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麻醉科论文(优秀范文10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0-04-30 共7188字

  麻醉科不单单需要满足手术的要求,还参入各科室的抢救工作,妇科的无痛分娩,无痛流产等等。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麻醉科论文,希望大家通过以下论文,对麻醉科这门科室有所了解。

麻醉科论文优秀范文10篇之第一篇:麻醉诱导室对麻醉科手术室建设的影响

  摘要:目的 研究麻醉诱导室对麻醉科手术室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7年8至10月开放麻醉诱导室后5、6、7和15号手术间的手术为实验组A,并与未开设麻醉诱导室的2016年8至10月5、6、7和15号手术间的手术为实验组B.统计接台时间、工作时间、病人满意度、术前抗生素输注是否完毕、规培医师操作考核的成绩。结果 与同期同手术间未开设麻醉诱导室相比,麻醉诱导室的病人,满意度提高,接台时间较少,术前抗生素完成率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手术效率提高以及规培医师的出科操作成绩普遍提高。结论 麻醉诱导室建成对于麻醉科手术室的发展密不可分,在病人安全、效率、带教、满意度作用尤为显著,但目前仍存在不足,仍需改进。

  关键词:麻醉诱导室; 手术室; 工作效率; 带教; 安全; 满意度;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重大、疑难、复杂手术量日渐增多,手术难度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缺乏的状态下,如何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快周转,成为一大难题。麻醉诱导室是手术患者的等候手术的区域,它包含了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安全管理、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及简单麻醉的麻醉配合[1].因此,我们通过麻醉诱导室各项数据的采集和对比,来探讨麻醉诱导室对于手术室麻醉科的影响。

麻醉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7年8至10月开放麻醉诱导室后5、6、7和15号手术间的手术为实验组A,并与开放前2016年8至10期间5、6、7和15号手术间的手术为实验组B.统计接台间隔时间、工作时间、病人满意度、术前抗生素输注是否完毕、出科成绩。所有数据表示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麻醉诱导室配备麻醉医生一名、护士一名,配置6张床位,监护仪6台,麻醉机一台,便携超声一台,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1)工作内容:于前台手术结束前30分钟将病人接进麻醉诱导室,进行病人信息的核对(三查七对、简要病史、禁食水、手术部位、方式、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等签字),麻醉前的再次评估,监测病人心电血压脉氧等基本情况,在次确认术前准本是否完善,能否进行手术。开放静脉通路,术前半小时使用抗生素,根据手术需要进行动静脉的穿刺,神经阻滞。(2)位置:麻醉诱导室位于4个手术通道的中间,与PACU毗邻,如遇麻醉诱导室病人出现意外,PACU的麻醉医生护士均可立即到场处理突发问题,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3)工作流程:诱导统计及术前评估→前一台手术结束开始缝皮→通知手术间巡回护士接下一台手术患者→诱导前物品准备→送患者入麻醉诱导室查对→术前准备→上一台手术结束→麻醉诱导→手术间打扫及空气净化→监测麻醉期生命体征→送入手术间准备手术。在这期间,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陪在病人身边,密切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病人有任何情况均可与医护人员沟通,减少病人等待时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所有的规培操作均可在麻醉诱导室集中示范,有疑问或者操作不熟练的可以单独讲解以及自己单独练习操作。

  统一规定首台手术开始时间(以手术切皮为准)、末台手术结束时间(以切口敷料包扎完为准),总手术工作时间(本手术间手术结束所用时间)。

  2 结果

  实验组病人的满意度提高、接台时间减少了、术前抗生素均输注完毕、医护人员工作时间减少和规培医师的出科成绩也提高了。期中病人满意度与观察组比较(见表1)、术前抗生素输注比较(见表2)、连台时间的比较(见表3、4)、工作时间比较(见表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病人对医护人员工作满意     下载原表


 

  3 讨论

  我院自2017年7月开设麻醉诱导室最大限度优化工作流程[2,3],提高手术间的利用效率,保证患者的安全[4],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医院已经成为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在带教老师工作紧张,可能存在带教疏忽的情况,在麻醉诱导室集中操作演示培训,更加高效,能提高规培医师的操作能力[5].

  满意度需要通过医护有计划的、有方向的去提高。本研究显示麻醉诱导室就是这其中的一条路径。病人满意度提高,通过成立麻醉诱导室,病人接入手术室后,不再手术室门口等待,而是有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的陪伴,通过医生护士与病人的交流,可以安慰病人,病人可以倾诉自己的心声,使病人放松,缓解紧张的情绪,提高病人满意度。有医护人员和仪器设备的保驾护航,病人的任何情况均能被发现,并及时处理,保证了病人的安全。同时,术前抗生素均输注完毕,避免了术前因为抗生素输注而耽误麻醉诱导室时间,甚至引起药物反应,引起过敏等情况,保障了病人的安全。

