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运用造型艺术美学原理下的敦煌壁画研究

来源:西部皮革 作者:赵炅涵
发布于:2021-02-08 共2143字
    摘要:敦煌壁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瑰宝,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它凭借各个时期的艺术家们对绘画的追求与不断的自我突破,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的绘画发展的艺术体系。本文是通过造型艺术来剖析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壁画,造型,色彩


美学原理论文

   
    1 造型艺术和美学的概念
   
    1.1 造型艺术的概念
   
    造型艺术是一种再现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视觉艺术。例如: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工艺设计等具体的艺术形式。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莱辛编着的《拉奥孔》中。其主要的审美特征是直观具象性、瞬间永恒性、空间表现的差异和凝聚的形式美。
   
    1.2 美学的概念
   
    美学的概念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2 人物造型的线性表现
   
    自从人类生产绘画艺术以来,所有的客观物象都是用线去描绘的。不仅西方的绘画靠线条支撑,中国的绘画艺术更是离不开线条,中国画中的线不仅有人物象形的功能来表现物体的本质,更是赋予了线的力度、气魄、韵律等独特的美学价值。
   
    笔墨的运用与审美是中国画的灵魂,历代的中国画家在处理不同画类都创造了不同的笔墨技法,从东汉的画像石画像砖到敦煌的壁画,从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到吴道子的吴带当风,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围绕着线来展开的,中国画的线更象征着时间、空间的变化,以及画家们的哲学思考。
   
    敦煌壁画是我国最重要的历史文物,也是我国壁画的代表,飞天造型飘逸风动潇洒高雅,体现了魏晋的“魏晋风度”造型舒展清秀,尤其重视气脉的连贯,线条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方圆线角对比呼应,巧妙搭配。由于其创作到完成经历了好几个朝代,而各个朝代的绘画风格上也有所差异,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各个朝代的特点。敦煌壁画所表现的内容不仅有历史文化风貌,还有宗教信仰和宗教习俗。
   
    北魏西魏时期的壁画。是佛教传入我国的早期作品,风格比较粗犷,不强调细致刻画。以大而整的笔法绘制,不注重发挥线描的作用,色彩上追求大块处理,整体造型果断,衣服、飘带多用直形与弧形的结构来表现。
   
    唐代时期是敦煌壁画发展的中期,也是鼎盛时期,说到唐朝时期的莫高窟壁画,必然要提到隋代的壁画艺术成就,因为它是唐代敦煌壁画艺术高度发展前的准备和前奏。当时隋朝壁画的线条发生了变化,既有精细的铁线描,造型简练准确,即张彦远所谓的“迹简意淡而雅正”的“疏体”。也创造出了效果豪放的兰叶描法,即张彦远所谓的“细密精致而臻丽”的“密体”。唐代也逐渐向哲不均匀,运笔轻重不同的方向发展,丰满圆润,外柔内刚,节奏感十足,人物形象,神采飞扬,栩栩如生。
   
    到元代可以说是基本接近尾声了,元代莫高窟最具有代表性的壁画是《千手千眼观音》和《千手托钵观音》,笔墨精湛,神采动人,这两幅壁画系吸取了唐宋线描画风,面部,手,足用铁线描勾勒。衣纹和飘带,用兰叶描,折芦描,钉头鼠尾来表现,充分地刻画了不同的质感和效果。
   
    3 笔画的色彩表现

   
    笔画在巅峰时期设色浓重,注重色彩的协调和搭配。颜色以绿、青、红为主色调。不再以单原色为主,出现了许多复合的颜色。例如:(莫高窟465窟元)南披宝生佛的右侧供养菩萨之一,菩萨高戟三花冠、卷发垂肩、肤色洁白、斜披璎珞,手持莲花,他身后的马蹄型的头光及背光在蓝靛底色上敷绿、青、红等诸色,璎珞环配以金饰。人物造型眉棱高广、下颚突出。手心、足掌涂珠。画风细密,色彩艳丽。(莫高窟329窟)的莲花飞天藻井图案,这是一个窟覆斗形顶,莲花飞天井心中间画莲花,花心呈五色法轮。四身持花飞天,在蓝天中,成流动彩云,环绕莲花飞旋。边饰卷草、方格、联珠纹样及垂角幔帐,以深、浅红色为主色,配以白、赭石、黄丹、色彩鲜艳,变化丰富。是初唐藻井的代表作之一。
   
    敦煌壁画按色彩规律巧妙地将朱砂石青石绿与黑色搭配在一起,色块在面积明度节律对比中尽显时代风采,整体色调与局部情趣相映成趣
   
    4 夸张变形的艺术形象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模仿,而是要通过一定的夸张和变形的方式创造出耐人寻味的人物形象。夸张是对现实生活形象合乎规律的增大或延伸而创造出合乎理想的形象。如莫高窟257窟《鹿王本生》中的鹿王,脖项弯曲如钩,嘴角尖而腹瘦,腿部细长而无关节,显然不合生理规律,一匹步履轻捷、英姿飒爽的鹿王脱壁欲出。如隋朝时期菩萨的脸型就出现了方形脸、长条形、广额、秀额、颐形等多种不同的形象。还有许多通过形象和幻想而产生变形的形象,如莫高窟西魏的285窟人头蛇身的伏羲、女娲,以人兽组合的形式,把人的智慧与龙蛇的神变力量结合起来,创造了神的完美形象。所有神的形象是宗教壁画的特殊手法,是宗教想象力的产物,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
   
    结语
   
    总之,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是受外来佛教艺术影响的基础上,又与本民族艺术风格相融合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在我国壁画发展过程中,敦煌壁画是一个重要的开创时期,也是佛教文化传播、发展、繁荣的重要地区。
   
    参考文献  
    [1]翟鹰.高等艺术设计院校色彩教材丛书——装饰色彩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2] 楚启恩.中国壁画史[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4.   
    [3]高翠凤.壁画[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4]胡同庆,胡朝阳.试论敦煌壁画中的夸张变形特征[J].敦煌研究所.2004.(02).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原文出处:赵炅涵.运用造型艺术美学原理浅析敦煌壁画[J].西部皮革,2019,41(24):124.
相关标签:美学原理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