯民间行为。以百度贴吧篮球吧中的科比吧为例,关注者达到了 532307人,吧内贴数达到 31529300 条,他们除了进行线上的表达之外,还会发起篮球交流赛、科比纪念活动等线下交流活动。

  2.4 运营方式的虚拟性与非营利性

  虚拟性体现在社团的注册、组织都是在网络上完成的,且通常是匿名注册,不需要注册者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因而具有虚拟性。

  非营利性体现在网络体育社团本身为爱好者联盟,不以盈利为目的,更多的作用在于交流、资源的共享。社团本身与会员无直接经济往来。

  如果社团组织线下活动,基本实行会员自愿参加,所有费用 AA 制,组织者不再另行收取费用。

  2.5 管理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自主性体现在网络体育社团一般由社团的组织者或发起者进行管理和维护。以 QQ 体育群和贴吧、论坛为例,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群主管理模式;另一种模式是”群主 + 管理员“模式,他们对成员的管理不受像现实中社团那样的章程来约束,有权力决定同意或拒绝、添加或删除某个网友成为其会员。自觉性主要是指约束是靠群主、管理员以及所有成员的自觉性来维持。

  3 网络体育社团的发展和管理问题

  研究发现:当前缺乏对网络社团的有效监管,立法相对滞后,使得网络结社的发展对社会管理体制、社会政治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12]。组织松散、无稳定的经费来源、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政府缺乏对网络社团的规范和引导。成员不稳定、引导难度大、管理相对滞后[13]。经费不足、建设水平不高、运行管理机制不足、具有盲目性、教育功能匮乏、类型结构失衡等问题突出[14]。部分社团组织中存在自组织能力差、社团类别不健全、社会公共体育事务管理主体化等问题[15]。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在于:

  一、管理较差、无专门组织进行引导和管理。

  二、法律约束机制匮乏,成为某些不良信息的散播地。

  基于网络体育社团特征所产生的发展和管理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组织松散、无统一章程、约束力不强。

  二、注册随意、进入门坎低、稳定性较差。

  ”僵尸会员“会员数量过多,社团的活力就会大打折扣。

  三、由于网络社团的虚拟性,其成员的匿名性,因而易成为某些怀有不良企图的成员散播不良信息的载体。
  
  4 建议与思考
  
  网络体育社团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未来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体育社团组织形式。其价值和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对体育行政部门来说,丰富了管理内容,增加了管理难度,促进体育管理的改革;对群众体育来说,丰富了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突破了群体活动的时空限制,使得体育活动的开展更加便捷;对体育社团来说,丰富了社团组织的类型,增进组织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有效实现成员间的资源共享等。

  为了更好的发展和利用好网络体育社团,根据网络体育社团的特征,提出如下建议:

  4.1 建立对网络体育社团的培育和监管机制
  
  加强对网络体育社团的注册管理,最好应用实名制。制定相关准入制度,实现优质社团的培育,加强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保证网络环境的纯净和健康运转。建立完善的管理约束机制,通过监管体系来确保网络体育社团健康的良性运转。

  4.2 完善网络体育社团的组织建构体系

  网络体育社团作为现实中体育社团和虚拟空间中的网络社团的结合体,它可以参照这两种社团去建立符合自身特性的架构体系。网络体育社团应该设立明确的社团章程,以规范和约束网络社团成员的言语行为。网络体育社团的组织结构中,管理员和成员关系的建构是组织体系建构过程中的核心部分,通过章程等的建立完善体系的建构,为促进网络体系的有效管理贡献一份力量。

  4.3 加强关于网络体育社团的研究

  当前对网络体育社团的研究成果虽然涉及的领域较广,然而对于日渐兴盛的网络体育社团来说仍显单薄,不能很好地为当前及今后网络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学者们还应该注重研究当前网络体育社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尤其是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

  4.4 强化网络民众的网络价值观念

  在强化网络民众的网络价值观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拥有网络价值观的意识,还应该培养网络民众的网络价值观、形成理性的网络言行交往,使网络体育社团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体育科研,1996(1):1-7.
  [2] 顾渊彦.体育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崔丽丽,叶加宝,苏连勇.全国性体育社团现状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2(4):1-5.
  [4] 黄亚玲.中国体育社团的发展—历史进程、使命与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2):155-157.
  [5] 杨连生,岳美玲.大学生网络社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4):54-57.
  [6] 顾丽梅.政府治理视野下的网络社团:角色与挑战[J].江西社会科学, 2013(4):171-17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