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摄影论文

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新变化与挑战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20 共3370字
论文摘要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

  在人类社会进入数字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1、新 媒 体 的时 代 内 涵 。 “ 新媒体”的内涵必须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价值。媒体是具备价值的信息载体。载体具备一定的受众,具备信息传递的时间,具备传递条件,以及具备传递受众心理 反 应 的 空 间 条件,才能综合形成媒体的基本价值。载体本身的价值,加上所传递信息的价值,共同构成媒体存在的价值。

  第二要有原创性。新媒体的原创性,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个人或个别团体单独的原创性,应该是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时代所赋予 的 新 内 容 的 创造,一种区别于前面时代所具备的内容上、形式上和理念上的创新。

  第三可形成特定效应。新媒体必须具备影响特定时间内、特定区域内人的视觉或听觉反映的因素,从而产生相应的结果,形成一种更新的效应。譬如网络在90年代中期接入我国,就属于一种新型信息载体,很快形成了巨大的效应,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几乎改变 了 人 的 生 活 方式。

  第四要有生命力。新媒体作为一种媒体形态存在,或长或短都有其存在期间的价值体现,这个价值体现的长短,就是它的生命力所在,也就是生命周期。

  2、 新媒体的构成要素。 一般而言,新媒体的构成主要包含以下要素:

  第一,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新媒体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卫星网络、移动通讯等作为运作平台的媒体形态,它包括使用有线与无线通道的传送方式,比如互联网、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电子报纸等。

  第二,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新媒体的信息往往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呈现,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可以进行宽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还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动性特征等。

  第三,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受众接收新媒体信息,大多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限制,可以随时通过新媒体在电子信息覆盖的地方接受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

  第四,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新媒体不仅是技术平台,也是媒体机构。与传统媒体相比,变化的不仅仅是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有商业模式的创新。

  第五,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呈现出的新变化

  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的普及与进步使得人们进入一个“读图”时代,传统节目的灌输性方法已很难被大众接受,普通观众不再满足于欣赏节目,而是更喜欢参与其中,目击、感受、享受现场气氛,来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热情。

  摄影艺术也随之走出象牙塔,开启了平民化时代。

  1、摄影主体平民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摄影器材日益智能化和自动化,尤其是人手一部的手机具备了拍摄功能后,普通民众的社会参与意识日渐强烈。

  行业的激烈竞争也使新闻媒体对时效性有着一种几乎偏执的追求,当专业新闻摄影记者不能及时赶到突发事件现场拍摄时,现场民众利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即时拍摄,扩散发布,尽管所拍摄的画面表现力不如经验丰富的记者,但在时效性和现场感上却快人一步夺得先机,受到媒体的青睐,这些都给“草根记者”或“平民记者”的兴起提供了机会,进一步将全民皆拍推向高潮,使得每个路人都成为潜在的“新闻记者”。

  2、呈现方式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各种媒介的交融实现了新闻摄影价值深刻化,新闻摄影内容丰富化以及新闻摄影多元化的发展。

  现在,网络、移动电视、手机等新媒体给新闻摄影提供了更多的呈现方式,既可以将图片制作成专题形式,以凸显新闻事件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也可以制作成动画配上音乐进行播放,让静止的图片富有动感,使观众在看图的同时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3、报道内容深度化。 新闻性是新闻摄影的本质属性,一张新拍摄的图片只要具备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的新闻要素,就是一张新闻图片,而且题材越重大新闻价值就越高。

  新媒体的发展已经注意到了读者的兴趣转向,开始加大投入支持新闻摄影做大做强深度报道。

  各大媒体充分利用其信息发布优势,在新闻图片版块设立深度报道或专题栏目,如搜狐网的图片频道就有图片故事、图片专题等,腾讯新闻手机客户端图片栏目中的精选、娱乐、奇趣、摄影等子版块,都以其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揭示社会现象的故事化内容和深度报道,吸引读者的持久关注,扩大影响力。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面临的挑战

  1、全民 皆 拍 给 新闻 摄 影 带 来 了复杂的生存环境。 2005年发生的伦敦地铁爆炸案,在一些主流媒体上发布的图片就是现场民众用手机拍摄的,这在当时引起了新闻摄影界的震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家用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在拍摄功能上已经不逊于专业相机,网络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用户数量的迅速增加,冲破了行业所需的设备和技术限制,使人类特有的好奇心和传播欲混合着社会责任感一同发酵,在新闻现场随处可见拿着相机、手机围观的民众,他们拍摄的照片不仅相互传播,也被媒体认可和接纳。

  由于占传播数量优势,这些“草根记者”对拍摄的社会美丑现象及时进行评论、跟贴,通过形成舆论压力促使政府部门采取行动,改变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当平民化摄影成为不可阻挡的流行时,传统媒体的新闻摄影就必须跟上时代谋求变化,不能被动应付,坐以待毙。

  2、 媒体 需 求量 激 增 导 致 新闻 图片质量下降。网络媒体对新闻摄影图片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以我国的一些大型网站为例,网易、凤凰、新浪、腾讯等各大门户型网站都有独立的图片频道,在这些频道中,图片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这对摄影记者的积极性也是一种激励,能给新闻摄影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布平台,让更多的新闻摄影作品呈现给广大受众。

  但需求量增大的同时也导致新闻图片质量下降与重复使用等问题的出现,部分机构和摄影记者为了追求数量对新闻图片质量把关不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3、 数字技术发展为虚假新闻图片的产生提供了温床。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新闻摄影开拓了无穷的创作空间,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操作平台,使我们在后期处理照片时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在不改变新闻照片本身内容真实的前提下,适当地对图片进行剪裁或调整无可厚非。但有些拍摄者为了追求新闻图片的视觉效果和社会轰动效应,或达到自己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利用图片处理软件“移花接木”“无中生有”,随意修改甚至拼接图片内容,利用科技的便利制造虚假新闻,使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受到严峻挑战。

  四、新媒体时代提升新闻摄影的应对策略
  
  1、强化新闻意识,拍摄内容突出看点。 新媒体时代,全民皆“拍”已成事实,大家都是记者,一些重大或突发事件通常在发生后的数分钟内就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想要拥有独家新闻已然不太现实。

  因此,作为新闻记者要有扎实的摄影基础和独到的报道视觉,在现场拍摄时,要突出新闻事件的关键环节,让图片不但有“内容”,而且有“看点”,才会引起受众关注,扩大媒体的影响力。

  2、建立约束机制,杜绝虚假图片出现。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图片来源多样,除了专职记者外,还有更多的公民摄影师、签约摄影师为媒体供图。

  各类新闻图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虚假新闻图片也趁虚而入、层出不穷,受众在怀疑这些图片真实性的同时,也对媒体机构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产生质疑。因此,要强化图片编辑的“把关人”角色,增强鉴别力,杜绝虚假图片“登堂入室”;建立行业规则,制定图片使用规定,完善相应处罚制度,明确新闻造假要承担的后果,杜绝虚假图片出现,提高新闻图片的纯洁度。

  3、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新闻媒体要为大众服务,就要坚持一个超然的地位,永远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报道社会生活,平静、客观地描述所看到的新闻事实。

  摄影记者的职责决定了他是整个社会舆论的代表,他所发出的报道要对整个社会公众负责。媒体要加强内部专业培训,教育记者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尊重新闻事实,作出负责任的报道,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地位不动摇。同时,要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新闻法制教育宣传,让各类图片提供者和“草根”记者知道自己对社会舆论所负有的责任,不断丰富新闻知识,强化法纪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