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理论论文

张鸣岐开展广西近代军事变革的举措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18 共7630字
论文摘要

  张鸣岐,字坚白,山东无棣人,举人出身,国子监监生,后入岑春煊幕府。1904年4月,岑春煊主政两广总督时期,张鸣歧任总文案,兼管练兵处,积极襄助岑春煊推行“新政”。1906年10月,清廷任命张鸣岐为广西布政使,署理广西巡抚,1910年升任两广总督。直至辛亥革命爆发,参与广西政务管理历经9年,而这一时期是西方列强为在中国攫取更大权益而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最为激烈的9年。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英法殖民者虎视眈眈,为有效维护西南边疆,张鸣岐向清廷建言:“边防重要,动辄牵及大局”,郑重指出“桂省全局以边防为要著”,清廷采纳他变革军事的主张,从而拉开了广西近代军事变革的大幕。

  一、适应近代战争需要,积极调整军队编制结构

  技术决定战术,战场上的作战方式和样式深受武器装备的影响。随着自强运动的深入推进,西式武器装备在清军中已得到推广,但与之相伴的军队编制却并没有调整。而这一时期,西方列强普遍实行了诸如军、师、营、连等编制体制和散兵队形。但囿于落后思想和陈旧思维,晚清朝野大员仍拒绝采用西方军队的编制体制和指挥方式,这导致新式武器装备不能充分发挥效能,这也是中国在后来的抵御外敌入侵中接连惨败的原因之一。为改变不利状况,从1901年开始,在张鸣岐的协助和主导下,广西进行了新式军队的编练。

  慈禧太后在逃亡途中,匆忙发布了“新政”命令,责令各省巡抚变革军制。当时的广西巡抚丁振铎利用亲兵卫队组建了广西新军,并用西洋操法进行训练,但只是对旧式军队略加整编,学学西方军队的样子而已。张鸣岐主政后,一改历任广西巡抚的做法,主张“从根本办起,寓征于募,慎重挑选”。鉴于边防和匪患形势严峻,他提出“先于龙州、南关两处,编练部队学兵两营,骑炮工学兵各一队”,“管带及队官均拟士官毕业生充之”。蔡锷、李书诚、王孝缜、尹昌衡、陈之骥、何遂等一批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高材生得到重用,分别被委任为各级军官和军校教官。1907年12月,广西设立督练公所,作为训练新军的专门机构,张鸣岐亲任督练公所督办,加大了对军队编制的调整力度。

  按照“新政”的部署,在清廷编练的36镇新军中,广西要完成1镇的编练。然而对于地处荒远、经济贫弱、财政拮据的广西来说这并非易事。编练1镇新军至少需要经费白银200万两,而常年维持则需要145万两。虽经多方罗掘,张鸣岐仅从粤海关洋税中得到15万两,此数量尚不足以编练1混成协。

  但张鸣岐毫不懈怠,1910年,督促广西提督龙济光和总兵陆荣廷从其统领的旧军中挑出精锐力量,单独编练成军,称为新军。主要力量为桂林的一个协和龙州的一个标,混成协包括2个步兵营和马、炮、工、辎各1队,一个标则包括3个步兵营。

  1907年,张鸣岐将防营改为巡防队,分地编列为四路:中路巡防队共7队、左江巡防队共11队、右江巡防队共15队、边关巡防队共20队。在这个编制下,又根据各府的情况,对每一队的组成作了弹性的调整:其一,新编边关巡防队第一至第十六队,左江巡防队第一至第六队,右江第一、第二两队,每队有472人,长夫30名。其二,防务较松之中路巡防队第六、第七两队,左江第七至第十一队,右江第三至第十五队,边关第十七至第二十队,每队310人,长夫24名。其三,中路巡防队第一至第五队,留编为新军;其四,归各府、厅、州兼统者计有9队,应改为该府厅州之亲兵营,章制暂仍其旧。除巡防队外,还有下列营队:左江的边关队、工程队各一,专司工程;右江的垦兵之营,专办垦荒;古宜的保商营,只令保护客商;抚标的练兵营、卫队营,数量不多,专令护送饷械及巡缉街道。

