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理论论文

军事软实力对实现强军目标的支撑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1-13 共5908字
论文摘要

  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从唯物角度出发,必须要有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精神支撑。“所谓军事软实力就是作为军事实力系统中的精神性力量,主要来自无形军事资源所产生的内在凝聚力、整合力、创新力和外在同化力、威慑力。”

  与之相对应的军事硬实力,是军事实力系统的物质基础,军事软、硬实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动态消长的共生关系。没有军事软实力的支撑和维系,再先进的军事装备也只是没有灵魂、动力和方向的暴力集合体。没有军事硬实力做后盾的军事软实力也是虚无和不现实的。统筹军事领域精神性力量资源,构建军事软实力支撑体系,对于军事硬实力建设和软、硬实力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军事软实力具有内向和外向两个维度,对军队建设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是内向的凝聚力、整合力和创新力。军事政治、军事文化、军事制度构成了军事领域精神性力量来源的主要内容,规定了精神性力量的建设方向、动力源泉和客观保障,是产生三种内向力的基础。因此,军事软实力对实现强军目标的支撑作用将落脚于军事政治、军事文化和军事体制建设。

  一、以政治领导为核心,建设军事政治软实力

  政治性是军事软实力的根本属性,表现为军队的政治观念和其所倡导的价值追求。我军是党、人民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是党、人民、国家意志的捍卫者和践行者,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是其根本政治特征。习主席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最紧要的是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权威,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这一条要作为最高的政治要求来遵守,作为最高的政治纪律来维护”。

  在意识形态多元化和信息社会复杂化的时代背景下,从思想领域着手,坚持政治建军原则,保持军队坚定政治方向和强大凝聚力,是军事软实力建设的前提。

  (一)必须从政治角度认识和谋划军事软实力建设

  坚持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大革命时代,国内军阀混战的局面启示我们,一支没有政治灵魂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更不能带领广大人民赢得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争。正是我军始终坚持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为我国始终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坚强保证,捍卫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军事软实力是军队存在的政治性的集中体现,军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军事文化、领导体制、职能使命、组织形式等软实力内容必须要服从服务于其政治目标和性质宗旨。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军队是为战争而存在的,更是为实现政治目标而存在的,军事软实力的建设与运用不仅是为战争服务的,在战争代价日益高昂的现代社会,军事软实力更是直接为政治目标服务的。在某种程度上,军事软实力领域的战争无时无刻不存在,国家间围绕国家战略利益和军事利益的争斗从来没有中断,也永远不会停止。军事软实力斗争政治意义的隐蔽性、长远性特征,要求深刻的政治洞察力。在现代国际军事舞台上,各国争相抢占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制高点,不断创新推出军事理论引领时代前沿,在国际交往中争相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利用军事交流和非战争军事行动扩大军事影响力;在现代国际政治舞台上,各国竞相抢占舆论话语权,意识形态领域心理攻势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外交在国际规则制定方面相互角力,大国上演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合纵连横的制衡谋略与外交艺术在资源日益枯竭的新世纪表现得淋漓尽致。近年来中亚地区颜色革命和政权颠覆,时刻警醒世人,军事领域的政治斗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二)发扬军队传统政治优势,挖掘军事政治软实力资源

  政治优势是我军最大的优势,军队八十多年成长历程积累的丰富政治建设经验和优良传统,是军事软实力建设的不竭源泉。1929年,当红四军面临战斗频繁、生活艰苦的险恶环境时,部队出现了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挑战,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领导人坚定革命信仰的探索下,红四军经过七大、八大和九大,逐步形成了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政治工作成为我军的起家本钱、看家本领和传家法宝。古田会议精神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奠基之魂,在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中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是军事政治软实力建设的源头活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意识形态的冲击,导致军队面临思想滑坡,信念动摇,世界观蜕变,人生观扭曲,价值观失衡等诸多挑战,然而政治建设始终是掌舵导航的“牛鼻子”,“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的提出,成为我军政治建设又一辉煌成就。新世纪新阶段,以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为主要内容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成为全军官兵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推动形成统一的意志,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实现强军目标的伟大进程中,是当前军事政治软实力的筑魂工程。

