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安徽六安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要素和政策建议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 作者:杨环
发布于:2020-11-23 共4445字

  摘    要: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城镇化的关键在于人的城镇化,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村转移人口的主力。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分析土地、户籍、社会保障、收入、房价等影响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 影响因素;

  一、前言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5%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左右。自从十九大以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越来越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4.38%,比上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2019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城镇化目标。

  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全省城镇人口五年(2016-2020年)增加约550万人,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速度,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5%,初步进入城市主导型社会。根据安徽省统计局发布的《安徽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安徽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949.1万人,比上年增加13.3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7.60%,常住人口6,143.6万人,比上年增加6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02.5万人,乡村人口3,041.1万人,城镇化率50.5%,比上年提高1.35个百分点;2019年末全省户籍人口7,119.4万人,比上年增加36.5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4.65%,常住人口6,365.9万人,比上年增加4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52.8万人,乡村人口2,813.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81%,比上年提高1.12个百分点。2019年安徽省完成了4年中期城镇化目标。
 

安徽六安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要素和政策建议
 

  2019年安徽省农民工总量为1,977.4万人。根据本课题的调研数据,安徽省新生代农民工(1980年以后出生的农民工)约占农民工总量70%。

  二、抽样调查

  本文数据来源于2020年5月对安徽省六安市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随机抽样调查。此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30份,调查对象为在1990年之后出生、年龄18岁以上、进城务工或经商的农民,其从事行业包括建筑、餐饮、装修、家政、制造、物流、个体经营等,打工所在城市主要以安徽省内16市为主。

  1、本次调查对象共430人,其中男性人数252人、女性178人,调查对象性别比例为男性∶女性=252∶178=1.4157∶1。

  2、调查对象年龄分布:在六安市所调查的农民工中,从18岁(2002年出生)到29岁(1990年出生)都有,具体分布为:18~25岁之间有131人,占总人数的30.47%;25~30岁之间有299人,占总人数的69.53%。

  3、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层次不同,具体而言,初中程度以下的农民工占比19.78%,初中文化程度占比31.32%,高中学历占比36.25%,中专文化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12.65%。

  4、调查对象婚姻状况:已婚242人,占总人数的56.28%;未婚188人,占总人数的43.72%.

  5、调查对象打工年限:5年以下223人,占总人数的51.86%,5~10年152人,占总人数的35.35%,10年以上55人,占总人数的12.79%。

  6、调查对象月平均收入:3,000元以下121人,占总人数的28.14%;3,000~6,000元267人,占总人数的62.09%;6,000元以上42人,占总人数的9.77%。

  7、调查对象社交情况:与城市人交往多231人,占总人数的53.72%;与城市人交往少177人,占总人数的41.16%;与城市人无交往22人,占总人数的5.12%。

  8、调查对象身份认同:市民身份认同219人,占总人数的50.93%;农民身份认同92人,占总人数的21.39%;半个城市人身份认同119人,占总人数的27.68%。

  三、影响因素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籍贯、政治面貌、父辈打工经历、本人打工年限、打工前是否读书、打工月收入、单位是否按时发工资、本人换工作次数、是否参加技能培训、有无社会保险、工作强度等影响不太显着。主要影响因素有:

  (一)土地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劳动力和土地要素的重新配置。农村土地制度安排将会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产生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村中所拥有的承包地资源将会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融入的重要保险,一旦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失败,依然可以返乡依靠承包地维持生计。所以,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当中,农民工更愿意保留承包地。宅基地和耕地作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村的主要生活和工作环境,其舒适程度往往比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工作环境要好。虽然安徽省土地流转呈现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旳趋势,但是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调查发现流转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转让方式不规范、转让信息不对称、转让权利不明确。不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使得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常处弱势,农民土地权益遭受损害。

  (二)户籍因素。

  2015年5月20日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户口迁移政策,2016年起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以连续居住年限和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为条件,逐步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权利,同时结合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逐步享有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但调查显示2/3的城市居民并不认可居住证就是城市身份证。

  (三)社会保障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的外出就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农村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给城市的社会保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权益保障与就业保障两个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处境并不乐观,许多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尤其是建筑业,本课题组调查显示近1/3新生代农民工在建筑业及相关行业就业,并且还要经常面临失业的窘境和受包工头工资拖欠等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在城市生活居住又面临着各方面的困难,因此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格外强烈。目前,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具有保障项目齐全、水平较高的特点。而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五保户制度。新农保和新农合近几年才开始在农村开展,其保障力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差别很大。一些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有了城市户口,身份上已成为市民,但是在社会保障上却没有享受上市民待遇。由此可也看出,社会保障的缺乏使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工作无保障的状态,阻碍了其市民化的进程。

  (四)收入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增加,但也不能忽视综合生活成本的上涨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生活质量的需求对收入增长的冲击,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租房的负担较重。2019年需要租房居住的安徽省农民工每人月均居住支出超过700元。调查显示,2019年安徽省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月收入4,000元左右比同期城镇单位非私营部门就业人员低1,000多元。收入水平低制约了安徽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五)房价因素。

  安居才能乐业。本课题组调查显示,目前大约有27.68%的安徽省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购买了商品房。这些商品房98.65%都是2016年房价大涨前购买。按照目前安徽省会合肥市商品房均价16,000元/m2计算,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在合肥市购买100m2的商品房需要160万元,这对于人均月收入4,000元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不吃不喝需要33.33年才能购买一套100m2的商品房;即使是办理按揭贷款也至少需要10年时间才能攒够首付款(按首付30%计算)。显而易见,高房价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四、政策建议

  (一)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经济独立。

  首先,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建立城乡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时,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建设方针,加大安徽省16个地级城市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尤其是长期对安徽省16个地级城市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的投入,逐渐稳步地提高全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其次,要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在“确权颁证”的基础上通过立法来确认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长期经营权;明确其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培育并完善农村的土地市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土地转让价格的合理化,解决农村土地的收益问题。允许农民根据实际情况,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依法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建立农村土地退出补偿机制,通过耕地入股分红、退耕补偿等经济手段积极引导农民工与土地脱钩,但不能强迫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土地流转以及侵占他们的土地流转收益。

  (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收入。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增加低收入者的工资薪酬水平,我们要严格贯彻执行中央文件精神,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薪资水平。并在新生代农民工聚集的中小企业中试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实行集体协商,在政府确定的最低工资的基础上,结合各行各业的薪酬水平制定出合适的工资标准。当然,工资薪酬的制定应该有新生代农民工的代表参与,共同决定工资的增长比率和增长标准。严厉打击对新生代农民工拖欠工资的现象,加强对此种现象的检查力度,最终形成正常支付、持续增长下,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参与的薪酬决策机制。

  (三)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环境。

  住房问题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新生代农民工能否在城市定居并有序市民化。各级政府应当投资建设部分适合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的租赁性住房,以实用型、经济型为主,着力发展新生代农民工住房租赁市场。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生活条件,本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满足城市生活要求的原则,在城市边缘等城乡接合部地区,建造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公寓,只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出租,对建房单位给予一定的补贴,收取的租金由建房单位享有,并在周围建造相应的基础设施并提供公共服务。各级政府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契合实际状况及城市发展规划,拓宽渠道,灵活的采用多种方式,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经济适用房,为新生代农民工住房提供便利条件,使新生代农民工共享城市的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蒋笃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19(12).
  [2]印建兵.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8(08).
  [3]常慧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困境与对策[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7(01).
  [4]刘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J].长沙大学学报,2018(04).

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原文出处:杨环.安徽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2):32-3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