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昆虫学论文

福建地区竹林介壳虫及其天敌采集鉴定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7-09 共3740字
论文摘要

  竹林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经济植物, 随着面积的不断扩大,害虫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多,特别是介壳虫的危害已经严重影响了竹类生长和经济收益,日前,竹农主要采取化学防治方法防治介壳虫, 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竹林生态平衡, 关于竹林介壳虫及其天敌的相关报道十分少见,为此,我们于 2009 年开始在福建南平、三明、龙岩等主要竹类种植区开展了连续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地点及方法

  自 2009 年起对福建省的南平、三明、龙岩等地的竹类植物进行调查,现场拍摄照片并进行初步鉴定,在介壳虫及其天敌发生期在林地设置标准地和样株,每隔 7 天到现场观察记录;同时,对介壳虫的天敌展开调查, 带回被寄生的介壳虫置于养虫箱内或在林内用纱网罩住枝叶,待寄生蜂羽化后对其进行鉴定;记载介壳虫昆虫的种类和数量。 在非调查株上随机采集有蚧壳虫及其天敌昆虫, 带回实验室制作临时玻片对照图册进行鉴定。

  1. 2 介壳虫种类的鉴定

  1.2.1 介壳虫玻片的制作

  将被介壳虫寄生的寄主枝叶置于双筒解剖镜下,挑选雌成虫前期, 将虫体置于装有乳酸的小试管中浸泡,夏季气温 30℃-35℃时浸泡 7d;气温低时,将虫体置恒温箱 40℃-45℃浸泡 48h, 用解剖针将将浸泡好的虫体从乳酸溶液中取出, 置于双凹玻片中滴入乳酸酚溶液清洗 2次-3 次。 清洗过程中,用解剖针轻轻挤压虫体,将虫体内容物清洗出来,直至透明为止。 将一小滴埃氏液滴于载玻片中央,放入虫体并整姿,然后盖上盖玻片。

  1.2.2 蚧虫的鉴定

  将制好的玻片标本置于显微镜下对照图谱进行特征识别,同时结合雄虫和介壳等主要特征进行鉴定。

  1.3 介壳虫天敌种类的鉴定

  1.3.1 寄生性天敌的鉴定

  将被蚧虫寄生的叶片和枝条剪成小段置于直径3cm 的指形管中,用棉花塞紧管口,待寄生蜂羽化后及时收集,用 75%酒精保存,然后制片、鉴定。

  1.3.2 捕食性天敌的鉴定

  将采集的捕食性天敌制成针插标本, 对照图谱及专著进行鉴定。如果采集的捕食性天敌是幼虫或蛹,则带回室内单独饲养,待羽化为成虫后再鉴定种类。

  2、 结果与分析

  2.1 竹林中介壳虫的危害

  危害竹林的介壳虫隶属粉蚧科(Pseudococcidae)、盾蚧科(Diaspididae)和链蚧科(Asterolecaniidae)3 科 5属 8 种。 发生普遍而严重的是蠕须盾蚧 Kuwanaspisvermiformis (Takahashi), 拟 白 须 盾 蚧 Kuwanaspispseudoleucacaspis (Kuwana)、 竹釉盾蚧 Unachionaspisbambusae (Cockerell)、 竹 半 球 链 蚧 Bambusaspishemisphaerica (Kuwana)、 竹 秆 红 链 蚧 Bambusaspishemisphaerica(Kuwana)、竹巢粉蚧 Nesticoccus sinensisTang、皱 绒粉蚧 Eriococcus rugosus Wang、箬 竹灰粉蚧Pseudococcus sasae Kanda等仅在局部区域零星分布,在调查区内没有造成大面积危害(表 1)

论文摘要

  2.1.1 蠕须盾蚧 Kuwanaspis vermiformis (Takahashi)(1)卵 :长 椭圆形 ,橘黄色 ,初产时淡黄色而有色泽,近孵时呈橙黄色而色泽消失,长 0.18mm-0.25mm,宽0.18mm-0.10mm。 (2)若虫:长椭圆形,长0.24mm-0.30mm,宽 0.12mm-0.15mm,扁平,背部隆起,橘黄色。 触角 6节, 末节长而尖, 头部前段有 2 根刚毛在触角内侧,1对侧单眼,位于触角的侧下方。 (3)雌成虫:体狭而长,线状,两侧平行,长约 1.15mm,宽约 0.19mm,橘黄色。

