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管理学论文

广场舞清江舞在恩施州的发展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27 共6626字
论文摘要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种需求的满足不仅仅体现在对物质文化的满足,而且更多的表现在“与每个民族的价值与传统相一致的一系列复杂的社会、文化、精神的需要”[1]。恩施州位于鄂西山地,处于武陵山片区,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为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恩施州文化产业的加快发展,以及“文化大州”等战略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与恩施州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为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提供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清江舞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产生,并发展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健身广场舞蹈。

  清江舞的发展既是建设“文化大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成现代舞蹈形式的成功案例,对恩施州的经济拉动、文化建设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带来了显着的效益。

  一、清江舞在恩施州的发展状况

  ( 一) 清江舞概述

  “清江舞”是一种吸收传统民族舞蹈文化,而又以一种现代性的表述方式再现传统民族舞蹈文化真实内涵的广场健身舞蹈。其内容丰富,舞蹈素材多样。清江舞的创作,吸收了地方特色鲜明的传统民间舞蹈元素。同时,还充分利用土家族、苗族音乐的精华,吸收现代时尚的音乐舞蹈元素,如街舞、恰恰、摇滚、爵士等,并经过恩施州舞蹈、音乐专家长时间的挖掘、整理、编创而形成的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集强身健体、娱乐休闲、艺术欣赏于一体的舞蹈。

  清江舞的形成发展与恩施州的文化建设是紧密相连的。早在 2003 年,恩施州《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加强民族文化艺术的挖掘整理,建立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在继承中研究,在提升中整合,努力建设文化大州”的政策。同时,恩施州由于缺乏自身编创的特色鲜明的民族舞蹈,而难以在舞蹈赛事中获得外界的认可,这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人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与自觉。在文化建设大州的政策支撑下,恩施州各方面文化人才共同努力,在2003 年秋整理、编创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时代感鲜明的清江舞。

  ( 二) 清江舞的发展现状

  清江舞在 2003 年编创形成发展至今,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大众喜爱的广场健身舞蹈,也为社会文艺团体参加各类文艺表演竞赛提供了展示的文化资源。清江舞带动了恩施州文化风气的大转向,也是恩施州文化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江舞的良好发展,在于恩施州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它推动了恩施州的形象宣传和民族文化的传播。

  首先,宏观层面的战略规划与政策支持是清江舞在恩施州发展的保障。恩施州建立“文化大州”的战略思想是需要长时间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把清江舞放在战略的高度来发展,不仅削减了新生文化短期发展的风险,而且也推进了群众对清江舞这种文化的认同。政策的导引为清江舞的人才培养、资金的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清江舞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同时,定期的清江舞培训进乡村以及清江舞大赛活动的开展,使清江舞的推广从城市走向农村,成为男女老少皆可学习的健身娱乐舞蹈,这就为清江舞在恩施州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发展基础。

  其次,文化建设促进社会文化风气的转变,为清江舞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文化建设为恩施州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开发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促进了丰富文化资源被不断开发成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传统民间文化在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迁,其中的文化元素不断被文化艺人吸收编创成为一种极富时代感又易于群众接受的文化。从而群众不再仅仅满足于对物质的追求,转而寻求精神文化的享受。

  清江舞推广成效显着,只要天气晴好,夜幕降临时,跳清江舞的身影便会出现在恩施州各个广场、小区空旷的场地。形成“跳一跳民族清江舞、不赌博、少应酬、多读书”的和谐向上的社会风气。

  再次,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提升使清江舞学习群体更加自信的走出去展演。“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他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去向,不带有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归复,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坚守传统”[2]。清江舞正是在反思自身民族舞蹈的基础上吸收传统与现代舞蹈文化元素的真正内涵,编创成极具地方特色的舞蹈,使其富有了较强的竞争力。如在 2006 年 8 月,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的高校学生,代表湖北省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健身操比赛,其中“清江舞”系列民族舞蹈“肉连响”、“摆手舞”、“撒叶尔嗬”分别获得金、银、铜三个大奖,并得到了各大媒体的高度评价。

