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书法篆刻论文

《行书技法宝典-米芾手札》中的书法观

时间:2019-08-24 来源:智库时代 作者:吴彩虹 本文字数:4893字

  摘要:米芾的行书在书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他对古人的专注学习和大胆创新, 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期间所形成的书学思想亦是值得我们探究。在他流传下来的手札作品中更为真实而丰富地体现着他书学思想的实践性, 总结下来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尚古, 二是尚真, 三是尚变。

  关键词:米芾; 手札; 书学思想; 尚古; 尚真; 尚变;

  作者简介: 吴彩虹 (1981-) , 女, 满族, 硕士研究生,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书法及规范汉字书写。;

  基金: 六盘水师范学院校级一般项目研究成果, 项目名称:“宋四家”的书学思想与书风特点关系研究, 项目编号: (lpssy201304);

  米芾一生官职不大,政治仕途也不尽得意,但是他在书画领域中的造诣却是成绩斐然,成为宋代着名书法家,是“宋四家”中艺术风格最为突出的一位,也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位书法家。后人以他对书画异常的酷爱和痴迷,称他为“米颠”或“米痴”。他着有许多学书心得体会和书论观点,形成自己独特的书学思想,并在平时的作品创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着自己的书学思想。其手札中所体现的书学思想大致可以分为尚古、尚真、尚变三个方面。

  首先谈尚古。自魏晋到唐朝,再到米芾所处的宋代,出现的书法家无数,但是从其书论中看,米芾对距离自己很近的唐代书法家的评价并不高,即使是当时负有盛名、后世颇为推崇的书法家,米芾也毫不留情地对其进行批判,且言辞犀利。他说:“欧、虞、禇、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海岳名言》)还评价当时影响巨大的徐浩说:“开元以来,缘明皇字体肥俗,始有徐浩,以合时君所好,经生字自此肥,开元以前古气,无复有矣。”(《海岳名言》)又评价对当朝和后世影响力较大的书家之一颜真卿说:“颜真卿学褚遂良,自以挑剔名家,作用太多,无平淡天真之趣。”(《宝晋英光集·补遗》)可见米芾对唐代书家的态度是不赞赏的,而对魏晋,甚至是更早的先秦时期的诸多书法家米芾却表示出赞赏之意。他说:“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状,活动圆备,个个自足。”还评价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的字说:“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有真迹。”不对当世或当世人所推崇的书家给予好评,却对那些距离自己年代较远且很少有人称赞的书法家的字情有独钟,这一是表现出米芾不畏强权、不擅阿谀奉承的耿直、率真的性格,同时也表现出米芾在学书法方面尚古的书学思想。智永虽也是唐代人,但是智永继承祖上的书法艺术特色,跟王羲之的字有着一脉相承的风格,因此米芾对其评价甚高。但是,他认为智永的字与其世祖也还是有差距的,其原因无非就是智永的字虽然比唐代当时的很多着名书法家有着古法的影子,但与魏晋时期的古法相比,还是有所欠缺的。他说:“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有自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钟法。丁道护、欧、虞笔始匀,古法亡矣。”(《海岳名言》)米芾始终觉得唐代大部分的书法家把自先秦以来的古法给写没有了,这也是他抑唐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在他的书法学思想中尚古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米芾认为尚古一是要学习好古人的书法艺术精髓,二是要追求其古雅的艺术风格,所以他的书学思想和学书方法之一就是“集古字”。他说:“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海岳名言》)

  米芾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流传下来的诸多手札中,无论是用笔特点,还是艺术风格,都与魏晋时期的书风特点大为相似。手札大部分都是米芾所写的书信或日志,更能体现米芾真实、洒脱的书艺风格。从技法中的用笔方面看,米芾的行书大都是以侧锋用笔为主,其笔画线条大都以纤细为主,笔画形状则是方圆并用,且在许多可以出锋的收笔之中以含蓄的顿笔收之,这些笔法特征与魏晋时期的笔法特征是完全一致的。在米芾的手札中许多字的结体与魏晋时期的字形也有诸多相似之处。魏晋时期流传下来的小楷较多,其字形结构大都有隶书的体势特点,呈宽扁状。在米芾的手札中,虽是行书,但还是依稀可见其宽扁的结字痕迹,如在《李太师帖》中的“帝”字,在《贺铸帖》中的“如雨”两个字,这些字其实都可以把它们写得瘦长些,但是米芾或许是出于对章法的需要,或许是自己不经意间对学古人根基的流露,却把它们安排成了宽扁的字形结构。

