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昆虫学论文

上海市成蚊种群构成与变化趋势两种监测方法比较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13 共5236字

  蚊虫是最重要的医学昆虫,不仅骚扰吸血,还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如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西尼罗热和基孔肯雅热等[1,2].开展蚊类监测,不仅能为制定蚊类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还可为蚊媒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3].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输入性的蚊虫和蚊媒传染病的威胁不断增加。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港口,输入的蚊虫传播疾病的风险高,须针对性地加强监测。2012 年 4 -11 月份期间,采用人诱停落法( 下文简称“人诱法”) 和 CO2捕蚊机法( 下文简称“气诱法”) 相结合,在上海中心城区开展了连续近 200 d 的成蚊监测研究,现对两种监测方法成蚊种群构成与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 1 监测区域
  
  本研究选取蚊虫较容易出现的公园和绿化区域环境类型,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广场及人民公园区域作为监测区域。该区域位于上海市中心地带,且覆盖了上海市政府大楼、上海市城市展览馆、上海市博物馆以及上海市大剧院等功能型建筑,紧邻南京路商业步行街,地下为地铁 1 号、2 号和 8 号线换乘枢纽,区域西北侧密集石库门类型居民区,因此该区域集行政、文化、商业、交通、娱乐、民居为一体,可充分代表上海城区中心地带的综合环境面貌。上海市人民广场与人民公园区域: 人民广场总面积达 14 ha,广场两侧各设 17 m 宽的绿化带,绿化总面积达 8 ha,是一个综合性的园林式广场; 人民公园南接人民广场,总面积 10 ha,园内以植物造景为主,公园内有较大面积的水系景观,包括有近1 000m2的人工湖和荷花池,池中有人工养殖的观赏性鱼类,以及西山瀑布等景观。

  1. 2 实验器材
  
  CO2捕蚊机: 蝙蝠王捕蚊机( 基础型) ,上海申雷节能设备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电动吸蚊器: 江苏健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公司生产; MOTICSMZ - 168 体式显微镜: 麦克奥迪( 厦门) 医疗诊断系统有限公司生产; 手电筒等。

  1. 3 气诱法成蚊密度监测方法
  
  1. 3. 1 监测点设置 共设置 5 个监测点,人民公园按照西、中、东 3 个区域设置 3 个监测点; 人民广场按照东、西两个区域设置 2 个监测点; 监测点之间相距均超过 100 m,无相互影响。

  1. 3. 2 监测方法 4 月下旬至 11 月下旬,合计 224d,连续性、无间断的成蚊监测,CO2捕蚊机 24 h 连续开机监测,机器配置的 CO2气体钢瓶( 8 L) 每 5 d更换,诱饵每 10 d 更换。

  1. 4 人诱法成蚊密度监测方法
  
  1. 4. 1 监测点设置 与气诱法相对应,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区域分别设置 3 个和 2 个人诱法监测点。

  1. 4. 2 监测方法 4 月下旬至 10 月下旬,合计 194d,每天分为两个时段进行人诱法成蚊监测: 16: 30 -17: 00 和 19: 30 - 20: 00; 监测方法参照国标 GB / T23797 - 2009[4]: 选择遮阴处为监测点,监测者暴露一侧小腿,静止不动,记录 30 min 内停落在小腿上并用电动吸蚊器捕捉到的蚊虫数量。

  1. 5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采用 SPSS 13.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和百分比表示,分布比较采用频数加权的 χ2检验; 成蚊密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 t 检验; 相关性采用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P < 0. 05 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 1 成蚊种群构成
  
  2012 年 4 - 10 月人诱法 194d 捕捉蚊虫 1 666 只,种类包括淡色库蚊( Culex pipi-ens pallens) 、致倦库蚊 ( 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 、白纹伊蚊( Aedes albopictus ) 、三带喙库蚊( Cu-lex tritaeniorhynchus ) 和中华按蚊 ( Anopheles sinen-sis) ; 4 - 11 月气诱法 224 d 共捕捉到蚊虫 20 826只,种类包括淡色库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常型曼蚊( Mansoniini uniformis)( 全年共捕捉到 1 只) .

  根据优势度指数计算公式 D = Nmax/N( 其中Nmax 为优势种的个体数; N 为功能团全部物种的个体数) ,D >10% 为优势种,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频数加权后采用 Pearson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种监测方法的成蚊种群构成存在显着差异( χ2= 2 281. 5,P < 0. 001) ,人诱法白纹伊蚊数量占优( 构成比为 71. 07%) ,气诱法淡色库蚊占优( 构成比为 71. 78%) ,三带喙库蚊在两个方法中的构成比也存在明显差异( 分别为 1. 08%和 8. 40%) .性别构成方面,人诱法和气诱法雄蚊构成比分别为 9. 1%和 6. 1%,Pearson 卡方检验差异性显着( χ2= 23. 551,P < 0. 001) ,即人诱法雄蚊构成比显着高于气诱法( 表 1) .