  经过军队编制调整,广西新军一改传统绿营兵分溏汛驻军的陋习,将巡防队统一集中起来进行驻扎训练,提高了军队整体机动和协同能力,适应了近代由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战场范围扩大而需要增强机动能力的时代要求。在讲求精细作战的近代,强调的是快速、机动,训练有素的作战小分队更为时代所欢迎。也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张鸣岐对旧军队编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和调整,建立了适应近代战争的师、旅、团、营、连各层级,这无疑提升了中国近代军队的组织和作战能力。

  二、为适应信息快速传输的近代战争需要,发展近代电信事业

  近代邮电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军事情报的传输效能。过去,战场情报输送主要靠旧式驿站、急递铺等方法,靠传令兵星夜兼程,这种情报输送方式时间长,效能低下,而战场上的情况往往是瞬息万变的,所以,待后方指挥官得到战场情报信息而作出决策时,战场形势早已发生了重大改变,因而这种情报传送方式是滞后的。

  为有效地将战场和后方指挥部联为一体,晚清军事变革的主持者积极吸纳西方军事技术成果,将无线电报技术引入军事变革中去。

  1876年,丁日昌创设了第一所电报学堂——福州电报学堂。1877年,通往台湾的无线电报线路架设成功。中法战争的前一年,广西架设了广州经梧州、浔州、贵县、横州、南宁到达龙州的电报线,这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条电报线,全长800千米。这条电报线成为中法战争中有效沟通前线和后方的无线通道。由于无线电报在作战时能发挥重要作用,中法战争后,广西加大了建设和发展无线电报的力度,张之洞筹划了广西第二条电报线,这条电报线全长为328千米,由梧州出发,经过昭平、平乐、阳朔达桂林。1886年,由英国人出资,连通了广州至梧州的线路。同年,法国驻京公使照会总署,建议接通广西至越南东京的法国电报线路,李鸿章反复思忖其中利弊,允许连接。至1901年底,“短短五年之内即已遍布桂省主要城市,并西与云南,南与东京,东南与北海相连”。电报业务量很大,共设10个电报站,而以广州为总站,除省内各站外,有关当局还在边界地带另设11个小站,主要作为军事联络之用。到1906年,广西省已有电报站27处,而且仍处扩充之中。张鸣岐在主政时期,针对法国以越南为跳板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加剧的状况,决定修缮和扩建电报线路,历经3年,1909年7月,纵横2345里之柳州至南宁线、边防东路线、边防西路线诸电报线,次第竣工。

  为进一步整合各地的电报资源,加强对各条电报线路的宏观筹划,1907年,电报分局改组扩大为广西官电总局,自营运以来,业务量扩大很快,除增设分局、子局10余所外,从1901年的10家,剧增为1911年的49家,并改以桂林为总局,分局11处,子局38处,铺设电线则已长达7500里,比诸10年前,增长4.4倍。1900年后的10年,是广西电报发展史上相当有表现的黄金时代,特别是后面的5年。

  邮电通信的设施建设与机构设立,将广西连结为一个战场情报信息网络整体,有利于战场敌情的及时传送和战场指挥部命令的及时传递,对巩固广西边防和西南国防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积极延揽新式人才,创办近代军事学堂,大力培养适应近代战争的军人

  1905年以前,各省设有武备学堂和将弁学堂,在校务管理、课程设置、学员人数、入学条件和培养标准上因地而异,各不相同,培养出来的军官不是第一流的,而且缺乏创新精神,不能适应近代军事技术的变革。1904年9月练兵处奏议,参照日本模式,设立不同等级的军事学堂和参谋学堂,实施7-10年一贯制教学。据此,计划在各省和八旗驻防要津建立陆军小学堂,全国兴办4所陆军中学堂,在北京则设立1所陆军兵官学堂和1所陆军大学堂。

