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生物技术论文

国外转基因技术研发及中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2)

来源: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作者:沈平;武玉花;梁晋刚;
发布于:2017-06-16 共14639字
  2. 1 美 国。
  
  美国无论是在转基因作物研发领域还是在商业化种植领域均是全球的领跑者,在这场农业生物技术革命中,美国是最大受益者。美国早在 1997 年就实施了国家植物基因组计划,建立起了成熟的转基因研发机构和完善的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理体系,美国涉及转基因研究的单位多达 273 家[18].国家研究机构和大学主要有美国农业部、爱荷华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等。众多跨国公司也扎根于美国,包括孟山都公司、杜邦先锋公司、艾格福公司、阿伯基因公司、先正达公司等[19].在发展过程中,多家跨国公司进行了合并重组,形成了力量更强大的生物技术研发公司,如先锋国际良种公司先被杜邦公司收购,目前杜邦公司又将与陶氏公司合并; 2016 年拜耳公司宣布将收购孟山都公司。跨国公司均在转基因领域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主宰了世界转基因作物的种子市场。孟山都公司是第一个将转基因作物种子大量推向市场的领航者,在 1996 年,推出耐农达( 草甘膦) 大豆和保铃抗虫棉花,在全球获得大面积种植; 在 2001 年成为首家推出第二代耐农达转基因玉米的农业公司,还相继推出了第二代抗虫棉、耐农达 Flex 棉花、耐农达油菜和耐农达甜菜[18].
  
  由于企业对市场信息非常敏感,及时调整科研方向,能够快速形成新品种和新产品,这种以“研发-生产-销售-研发”一体化的模式,使企业成为发达国家转基因作物研发的主体,并掌握了大部分的资源。孟山都、拜耳、杜邦先锋、先正达、陶氏益农 5 家公司掌控70% 以上的抗虫基因专利、约 63. 4% 的耐除草剂基因专利[20].公共机构往往不具有将研发的产品推向市场化所必需的安全评价资金或技术,因此,公共机构常常向公司提供它们的研究,然后由公司进行后续的开发工作。美国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中仅有 3 个来自大学研究机构,分别是萨斯喀彻温大学的耐除草剂转基因亚麻、康奈尔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的抗病转基因木瓜[21].但美国的公共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从 1973 ~2014 年在转基因领域发表了 15 748篇,占全部论文的 42.2%,远远高于其他任何国家[21].
  
  2. 2 欧 盟。
  
  基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种种因素,欧盟采取“预防原则”进行转基因产品安全监管,并于 20 世纪 90 年代建立了严格的转基因作物审批制度。欧盟采取的转基因作物严格审批制度对其经济和研究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审批程序复杂、审批周期长,审批结果不确定,制约了生物技术的应用。严格的审批制度导致转基因产品难以获得进口审批,饲料进口量逐年下降,令畜牧产业受到严重冲击; 一些欧盟国家禁止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产品,令农民蒙受了潜在经济损失[22].欧盟的转基因作物审批制度还要求各国在法律框架下进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密切管控。欧盟早在 1991 年开始进行转基因作物的田间试验,到 2008 年止,共批准了 2 352 次试验,先后共有22 个成员国进行了转基因作物的环境释放。进行田间试验最多的国家分别是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国,时间集中在90 年代中后期,在1997 年达到顶峰,此后田间试验的频次也在逐年减少[23].在欧盟,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的研发成本十分高昂,一个转基因新品种通过安全评估需要花费 700 万 ~1 000 万欧元。审批的高成本和产业化的渺茫,使转基因研发企业看不到盈利的希望,研发积极性受到打击,人才严重流失。欧盟持续推行消极的管理政策严重阻碍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22].
  