  (三)加强新形势下军事力量的政治塑造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军队政治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军事政治软实力研究必须为军事力量的政治塑造提供新的有效策略。习主席强调:“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围绕强军目标,为全面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供可靠政治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人才支持。”

  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建军治军理念,要善于分析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摸索新时期军队带兵育人的科学规律。“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官兵成分结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官兵关系的新情况新特点,提高部队管理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物质发达的现代社会,军队人员成分的复杂性和军营接受的巨大信息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军队的管理,军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在军队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这就要求军队必须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主动研究、适应、驾驭现代军人的特点规律,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贯彻到军队管理之中,创新管理方式,深入研究治军兴军之道,在和谐共建的经营文化中,把强军之魂潜移默化为每名军人的核心软实力。

  二、以提高打仗能力为关键,建设军事文化软实力

  我军在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形成了具有我军特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军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军日益强大的精神基础。面对新形势下军事软实力建设的挑战,要发掘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文化根源,扭住精气神,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昂扬斗志和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时,把握时代潮流,根据信息社会发展和时代特征,发扬创新精神,满足现代军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构建积极向上的现代军事文化体系。

  (一)以精神力量为核心,宣扬强军备战的尚武文化

  崇文尚武是现代军人必备的素质,集中体现于军事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军人战斗精神的培育。军事文化是战斗的文化,培养军人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是对军人思想、情感、斗志、胆量、作风、气节等精神因素的综合考量,也是构建军事精神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我军的成长史就是一部用强大战斗精神战胜敌人的斗争史,革命先辈正是靠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成为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师、胜利之师。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面对国民党的围剿封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用勤劳、智慧和勇敢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点亮了星星之火。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看到毛泽东住的简陋窑洞,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作的背心。从简朴的生活中,斯诺感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正是靠着这种朴素而伟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党克服了巨大的困难,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国民党。顽强的战斗精神是军人天生必须具备的精神气质,也是军人必须具备的个人软实力。

  习主席强调:“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教育引导官兵大力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

  培育战斗精神必须把熏陶教育和摔打磨练结合起来。无论是军事训练战备执勤,还是在完成急难险重战场任务中,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韧劲;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气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都是培养我军军事精神文化软实力的丰富素材。

  (二)把握时代趋势,培养敢为人先的革新精神

  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正以空前地速度改变着战争的形态,军事理论层出不穷,军队组织形态日新月异,军事技术的发展甚至突破了传统武器装备的定义,在以信息化为根本特征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中,变革与创新成为掌握军队发展主动权,提高战斗力,使军队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本质要求。创新力是军事软实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培养革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让改革和创新成为驱动军队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军事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深入研究现代战争形态,大力加强军事理论创新。农业社会时期,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其战争形态主要以两军决战的形式取得战争的胜负;工业社会时期,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同时存在,决定了农耕文明的军事力量注定要被工业文明的军事力量所取代,也决定了雄厚的军事工业实力引领军事能力强弱的战争制胜法则;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战争的形态以及决定战争制胜规律的根本法则发生了巨大变化,战争涉及的范围更广、持续的时间更短、强度更加激烈、形式更加隐蔽,这些特点迫切要求军事理论的更新换代。理论创新代表着军事能力发展的方向,我军也正是靠着军事理论的创新才建立起来的。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创建军事力量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在武装起义攻占大城市的努力失败后,毛泽东以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勇气,将革命的力量引向了广大的农村,从而开辟了中国革命新的广阔天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成为我军创造精神的奠基之魂和光辉典范。军事理论决定军事战略,军事战略决定战争形态,而在信息时代,如果思想的创新力不够,信息文明发展的速度将强制地推动战争形态的变化,军事理论和军事战略就会沦落到被动发展的地位,其被历史淘汰的代价将是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难以挽回的。早在海湾战争爆发前十年,美军就成立了专门研究设计未来军事革命计划的工作小组,以信息时代人类生产方式为背景研究军事战略的发展方向,这个工作小组提出的军事理论直接决定了海湾战争的形态,从而将整个世界带入了信息时代军事变革的浪潮之中。