  2. 2 不同监测方法成蚊种群密度的差异性分析
  
  将人诱法和气诱法监测的主要成蚊种群按照旬分布进行汇总,分别计算以 d( 天) 和 h( 小时) 为时间单位的成蚊密度,分别以“密度”与“校正密度”区别表示( 表 2) .采用方差齐性校正的 t 检验对两种方法的成蚊密度[只/( d·人) 或只/( d·机器) ]和校正密度[只/( h·人) 或只/( h·机器) ]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人诱法监测的白纹伊蚊成蚊密度显着低于气诱法( t = - 2. 363,P = 0. 026) ,但校正密度显着高于气诱法( t = - 3. 394,P = 0. 003) ; 淡色库蚊人诱法密度显着低于气诱法( t = -6.430,P <0.001) ,但校正密度两种方法差异不显着( t = - 0.636,P =0. 529) ; 三带喙库蚊密度人诱法低于气诱法,具有临界统计学显着性( t = -2.029,P =0.055) ; 校正密度两种方法未见显着差异性( t = - 1. 303,P = 0. 200) ; 中华按蚊数量较少,未做统计分析。成蚊密度季节变化趋势方面,不同蚊种在两种监测方法的高峰时间分布既存在统一性,又存在差异性,即整体变化趋势相近,不同方法间存在各自的特点( 表 2) .【1】

  
  2. 3 不同监测方法成蚊种群构成比的变化趋势分析
  
  种群构成及时间变化趋势方面,对各蚊种构成比在不同旬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成蚊种群在两种方法中的构成比季节变化趋势采用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性显着( 白纹伊蚊 r =0. 909,P < 0. 001; 淡色库蚊 r = 0. 868,P < 0. 001; 三带喙库蚊 r =0. 590,P =0. 008) ,即成蚊构成比在两种方法中的季节变化趋势存在一致性,但从趋势图上分析,不同蚊种的季节分布趋势尚存在各自的特点。

  白纹伊蚊构成比方面,人诱法高峰集中分布于7 月上旬至 9 月下旬( 构成比 > 50% ) ,尤其是 7 月下旬至 9 月下旬均超过了 80%,CO2停落法高峰分布于 8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 构成比 >50%) ,最高峰为 74. 9%.淡色库蚊构成比季节趋势与白纹伊蚊呈轴对称分布的互补现象,人诱法高峰分布于 4 月下旬至 7 月下旬及 10 月份,低于气诱法的构成比季节变化趋势。

  3 讨论
  
  本研究所采用的成蚊监测方法均为连续性的成蚊监测。人诱法为持续时间 194 d 的连续性成蚊监测,监测过程中定点定人,并实施多级督导质控,保证了人诱法成蚊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可以反映在监测时段内成蚊的侵害状况; 气诱法采用的统一的CO2捕蚊机,连续性交流电源供电,模拟人工肺呼吸释放出 CO2,利用蚊虫对 CO2的趋向习性对雌蚊进行诱捕,科学、安全、高效[5,6],监测过程中采用 224d、24 h 不间断地连续性监测,避免了时间上的空白期对监测结果的影响,此外所需的 CO2、诱饵等耗材定点、定人、定期更换,保证了监测结果真实、准确、可信,两种方法均可反映 2012 年上海市中心城区特定环境的蚊虫侵害状况。

  3. 1 两种监测方法成蚊种群构成的差异性分析
  
  成蚊种群构成方面,人诱法与气诱法的最优势蚊种分别是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笔者分析,该差异性的原因与监测方法的原理有关,也与本研究中选择的监测时段有关。生态习性上,白纹伊蚊喜刺吸人血,刺叮活动在白昼和黄昏进行,通常在日出前后和日落前后各有一个刺叮高峰,并以后者为主[2].人诱法以暴露的人体肌肤为诱饵,其对白纹伊蚊的吸引力无疑是最大的,因此人诱法是白纹伊蚊成蚊监测中最敏感的方法[7],此外,本研究中人诱法的监测时段是16: 30 -17: 00 和19: 30 -20: 00,该时段属于日落前后,也是白纹伊蚊刺叮活动较为密集的时间,因此 2 个方面共同导致白纹伊蚊为人诱法的最优势蚊种。

  气诱法与人诱法相比,监测到的白纹伊蚊数量上更多,说明 CO2诱捕法同样适用于白纹伊蚊密度监测; 但是在种群构成上,气诱法的最优势蚊种是淡色库蚊( 或致倦库蚊) ,主要原因为 CO2捕蚊机采用24 h 连续性监测,淡色库蚊活动的时间分布长于白纹伊蚊,除了在黄昏和凌晨外,还包括夜晚时间。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区域在环境类型上属于中心城区的大型绿化地带,该区域地下管网丰富,排水管道和雨水井与污水井分布较密集,该类积水环境更加适宜淡色库蚊的孳生,因此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气诱法更能反映上海中心城区特定区域成蚊种群构成的总体状况。人诱法蚊种构成的结果反映的是该监测方法在日落前后特定时段内监测区域内的成蚊侵害状况。