  二、清江舞的特征及其社会功能

  ( 一) 清江舞的特征体现

  1.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融合。恩施州地处武陵山片区,聚居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的民族文化异常丰厚。清江舞是在吸收六种民族舞蹈元素的基础上编创而成,其中六种舞蹈元素就包括: ( 1) 摆手舞,其舞蹈动作主要来源于土家族人民日常的生产生活场景,如“薅草”、“插秧”、“扯草”、“打蚊子”、“水牛打架”等,这些动作连贯起来,构成具有浓郁民族风采的舞蹈; ( 2) 建始喜花鼓,流行于建始县的三里、高坪、红岩一带,是一种为小孩举行庆生仪式的喜庆舞蹈,舞蹈动作生动活泼,真实再现为小孩庆生的鲜活场景; ( 3) 肉莲湘,流传于利川汪营、柏杨、城关镇一带,源于被当地人称之为“泥神道”的人对外展演的一种舞蹈。这些人为了谋求生存发展,在脸和手上涂满稀泥,沿街乞讨,通过口念锣鼓点子,手向身体各个部位拍击而发出有节奏的响声,并伴随一些连贯的舞蹈动作。

  后经文艺工作者整理形成一种诙谐轻快的民间舞蹈; ( 4) 撒尔嗬,是土家族古老的丧葬仪式歌舞,广泛流传于鄂西南清江流域的土家族聚居区,是土家族人民丧葬活动中特有的民间舞蹈,蕴含着土家族人民欢欢喜喜办丧事、热热闹闹陪亡人的特殊悼念形式。因此,其舞蹈节奏鲜明,动作刚健优美,风格古朴粗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5) 恩施耍耍,又称“花鼓子”,起初多为男女青年求爱的歌舞结合形式,之后不断吸取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事物演化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舞蹈。( 6) 宣恩苗舞,主要流行于宣恩县小茅坡营、高罗一带,舞蹈动作欢快喜庆,表现的是苗家儿女在劳动之余丰富的情趣,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向往。这些舞蹈内容涵盖鄂西民族的社会生产生活及其人生礼仪过程,极具民族性。同时,在对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基础上又注重赋予传统文化的时代性,使民族性与时代性更好的融合发展。如清江舞融合了现代舞蹈中的街舞与劲舞的风格特色,又如建始的喜花鼓里有恰恰的味道,宣恩苗舞里又有摇滚乐的节奏,利川的肉连响类似跳探戈的感觉,而恩施的耍耍里面含有一点爵士乐的影子。清江舞通过整合民族舞蹈的多元文化因子,将有条件限制的舞蹈转化为无限制,无束缚,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广场舞,让传统民族舞蹈以现代性的表达方式复活深厚的文化内涵。清江舞的创新有力的促进了民族舞蹈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兼容性表达,使传统民族舞蹈具备开放性,成为易于大众习得,推动文化建设的有力方式。

  2.艺术欣赏与娱乐健身并存。“清江舞”从其目的性来看具有明显的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并兼有艺术性及娱乐性等特点,它侧重于满足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多样化需求,多以自娱自乐、表演、消遣的活动方式出现[3]。清江舞的艺术性在于其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清江舞的舞蹈构成元素是土家族、苗族生产生活遗留文化的结晶,经过长期的融汇、继承与创新,又吸收现代劲舞街舞的舞蹈音乐元素,舞蹈动作优美、刚劲有力,极具艺术欣赏价值。同时,清江舞的习得主体范围广,男女老少都可以学习,参加清江舞活动不仅娱乐身心,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要,而且还有助于自身身体的锻炼,强健体魄,起到全面健身的社会效应。

  3.独特性与活态性的外在展示。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地域环境密切相连的,通过不断的文化调适形成与当地生产生活相契合的地域文化。清江舞中的文化材料来源于不同地域内独具特色的舞蹈元素,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整合编创形成不同于周边民族的特色舞蹈。清江舞正是在不同地域文化元素继承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使这种融汇多元素的舞蹈活跃于群众的社会生活中,让静止的文化资源以活态的形式对外展现。既突出地域的独特性,又展示出文化的活态性。

