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书法篆刻论文

古代与现代文字形体的装饰美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26 共6697字
摘要

  就汉字的发展演变来看,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通常认为,古文字形体主要包括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文字以及秦代小篆。以隶书的出现为分水岭,隶书之后的草书、行书、楷书等书体,我们通常称为今文字。从装饰美化的角度来讲,古文字阶段的这些字体,大多具有较强的装饰性。今文字阶段的文字装饰性稍弱,但是在不经意中,设计感装饰感还是有所表露。

  一、古文字形体的装饰美化

  古文字形体的装饰性表现在点画结构上、表现在刻写方式上,甚至还因材质的不同而显出独特的装饰美感。

  (一)甲金文字

  商代的文字材料以甲骨文居多。青铜器铸造铭文正在兴起,还不如西周那么兴盛。商代金文文辞都很简单,多数只有一至五、六字,多记制器者族名(并非私名),所纪念的先人称号(父乙、祖己之类)。

  晚商文辞篇幅较长,但最长也不过四十字1.因为字数太少,显然主要不是出于记事的功能。从少字数的铸铭来看(图 1),“虎”字近于图画,条状皮毛的细节有简略的描绘。“乡”或“卿”字,像两人跪坐相向取食,仅强化头部和手部,其余的躯干仅用一根曲线表示。其下有“父乙”两字,可能是父乙曾经为卿士这一事件的记录,但这一记录显然是有意而为之的带有图示性的设计。前者很可能是氏族标志的图案化设计,后者是带有记事性质的设计。这样说,并没有明确的依据,是靠后世的情况推想的。

  当时的甲骨文已有固定规整的行列,通常是从上而下,自左而右的,但同期金文少字数铭文显然并非如此。

  西周是金文的全盛时期,春秋可视为西周的延续,两者可以划分为金文发展史上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段落。西周金文有许多文辞篇幅较长的,百字以上的颇为常见。

  西周前期的大盂鼎有 291 字,小盂鼎已部分残泐,约有 400 字左右。西周后期的散氏盘有 350 字,毛公鼎有 498 字。相对而言,春秋的长篇铭文就不多见了。春秋晚期有山西侯马盟书、河南温县盟书,都是当时的毛笔字,保留了书写的本真状态,盟书记录的是极重大极庄严极正式的国家大事,其书写当然不会苟且,应是手书文字中的正规形态。多数是朱砂色,少量的是墨黑色。比较金文与盟书,金文依旧显示了较多的装饰性(图 2)。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金文的笔画比较圆厚,头尾的粗细相差不大,而盟书文字都是粗头细尾的,起笔较重,收笔轻微。与殷墟陶片墨书的笔画形态相差不大,且单字都有或右下或左下的欹侧。金文点画粗细停匀,结体端正相称,都是超越于书写状态的美化。第二、金文中的“在”字,按盟书笔画的形态推测,应是十字形再加上交叉点下方的一短横画,“天”字头部也应是一短画,而金文都处理成团块状,这当然是有意为之的美化,这种美化又何尝不是一种设计呢?今天的书法家临写金文时,偶尔也会将毛笔重顿洇成一小片墨渍,以模仿金文的意趣。就团块性装饰而言,存在着逐渐弱化的态势,图 3 中显示的是铸铭金文的情况。倘若参照盟书的情况来看,即使是春秋时代的金文仍然带有装饰性。

  装饰性是超越文字实用功能之外的纯粹美化的余事。

  倘若说,这种装饰性弱化是出于书写便捷的需要,恐怕是不完全的。在春秋中晚期的金文,各地区逐渐形成了地域特色,表现为书写风格的差异而不是字形构造的差别。“在一部分春秋中晚期的金文里,出现了明显的美术化倾向。例如有些东方和南方国家的部分金文,字形特别狭长,笔画往往故作宛曲之态(图 4)。笔画故作宛曲之态,跟笔画因象形而显得曲折是两回事。这种作风反而会降低文字的象形程度。”

  “在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这段时间里,还流行过一些特殊的美术字体。其中最重要的是加鸟形等文饰的鸟篆,也称鸟书。

