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摄影论文

纪实摄影照片与文字说明的关系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4-08 共3181字
摘要

  1.何谓纪实摄影?

  首先,纪实为“记录现实”的摄影手法,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拍摄真实的影像,作文件式的记录,感觉真实不造作是其重点。一般人会联想到战争、落后贫穷地方的照片,那是新闻摄影(Photojour-nalism),不是纪实摄影的全部。纪实摄影其实没有清晰的界定,比较常见的有历史性的(chronicles),街头的(street photography)和新闻的。

  一般而言,照片多是一系列及有主题的,用作记录时间,记录当时的社会,也可以用文字作辅助,形容时间人物地点。最重要的,纪实摄影需要让人欣赏和了解拍摄当时的环境、气氛、人物及摄影师的感觉,可以带出故事,彷如一篇文章一样。过去纪实摄影多应用在历史角度上,现代的进一步演变为记录现实社会情况,视乎拍摄者的角度。

  1.1 不同类型的纪实摄影

  上面的定义看起来很严肃,其实题材可以很生活化,举几个例子:战地拍摄,记录战争;旅行拍摄的照片,记录旅程;街头抓拍,记录社会现况等的题材,其实还有更多。手法可以是严肃的、有趣的、生活化的,就视乎你的角度。看到这里,感到跟纪实摄影更接近了吗?

  1.2 纪实摄影的拍摄技巧

  千万不要认为好照片是碰巧拍出来的。当中的要诀就是“Hunt and Trap”(捕捉和陷阱),当然“Guts”(胆量)也是一个重要元素。 让我们来看看这三个要素:

  1.2.1 捕捉

  要捕捉好照片,先要捕捉到你的目标。 例如你今天的目标是拍摄穿红色上衣的人,那么就不单是拍一张就走人,而是一直跟着你的目标,直至拍到满意的照片。 或者你看见街上有趣的事物,就要一直跟着走。

  1.2.2 陷阱

  陷阱不是要去作弄人,而是要你耐心等待时机。 看见美丽的光线,就静待值得拍摄的事物出现;看见美丽的地方,就等候光线更美才拍;看见蓝色的墙,就等候穿黄色衫的路人走过。 你等到了,就明白等待是值得的。

  1.2.3 胆量

  拍纪实照片不要害羞,不要介意别人的目光,要有胆量。 身边的人多不习惯你手上的相机,见你举机拍摄脸上的表情会更难看。如果你正要拍摄这表情当然不要紧,否则这时候你应该友善地作出可否拍摄的提问:答应的当然没有问题,不答应的就逃跑吧。只是一两张照片,别人追两个街口总会停下来,所以不用担心。

  1.3 黑白与彩色的对比反思

  一般以言,纪实摄影多以黑白呈然,彩色比较少。到底黑白与彩色分别带出什么感觉?是否黑白就等于伤感,彩色就等于快乐呢?其实,黑白或彩色不是照片的所有。使用什么彩色由你决定,视乎你想表达的信息,视乎你想看照片的人怎么去感受。黑白能表达快乐,彩色也能表达伤感。

  这是你照片的故事,色彩只是协助你去表达。 有时候,我们喜欢用黑白,因为照片较有张力:当失去色彩,我们较专注在照片本身;有时候,我们喜欢彩色,因为照片较新鲜:
就似所有只是刚刚发生。[1]

  2.摄影照片与文字说明

  许多摄影人拍了好照片后,经常为给好照片命题范难。表面上就是几个字或者十几个字的事情,但牵动的是作者的眼光、思想、修养。这样的事情对于单幅的摄影作品而言,如果算是极端的例子的话,那么对于报道摄影,就是必须面对并且加以重视的了。报道摄影是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传播方式,这就意味着在这种传播方式中,文字与摄影同样重要,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完整的信息链条。

  新华社高级编辑曾璜在《报道摄影》中强调:“人类迄今为止发明了文字、印刷、图片、广播、电视、电脑互联网等大众信息的传播方式,所有不同的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这就是文字。 没有古老而又不断更新的语言文字,所有的传播方式都达不到传播的目的。 ”显然,只有图片好文字好,相互支撑又浑然一体,一件报道摄影作品才算完整。

  遗憾的是,在拥有的相机越来越好的凉山摄影人中,一些作者的文字功底不足,已经表现为影响其创作的软肋。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师简o 柯里克曾做过一个研究,将同一幅照片加上不同的图片说明给读者看,研究图片说明对解读照片的影响,结果表明图片说明将影响一幅照片的含义,特别当照片本身的视觉信息含糊时, 文字说明可以使读者对照片的解读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因此必须使用图片说明来对照片进行界定。 可见,文字说明对图片意义的界定是决定性的,没有说明,一张图片可能会毫无用处。

  棘手的问题是,当摄影家普遍懂得文字的重要性之后,却又根本找不到一条惬意的捷径可走。 换句话说,急功近利在文字的修炼方面几乎起不到什么化学反应, 这个过程肯定比熟练掌握摄影技巧要漫长得多。 正如《南方周末》图片编辑李楠的忠告--哪里有一本《摄影宝典》,一二三四五,练会了便盖世无双,所向无敌?