  1906年,张鸣岐出任广西巡抚时,正值晚清政府大力创办新式军事学堂之际。他接连创办了陆军小学堂、陆军干部学堂、陆军测量学堂、陆军讲武堂等一系列军事学堂。由于广西为设巡抚的省份,按规定不具备设立陆军中学堂的资质,只能设陆军小学堂一所,且学生定额为210名,所以,作为广西陆军建设之根基的陆军小学堂实为当时广西最重要的军事学堂。但当时广西风气闭塞,经济、文化程度较为落后,如死扣条文,广西考生的学业和身高都很难达到要求。为完成任务,张鸣岐将陆军部所定章则关于资格、年龄及国文程度项稍加变更,但要求学员必须具备性情诚朴,素无过犯且为良家子弟出身。广西陆军小学堂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对考生的入学资格把控甚严,从1907到1911年,共招收4期,培养学员不过区区400余人,学堂解散时,第一、第二期学生160多人,已升到湖北武昌陆军中学,后来参加了武昌起义,未毕业的第三、第四期学生参加了学生军北伐,为民主革命作出了贡献。

  中国近代军事变革的师法对象也是随欧洲战场的变幻而改变的。鸦片战争后,英、法陆军训练及战法冠于世界。但随着普法战争中德国的崛起,德军的训练及军队编制为世界所称道,自然中国近代军事变革的学习对象也由英法改为德国。而日本明治维新后,全方位学习德国的训练和军事制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堪称学习德国陆军的楷模。加之中日为东亚近邻,文字、习俗相近,所以,晚清军事变革把日本视为学习德国军事的桥梁。广西陆军小学堂模仿日本军制,要求十分严格。训练分为学、术两科,学科程度相当于旧制中学,除国文史地外,还有各门科学和外国语。国文教师都是些举人或秀才出身,国学造诣极深。外国语为选修科,于日、法、德、英、俄语中任择一种。因广西和法属越南接壤,法语被认为比较重要,所以,普遍选修的是法语。术科每天只上1小时,初期训练包括徒手与持枪的制式教练,逐渐到班、排、连的密集队伍教练,此外尚有器械体操和劈刺等科目。

  为提高军事教育质量,张鸣岐注重对教官的挑选,广西陆军小学堂的教官大多数是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归来的高材生。由于留日士官生在日学习期间,广泛接触西方民主思想,他们普遍具有革命倾向,风气相对保守的北洋军比较忌讳这点,而南方风气则相对开放,张鸣岐抓住机会,招揽了大批留日士官生,由他们任校务管理人员或军事教官。留日士官生在日本留学期间,勤学苦练,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大多以优异的成绩学成归国。所以,他们执教下的广西陆军小学堂,教法新颖,管束严格,稍有不慎,便要受到警告或处罚。经过严格的管理和训练,“陆小的校风是极为严肃笃实的,全校上下可说绝无狎娼、赌博情事发生。学生日常言谈行动,都表现得极有纪律。即使星期假日在街上行走,也都是挺胸阔步,绝少顾盼嬉笑、行动失仪的事”。正是这样严酷的训练和管理,培养出了叶琪、黄绍竑、李宗仁等一批活跃在中国近代军政舞台上的高级将领。

  在广西近代军事学堂的创建中,张鸣岐以敏锐的眼光积极吸引军事人才,放权使用他们,任凭他们全面“移植”西方军事教育管理模式,采用西式方法对学员进行教育训练,不仅为广西造就了一批军事人才,而且对中国近代军事变革的整体推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将领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皆成为独当一面的优秀指挥官,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权利。

  四、为有效运送兵员和作战物资、增强部队机动能力,拓展铁路运输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以铁路、轮船运输为中心的交通业的发展,新技术蕴涵的高速度和巨大潜力,对西方人来说是一件令他们兴奋的事情,但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些发明预示着一个不是扩大而是缩小的世界,一个更令人畏惧而不是令人高兴的未来。所以,直到1880年,整个中国没有铁路。1876年英国未经授权而铺设了从上海到吴淞的铁路,清政府竟立刻买下而将它拆掉了。