  欧盟一方面坚信科学的局限性,对生物技术持怀疑审慎的态度,另一方面还是保持对生物技术重大应用潜力的敏感。欧盟许多国家在生物技术基础研究方面保持了领先,1973 ~ 2014 年,在转基因领域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累计发表了近万篇 SCI 论文,占全部论文的 1/4[21].为了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包括英国、德国在内的众多国家都在近几年制定了本国的生物技术发展战略。德国制定了“植物转基因研发计划”,2006 年出台的“高科技战略”中对生物技术研发投资达到 2. 35 亿欧元; 2013 年还出台了《生物经济发展战略》。
  
  随着基因组编辑等新兴育种技术的兴起,欧盟专门成立了新技术工作组,工作组已经意识到过度监管对欧盟造成的危害,推荐对新兴育种技术进行简化的管理。工作组专家普遍同意运用寡核苷酸定向突变( ODM) 以及锌指核酸酶( ZFN) 技术所得的生物体属于转基因生物体,但该生物体不应受欧盟严格转基因审批制度的监管。欧盟议会决议新兴育种技术可能会成功解决未来社会所面临的挑战,要确保对新兴育种技术的持续支持。欧盟对新兴育种技术的态度预示着欧盟严格的转基因审批制度未来会发生改变。
  
  2. 3 日 本。
  
  日本在 1981 年成立政府机构开展生物技术相关研究,本着突出重点领域的立项原则,短期内就取得了许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和专利。1973 ~ 2014年,日本发表了 3 822 篇 SCI 论文,占全部论文的10. 2% ,仅位于美国之后。1980 ~ 2014 年,日本获得了1 436项专利的授权,占全部专利的 10. 5% ,位于世界第三位[21].日本在转基因研究方面储备了雄厚的研究实力,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初就完成了水稻全基因组的测序,然后充分利用了水稻基因组研究取得的高度,快速推进农业领域重要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研究,培育出了大量优良的转基因材料,具备了将转基因技术有效应用于品种改良的良好基础。
  
  尽管日本每年在大量进口饲料和粮油原料等转基因农产品,但在本土种植依然有诸多限制,除了种植过蓝色转基因玫瑰外,日本国内几乎没有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栽培。日本的绝大多数转基因技术成果还依然停留在学术型成果阶段,没有进行后续的产业化开发。日本的研究机构和企业认为转基因监管政策太严格,国内市场排斥转基因产品,大多对转基因技术持消极态度。有的企业和机构已停止了相关研究,但也有一些企业采用在国外开发、种植,回国内销售的策略进行转基因产品的商业化开发,如将开发的转基因康乃馨在哥伦比亚栽培、运回日本国内销售[23].
  
  2. 4 巴 西。
  
  巴西于 2003 年才开始推动转基因作物发展,在2011 年成为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第二大国家[24].2007 年巴西颁布支持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法案,并投资达 70 亿美元( 其中 60% 来自政府,40% 来自企业) 开始实施为期 10 年的专项。2009 年,巴西农业科学院与德 国 巴 斯 夫 公 司 共 同 研 制 的 耐 咪 唑 啉 酮( imidazolinone) 除草剂大豆获准商业化种植。2010 年拥有巴西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病毒大豆获批商业化生产[25].2015 年,由巴西 FuturaGene /Suzano 公司开发的一种国产桉树获得种植批准,该桉树可提高20% 产量。另外,本国开发的一种抗病毒豆类和一种新的耐除草剂大豆获批于 2016 年进行商业化[1].巴西已经充分具备了研发、生产及审批新型转基因作物的能力,而且转基因技术成果的成功应用已成为近年巴西经济的增长引擎。
  
  2. 5 印 度。
  
  目前,印度是全球第一大转基因棉花生产国,抗虫棉的种植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7 年,印度将生物技术的发展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颁布了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要求调动国家资源促进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印度打造为世界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生物技术是 21 世纪的朝阳产业,印度政府不仅在研究上加大投入,更采取措施促进转基因农作物的商业化发展,每年的投入达到 5 亿美元[26].
  
原文出处:沈平,武玉花,梁晋刚,卢新,章秋艳,王颢潜,刘鹏程. 转基因作物发展及应用概述[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7,(01):119-12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