  三、以军队体制科学改革为目标,建设军事体制软实力

  军事体制是军队的组织体系及相应制度,包括军队基本组织结构、各级各类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及相互关系,以及人员和武器装备编配等方面的规定,是军事管理效益的组织基础和制度载体。军事体制是保证军队科学编配人才资源、提高管理效益、促进人与武器装备有效结合,从而提升体系效能的关键。军队体制编制是军事软实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制约军队变革发展的主要障碍,只有以巨大的勇气和魄力推进军队体制编制改革,才能破除军队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构建军事体制软实力,发挥军队体制编制的结构性力量,实现军事软实力的凝聚力、整合力,是军事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突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建设

  习主席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要把领导指挥体制作为重点。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是重中之重。现代战争需要高效指挥体制。”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海湾战争以来,现代战争的图景开始变得难以琢磨,美国进行的近几场战争更是将现代军事力量运用得出神入化,军事理论、军事体制、作战方式不断更新,裁军和扩军、打破和重组,军事编制体制随着任务的改变而改变,这一切军事领域的剧变与我军相对固化的军事体制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我军现有编制体制已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领导管理体制不够科学、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不够健全、力量结构不够合理、政策制度改革相对滞后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使大家感到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然而,在纷繁复杂的现代战争图景中,必须把握住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这个关键问题,军事训练、联合保障、军事机构设置等一系列问题都是以围绕军事行动的顺利展开和指挥控制的有效实施为中心,只有围绕高效顺畅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建设,才能把握住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纲,纲举目张,其他问题才能理顺思路、迎刃而解。

  (二)把握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力量建设规律,构建高效精干的力量体系

  以信息化为核心和主要标志的新军事变革以军事理论创新为突破口,军事技术发展为支撑,军队体制编制的彻底改变为完成的主要标志。军队体制编制革新是新军事变革的最后一环。准确把握现代军事力量体制编制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对于科学构建军事体制软实力,提高结构性凝聚力、整合力和创新力具有重要作用。

  精简规模,质量建军。注重联合作战力量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军队改革的主要共识,大规模缩减传统陆军,增加和提高海、空军及特种作战部队的规模和比例,突出高技术含量的电子战、网络战、太空战、远程打击等力量的建设。注重武器装备系统的一体化,大力发展电子、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在加大编制合成的同时,注重效能合成,发挥体系作战能力是缩小规模、质量建军的重要目标。

  结构扁平,指挥灵活。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军队体制,指挥层级多,机构设置庞杂,信息流通速度慢,指挥协同能力弱,层级的官僚主义习气等缺点,使得自上而下高度集中的指挥体制已经过时。信息时代战场特点要求必须精简指挥机构,减少指挥层次,组织横向联网,确保信息能够高速流动,体制编制的改革将是深刻和空前的,能否构建适应这些要求的军事体制,是军事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志。

  信息制胜,新军崛起。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催生了新的军队,开辟了多维的战场,使传统的硬实力对抗逐步向硬实力、软实力综合对抗发展。自海湾战争以来,“信息战”部队、“网络战”部队、“机器人”部队、“航空航天”部队等新兴军兵种的出现是对传统军事力量的有效整合和能力延生,体现了信息主导型的体制编制革新。制信息能力是凝聚力量、整合资源、战法创新的主要推动力,以制信息能力为核心的传统军事体制变革和新式军兵种构建,是信息化条件下军事体制软实力形成的基础,属于军事软实力的结构性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2〕李祖发.论军事软实力〔J〕.中国军事科学,2014,(01).
  〔3〕杨春长,刘戟锋著.论军事软实力〔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11.
  〔4〕〔美〕约瑟夫·奈.重新界定美国国家利益〔J〕.张茂明,译.战略与管理,1999,(06).
  〔5〕〔美〕约翰·加西亚迈克尔·拉克戴维·云特.美军与软实力〔J〕.杨明,译.外军政情译丛,2010,(04).
  〔6〕李祖发.军事软实力方略〔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2.
  〔7〕马根生.军事软实力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