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田水利论文

四川省村镇供水现状、问题调研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2-10 共4870字

论文摘要

  2014 年 5 月, ***总书记专门指出:不能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李克强总理在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中国庄严承诺:今年再解决 6000 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经过今明两年努力, 要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四川省总人口8 984.7 万人, 其中村镇人口 6 698.4 万人,占总人口的 74.6%,是一个区域性、工程性、季节性缺水地区,长期以来饮水不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2005-2013年年底,四川省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 共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资金162 亿元, 建设了大量的饮水工程,村镇居民的饮水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善.

  为进一步摸清四川省村镇供水实际情况, 全面提升村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2014 年 2 月-2014 年 7 月,四川省水利厅农田水利局组织大量人员对全省村镇水厂进行摸底调查 (数据截至 2013 年年底), 并对全省 207 处不同类型工程实地调研, 对全省村镇供水现状、问题进行了总体分析与评价.

  一、村镇供水保障能力显着增强

  1.村镇集中供水能力增加了3.1 倍

  2004 年年底, 四川省将 21 个市州当时所有饮水不安全人口全部纳入了建设规划并开始逐年实施解决,尤其是将集中供水作为主要发展模式. 9 年来,共新建了 329.95 万处村镇供水工程,其中集中供水工程 3.13万处. 全省集中供水规模从 2004 年的 71.32 万 t/d, 增 加 到 2013 年 的288.61 万 t/d,新增日供水能力 217.29万 t, 集中供水人口从 500.25 万人增加到 3 005.35 万人,人均供水量从 47L 提高到 96 L. 其中规模化水厂(供水规模≥1 000 t/d)506 处, 供水量占集中供水总规模的 47%, 供水人口占集中供水总人口的 62%,供水主管道(入村以上)总长 5.43 万 km,基本形成全省村镇供水骨干网络. 目前双流县岷江水厂供水规模已达到30 万 t/d,供水范围覆盖双流全县的 80 万人口;仁寿县依托黑龙滩水库优质水源, 建设 5个区域性水厂覆盖全县, 其中文林水厂通过 4 条主干线覆盖 51 个乡镇,占仁寿县乡镇的 84%,管网覆盖面积达1 700 km2,供水人口超过 100 万人.

  2.饮水安全覆盖率从 46%提高到 88%

  在村镇供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采取集中、联户和单户的供水形式,对原水进行净化和消毒处理,基本实现"水量充足、水质达标、用水方便、保证率高"的目标. 村镇供水项目涉及全省 176 个县 3 672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 83.84%)38 194个行政村 (占行政村总数的 82.11%),直接受益人口 3541 万人,达到全省村镇总人口的 52.87%. 居民的饮水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 饮水安全覆盖率从2004 年年底的 46%提高到 88%. 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检测标准从 35 项提高到 106 项的情况下,水厂水质合格率提高了 49 个百分点,达到82%,成都、乐山、巴中等市水质合格率达到 90%以上.

  3.构建了较为健全的村镇供水政策法规体系

  在国家相关村镇供水工作的政策和规定的基础上,四川省政府、省政府办公厅及相关厅委就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出台了系列文件, 制订了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省水利厅对工程规划设计、自动化标准及项目建设、管理、验收等制订了一系列行业规范, 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制定了资金管理、项目监管规定,卫生、环保等部门出台了水质监测、水质管理意见,税务、国土等部门出台了税收、用地等优惠政策.

  同时从 2009 年开始,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反复修改,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于2013 年 11 月审议通过了 《四川省村镇供水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为村镇供水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填补了村镇供水立法空白. 这部法规重点对村镇供水工程建设、 水源及供水设施保护、水质监管、水价管理及供用水双方的权益等作了相应规定, 明确了村镇供水的公益性质, 突出了政府职能与社会管理, 标志着四川村镇供水工作步入了法制化发展轨道.