  米芾的《张季明贴》中的“不审气力复何如也”中的“气力复何如也”六个字连在一起,一笔呵成,这样的多字连绵的用笔方式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的用笔方法极为相似,都是成句的几个字连成一笔完成,增加了行书用笔的连贯性,同时也增强了整幅作品的行气。

  王羲之的行书用笔以侧锋为主,笔画的形态方圆并用,粗细变化较为明显,其手札的作品中这一用笔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在米芾的手札中亦是承袭了这样的用笔特征。比较王羲之和米芾的手札会发现许多字的用笔和结字都有相似之处。如在王羲之的《得示帖》中的“乃”字,与米芾《德忱帖》中的“乃”字的用笔和字形极为相似。都是侧锋入笔,朝左上圆弧之势往左下行笔,到收笔处似断非断地引带着下一笔横折折折钩,依然是以侧锋入笔,向右行笔,使转疾下,同时都将最后一截折钩写成圆弧形且笔锋出锋。另外还有像米芾的《致知府大夫丈》中的“顿首”二字与王羲之的《丧乱帖》中“顿首”二字;米芾《李太师帖》中的“谢”字与王羲之《二谢帖》中的“谢”字;米芾《闻张都大宣德》中的“再行”二字与王羲之《二谢帖》中的“再行”二字,其用笔大都采用侧锋,结字的特点也都有着相似之处,足可见米芾对王羲之的研习之精,受王的影响之深。

  其次谈尚真。米芾对书法尚真的具体理解可以从他提倡书法创作的天真、率意两方面的追求谈起。米芾在《宝晋英光集》中具体阐述过自己关于天真、率意的看法,他说:“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所以古人书个个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其次要得笔,谓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如一佳士也。又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故作异;重轻不同,出于天真,自然异。又书非以使毫,使毫行墨而已。其浑然天成如莼丝是也。”(《宝晋英光集》)他所提倡的天真、率意,是从执笔就已经开始讲究,跟苏轼所倡导的“指实掌虚”的尚意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米芾所追求的是用笔的轻松、自然,以及行笔时迅疾的速度,利用这些不确定因素创作出具有偶然性的艺术效果,追求自然天成的艺术作品风格。同时,米芾将字喻成人,不仅要有筋骨皮肉,还要有神采风貌。筋骨皮肉需要书法家有扎实的书写功底,而神采风貌则需要书法家有异样的创作设想,对于米芾而言,他的创作设想中最为宝贵的当属对于天真烂漫的追求。他说:“杨凝式字景度,书天真烂漫,纵逸类颜鲁公《争座位帖》。”(《书史》)“裴休率意写牌,乃有真趣,不陷丑怪。”(《海岳名言》)杨凝式是五代时期的着名书家,裴休是晚唐时期的知名书家。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了解到米芾对于唐代尚法的书风其实并不欣赏,但是他却对个别书家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天真烂漫”“真趣”这一艺术风格表示赞赏,足可见米芾对“真”的看重。米芾自小跟随母亲在皇宫中长大,后来又当上书画博士,更是有机会见到多许多宝贵的存世真品,因此他的艺术修养和追求都是不同凡响的。米芾尚真,也是以真的最高境界,自然天成、返璞归真、率意而为等为基本艺术要素的,虽然他的行书用笔方法得到后人很高的评价,但是米芾却主张创作时要“无刻意做作乃佳。”(《海岳名言》)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每一笔、每一字都体现着他行笔的率意、结字的烂漫。

  在米芾的手札中,尚真的风格特点体现得尤为显着。米芾的手札因为大都属于平时闲暇之笔,因此比其《蜀素帖》《苕溪诗》更多了一份天真率意。无论是从笔画的书写,还是从字的结体组合,亦或是整篇的章法布局,都更能体现出米芾天真率意的性格特征。如流传下来的《芾非才当剧》帖、《张继明贴》《李太师帖》等,笔画的粗细变化、使转的灵活处理、笔迹形态的千变万化、牵丝连带的自然舒畅、结字的巧妙构思、章法的疏朗明了,都体现着米芾尚真的书学追求。一点一画之间都无不承载着米芾书写时的畅快舒达,看着米芾那些时而爽利快疾,时而缓慢停驻的线条,已然将自己的情感完全倾注到这笔墨之中,所以才会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如此强烈的笔画线条。因此米芾的手札即使是看,也能给人以美的流动之感,而这些都源自米芾尚真的书学思想。