  摄影的要义是解决“观看之道”,这就是为什么当众多的摄影者都在同一个地方按下快门, 但拍摄出来的照片品质却各有高下的区别。 不同的结果来自于不同的观看,观看本身其实正是摄影者对事物的选择和理解。 同样的道理,与摄影相关联的文字也是作者对事物与人物选择和理解的结果, 你看到得越多知道得越多想到得越多,你作品的价值才可能越大。

  一个人看世界的角度是由他的学识、经历、生存状态等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延伸到摄影中好像也适用。摄影本身容易“以技入道”,“技”自然重要,但其极致无非是“匠”。超越“匠”的惟一途径,只有靠修养、思想、心灵这些需要一定时间积淀的东西来提高。 所以,在雄心勃勃地准备拍出惊世之作前,还是先打下扎实的基础,好好读些书,慢慢积累思想,细细品味日渐成长的快乐。[2]导演式文字的一个例子。

  韦英流连在伦敦街头,请求路人在一张白卡纸上随意写下他们想写的标语或词汇,然后让他们展示写好的白纸板并用相机拍摄下来。一个警察写下了“救命!”的文字,反映了社会的习俗常态和人们内心的真实状态之间的差异或者冲突。

  在韦英拍摄的近600 多幅照片中,很难讲合作的拍摄对象是否言不由衷, 白纸板上的文字可以说是拍摄对象面对试图窥视他们内心的相机的一个面具,这个面具和拍摄对象本人的面孔和肢体语言形成了一个共谋或对抗的关系。

  这种拍摄方式将纪实摄影和类型学方法结合起来,又可以作为一种行为艺术。[3]杜甫有诗说:“江山扶绣户,日月近雕梁。 ”重视切近的经验与内在体悟的大境界。比如《南京路上好八连》、《大寨》、《大庆》、有关知青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沙石峪》、甚至《小靳庄》,都有类似魏先生的《红旗渠》这样完整记录和深度报道的画册出版,他们对周边摄影家有何种启益? 再说得小一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的《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和《民族画报》,亦都有大量的专题图像,今天看过去亦是做得极好:专注用心,图像平易明白,结构完整系统,而且特别能够照中国人的图像读解习惯。

  3.摄影与传媒

  中国的平面媒体对图像重视始於1998 年以后,这种现象一方面与大众文化的冲击有关,一方面也与世纪末的到来有关。 当人们回顾一个世纪的时候,没有甚麽比图像更具感染力,人们在追忆历史中直接看到了图像的力量。 而在 80 年代以前,中国的平面媒体几乎没有照片,即使有些媒体刊登,也只是作为插图存在。

  最先刊登精致照片的媒体是一些生活类的高定价杂志, 而这类杂志的佼佼者大多都有国外出版背景。 真正尝试把图像作为一个重要的资讯单元进行传播的媒体是1995 年前后出现的一些期刊,这些媒体大幅度的赢得市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照片的运用。 图片专版的策划与其他报纸不同的是,它不仅发表摄影师的图片故事,还发表各种职业的普通人拍摄的照片。 在读者参与的意义上还原照相机的民主性和公众性,增强公众的读图能力。

  图片说明对於我们了解摄影与社会的关系, 对於研究公众是如何阅读照片,以及照片配文字如何形成我们的个人记忆与集体想像,提供了可贵的范本。

  进一步思考纪实摄影与文字的关系变化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语言、文字为中心到形象、影像为中心的文化形态变化还只是一个表象,实际上信息载体对于社会文化形态的变化是先通过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的。 “视觉文化”、“读图时代”它是电子媒介的文化,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而诞生,纪实摄影不仅如此,图片说明更赋予了“读图”
时代信息传播的互动性。

  参考文献:
  [1]写意人生.
  [2]何万敏.作为摄影的文字操练.凉山摄影.第 7 期头版.
  [3]杨莉莉.纪实摄影,抑或当代艺术--西方当代纪实摄影的走向[J]美苑.2007. 3.

相关标签:纪实摄影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