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开题报告

城市道路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精选(4)

来源:学术堂 作者:秦老师
发布于:2017-09-14 共4941字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六、研究方法
  
  论文釆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调研法、实地调查法、SWMM模型法等。
  1)文献调研法论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对SEA Street等案例的研究,总结LID设施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情况。
  2)实地调查法论文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商洛市的路网、道路、绿地系统、水系、降雨等相关资料,为海绵城市理论的实例研究做铺垫。
  3)SWMM模型法论文采用SWMM模型对城市道路设计后的雨水径流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
  
  七、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八、参考文献
  
  [1]汪慧贞,李宪法。北京城区雨水径流的污染及控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02:16-18.
  [2]张新会。城市雨水利用的意义[J].内蒙古水利, 2011 (1): 115-116.
  [3]徐振强。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政策沿革与地方实践[J].上海城市管理,2015,01:49-54.
  [4]张旺,庞靖鹏。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新时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内容[J].水利发展研究,2014,09:5-7.
  [5]《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发布实施[J].城市规划通讯,2014,21:8.
  [6]Metropolitan Service District ( Or.)。Green streets : innovative solutions for stormwaterand stream crossings[M].Portland,OR :Metro,2002.
  [7]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Research Group.Water sensitive residential design  : aninvestigation into its purpose and potential in the Perth Metropolitan region[M].Leederville,WA : Western Australian Water Resources Council,1990: 1-20.
  [8]  Planning  Services,Scottish  Government.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Systems[R].Planning Advice Note 61,2001
  [9]Cent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Better Site Design: A  Handbook for ChangingDevelopment  Rules in Your Community[R] .Prepared for: the Site PlanningRoundtable.Ellicott City,MD :The Center,1998.
  [10]Delaware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ontrol,Dover,DE; andBrandywine Conservancy,Chadds Ford,PA.Conservation Design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R].September 1997.http: / / www.dnrec.state.de.us / DNREC2000 /Divisions /Soil/Stormwater / New /Delaware_CD_Manual.pdf
  [11]Marjorie van Roon and Henri  van Roon.Low Impact Urban Design and Development:the big picture[M].New Zealand: Land care Research Science Series,2009,(37):1-63.
  [12]张伟,车伍,王建龙,等。利用绿色基础设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中国给水排水,2011,27(4):22-27
  [13]DEBUSK K M,WYNN T M.Storm-water bioretention for runoff quality and quantitymitig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11,137(9) :800-808.
  [14]COLLINS K A,HUNT W  F,HATHAWAY J M.Hydrologic  comparison off ourtypes of  permeable pavement and Standard  Asphalt in Eastern North Carolina[J].Journal  ofHydrologic Engineering,2008,12(13): 1146-1157.
  [15]DREELIN E A,FOWLERL,RONALD  CARROLL.A test of porous pavementeffectiveness on clay soils during natural storm events[J].Water Research,2006,40: 799-805.
  [16]REEVES E.Performance and condition of biofilters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Cent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R].Cent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Ellicott City MD,2000.
  [17]杨桦。浅析低影响开发理论体系及其在北京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4.
  [18]马克·路易斯,克里斯·宾利,谭佩文。新西兰低影响雨水体系设计[J].中国园林,2013,01:23-29.
  [19]白志远。以建设“海绵型城市”改善城市排水及生态环境的探索[J].中国建设信息,2014,13:76-77.
  [20]何卫华,车伍,杨正,李世奇,吕放放。城市绿色道路及雨洪控制利用策略研究[J].给水排水,2012,09:42-47.
  [21]唐绍杰,翟艳云,容义平。深圳市光明新区门户区--市政道路低冲击开发设计实践[J].建设科技,2010,13:47-55.
  [22]吕放放。杭州城区雨洪控制利用及道路应用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0.
  [23]马敏杰,姚敏,李英豪,奈超。昆明市市政道路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J].林业建设,2011,05:49-52.
  [24]刘国茂。城市道路与路面雨水利用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04:63-65+146.
  [25]张崇厚,高晓磊。中国北方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生态设计[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794-797.
  [26]李海燕,罗艳红,张悦。  LID措施在道路雨水利用工程中的应用[J].节水灌溉,2013,11:44-49.
  [27]陈宏亮。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道路雨水系统衔接关系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
  [28]聂大华。城市道路雨水利用设计概要[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委员会。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委员会:,2007:13.
  [29]秦健。透水性人行道铺装结构设计和适用范围[J].中国市政工程,2010,05:11-13+79.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