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摄影论文

考古工作中的摄影要点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20 共2841字
论文摘要

  考古发掘,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受所在环境的约束下,分野外发掘和室内资料整理工作。

  其中摄影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从开始到最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考古拍摄工作又分可移动文物(如遗址、遗迹现象等)和不可移动文物(主要是针对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的摄影,如何做好考古发掘中以及室内整理过程中的摄影工作,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通过摄影手段挖掘整理珍贵的民族文化资源,赋予传统艺术再现、传承、创新的时代责任,把握好考古与文物摄影的内在属性及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考古工作的局限性摄影

  野外考古,主要约束在特殊的环境中。众所周知,考古工作中,大部分都是在野外完成的,其地点又分山区、平川、林区、高原、河流两岸、甚至有的也分布在市区。在有限的环境中考古,首先要做好发掘前工地近景与远景的摄影工作,这一工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拍摄,这类文物一般都是大型的古建筑、古墓葬等,拍摄时要合理利用光源、讲究布局的完整。除了要在构图、用光等方面下功夫外,关键是抓住文物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点,使观赏者能清楚地知道照片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内涵。摄影者在掌握摄影专业技巧的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文物鉴赏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年久失修、残败破损的古建筑、古遗址,一些讲究唯美、追求镜头效果的摄影师觉得没什么好拍的,总要千方百计弄一些“艺术”上去,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文物虽然集收藏、艺术、历史、科学价值于一体,但文物摄影中保持文物本质性是第一位的,因为每一件文物都反映了一种客观存在。

  特别是考古挖掘的拍摄,每一个挖掘过程、每一件文物的摆放位置都要清楚完整的拍摄下来,不能有半点马虎,真实反映事物的客观现实性是文物摄影与艺术摄影的根本不同之处。这项工作是为后期介绍发掘地点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最原始、最有说明力的影像。通过这一部分影像,大家可知道该地区的地理原貌,其中也包含着风土人情、地表地貌的种植、植被、居住情况。这里所说的远景,就是要求在拍摄过程中,要将所发掘区域为重点,四周配以周边环境(河流、山)i1、居住房屋、道路、植被等)为次点,这就需要摄影师在不同的地点,选择不同的手段和时间,或是采用热气球等空中拍摄。让人们在影像中一目了然的了解发掘区域的大体概况。所谓局部影像,就是发掘区内的个别遗迹现象摄影。此类影像大多需要多张影像进行说明,拍摄过程中大多选择比较有说明力的单体,如裸露于地表灰坑、建筑基址、古墓葬等。其作用是让人通过照片对发掘区域有所了解和认识。对于遗迹现象,重点做好其形状、结构、所在地点角度的拍摄,要突出该遗迹现象在探方的位置和发掘区的位置以及与其相邻的遗迹现象,使其单体与单体之间的拍摄由点到面,能连则连,不能连者则单个拍摄。以便让人们更能深入的了解发掘区的文化内涵。通过全景与局部的摄影后,再配以文字说明,发掘概况即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显现出来。不可移动文物摄像是对古建筑、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以及地上明细可见遗存的古遗址、古墓葬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文物保护专项的摄像记录,通过摄像的纪实特点,再现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2 在考古发掘进行中,及时做好出土遗迹现象与遗物的摄影工作

  随着工作进度的开展,不时伴有遗迹的出现和遗物出土,而这些遗迹和遗物出现货出土时,时间是不确定的,有的是上午、有的是下午,有时会遇见阴天、下雨、下雪等情况。

  拍摄遗迹现象时,因为是在室外,拍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好近景与远景的地点选择,选择拍摄地点时要在拍摄之前完成;二要选择拍摄工具,如镜头的选择、热气球、梯子等。做好拍摄准备工作;三是制作布景遮光,使其成像不能成为“阴阳脸”。

  对于较大的遗迹现象,诸如较长的古路、大面积古墓群、探沟等,最好选择太阳还没出来之前或下山之后,有条件的可用喷雾器在遗迹现象上喷水,充分利用有限时机进行拍摄,其中也包括反转照片的拍摄。另外遗物的大小、质地又有所不同(瓷、木、纸张、金属、陶等),这类拍摄为可移动文物拍摄。这就要求摄影工作者对其进行及时的拍照,以便得到第一手材料;四要针对好远景与局部的选择。全景所包含的周边环境对于成像有着不可言论的说明;而局部则是展现发掘区域中的特点;五要及时做好拍摄记录。需要详细记录好拍摄方向、日期、地点、光圈和所用的工具等。除此而外,对于一些壁画、布帛、纸张、彩陶一类的遗物,第一要及时进行拍摄,以防遗物风化;二要及时做好记录,做好文字说明与摄影相结合;第三要记录好时间、地点、天气等有关记录。

  3 室内整理时期的拍摄

  野外工作结束后进而转入室内进行整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把野外挖回的文物,做好卡片、登记等一系列工作。这需要我们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首先要把文物进行清理,即野外不能进行处理的,要在室内进行处理。具体拍摄要遵循以下几点:

  3.1 原物真实

  室内拍摄文物时,要遵循文物原貌的规则,绝不允许出现色泽失调、失真等问题更不允许有其它物品掺于其中。

  3.2 主题明确

  无论对于每一件出土文物来说,都有它自身的艺术体现和时代气息。这就要求在拍摄过程中,要把器物的主要突出部位放在醒目的位置,如果一张影像不够用,就需要多方位的拍摄,使其主题更加明确,以便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其内涵。

  3.3 结构合理

  室内文物拍摄的结构合理,不是用夸张的手法去表现,而是强调拍摄画面的结构合理、作品的柔和、舒适程度,避免影视角出现生硬、粗糙的感觉。同时,还要对文物的历史背景及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特点有所认识和了解。这样,在拍摄时才能有的放矢,通过有针对性地调动光线、角度、镜头等艺术手段来表现文物。要求将文物拍摄得清晰、色彩还原准确。

  3.4 排列有序

  遗迹现象或墓葬中的出土文物,大多以单个或成组组合,这就要求摄影者根据出土时的记录和影像,在室内拍摄时要合理进行排列。对于成组出土的器物,除在挖掘时安原样拍摄外,在室内拍摄时也要将其成组拍摄,对于质地不同的文物,有必要的也要单体拍摄。

  如成套的生产工具和饮食所用的锅、碗、盏、杯等器物,都需分别成组拍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具有史料详实和艺术欣赏的双重性。

  3.5 保护得当

  室内拍摄要注意对于木材、植物、丝绸等物质都是高分子结构,含有纤维素和蛋白质,容易受光、电、细菌的影响而变质和损坏;另外诸如石头、金属等质地的文物不容易受光。我们使用的闪光灯型号不一,波长长短不同,但都应该低于 700 纳米的可见光,即使如此也要或多或少对高分子结构的文物有所破坏。一般来讲,木质建筑物、字画、丝绸、壁画等文物,应禁止使用闪光灯。

  总之,考古发掘与出土文物摄影不同于其它艺术摄影那样,片面的追求艺术性。考古摄影工作不仅是将一个时期所遗留的遗迹与文物挖掘出来,更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历史延续,然而文物的稀少和珍贵程度,让那些喜爱文物的人们接触文物的机会较少,因此,我们搞考古与文物摄影工作的,要试图通过图文并茂于一体的说明,必将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