  教学的策略是麻醉临床教学的关键。本研究显示麻醉诱导室集中教学不仅高效,而且便于学生学习和交流,适合我科临床工作持续上升,带教任务不断加重的工作模式。规培医师出科考试成绩提高,集中的培训、讲解、操作,避免了因为有时带教老师不在或者临时的改变,导致对于规培医生的操作水平的不了解影响带教,而且操作集中麻醉诱导室,规培医师可以寻找自己不熟练的操作集中练习,增加了操作的机会实现临床与教学两不误。

  有研究指出,麻醉诱导室的开放不仅使手术量大幅度得到提高,优化手术室工作流程能提高洁净手术室运作效率,同时也缩短了手术室护士的平均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与本研究的手术间接台时间,优化流程,减少医护工作时间的统计是一致的。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减少,可以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了反正下不了班的不良情绪,有助于手术室氛围的改善,比并且对于医院手术量的普遍增长的情况下,也有利于医院的发展。手术接台时间变短,通过成立麻醉诱导室,病人不会盲目的接入手术室,均在手术间手术缝皮时接入,优化了流程,避免了病人在手术室门口等待过久,甚至无人问津,或者手术间手术已经结束,然而病人还没有接入的现象。

  综上,麻醉诱导室工作的开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仍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医护人员应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创建出适合本科室应用和发展的工作流程,更好保护患者,提高临床工作和教学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贾宏业,刘艳华。手术室预麻间的设立与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2):40-41.
  [2]刘平,王亚玲,孙静。麻醉诱导室在接台手术中的应用。护理进修杂志,2010,1(25):171.
  [3]冯丹丹,李淼,赵欣,等。麻醉恢复室内麻醉诱导时护理配合的流程优化。医学临床研究,2011,7(28):1413-1414.
  [4]欧洁梅,谭庆敏,寻凌福。流程再造在缩短首台择期手术开始时时间中的应用。现代医学,2013,13(12):99-100.
  [5]石健。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麻醉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0):56-57.

  文献来源:戴思成,王志萍,顾正峰,王军,姚勇。麻醉诱导室对麻醉科手术室建设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01):85-86.

麻醉科论文优秀范文10篇之第二篇: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麻醉科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麻醉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9年6月期间麻醉科实施抢救的100例急危重症患者,依据抢救方式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应用常规抢救配合方案,观察组应用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麻醉科工作中应用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效果尤为显著,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为患者争取到有效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进而降低患者的危险程度,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促进医、护、患三方关系和谐发展,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医护定位; 分工抢救配合法; 麻醉科; 抢救效果;

  麻醉科作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不仅仅是满足手术需要,同时还参与到各科室的抢救工作中,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中,需要为其提供快速且有效的抢救,便于为其争取到后续治疗时间与机会。但有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医院在麻醉科的抢救制度存在不完善、护理分工不明确及职责不合理等现象,这些都会直接导致抢救工作开展不规范、不科学等不良情况,不仅会使医院的抢救资源被浪费,还会降低抢救效率,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而患者的抢救效果将会直接与后续治疗及预后挂钩,这关系到患者是否能够得到及时、有效且规范的救治,因此关于如何将各科室和人员之间加强配合,建立与完善规范快速的定位分工配合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鉴于此,本文对麻醉科工作中采取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展开相应的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麻醉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9年6月期间麻醉科实施抢救的100例急危重症患者,按照抢救配合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81岁,平均年龄(41.02±2.44)岁,症状类型:呼吸系统疾病10例、消化系统疾病12例、循环系统疾病9例、神经系统疾病11例、严重创伤8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1.25±2.63)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11例、消化系统疾病13例、循环系统疾病7例、神经系统疾病9例、严重创伤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抢救配合方案:按照患者的病情情况和具体需求,护理人员则开展相应的抢救措施,各级护理人员需要依据医师要求予以患者相应操作。观察组接受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其中包括4人、3人以及2人抢救配合法,具体操作如下:(1)4人抢救配合法:由高年资护士、中年资护士、低年资护士以及护士长共同完成相关操作,当抢救工作开展时,高年资护士需要站在患者头位,主要负责协助患者摆放适宜体位,配合医生对患者病情予以评估,并对其呼吸道进行管理,包括气道开放、吸氧处理、排痰、置管操作以及呼吸机连接等,给患者的头部给予降温处理,同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情况,对于意识清醒者需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中年资护士站在患者腰位,主要负责对患者循环系统进行管理,包括连接心电监护仪,配合医生电除颤、胸外按压、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根据医嘱用药以及心电图检查等方面工作。低年资护士需站在患者脚位,主要负责患者生命体征和用药以及其他情况记录等。采集血液、配药物以及导尿等工作,根据医生嘱咐为患者伤口给予止血和加压包扎处理,同时准备好抢救物品,联系好其他的抢救工作等。护士长需站在低年资护士平行位置,主要负责在抢救过程中负责协调及指挥工作。(2)3人抢救配合法:主要由高年资护士、中年资护士、低年资护士共同完成相应操作[2],当抢救开始时,高年资护士则需站在患者头侧方,主要负责在4人抢救配合法中完成高年资护士与护士长的工作内容;中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在站位和工作内容上与4人抢救配合法一样。(3)2人抢救配合法:主要由高年资护士和中年资护士完成相应操作,在抢救工作开展后,高年资护士需要站在患者头侧方,主要负责在4人抢救配合法中完成高年资护士和护士长的工作内容;中年资护士需要站立于患者腰部位置,主要负责在4人抢救配合法中完成中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的工作内容[3].以上三种抢救配合法内容中,3人与4人配合法适用于护理人员数量足够且患者数量少情况下,2人抢救配合法适用于护理人员不充足且患者数量多或是在夜间值班情况下。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以及抢救成功情况。抢救成功标准:患者经过抢救之后,生命体征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可直接转入相应科室开展后续治疗则代表抢救成功。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的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对比

