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学论文

陕西省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化特征及动因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2-09 共4313字
论文摘要

  1 、引言

  陕西省自 20 世纪 80 年代便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90 年代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速,进入 21 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突出,人口老龄化已成为陕西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老年人口的时空分布及演化特征能够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研究人口老龄化时空发展演化特征及动力机制,可以更科学合理地为老龄人口配置相应的老年设施,改善老龄人口的生活条件。

  国内学者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笔者文中提出的老龄人口时空演化特征,是指一定时期范围内在时间和空间双重角度下,统计分析老龄人口占当地常住人口总数的比重,并总结其演化的特征,是一种相对的人口老龄化时空分布特征。在以往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中多偏重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或老年人口的规模预测、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以及有关老龄化的专题研究上,而运用 GIS 从时间和空间演化角度进行的研究还很少见。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 1 研究区概况

  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省内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分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区域。辖 10 个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 3 个县级市、80 个县和 24 个市辖区,1 581个乡镇,164 个街道办事处。2010 年全省常住人口为 373. 27 万人,与 2000 年相比,同比增长3. 55% ; 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0 ~ 14 岁人口比重下降 10. 29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 63 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且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2. 2 研究方法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出发,以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运用 ArcGIS 10. 0,分析全省与各市区人口老龄化的空间特征及演化趋势; 运用 SPSS 软件分析人口老龄化变化趋势并分析总结其演变的动力机制。

  2. 3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陕西及全国 1990 年、2000 年和2010 年人口普查资料和统计公报,《陕西省统计年鉴》(1990 年、2000 年、2010 年) ,各政府网站和信息统计网站等有关人口统计资料等。

  3、 陕西省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化特征

  3. 1 人口老龄化时间演化特征

  从时间维度来看,陕西老龄化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1990 年全省多数地区为成年型人口; 而2000 年汉中和安康则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分别为 7. 70%和 7. 09%,而其他地区属于成年型人口; 2010 年,除延安以外,其他市区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从 2000 -2010 年十年间,陕西人口老龄化增速明显,人口老龄化在时间维度上具有典型特征。

  (1) 年龄金字塔“肚大腿小”。据陕西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 318. 4万人,占 总 人 口 8. 53%,0 ~ 14 岁 人 口 比 重14. 71% ,15 ~ 64 岁人口比重 76. 76% ; 年龄结构由 1990 年的年轻型演化到 2010 年的老年型(图1) 。2010 年,人口年龄金字塔出现严重的“肚大腿小”现象,虽然目前老龄人口比重不高,但中间年龄段人口比重大,老龄人口后备资源潜力巨大。

  目前,陕西年龄结构的综合指标已经达到国际上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且老龄人口比重在全国 31 个省市中排第十三,属西北地区人口老龄化特征最显著省份。

 论文摘要

  (2) 人口老龄化问题愈演愈烈。据历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显示,陕西老龄人口比重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以 1964 年以来最为明显,且2000 - 2010 年间人口老龄化增长趋势明显高于其他时段; 此外,老少比也出现逐年增加趋势,并处于严重失衡时期,尤以 2010 最为突出,达到57. 99% (图 2) 。

  论文摘要

  (3) 各市区人口老龄化增长差异显著。在陕西整体老龄比重快速增长趋势下,各市区的人口老龄化比重也呈不同程度的递增趋势(图 3) 。汉中市长期以来都是陕西老龄化人口比重最为突出的市,且在 2010 年达到 10. 72%; 同时,铜川为人口老龄化比重变化最明显的市,1990 -2010 年间增加了 5. 6 个百分点,其中 2000 -2010 年就增加了 3. 04 个百分点,并在 2010 年人口老龄化比重仅次于汉中; 此外,历年人口老龄化比重最低的延安市在 2010 年也达到 6. 38%,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

 论文摘要

  3. 2 人口老龄化空间演化特征

  (1) 省域内南高北低、区域差异明显。整体上来看,陕南的人口老龄化特征较为明显,关中次之,陕北最低。而各市区内又表现出不同的特征,2010 年,陕南地区的汉中和安康、汉中地区的铜川和渭南人口老龄化特征最为显著; 而陕北地区的延安和榆林、陕南地区的商洛老龄化比重较低。

  同时,局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在三次普查中表现出较快的递增趋势,以铜川最为明显,其人口老龄化比重由 1990 年的省域最低值 3. 76% 上升到2010 年省域第二的 9. 36% ,增加了 5. 6 个百分点,年均增长速度(0. 28 个百分点) 远高于陕西;同时,汉中人口老龄化特征在三次普查中最为明显,2010 年达到 10. 72%,高于陕西 2. 19 个百分点; 此外,陕北地区的延安,其人口老龄化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10 年达到 6. 38%,增速低于全省其他市区。

  (2) 各市区内: 中心城区、经济发达地区比重小,经济欠发达地区比重大。陕西各市人口老龄化比重表现出中心城区、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比重小,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比重大。而 1990 年和 2010 年各市区内部的空间演化特征明显,局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增长较快,如榆林市的子洲和清涧县,由 1990 年的中等水平上升到2010 年陕西人口老龄化比重最高的区域; 个别地区人口老龄化比重增速平缓,如榆林市的府谷县,20 年仅上升了 0. 28 个百分点。

  (3) 人口老龄化比重: 乡村 > 城市 > 镇。乡村、镇、城市的人口老龄化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