  ( 二) 清江舞的社会功能

  清江舞在恩施州的广泛传播不仅满足了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而且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建设与民族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先,清江舞一方面在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成为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感的有力方式。另一方面,清江舞的培训提升了群体成员的文化素质,加强群体成员的社会互动,增进了解,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

  其次,清江舞有利于民族文化建设和民族教育的发展。清江舞的推广过程一方面是有组织地通过专业人才对村落、社区群众的培训来提升村落、社区群众对清江舞的学习技巧和文化认知程度。如2014 年 4 月 17 日,恩施市“清江舞进百村”广场舞培训在崔家坝镇举行,全镇 12 个村( 社区) 文艺骨干、农村住宅小区和大屋场的文艺爱好者 100 余人参加了培训。另一方面是村落、社区群众自发地组织学习清江舞。这些群众自发地形成几人或几十人的非正式群体组织,通过舞蹈视频及其群体之间的相互学习来形成对清江舞技能的习得。同时,清江舞的教育在恩施州许多地区都被纳入到中小学课程教学内容之中,通过学校有制度有规范的教育来提升学生群体对清江舞的学习和民族教育的提升。除此之外,家庭成员以及社区清江舞的培训也为学生群体营造了学校教育之外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群体习得清江舞,促进民族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再次,清江舞有利于社区经济发展效应的提高。清江舞融合的民族舞蹈是恩施州发展文化旅游,走文化产业之路的重要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将有效的促进资源的资本转化,形成经济效益。清江舞受广大社区群众的喜爱,通过对清江舞的学习可以将这种资源转化为社区的文化资源,形成文化价值,产生经济效益,推动社区经济的提升。

  三、清江舞发展面临的困境

  ( 一) 地域空间资源的不足

  清江舞活动的开展需要在广场上进行,但是在恩施州山地民族地区,由于山多路窄和经济发展条件的相对不足,限制了恩施州广场的建设,从而也就缩小了清江舞的地域空间。2003 年以前,恩施州还没有满足群众活动的广场,随着民族广场和清水走廊的修建完毕,恩施州城才有了自己的广场,结束了无广场的历史,也为清江舞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活动空间。但是与平原地区城市相比,广场地域空间资源仍显不足。山地城市规划由于受地域的限制,聚居较密集,活动区域较少,也就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清江舞学习的地域场所需求。

  ( 二) 文化权利的失衡

  清江舞在恩施的形成与推广是文化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对于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自身民族文化认同的提升以及培养民族自豪感起到重要的作用。群众在享受清江舞带来的精神盛宴的同时,也获得了强身健体、娱乐休闲的功效,但另一方面,由于在山地民族地区受地域空间资源不足的限制,群众在进行清江舞活动的同时带来的噪音污染以及潜在的秩序混乱,却又给需要享受一份安静休闲的环境的群众带来困扰。这种健身娱乐权利与安静休息的权利的失衡,也成为清江舞发展的困境所在。

  ( 三) 人际互动和谐的缺失

  在清江舞活动开展过程中,社会群体成员对自身享有权利的维护与空间资源的占有利用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以及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不能换位思考,难以在处理争端问题的过程中相互理解,造成和谐的人际互动关系缺失,严重的情况会带来一些过激行为等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社会秩序稳定的负面效应。造成清江舞活动难以形成稳定的社会人际互动环境,从而影响着清江舞的发展。

  ( 四) 有效的管理欠缺

  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也制约着清江舞活动的长远发展。清江舞作为一种广场舞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群众自发组织就可以起到很大的效应。清江舞活动在恩施各个广场迅速进行的同时,针对清江舞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发展却相对滞后,对清江舞活动开展的场地区域、时间限制、音量规定以及活动场所的社会秩序维护等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合理的规定。另外,清江舞活动中的社会群体组织也存在着群体组织的不规范,对群体成员和谐人际互动意识的培养不够,缺乏对自身行为的思考与约束。