  但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德国采用铁路运输网将军队、给养、武器弹药和邮件快速运往作战地域,以极短的时间完成战略投送,实现了兵力和火力的最大集中,并很快打败了法国,这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两个重大影响:一是德国陆军从此扬名天下,各国争相仿效;二是德国用铁路输送兵员和作战物资的方法为世人所接受。广西地处西南边陲对付英法侵略一线,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广西糟糕的交通状况严重桎梏兵员和作战物资的输送。据史料记载“其余道路,或盘绕山腹,则羊肠仄经,十里九折;或横断山脉,则登高步陡,一日百变。每遇盛夏草深,阴雨雾绕,则行路之难,尤匪言喻,盗奸宄乃得因以为利。一遇军务,车马皆无所用,辎重不能不借长夫,官长不能不自徒,非徒军行濡滞,贻误戎机,且跋涉艰难,给养缺乏兵力,自难远到”,交通不便带来的结果就是“有兵事之南,匪类之众,揆厥由来,首在交通不便”。这种状况就是造成在中法战争中,晚清军队首尾不能相顾,“后方物资堆积如山,而前线却无以为继”恶果的一大原因。中法战争后,法国为进一步打开侵略中国西南的大门,竭力鼓动晚清政府修建龙州至镇南关的铁路,再与河内铁路衔接。后由于修建经费及法国战略意图的调整而作罢,但却为广西近代铁路建设开启了闸门。

  1907年,张鸣岐出任广西巡抚伊始,就上奏清廷,直陈修建铁路的好处,明确指出:“果能全省建筑铁路,一气贯注,脉络灵通,非惟湘、粤、滇、黔之货,皆当藉以载运,即本省矿产各项,计约运费,已可成为巨宗。而通商惠工,征兵转饷,种种大利,尤为不可枚举”。他的奏议引起了清廷的重视,饬令群臣复议,并责令张鸣岐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幕僚的全力配合下,张鸣岐向清廷提出了一个在全省建成四通八达铁路网的设想,具体内容是:“以桂林为后方总枢纽,百色、南宁、郁林、梧州为前方总枢纽,归顺、龙州、宁明、上思为各边根本地,平孟隘、陇邦隘、水口关、平而关、南关、汕隘、隘店、九特为各边前进地,镇安、养利、崇善、江州及博白为各后方第一线联络地,奉议、隆安、驮芦、新宁、横州为各边后方第二联络地;交通网络以桂林经柳州、南宁达于龙州之交通路为总干线,凡总枢纽地及各边根本地、各边后方联络地之交通路为副干线,其各边前进地与各边根本地之交通及各地点间之侧方交通、错综交通各路为支线,惟综计经上各路径长约有八九千里”。

  张鸣岐的广西铁路网设想得到了广西官绅的积极回应,广西官绅68人联名,主张设立广西全省有限公司,筹划修建三段铁路:全州—桂林—梧州;梧州—南宁;南宁—龙州。按照张鸣岐的设想,在各方的同力配合下,广西铁路建设进展迅速,仅一年时间即完成了龙州至镇南、平而关、水口关的修建任务,龙州至归顺的任务也完成了30%。在建的路段有:龙州至宁明,宁明至上思达于广东钦州的东干路;龙州至归顺,归顺至镇边达云南的西干路;龙州至太平,太平至南宁达桂林的中干路。广西铁路建设的展开是在张鸣岐大铁路网设想下进行的。

  如能有序次第完成,势必能将广西的各个战略要点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覆盖全广西进而同云南、贵州等大西南地区联结起来的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这为促进西南经济贸易的发展和人员的流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战略环境。但可惜的是,随着辛亥革命后清政府的快速倒台,张鸣岐的广西大铁路网设想化为了泡影。