  4.健全了村镇供水工作保障机制

  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四川形成了"以水质安全为核心 、 以供水保障为重点" 的饮水工作建设管理思路,确定了"集中供水为主、联户供水为辅、分散供水补充"的发展模式,并逐步建立完善了村镇供水工作机制. 一是行政首长负责制. 各级政府成为村镇供水的工作主体和责任主体, 水利、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进饮水工作. 二是统筹规划机制. 科学配置水资源,统筹城乡,兼顾近期远期发展,合理布局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 三是多元投入机制. 中央、省级、地方共同投入,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建设饮水工程. 四是推进六项建设机制.实行"规划建卡制、招标投标制、集中采购制、巡回监理制、资金报账制、项目公示制",创建了以"民办公助"为主体的群众"参与式"建设管理机制.

  五是分类管护机制. 根据工程投资渠道和供水规模, 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 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修建的跨村以上的水厂由供水总站 (供水公司、供水协会)负责管理;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修建的村、 组小水厂,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用水合作组织负责管理;以私人投资或股份制修建的水厂,由投资人负责或组建股份合作制公司进行管理;对国家支持、农户自建的机井、水窖,实行受益户自管.

  二、供水保障能力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1.水源保障能力不高

  (1)区域性、季节性缺水问题仍然存在

  尽管村镇供水水源水量总体上能满足现阶段的需求, 但四川盆地腹部地区的自贡、遂宁、内江、南充市水资源量较少,而该地区人口众多,工业发达,城镇化程度较高,饮用水水源相对缺乏;盆周山区如达州、巴中等市地相当部分的场镇地处高山、 半高山的垭口,远离河流和水库,仅靠拦蓄当地溪沟径流,一遇较大干旱,水量就不能满足需求. 分散的井、池、窖等供水工程水量季节性变化较大, 资阳、 攀枝花、泸州等地季节性缺水严重.

  (2)水源水质合格率偏低

  水厂以江河、水库、溪流、泉水为主, 部分市州水源水质合格率低于85%. 分散水源存在农业面源污染,普遍细菌学超标.

  (3)应急备用水源严重不足

  千吨万人水厂的备用水源的比例为 36%, 日供水在 100 t 到 1 000 t 之间的小型水厂备用水源的比例仅为2%.

  2.工程处理和输水能力不足

  (1)供水工程日供水规模在1 000 t以上的程度偏低

  近几年,尽管四川大力推进规模化供水比例,使平原地区规模化供水比例达 73%,丘陵地区达 41.1%,山区达 31.1%. 但与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部分水厂净化能力低

  全省有 35%的水厂采取一体化净水设备或简易处理设施,这类水厂大都建成于 20 世纪,规模较小、工艺简单、设施老化,处理能力和水质不能保障.

  (3)管网输水能力不够

  运行 10~15 年以上老水厂的供水管网已经开始老化,运行年限更长的水厂普遍存在管网破损. 随着农村人口向场镇、居民定居点和公路沿线迁移, 一些管网的负荷将进一步加大. 邛崃市的羊安水厂、固驿水厂目前管道实际输水量已超过设计能力的 1 倍以上.

  3.部分村镇水厂运行艰难

  由于饮水问题事关最重要的民生,村镇供水不能也不应完全市场化运作. 因此,许多农村供水价格大多低于制水成本, 许多村镇水厂存在政策性亏损. 加之一些小型水厂专业化管理水平不高,水费收取困难,特别是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的一些民族地区, 群众用水几乎不收取任何费用,水厂连简单的日常维护都成问题.

  三、村镇供水保障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村镇供水工程建设起点低、欠账多

  虽然近年国家加大了投入,但受投资标准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项目覆盖面不全, 工程建设标准不高,供水水量、水质、方便程度和保证率与居民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无法全面达到安全标准.

  2.饮水问题动态变化

  水源变迁、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以及新农村及城镇化建设导致的人口搬迁等,不断造成了新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仅巴中市近 3 年就增加了 30万 人 的 饮 水 不 安 全 问 题 . 特 别 是"5·12"汶 川和 "4·20"芦 山地震 ,1 000多万人的饮水受到影响,虽然经过了恢复重建,但由于工程水源不断变迁和受泥石流损毁,每年都要出现新的饮水问题,因此村镇的饮水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3.缺少更新改造资金

  与城市供水相比, 农村供水工程更分散、管线更长、提水扬程更高,导致建设和运行成本高.又因村镇供水是民生工程,大多数水厂受政府干预,水价普遍低于供水成本,致使绝大多数村镇供水工程效益极差, 供水设施维护乏力,供水管理人员素质提升乏力.