  3 讨论

  麻醉科抢救工作作为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基地,其抢救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预后效果[4].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显示,在麻醉科抢救工作中对效率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与医生之间的配合工作开展情况[5].以往大部分医院应用的常规抢救配合法明显存在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模糊现象,进而影响到抢救效果,浪费医院的人力、物力资源。有研究发现在医院抢救工作中开展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6].

  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作为明确工作职责及合理分配资源的方式,在本文中观察组应用后其抢救时间、成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王莉等人[7]研究报道结果趋于一致,可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依据定位抢救法护理人员合理站位及分工,能够直接明确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并按照抢救标准及程序执行相应的操作,确保抢救工作有序、规范且有科学的开展[8],不仅能够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抢救时间,还能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助于后续治疗的良好开展;同时在抢救配合法中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例如2人抢救配合法主要负责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管理,可使抢救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能够确保复苏过程连续性,减少更多的浪费时间情况发生,能够使得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心肺复苏。除此之外,阳秀春等[9]发现在采用实施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后,能够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接受和满意,且抢救满意度达到了90.00%,可见此方案还能够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开展前,科室对护理人员也予以培训急救相关知识,包括使用呼吸机、置管操作、心电监护、穿刺操作以及心除颤等[10],邀请专业人员予以讲解和指导,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增强内心责任感,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抢救工作,并且在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开展后,护理人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抢救无序情况,使急救工作由被动转变成主动,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嘱执行相关操作,能够更为准确的评估患者病情,协助医师进行抢救操作,不仅发挥了抢救工作的协调性与整体性,还能够进一步增强患者对医师、护士的安全及信任度。在徐晓霞等人[11]研究报道中提到在抢救过程内还需要注意的是执行定位抢救配合法时,应当在危重症患者就诊之前组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也就是护士长在日常排班时需要做好相应的标识,对当天值班护士的分工进行明确,确保患者在就诊时能够快速且有效得到救治,在放置急救物品上需要放于便于拿放位置,同时在抢救期间,高年资护士应当组织好人员和安全工作,制定急救突发事件的处理对策,利用空暇时间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并告知患者的病情发展、治疗方案以及抢救进展等情况,即使抢救失败了也需要让患者家属做好心理准备,依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人力和物力,若患者为呼吸系统正在威胁到生命安全时,头位则为高年资护士,若患者为循环系统症状威胁到生命时,腰位则也需换为高年资护士,在抢救过程中,护士长需要对现场进行管理,若其他站位护士存在操作技术困难时,需要立即予以定位调整,解决相应的问题,有效提高抢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与整体感,发挥各层级人员的专业操作技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的作用[12].

  综上所述,在麻醉科工作中应用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范隆,吴岚,冯鲲鹏,等。超声诊断和定位在麻醉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2017,39(6):645-647.
  [2]弓帅,唐婉,张超,等。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在手术室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与评价[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6):156-158.
  [3]李佩涛,张会芝,崔现杰,等。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ICU患者安全转出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1):901-903.
  [4]范清秋,封秀琴。团队急救情景模拟演练在提高门诊护士综合急救技能的效果评价[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3(7):824-826.
  [5]郑朝敏,甘晓琴,谭春艳,等。PDCA循环在提高入麻醉恢复室患者管道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3):4519-4521.
  [6]杨东霞,曲慧丽,宋真,等。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提高乳腺癌氟维司群注射患者依从性效果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1):4017-4020.
  [7]王莉,李罗兰,张培玲,等。细化医护分工在紧急气管插管患者抢救配合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7,24(17):1001-1003.
  [8]梁玉红,曹军容,周毅,等。小组配合抢救模式在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术前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22(10):724-726.
  [9]阳秀春,向华,谢鑫,等。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7,26(11):1038.
  [10]芦永赞,荣宁宁,韩星芬,等。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肺结核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8,40(12):1302-1305.
  [11]徐晓霞,蔡学联,裘文娟,等。以护士岗位为定位的协作抢救模式在心内科病房心跳骤停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0):898-900.
  [12]夏莹,陈斐。一医三护急救标准操作流程的制定与培训[J].护理学杂志,2016,31(1):607-609.

  文献来源:张仁辉。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麻醉科工作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03):472-474.

麻醉科论文(推荐范文10篇)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