  此外还有加虫形或其他文饰的字体。这些加鸟形、虫形等文饰的美术字体,也有人合称为鸟虫书,主要流行于楚、宋、蔡、吴、越等国。”1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一旦毛笔书写的文字被锲刻或铸造到不同的材质上,便会增添工艺美感和材质美感。甲骨文字的刀痕利索、接搭方折,金文铸铭的凝重,都是游离于实用记事功能之外的独立美感。

  其实,对于许多读者来说,也许并不认识甲金文字,即使识字也未必通晓文意,但往往有一种这样或那样的审美体验,犹如无歌词音乐,审美体验是来自文意指向之外的。

  西周文字,从金文来看,整体上向着同一种体态靠拢。西周末年的金文尽管还有个性化的风格差异,但结构体态相近。

  史称周宣王时期(前 827 ~前 872)史官史籀编写了一部字书《史籀篇》,有一部分字形保存在《说文解字》之中,与西周末年的金文相近,“大抵左右均一,稍涉繁复,象形象事之意少,而规旋矩折之意多”.

  按汉人的看法,认为籀文是西周末年的产物,可能沿用了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是被秦人袭用,东土六国文字与籀文的差异较大。前人以为《石鼓文》是典型的籀文,今天的学者略有异议,但《石鼓文》与西周末年的金文相近,却是事实。“从字体上看,《石鼓文》似乎不会早于春秋晚期,也不会晚于战国早期,大体上可以看作是春秋战国内的秦国文字”.2《石鼓文》也是庄重的大制作,其装饰性与西周晚期的金文同出一辙。籀文,古人又称大篆,是相对李斯小篆而言的。把小篆之前的古文字,包括近百年发现的甲骨文在内,笼统地概括为“籀文”或“大篆”,再加上秦汉小篆,那就是说,隶楷之前的所有文字,均可笼统地概称“籀篆”.

  (二)战国文字

  战国时代主要是七国争雄,中国西部的秦与东部的六国合纵相抗。把东部的文字称为“六国文字”,西部称“秦系文字”.所谓“六国文字”不仅仅是主要的六个大国,还包含了六国之外的许多小国。六国文字并不相同,不仅被今天的考古发现所证明,而且也是古人的认识,许慎就说过“六国异文”.

  六国文字的种类有金文、玺印、货币、陶文、简帛等主要种类。简帛文字是实用功能的,是手书形态的真实体现。与简帛文字相比较,其他文字都有装饰美化的处理迹象。对此,郭沫若先生曾做过精辟的论述:“东周而后,书史之性质变而为文饰,如钟镈之铭多韵语,以规整之款式镂刻于器表,其字体亦多作波磔而有意求之。……凡此均损审美意识之下所施之文饰也,其效用与花纹同。中国以文字为艺术品之习尚,当自此始。”1郭沫若指出了品鉴金文的新的视野,带有装饰性的金文或金文中的特例鸟虫篆,都是一定审美意识的呈现。

  分析六国文字在实用功能之外的装饰美化,需要分开来就国别文字有针对性地详细分析,但总体上来看,六国文字中的特异现象是鸟虫篆颇为兴盛发达,成为当时文字装饰美化的杰出代表。这类文字在春秋时期已有较多的使用,到了战国时期更加兴盛。鸟虫篆以楚文化时期为盛,根据其形象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形象的鸟虫书:文字形体多装饰为以鸟形为主的多种动物复合形象。②抽象的鸟虫书:文字结构中动物形象多以经过提炼的简略抽象的结构线来表现。③奇字铭文:多见于兵器上的一种字形极简略的鸟虫书文字,并不为识读用,其目的重在装饰。

  在春秋战国期间,各地鸟虫书的艺术风格差别较为明显,其大体风格面貌可以西秦、东齐、南楚为代表。概而言之:以秦为代表的西北地区风格端庄效古,或峭劲挺拔;以齐为首的东方区域文字修美颀长;而在楚文化区域,鸟虫书则多修长瑰丽,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鸟虫书在汉代得到延续,广泛地运用于铜器、砖瓦、玺印当中。此时,鸟虫书的图案效果已基本取代文字意义,且装饰中大多不作具象摹拟而以屈曲盘绕、充实空间来实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