  4.服务和监管体系不全

  村镇供水量大、面广,涉及的部门较多,水厂管理和水质检测等方面的监管难以做到全覆盖. 村镇供水的水质监测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群众饮水存在安全隐患.

  四、对策措施

  1.从战略高度重视村镇供水工作

  民不可一日无水. 居民饮水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就国外而言,日本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初就建立了政府补助机制, 持续投入农村供水 50多年, 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到 95%以上;美国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实现了自来水全覆盖, 水质达到直饮标准. 国内发达地区有的村镇供水集中化率已达到 90%以上, 部分地区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 与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 四川省村镇饮水还存在较大差距, 解决饮水问题是一项长期工作.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饮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保障饮水安全是居民生存的根本需求,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和重要内容,事关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应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战略高度长期抓好村镇饮水工作.

  2.科学配置和保护饮水资源

  一是科学配置水资源. 统筹调剂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结构,优先保障生活用水. 在川中丘陵地区建设一批大中型骨干蓄水工程,在盆周重点场镇启动实施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在攀西等地区可利用太阳能提灌等方式,解决区域性缺水问题.

  二是合理布局饮水工程. 打破城乡区别、行政区划、流域界限,以县或市为单位,整体布局,全域发展,逐步推进,优先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集中供水, 进一步强化供水骨干网络,妥善解决边远地区分散用水问题.

  三是强化水源污染防治. 设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水源水质监测及预警机制,加强排污治理和生态修复,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扼制水源污染势头.

  3.启动村镇饮水提质增效工程

  继续以政府投入为主导, 以发展集中供水为重点,以水质净化处理为核心,启动村镇水厂提质增效改造工程.

  一是升级改造现有水厂. 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重点改造小型集中供水站和部分规模化供水工程,整合现有供水设施,扩大供水规模,提升水厂处理能力,提高集中供水程度.

  二是改造完善现有供水管网. 更换老旧供水管道, 减少漏水损失,扩大集中供水范围,提升管网供水安全性,更大程度发挥供水效益.

  三是提升水厂出水水质.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要求生活饮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其中的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做到感官性状良好,且必须经过消毒处理等. 因此,必须对部分处理工艺较为落后的水厂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处理工艺, 提高水质安全保障,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对供水水质进行严格监管. 研究应用分散供水的净化和消毒处理工艺,解决山区、高寒地区等边远地区分散饮水安全问题. 水质监测结果要适时向社会公布,经得起用水户和舆论的检验.

  4.建立村镇供水运行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组建管理机构,健全村镇供水专管机构、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经营权,推行区域性供水经营,规范水价核定与水费计收. 工程建成后的水价制定要让用水户广泛参与,尊重群众意愿. 在充分考虑当地的管理条件和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保证供水质量的前提下, 优先选择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的技术方案.

  二是关注村镇水厂的运行状况,进一步落实关于电价、税费的优惠扶持政策,多措并举降低供水成本. 对政策性亏损的水厂实行政府财政补贴, 建立村镇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保障水厂正常运营.

  三是建立村镇供水管理人才吸引和培训机制,加强供水管理人员队伍和制度建设,推行供水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和专业化管理工作.

  四是完善各级应急预案,建立供水应急专家库,分区分片储备抢险队伍和物资,强化对重大饮水事故的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能力.

  五是完善法制监管体系,加强水厂运行监管、 水质监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处水源污染、破坏供水设施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村镇供水安全.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水文局. 四川省水资源规划报告[R].2010.

  [2] 刘倩, 邵天一. 日本饮水安全的实践与经验[J].水利发展研究,2007(12).

  [3] T. Siems,唐湘茜.美国饮水保障政策[J].水利水电快报,2012(6).

  [4] 刘红盼,朱俊,等.中国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J].环境科技,2013(2).

  [5] 张汉松,刘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水利,2007(1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