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不同土地利用形式下土壤水分和容重的空间变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13 共1477字
论文摘要

  1 引言
  
  毕节地区属于典型喀斯特地区,地势起伏,地面土被较薄且不连续,土壤的储水蓄水能力较差。表层土壤水分的空间格局由不同尺度上的自然作用和过程控制,包括降水、径流、蒸发蒸腾等,其变化尺度从几厘米到上百米。土壤水分主要受降水、地形、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含量和土地利用的影响。有研究表明0-100 cm土壤湿度分布主要受土壤特性、降水、灌溉、作物耗水以及地下水位等因素的影响,0-50 cm 土壤含水量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为土壤水分活跃层。朱自玺等认为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含水量相对趋于稳定。土壤剖面水分分布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变小。容重作为土壤的主要物理性质之一,它不仅影响到土壤孔隙大小分布、孔隙度及其穿透阻力,而且也与土壤水分的含量密切相关。李天杰等认为土壤容重的大小与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土壤紧实度、耕作措施等有关;砂土容重较大,粘土容重较小,一般腐殖质多的表层容重较小。在小流域尺度下, 土壤容重受区域地形、植被根系、土壤含水量等的影响,存在一定空间变异特征。有研究认为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含碎石土壤空间变异性大,在该地区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水分运动的研究难度较大,研究结果往往不能代表普遍规律。本项目在毕节市关门山流域,选取五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研究土壤水分和容重的空间变化,为当地的土壤水分迁移和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关门山流域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经度是105°15.27′E,纬度是27°16.37′N)。该区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坡耕地多、土层薄,自然降水大多随地表径流而流失,土壤保水能力弱。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貌为山、丘、沟、坝、谷、洞交融的喀斯特结构。区内最高海拔2900 m,最低海拔457 m,海拔高差 2443 m,年均温 13.2 ℃,无霜期 260 d,年日照时数 1377 h,日照率 31 %。虽然年降雨量高达848.6-1394.4 mm,但70 %的降水集中在5-9。区内主要的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等,该流域土壤以黄壤、紫色土为主。

  2.2 样品的采集

  2013年7月16号在关门山流域选取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荒地、果园和玉米地五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每种类型重复3次(表1)。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为自然坡面,从坡顶至坡脚,每10m间距采取一个0-20cm土样,并在坡顶、坡中和坡脚三处取剖面样品,每20cm一层,直至母质层。对于位于梯田上的荒地、果园、玉米地,则采用“五点法”采取剖面样品,从土壤表层开始每20cm取一次样品,直至母质层。以上样品均取15g左右土壤用作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并在采样点附近同时测定土壤表层容重,容重重复2次。【表1】
论文摘要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土壤含水量采用105℃烘干法测定,土壤容重采用环刀法测定。

  2.4 指标的计算土壤含水量的计算:【1-2】
论文摘要
  
  (2)式中:R为土壤容重,单位为g cm-3,g为土壤干重,单位为g,V为环刀容积,单位为cm3。

  2.5 数据的处理本研究图和表均在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中计算和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坡面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化

  乔木和灌木一般都生长在自然形成的坡面上,坡面土壤未经人为过多地扰动。在关门山流域,灌木林地主要植被为山茶花、亮皮桦,其林下表层土壤含水量在15.94%-16.73%之间波动,极差可达0.79%(图1);而乔木林地以华山松和杉树为主,其林下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在19.51%-21.38%之间,极差为1.87%。可见,无论是乔木林地还是灌木林地,其表层土壤含水量随坡位的变化较小,其坡顶、坡中、坡脚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大,这可能与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的植被覆盖度较大,能够有效地减缓土面蒸发,减少雨水进入土体有关。但是,乔木林地表层土壤含水量均高于灌木林地,高出3.57%-4.6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