  再次谈尚变。“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以为祖也。”(《海岳名言》)这是米芾在《海岳名言》中对自己学书历程和学习成果的简要概括,其中表现出他对自己学习古人而又能变法古人的自豪之情。他还说:“各随其相称写之,挂起气势自带过,皆如大小一般,虽真有飞动之势也。”(《海岳名言》)结合米芾的书学思想和他的手札作品可以发现,米芾所体现出来的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身整体书风特点的变化,既不同于古人,自己各个时期的创作风格也有所差异,通过整体书风特点的差异来体现这种变;二是在字的具体书写方面追求着变,运笔的动势,结字的灵动,都体现着米芾追求变的书学思想。米芾行书的书风特点是继王羲之秀美风格和颜真卿粗犷风格之后又开辟出一条新的以奇巧为主要格调的独特风格,这是他一直追求尚变书学思想的最终成果。米芾虽然尚古,但是又不拘泥于单单只是集古人之长,从中还加入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探索,这种探索的精神源泉就是追求变的思想意识。在他的行书中较之他以前的书法家又多了一份奇巧。奇巧的用笔、奇巧的结字、奇巧的章法布局,每一篇作品的形成,都体现着米芾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树一帜的奇巧构思,这其中显露着米芾对每一幅作品尚变的书学追求。看米芾的手札,每一幅作品似乎都体现着不同的用笔特色,向人们展示着他不同角度和层次的艺术表现力,似乎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歌唱着米芾尚变的书学思想。

  米芾曾说:“真字甚易,唯有体势难,谓不如画算,匀,其势活也。”(《海岳名言》)这里他表露出自己的书学主张:写字要写活,这个活可以理解为动,只有动的元素才会给人以活的感受,其动就势必要有变,无变则不能体现出动。他还说:“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海岳名言》)这里的“锋势备全”指的就是笔法的变化,米芾的笔法变化之多是后世书法家共认并一直被学习的楷模,也因此被后世赞誉为“八面出锋”,形象地概括出米芾在用笔方面尚变的艺术追求。米芾不但在用笔中求变,在结字方面也追求着变。他说:“字要有骨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布置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变态贵形不贵苦,苦生怒,怒生怪;贵形不贵作,作入画,画入俗:皆字病也。”(《海岳名言》)这里他不但表达出自己对变的主张,还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了变的要求和标准,那就是要“不俗”“不作”。如上文所提到的“再拜”“谢”“再行”等字的用笔和结字,米芾虽然承袭着王羲之的传统写法和表现力,但是同时也增加着自己书学思想的呈现力。以“再行”为例进行详细比较,会发现此二字虽然两人都以侧锋用笔为主,且两字连在一起写,但是米芾的用笔要比王羲之的用笔更奇巧些,其笔画的棱角更分明,形状变化更丰富,其结字米芾的“再”字更显瘦劲些,尤其是第一笔横的书写比王羲之的“再”字要短很多,下面半包围结构的部分所呈现的三角形也比王羲之的“再”字要明显得多,使得整个“再”字呈现出一个掎角之势,用笔干练,结字顾盼生姿。而“行”字的处理,米芾在继承其结字的特点和用笔粗细变化相同的基础上,又有所改变,一是第一笔的收笔将王羲之的方笔改为圆笔,二是第二笔的行笔方向将王羲之的向右下倾斜改为垂直向下,刚好填补“再”字右边的空缺,使其章法布局增加了欹侧变化之美感。

  米芾一生六十七载,致力于书画艺术的学习和研究,勤奋刻苦,三十几岁就写下流传千古的名帖,综其一生成就,他不仅为书法艺术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作品,他学书的历程和思想还为后来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这些更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相关链接】

  《行书技法宝典-米芾手札》,米芾能诗文,喜弄水墨,以侧笔点染江南烟雨山色,自成一格,被称为“米氏云山”“米家山水”。又究心印学,在其《书史》中自述有印百余方,有学者考其自用数印,应是出自亲镌,后世文人治印,此老实有开山之功。

  参考文献

  [1]金开诚, 王岳川.书法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2]水采田.宋代书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9.
  [3]沃兴华.米芾书法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

    吴彩虹.古、真、变的综合体——米芾手札中所体现的书学思想[J].智库时代,2019(35):232-233.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