  前气门有两个盘状腺孔,后气门无腺孔,位于体长的一半处,在前后气门的后面有少数微小的腺管。 (4)雄成虫:体淡黄褐色,长约 0.31mm,翅一对,透明,翅脉一条分两叉。 触角 10 节,柄节短,其余各节较细长,节上着生刚毛,末节刚毛丛生,单眼很侧单眼个两个,褐色。交配器针形,橘黄色。

  2.1.2 竹釉盾蚧 Unachionaspis bambusae (Cockerell)(1) 卵 : 椭 圆形 , 淡 黄色 。 长 0.16mm -0.2mm; 宽0.11mm-0.12mm。 (2) 初孵若虫: 椭圆形, 淡黄色,长0.2mm-0.24mm。 触角 5 节,末节长而尖。 眼一对,淡黄色,突出于体侧。 头腺一对。 头部前端有刚毛 4 根,体缘每侧有 12 根刚毛,尾须 2 根,长而细。腹末有 4 根刚毛,2 长 2 短。 足 3 对,发达。 口器无力。 (3)雌成虫:介壳梨形,洁白,略隆,长 1.8mm-2.5mm。 蜕皮 2 次,位于头端,一、二龄蜕皮末端均桔黄色。

  2.1.3 竹半球链蚧 Bambusaspis hemisphaerica(Kuwana)(1)雌成虫蜡壳背面隆起,呈半球形,前端圆,后端狭;质坚硬;光滑透明,且具光泽;青黄色。 长2.5mm-3.0mm,宽 1.5mm-2.0mm。 蜡壳边缘密生白色呈碎片状的缘蜡丝。 雌虫体呈半球形,前端圆,尾部狭,体长 2.3mm-2.7mm,体宽 1.4mm-1.8mm。 圆形瘤状触角上具 2 长毛和 1 短毛。 (2)雄成虫体长约 1mm。 淡赤褐色,眼红色。触角念珠状,10 节。 前翅 1 对,白色透明,有 2 条明显的纵脉。腹部黄色,尖细,交配器针状。腹未有 2 根白色长蜡丝。 (3)卵椭圆形,淡黄色,长 0.4mm,宽 0.2mm。(4) 初 孵若虫体椭圆形 , 淡赤褐色 , 体长 0.4mm-0.45mm,宽 0.2mm-0.25mm。 触角 6 节。 足发达。 体缘8 形腺明显。 肛环发达,具肛环刺毛 6 根。 腹未具端毛2 对。

  2.1.4 竹秆红链蚧 Bambusaspis hemisphaerica(Kuwana)雄若虫介壳长椭圆形,黄白色。雌若虫介壳长卵形,形似水瓢状,黄绿色。

  2.1.5 竹巢粉蚧(又名竹灰球粉蚧)Nesticoccus sinensis Tang(1)雌 成虫呈梨形 ,前端略尖 ,后端宽大 ,全体硬化。 直径 1.5mm-2mm,紫褐色,外被以灰褐色带石灰质混有杂屑的球形蜡壳。 (2)雄成虫体长约 1.3mm,头胸红褐色,腹部淡黄色。腹末具性刺和两根尾毛。卵:长椭圆形,红褐色。(3)若虫:椭圆形,茶褐色,体背有两对背裂,腹末有两根长尾毛。 (4)雄蛹梭形,红褐色,外被由白色蜡丝组成的椭圆形茧。

  2.2 介壳虫捕食性天敌

  竹类介壳虫捕食性天敌主要有整胸寡节瓢虫、日本方头甲、管蓟马和捕食螨等,其中以整胸寡节瓢虫为最多,特别是在蠕须盾蚧危害严重的竹林里,整胸寡节瓢虫的数量有不断随之增多的现象(表 2)。

  论文摘要

  2.2.1 整胸寡节瓢虫 Telsimia emarginata Chapin:

  属盔唇瓢虫亚科 (Chilocorinae), 寡节瓢虫属(Tel-simia)。成虫体长 1.69mm-2.25mm,体宽 1.27mm-1.40mm。

  虫体周缘长圆形,近半球形拱起。 体背全为黑色,密披灰白色细毛。 后基线明显,外半部与后缘近于平行,几乎伸达侧缘, 末端稍向上弯曲。 雄性第 4 腹板后缘平直,第 5 腹板长度相当于第 4 腹板的两倍,端部有一半圆形的内凹, 在内凹之前及中线的两侧有稍肿起的部分。 雌性第 4 腹板后缘平直,与雄性相似,第 5 腹板后缘圆弧形。 雄性外生殖器阳基的中叶扁平,从侧面看,与基片成钝角弯曲,从正面看,两侧近于平行,宽度相当于长度的 1/4,端部收窄,末端分裂.侧叶细长,末端有 3 条刚毛,侧叶的长度与中叶几乎相等。弯管与阳基几乎等长, 弯管端的外方有成排的长毛从。 卵短椭圆形, 卵壳表面呈粗颗粒状纹。 长 0.35mm-0.40mm,宽0.20mm-0.25mm,初产时乳白色,孵化时变为淡黄色 。

  幼虫体长 2.20mm-2.70mm,体宽 1.10mm-1.25mm。 体长卵圆形.体色幼龄时为淡红色,成熟时黄褐色。 头部及胸,足跗节黑色。 胸部分节明显。 每一体节中部有一横凹陷沟,两侧体壁上各有一个较租的瘤状小型突起,末端生有一根刚毛, 瘤形突起外覆盖有白色蜡絮组成的束状物,束状物略卷曲,共 10 对。蛹为裸蛹,卵形。体长 1.30mm-1.90mm,体宽 1.00mm-1.30mm。 体色初化蛹时呈橙红色,至羽化前呈黄褐色。

  2.3 介壳虫寄生性天敌

  2.3.1 跳小蜂科(Encyrtidae):

  体长 1mm-2mm,平滑或有点刻,黑色而有金属光泽。 头阔,触角 8 节-13 节。 复眼发达。 中胸侧板大,完整而隆起,背板无盾侧沟。中足常膨大,适于跳跃。胫节有 1 粗而长的端距。

  2.3.2 蚜小蜂科(Aphelinidae):

  雌成虫体长 0.50mm-0.70mm, 宽 0.20mm-0.25mm,雄成虫体长 0.50mm-0.65mm,宽 0.20mm-0.25mm。体淡乳黄色。 头与胸等宽。 其宽为长之二倍。 复眼橄榄绿色。 单眼暗红褐色,呈钝三角形排列.触角 5 节。 柄节长过于头,梗节似三角形,1、2 索节几等长,扁圆形。棒节膨大,末端尖削.其长约与柄节相等。 中胸盾片有刚毛 10 根。 呈6-2-2 排列。 翅面基部光秃无毛,其外侧有毛 5 列-6 列。

  紧接一光秃无毛前宽后窄的斜带。足胫节末瑞有一长距,腹部几与头胸之和相等。 卵长约 0.10mm,长椭圆形,一端稍尖削呈钩状。无色半透明状。幼虫卵圆形,前端钝圆,体长 0.35mm-0.50mm。体宽 0.22mm-0.28mm。体乳白色,半透明。 体躯共 14 节。 分节不很清楚。 可见体内红色的内脏。 前蛹体长 0.45mm,宽 0.20mm-0.25mm,体乳白色。 体节明显可辨。 蛹体长 0.60mm-0.75mm, 体宽0.25mm-0.30mm。 头部宽大,尾部尖钝。

  论文摘要

  3、 讨 论

  在竹林里,随着蠕须盾蚧数量的不断增多,整胸寡节瓢虫的繁殖力增大、数量多、持续时间长、取食量大,是蠕须盾蚧的优势天敌种群,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的天敌昆虫,若加以合理利用,可在竹林介壳虫类的综合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尧.中国盾蚧志(第 1 卷)[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周尧.中国盾蚧志(第 2 卷)[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周尧.中国盾蚧志(第 3 卷)[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4]黄邦侃.福建昆虫志(第 2 卷)[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黄邦侃.福建昆虫志(第 7 卷)[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黄建.中国蚜小蜂科分类 [M].重庆出版社,199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