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文献计量学论文

分析2001-2012年档案学10种核心期刊刊载的少数民族档案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5-26 共3439字
论文摘要

  为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档案研究队伍的现状,本研究选择了2001-2012年我国档案学10种核心期刊(2008年北大版)刊载的少数民族档案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这是因为在这10种档案学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少数民族档案研究论文,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少数民族档案学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水平,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档案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概况。这些论文的作者可以说是我国少数民族档案学研究队伍的代表,通过对这些作者群体进行分析,可以透视我国少数民族档案研究队伍的现状。

  一、统计数据与方法

  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为研究平台,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2001-2012年档案学10种核心期刊刊载的有关少数民族档案研究文献。对查询到的文献进行逐篇浏览、阅读、分类,经过反复筛选、核对、查重,剔除“简讯”、“信息动态”、“领导讲话”等非学术研究篇目,最后检出有效论文122篇作为统计源,重点关注纳入统计范围的文章中所附的“作者简介”信息,对近12年来我国档案学核心期刊刊载的少数民族档案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对没有查到或“作者简介”过于简单,信息不全的,笔者又从多种数据库及统计范围以外的其它刊物中查找作者同一时段的相关信息,以尽可能保证统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研究队伍的现状分析

  (一)性别结构

  在122篇论文中,从各种途径明确检索到第一作者的性别信息共106人次,其中,男性作者48人次,女性作者58人次,分别占发文一作总数的39.34%和47.54%,男女作者的性别比例为:0.83:l。

  (二)年龄结构

  本研究明确查到作者出生年月的有97人次。为细致了解少数民族档案研究队伍的年龄特点,本研究以5岁为一个年龄段。从表1中可见,33-37岁年龄段的作者最多,有25人次,占20.49%,排在第二位的是48-52岁年龄段,20人次,占16.39%,位居第三位的是43-47岁年龄段}18人次,占14.76%,排在第四位的是38-42岁年龄段,16人次,占13.11%,这四个年龄段的作者共计79人次,占全部一作总数的64.75%表明近12年在档案学核心期刊刊载的少数民族档案研究论文作者以中青年为主。

  (三)职称结构

  本研究最终查到作者职称情况的有88人次,其中,高级职称53人次,占43.44%(正高30人次,占24.59% ;副高23人次,占18.85%);中级职称33人次,占27.05%;不详的有34人,大部分为在读研究生。

  (四)学历结构

  本研究共查到113人次的学历情况,其y,具有博士学位的42人次,占34.42%具有硕士学位的15人次,占12.29%,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各14人次,各占11.48%,四者共计85人次,占69.67 % o即,近12年在档案学核心期刊刊载的少数民族档案研究论文中有近70%作者是有研究生学历的。

  (五)研究生导师

  此外,在作者基本信息中,本研究明确查到为研究生导师的有43人次。其中,博导2人,共发文25篇;硕导9人,共发文18篇,充分体现了导师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水平,他们把握、引领少数民族档案学的研究方向,也是少数民族档案学研究的领军群体。

  (六)机构分布

  对作者机构分布的分析,既可以了解少数民族档案研究领域的活跃程度,又可以了解在该领域具备较高较强研究能力的部门,见表1。

  从表1中可看出,高校档案管理专业的作者发文最多,82篇,占67.21 %,涉及7个机构,平均每个机构发文11.71篇。排在第二、三位的是高校其它院系和高校档案馆、图书馆,三者共发文llo篇,占全部发文数的90.1607o,充分显示了高校在我国少数民族档案研究领域的影响和地位,说明高校是我国少数民族档案研究的主力军。这是因为高校人才济济、学术氛围浓厚、科研实力雄厚、学术研究水平较高,是我国少数民族档案研究文献的主产区。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七)地区分布

  对作者所属地区进行分析,除可以直观地反映作者在各地区的分布外,还能侧面反映地区之间的研究水平差异。近12年我国少数民族档案研究论文作者所在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发文数量悬殊较大,发文数居前5位的依次是云南(65篇)、广西(14篇)、辽宁(7篇)、北京(5篇)、西藏(4篇),以上5省(市、区)共发文95篇,占发文总数的77.87%,是我国少数民族档案研究论文的高产区。尤其是云南以发文数65篇遥遥领先其它省(市、区),显小了较雄厚的研究实力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9个省(市、区)近12年在档案学核心期刊上没有刊载过1篇有关少数民族档案研究的论文。显然,在档案学核心期刊上刊发的少数民族档案研究论文的数量并不都与各行政区域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呈正相关。发文较少或没有发文的地域可能与该区域档案学研究者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及该地域少数民族资源的缺乏有关。