  3. 2 两种监测方法成蚊种群密度的差异性分析
  
  以往较多关于成蚊监测方法的比较研究中,在进行成蚊监测密度的比较中普遍存在时间单位不统一的问题[5,8,9],CO2诱捕法通常采用的密度单位为“只/器”或“只/次”,缺少时间单位的校正。本研究比较发现,在时间单位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监测方法成蚊密度间存在显着的变化。本研究中成蚊“密度”指标以 d 为单位,在进行比较时实际反映的是蚊虫的数量差异,而“校正密度”采用 h 为单位,采用该指标进行比较才能真实反映不同方法间成蚊的密度差异。

  成蚊数量方面,气诱法监测的各蚊种均显着高于人诱法,说明在捕获成蚊效果方面气诱法占优,造成该区别的主要原因为监测时间段长短的差异,人诱法两时段合计 1 h,而气诱法采用 24 h 连续监测,时间跨度远远长于人诱法。监测效率方面,校正后的密度显示,两方法监测的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的密度相对均衡( 气诱法较高,但未见显着性) ,但人诱法监测白纹伊蚊密度显着高于气诱法,峰值分别为 4. 78 和 0. 51 只/( h·机器) ,该现象一定程度上再次体现了人诱法在白纹伊蚊成蚊密度监测上的优势。本研究中采用“h”为单位的校正密度对两方法进行比较尽管相对较准确,但亦存在一定的不足,本研究中人诱法监测时段是白纹伊蚊活动的高峰时段,而气诱法包括了成蚊活动的非高峰时段,该时段内的监测数量会在一定程度上拉低总体的密度。实际操作中无法做到人诱法 24 h 监测,因此,选取气诱法监测的 24 h 中与人诱法相对应的时段,分别计算成蚊监测密度后进行比较,将会更加具有说服力,该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3. 3 构成比变化趋势的差异性分析
  
  不同的成蚊种群在两种方法中的构成比季节变化趋势具有显着相关性,可以通过线性回归的拟合得出不同蚊种两种监测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这也提示气诱法与人诱法在成蚊监测中可以相互替代的可能性[10].除相关以外,不同监测方法中各成蚊种群构成比变化趋势亦存在各自的变化特点。差别最明显的为三带喙库蚊,分析原因主要由蚊虫的生态习性决定的,三带喙库蚊嗜吸畜血,吸人血的比例不大,在无畜血可吸或条件适宜时,兼吸人血[2]; 因此人诱法对三带喙库蚊的监测并不是非常敏感,此外有研究报道,三带喙库蚊活动高峰通常在午夜前( 21: 00 - 22: 00)和黎明前( 4: 00 时)[2],此时段进行人诱法缺乏可行性,因此,不受时间限制的气诱法显示了三带喙库蚊成蚊监测的优越性。

  综上,人诱法与气诱法在成蚊监测中各有优势,鉴于监测时间段的差异,本研究在结论方面要表达确切,上海中心城区特定区域监测环境中,人诱法在日落前后特定时段内监测的最优势蚊种为白纹伊蚊,气诱法综合监测的最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 或致倦库蚊) .成蚊密度比较方面,人诱法在特定时段内监测的白纹伊蚊密度高于气诱法全天的平均密度,但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未见显着性差异。在特定时段内,人诱法是白纹伊蚊监测最敏感的方法,以“d”( 天) 为维度时,气诱法对三带喙库蚊的监测较敏感。

  参考文献
  
  [1] 陆宝麟,赵彤言。 50 年来我国的蚊类研究[J]. 昆虫学报,2000,43( suppl) : 1 - 7.
  [2] 陆宝麟。 中国动物志 虫纲 第八卷 双翅目 蚊科( 上)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7: 52 -55.
  [3] 刘传鸽,罗琳,胡龙飞。 蚊类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检验检疫学刊,2013,23( 1) : 52 -57.
  [4] 赵彤言,董言德,刘美德,等。 GB/T 23797 -2009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蚊虫[S].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
  [5] 曹晖,冷培恩,周毅彬,等。 黑箱法和 CO2诱捕法在成蚊监测中的比较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9,15( 6) : 445 -448.
  [6] 李剑泉,沈佐锐,刘志桥。 二氧化碳对白纹伊蚊的引诱作用[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3,14 ( 3) : 165 -167.
  [7] Marquetti M C,Valdes V,Aguilera L. Entomological surveillance o-ver Aedes aegypti and other culicids in Ciudad de La Habana,Cuba1991 - 1996[J]. Rev Cubana Med Trop,2000,52( 2) : 133 - 137.
  [8] 冷培恩,刘红霞,唐毅,等。 黑箱法与二氧化碳诱捕法蚊虫监测结果比较[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22( 4) : 316- 319.
  [9] 蔡恩茂,殷为申,王国强,等。 CO2诱捕法与紫外灯诱法在成蚊监测中的比较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2,18( 1) : 11- 14.
  [10] 周毅彬,冷培恩,朱江。 人诱法和 CO2诱捕法在白纹伊蚊监测中的比较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1,17 ( 3) : 171- 17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