  法国提议修建广西铁路的意图在于方便对中国西南权益的掠夺。而张鸣岐作为具有近代视野的封疆大吏,深知广西在对付英法殖民者侵略中占据的战略地位,他是清醒地认识到加强边防建设必须修建铁路的第一人,这是从加强前线同后方联系的角度来说的。因为南宁是重要的边防要地,但距离省会桂林甚远,遇有敌情,信息传输慢,而且辎重物资运送困难,往往会贻误战机。基于若统筹“桂省全局,首以边防为要着”的认识,他上书清廷:“欲处南宁于安全地位,使其对于沿边前敌可收纵容肆应之功,非与桂林省城联为一气不可;欲使桂林省城与南宁联为一气,非就桂柳、思恩一带陆路设法联贯不可,欲使桂柳、思恩一带陆路与南宁联贯而又便于军行,非急营桂邕铁路不可”,把修筑桂邕铁路作为铁路建设的重中之重。为实现广西边防的总体战略部署,张鸣岐还以桂邕铁路为基础提出了广西军事铁路网的规划,这个规划以南宁为总枢纽,建设从南宁至北海、从南宁至云南、从南宁至梧州、从南宁至湖南的铁路,从而构成了以南宁为中心的比较完善的铁路网,对于确保广西边防乃至西南国防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尽管张鸣岐对于修建桂邕铁路信心满满,但清政府考虑到“该路线长工艰,需款至巨,若不上接桂全,右通滇省,就令成立,仍属孤悬;设有缓急,腹地兵力不能直注边陲,转与桂林省垣不无牵掣。惟桂全一线,实为腹地交通之路,工程较短,成本较省,集款施工,尚易为力”,所以,最后的决策是先筑桂全铁路,桂邕铁路则暂缓修建,张鸣岐无奈之中只得服从,决定筹建桂权铁路。为解决桂全铁路勘测问题,广西与英国一家公司签订了《桂林全州铁路测勘合同》,计划以英金3400英镑从英国葆林公司聘请2名头等工程师。为确保工程按质保量地完成,张鸣岐电令驻广州谈判代表,指示合同中必须强调四点:一是桂全铁路的终点延至黄沙河;二是线路长度由300华里改为330华里;三是公司代订之工程师须于合同签押3个月内到粤,逾期不到,合同作废增改;四是应用英文译员酌定薪水。

  按照设计方案,桂全铁路长约300里,需耗银600万两,张鸣岐以广西岁入各款凑足300万两作为官款,其余300万两以招商入股的方式筹集。在奏请清政府先筑桂全铁路并获准后,张鸣岐在桂林设立桂全铁路局,作为桂全铁路修建的指挥机构,并委派准补镇安府知府胡铭槃充当桂全铁路总办。

  1909年9月,英国工程师鄂穆裴抵达桂林,立即投入测勘工作。测勘的结果为:桂全铁路从桂林经灵川、兴安到全州的黄沙河,全长102里,耗费约111.3万英镑。如此庞大的开支,已有款项杯水车薪。为摆脱困境,张鸣岐致电各府县州厅,反复动员绅商集股,但最后的结果是“仅桂林府之人,他府之人多以此路于己无利,不肯出股”,由于建设款项筹集不到位,桂全铁路的修建始终只能停留在图纸阶段。

  铁路在人员和物资的输送中具有便捷、机动能力强的优势,张鸣岐在经营广西边防的实践中,针对广西交通不便的劣势,较早提出“加强边防必须修建铁路”的思想,并身体力行,制定了大铁路网的设想,这是远出时人之上的,为后来国民政府的铁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五、余论

  在西方列强的连番侵略下,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晚清政府已彻底丧失了一个独立国家所应有的主权。而在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中,广西地处列强侵略西南的前线。加上广西远离晚清政府的权力中枢,经济落后,土地贫瘠,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自古以来就匪患严重。所以,出于解除“内忧外患”之考虑,推进广西地区的军事变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尽管由于技术、资金和人才方面的短缺,广西近代军事变革的推进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张鸣岐主政下的广西,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潮流的推动下,能够以开放的眼光积极吸纳外国军事发展的优秀成果,不仅在军事技术上努力向西方学习,而且在残酷的军事失败面前,大胆突破旧制的窠臼,不断引进西方军制,摆脱了中国近代军事变革始终在低层次徘徊的怪圈,大幅度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军事的发展。所以说,张鸣岐主导的广西军事变革尽管存在很多的不足,但它却符合军事变革的发展走向,提升了中国的军事近代化水平。而张鸣岐其人,虽然世人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他主政广西时的政治作为,特别是为了应对内忧外患所进行的军事变革努力,客观上促进了广西地区的近代化进程,对于维护西南边疆安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10][12][14]张鸣岐.抚院张奏广西边防关系重要应行筹办大端折节录[J].广西官报,1908,(33):225-532.
  [2][3]清末新军编练沿革[M].北京:中华书局,1978:289;289.
  [4]桂抚再请抽收米谷盐练兵经费[N].申报,1908-08-14.
  [5]朱浤源.近代广西的交通建设[M].台北:中研院近史所集刊,1989:260.
  [6]罗尔纲.晚清兵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9:61.
  [7][8]李宗仁.李宗仁回忆录[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31;3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