  四、清江舞发展的路径分析

  清江舞发展的障碍因素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在于不同群体对清江舞这种文化的不同选择而采取的不同行为策略。不同群体基于自身利益关系的考虑,对清江舞活动涉及到利益争端过程而产生社会冲突。因此,有针对性的探析清江舞的长远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一) 地域空间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

  群众是清江舞的主体也是推进清江舞发展的主要力量,满足群众对清江舞健身场所的需求是清江舞发展的条件之一。因此,对清江舞活动场所的提供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还需从多方面努力。一是需要对现有空间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合理分配现有资源。群众活动的广场多集中在人多密集地带,在方便群众休闲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噪音控制不够以及缺乏管理导致的影响周边市民休息与活动场所和谐秩序的混乱。对此,有效整合一些事业单位,如体育场、院校等的体育活动场地,适当的对外免费开放,为清江舞爱好者提供良好的活动健身场所,也为工作繁忙之后的市民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二是合理规划在建的场地。综合考虑广场建设服务群众的同时也要兼顾广场与聚居区的距离,使群众既享受到了在广场休闲健身又不至于因活动产生的噪音影响到周边市民休息。

  ( 二) 提升和谐健康的健身意识,促进群众享有权利的均衡协调

  群众在清江舞活动参与过程中,在享受清江舞带来文化娱乐健身的同时,还应该自觉领悟这种文化中传递的文化信息。不断提升自己对清江舞健身的认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学会换位思考,摒弃只为满足自身需求的利己观念,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健身环境。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还应做好清江广场舞的宣传,让群众在参与清江舞活动过程中意识到噪声污染的严重性,从而自觉控制活动音量。

  ( 三) 营造人际互动的和谐环境,建立有效沟通平台和协调机制

  和谐人际互动环境的营造需要政府、社区、群众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清江舞活动的开展难免会带来一些影响其他市民的因素,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利益诉求机制,将会导致矛盾的积累,成为社会冲突的根源,这对清江舞的发展也是一种挑战。因此,政府部门“应当把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建构起反应灵敏、沟通快捷、运转高效的利益表达机制”[4]。社区要不断提升社区文化的建设,明确社会活动的时间分配,建立起有效沟通的平台和协调机制。同时个人要养成文明互动的良好习惯,在互动中要相互理解,善于沟通。从而为清江舞活动的开展提供和谐的氛围。

  ( 四) 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监督体制

  清江舞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群众强身健体的活动之一。在倡导文化建设与全民健身的同时,大力宣传清江舞在群众中的推广,还应注重与清江舞发展相一致的配套制度建设。政府部门要将清江舞纳入地方体育文化建设的规章当中,明确管理部门和管理方法,把清江舞纳入到法律法规的保护范围之中。另外,加强对群众活动广场秩序的维护,形成对广场文明建设的监督管理机制,对蓄意扰乱广场活动秩序的要对其进行处罚,发生利益冲突时要出面协调,促进利益冲突双方理性沟通。

  结论

  清江舞是恩施州山地民族地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其在群众中的推广为恩施州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将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得以对外展示。清江舞对社会的发展兼具着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功能,在推进社会和谐建设的同时也存留着一些隐性的社会冲突。如果缺乏对其管理和功能转化,这种隐性的冲突将会变成显性,成为社会发展以及清江舞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在现有社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清江舞的长远发展要寻求一种社会安全机制,将清江舞激发的利益冲突有效的释放,并从多方面给予有效的协调解决,从而将清江舞发展的困境转变为可供长远发展的出路,真正让清江舞的特征得以展现,功能得以有效发挥,促进文化建设、社会整合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华民.消费社会学新论[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2.

  [2] 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 群言出版社,2005: 232.

  [3] 李率文,余小平.“清江舞”在鄂、黔两省全民健身中的作用[J].体育科学研究,2011( 9) .

    [4] 张泰城,仰和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社会冲突治理[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 5) .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