  2010 年人口老龄化比重城乡差异显著,表现出:乡村 > 城市 > 镇。2010 年乡村、城市、镇人口老龄化比重分别达到 9. 34%、8. 23% 和 6. 85%,乡村人口老龄化比重分别高出城市、镇 1. 11 和2. 49个百分点。1990 年人口老龄化也表现出: 乡村 >城市 > 镇,其中乡村、城市、镇人口老龄化比重分别达到 5. 48%、4. 49% 和 2. 74%,乡村人口老龄化比重分别高出城市、镇 0. 99 和 2. 74 个百分点。

  虽然 2000 年人口老龄化比重表现出为乡村 = 城市 > 镇,但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比重都有明显增加,且总体趋势为乡村 > 城市 > 镇。

  4、 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化动力机制

  4. 1 出生率、死亡率双低的“自然加龄”为主导原因

  各市区的人口出生率与老龄人口比重呈弱负相关(Y = -2. 5X + 16. 5,R2= 0. 434) ,即人口出生率高的地区,老龄人口比重相对较低,反之则老龄人口比重较高。如榆林、延安的人口出生率分别为 10. 98‰、10. 22‰,而人口老龄化比重则为6. 38% 、7. 40% ,人口出生率较高,但人口老龄化比重却处于陕西低水平阶段; 相反,汉中、铜川的人口出生率分别为 9. 47‰、9. 48‰,处于陕西人口出生率相对低的区域,但是人口老龄化比重却达到 10. 72%和 9. 36%,是省内人口老龄化比重最为明显的市。这是由于人口出生率高使人口结构中的年轻人口增多、人口金字塔基底大,从而使老龄人口比重相对减小。

  近年来陕西人口死亡率稳定在 6‰ ~ 7‰之间,各市区间差异较小,死亡率与老龄人口比重呈弱正相关(Y = 4. 1667X + 18. 1667,R2= 0. 160) 。

  如安康、汉中和商洛,2010 年人口死亡率分别为6. 85‰、7. 00‰和 6. 96‰,属全省人口死亡率较高的地区,同时这些区域的人口老龄化比重也相对较高,分别为 8. 97%、10. 72% 和 7. 81%。这是由于老龄人口比重高的区域,人口死亡的几率也相对较大。人口老龄化比重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相关,拟合度较大(Y = -1. 6667X +2. 6667,R2= 0. 504)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双下降引起陕西人口的“自然加龄”,必然使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

  4. 2 迁入迁出的机械变动导致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明显

  由于区域社会经济等差异,陕西人口流动不断集聚且向经济较发达地区集中,使得人口迁入迁出流动现象明显,导致区域间人口老龄化差异显著。2010 年陕西流动人口 589. 44 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 15. 79%,是 2000 年流动人口的2. 5倍,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提高了 9. 1 个百分点,其中,陕南流出外省的人口约占全省流出人口的一半。而区域之间的人口流动则表现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或缓慢地区,年轻劳动人口流出严重;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凝聚力较强的区域,年轻劳动人口迁入较多。

  同时,区域之间的人口流动使省内人口老龄化比重具有区域差异。如位于陕南地区的汉中和安康,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大量的年轻劳动力迁向其他地区,使得区内老年人口和儿童的比重相对较高,人口老龄化比重也相应增加; 在农村地区,劳务输出人口增加,输出人口以城市和镇为主,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增多,这是导致乡村人口老龄化比重大于城市和镇的主要原因。

  4. 3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助推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随着陕西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卫生、医疗保健等条件的改善,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转变,使人类平均寿命增加,老龄人口比重逐年增加。近几年,陕西人均寿命大幅提高,由 1990 年的 67. 4 岁提高到 2000年的 70. 07 岁,同时也使 65 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比重提高 2. 57 个百分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均寿命的增加和死亡率的降低加速了陕西人口老龄化进程。

  5、 结论

  (1) 陕西人口老龄化成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这将直接影响到陕西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

  (2) 陕西人口老龄化比重在时间维度上呈年龄结构“肚大腿小”特征明显、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等特征。2010 年,0 ~ 14 岁的人口比重为 14. 71%,15 ~64 岁人口比重为 76. 76%,老龄人口比重为 8. 53%; 年龄结构由 1990 年的年轻型演化到 2010 年的老年型结构,人口结构严重失调,若继续发展下去,则会出现“倒金字塔型”的过渡老龄化人口结构。

  (3) 陕西人口老龄化比重在空间演化上呈省域南高北低、区域差异明显,而各市区内中心城区和经济较发达区域老龄化比重小、经济欠发达地区老龄化比重较大的特征。造成这类现象的原因既有历史形成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地形条件和气候差异等,又有因人口流动带来的区域间的人口不平衡。

  参考文献:
  [1] 李俊红. 陕西省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22(04) :65-69.
  [2] 王培勋. 陕西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数学模型与统计预测[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19 (04) :63-68.
  [3] 陈毅华,苏昌贵. 基于六普数据的湖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与对策研究[J]. 经济地理,2013,33(01) :21-26,40.
  [4] 张纯,曹广忠.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J].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02) :56-61.
  [5] 李扬,刘慧,金凤君,等.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时空变化特征[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1) :131-138.
  [6] 李华香,李玉江. 山东省人口老龄化时空变动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J]. 区域经济,2009,(03) :55-57.
  [7] 文彦君,刘引鸽,邓昕. 宝鸡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9(02) :75-78.
  [8] 蔡志霞. 陕西省城镇老年人体育消费调查及其对策研究[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7(02) : 68-7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