  (八)合著情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交义、渗透现象口益显著,合作研究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形式或在科研工作中的比例也不断加大。一篇论文有多个作者参与,可以在知识结构方面相互取长补短,发抨群体的智慧,提高科研的水平和学术论文的质量。

  从表2可见,122篇论文中有78篇是作者独立发表的,占发文总量的63.93%,说明个人研究依然是少数民族档案学研究的主要形式,另44篇是合著发表的,占发文总量的36.07% ,合著率和合著度分别是36.07%,1.41,大大低于我国自然科学期刊的平均合著率71.66%和自然科学论文的篇均作者数3.02。

  在合著论文中,以同单位间的合著篇数最多,33篇,占合著篇数的75%,其次是不同地区、同行业间的合著,6篇,占合著篇数的13.64%。此外,还有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间的合著以及同地区、不同行业间的合著,见表3。

  (九)核心作者与高产单位统计分析

  根据普赖斯定律,杰出科学家中一位最低产作者发表的论文量,等于最高产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数的平方根的0.749倍,即m=0.749(Nmax)0.5。

  经统计,本研究中最高产作者发文数为13篇,根据普赖斯定律,得出m=2.7,即发表论文数3篇及以上的论文作者为本统计范围内的核心作者,共8位,他们共发文53篇,占发文总数的43.44%,见表4。

  根据普赖斯定律,同样可类推并计算出本研究的高产单位m=5.945,即发文总数为6篇及以上的单位为本统计范围内的高产单位,共2家,分别是云南大学和)、一西民族大学,两者共发文72篇,占发文总量的59.02%,见表5。

  由此可见,大多数核心作者所在单位同时又为论文的高产单位,跟踪这些核心作者和高产单位的研究成果,可以大致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档案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三、结论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一)可喜的一面

  第一作者在性别结构上差异不大,占发文总数近65%的是中青年,近44%的一作具有高级职称,近70%作者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呈现出高学历化的发展趋势。博导2人,共发文25篇,占发文总数的20.49%,核心作者和高产单位来自西部地区。

  (二)不容乐观的一面

  从发文数看,公共档案馆(局)不及高校档案馆,若与高校档案专业相比,发文数的差距就更明显,其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各地区发文数悬殊较大,分布不平衡;发文以独著为主. ,合著率和合著度均低于我国自然科学期刊的平均合著率和平均合著度;合著发文需加强,合著的形式可以更加丰富、多样化。核心作者和高产单位相对集中在屈指可数的儿个高校。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四、几点思考

  1.公共档案馆(局)应充分发抨档案资源上的优势,主动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同时,高校档案专业遴选专业学位硕导的范围可拓宽到具备培养能力的省级公共档案馆(局),二者联合培养研究生,共同培养高层次档案学人才。

  2.少数民族档案研究队伍的地区分布不均,研究实力悬殊较大,作者的辐射面有待提高。应加强偏远地区少数民族档案学人才的培养,不断壮大我国少数民族档案学研究队伍。在保证论文质量的前提下,核心期刊在用稿上可兼顾作者的地区分布,以推动少数民族档案学研究的发展。

  3.随着学科间相互交义、渗透,合作研究必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跨学科、跨地区、跨行业间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抨合作智能,提高研究水平。而目前少数民族档案学研究仍然以个人研究为主,应鼓励学科间的交义、渗透,发抨合作研究的群体优势,不断提高合作研究的比例,丰富合作的形式。

  只有打破少数民族档案学研究论文发文的地区差异性,提高作者的辐射范围,让核心作者和高产单位的分布更加均衡,变现在的“一枝独秀”为“白花齐放”,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壮大我国少数民族档案学研究队伍,也才能从更高层次上不断提高我国少数民族档案学的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林,兴罗辉.1990-2002年我国档案信息研究论文定量统计分析[J].档案学通讯,2004(1):32.
  [2]廉清.从《中国图书馆学报》作者分析看我国图书馆学研究队伍现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7 (9):58.
  [3][4]张青,徐建.从作者分析看我国计算机研究队伍的状况[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9):144.
  [5]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湖北:武汉人学出版社2007:191,19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