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理论论文

空中制胜论的提出与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30 共6504字

  第一章、空中制胜论的提出与发展

  技术的进步必将对战争样式产生巨大影响,就如同火器的应用改变了冷兵器时代的战斗方式,潜水艇的出现改变了海战的性质一样,飞机自问世以来,便吸引了许多有识之士的瞩目,意大利的朱利奥·杜黑首次提出关于空中力量建设的系统理论--空中制胜论。他认为,在未来战争中,空军将取代陆军和海军,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最为关键的力量。

  (一)"空中制胜论"的由来。

  恩格斯在批判德国小资产阶级主义者 E·杜林的斗争中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1903 年 12 月 17 日,奥威尔·莱特、威尔伯·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在美国基蒂霍克顺利起飞,这次试飞成功,预示着人类正式进入了飞机时代。但在当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没有引起各国官方的重视,法国的福煦元帅曾在一次飞行特技表演后称:"那是很好的体育活动,但对于陆军而言,飞机几乎是毫无价值可言的。"但是它却吸引了一位意大利军队的普通基层军官的注意和兴趣。这名意大利军官叫做朱利奥·杜黑,他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并勇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预见了空中力量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到 1909 年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装备飞机,此时的航空兵还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军种出现在历史舞台,仅仅用于配合陆军进行战场侦察。同年,杜黑就发表文章并提出一个划时代的思想:"天空即将成为战场。现在所有的人都认识到了制海权的重要性,但在不久的将来,制空权的获得将是更为重要的。"此文刊出后,引起很大反响。在杜黑的积极奔走呼吁下,意大利与土耳其的战争中,意大利军政当局率先在军事任务当中使用飞机。意大利派出的航空中队由 9 艘飞艇、2 架飞机组成,而土耳其方面派出的只是一支单一的地面力量。

  土意战争持续一年后,以意大利的胜利而告终。透过这场战争,可以看到一种全新的军事力量正在诞生。

  空中作战方式与传统作战方式在理论上是相同的,都是为实现战争目的所使用的手段。但是飞机首次在战斗中亮相比以往的任何武器都轰动,它引发了各国的关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参战国生产的飞机已达 18 万架,其中有 10 万架以上用于战争。战争初期飞机主要用于侦察敌情和战场勤务。1914 年,法国士兵在飞机上用机枪成功击落一架德国飞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空战,它标志着战争已经呈现立体形态,作战空间已经从二维空间扩展到了三维空间。

  一战之后,杜黑的远见卓识得到认可,在意大利陆军总部的帮助下,杜黑整理多年所着的航空文章,于 1921 年结集成册,推出他的第一本理论着作--《制空权》。

  《制空权》一书全面阐述了杜黑的主要学术观点,是论述空中力量的最为重要的一本书,它标志着系统研究空中力量的经典理论--空中制胜论的形成。

  杜黑认为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他的"空中制胜论"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总体战的思想是杜黑的整个学术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杜黑认为未来的战争将会是整个国家全体人民之间的战争,而不再是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的单纯交战。空战的出现改变了旧的战争模式,使平面战争上升为立体战争。在《制空权》的开篇,杜黑就提到:"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领域--空中领域,结果就必然形成一个新的战场。"而空中战场的出现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飞机的出现,使作战样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它自身的性能,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出现,能够攻击敌方地面和海上的所有目标。"安全和平静的生活区域不再存在,作战也不再局限于实际战斗人员。相反,战场已经扩大到交战国整个国境,全体公民都将成为战斗人员,因为他们都将暴露在敌方的空中进攻之下。士兵和平民之间不再有任何区分".

  战争不仅是立体的,也是总体的。杜黑的这一思想比埃里希·鲁登道夫在《总体战》一书中提出的思想早了十几年,对于开拓人们观察战争视野的影响是巨大的。

  其次,空军能够独自完成战争使命。杜黑认为一支独立空军的构成必须具备以下两点:"它必须能够赢得夺取制空权的斗争","一旦夺得制空权,必须能够加以利用,有力量摧毁敌人物质和精神上的抵抗。"控制天空、夺取制空权--这是空军特殊的作战使命,也是陆军和海军无法完成的任务。独立空军是一支战略性力量,是战争中的决定性力量。杜黑甚至认为,在未来的战争中,依靠空军就可以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完全不必依靠陆军和海军。既然如此,空军应该独立于陆军和海军之外。建设一支强大的空军,比建设庞大的陆军海军的开支要少得多,因此杜黑认为应该逐渐缩小陆军和海军的规模,增强空军的力量,直至空军可以独自夺取制空权。

  第三,空战的胜利关键是夺得制空权。杜黑认为:"掌握制空权表示一种态度,能阻止敌人飞行,同时能保持自己飞行。"赢得制空权的国家,不但可以保障自己的国家不会受到敌人的空中攻击,还能切断敌国飞机与作战基地的联络,并对敌国进行空中轰炸,破坏敌国的军事工业及交通线,使其物质与精神受到双重打击,削弱其战斗意志。

  所以空中战场的胜利不仅仅局限于天空,对于陆地和海洋的战场,甚至整个战争的进展和结局都起到巨大的影响。

  (二)"空中制胜论"的发展。

  杜黑的"空中制胜论"提出之后,一直褒贬不一,伴随着战争实践,人们对"空中制胜论"的争辩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03 年莱特兄弟试飞成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是杜黑的"空中制胜论"的理论形成期。

  莱特兄弟完成的飞行壮举,宣告了航空时代的开始。早在飞机还没有用于军事行动之前,杜黑就敏锐地察觉到了飞机将在军事上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他明确指出:"制空权将变得(与制海权)同等重要"、"航空兵的队伍将越来越大,它的重要性也将日益增大"、"陆军和海军不应把飞机看作仅是一种用途有限的辅助武器。他们更应把飞机看作是战争大家庭中的第三位兄弟。"但是,这些观点并没有得到军事当局的足够重视。杜黑的新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保守势力的阻挠。意军总参谋部对杜黑要求发展空军的意见不置可否,尽管如此,杜黑仍不断奔走,在他的长期努力下,到一战爆发时,意大利军队的飞机数量居世界第四位,飞行员数量居世界第三位。

  1916 年,杜黑对意大利军事当局的作战指导提出严厉批评,最终因触怒意军最高统帅部而被革除军职判处一年监禁。

  1917 年,意大利在卡波雷托战役中大败,意军事当局对战略战术进行检讨,发现杜黑当年的批评是正确的,他早已预见了战局的发展。因此在 1918 年,杜黑被调任为航空署主任,但是新生的观点与旧观点总是难以融合的,杜黑的工作无法展开,抱负无法施展。因此 5 个月后,杜黑就辞去了职务。1920 年,意大利军事法庭推翻了加诸在杜黑身上的一切罪名,1921 年,在陆军部的帮助下,杜黑整理了多年来的思想成果,出版了《制空权》。此后,杜黑的"空中制胜论"渗透到军事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

  第二阶段,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杜黑的理论逐渐被各国军事理论家接受,在国外广泛传播和应用。

  杜黑提出的夺取制空权,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通过战争实践得到认同。他正确认识到飞机的产生和应用于战争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不管在欧洲战场或太平洋战场,交战双方都全力夺取制空权。因为一旦掌握了制空权,不管对于陆地战场还是海洋战场都提供了极大的保障和优势,反之,失去制空权的一方,将暴露在对方的视线下,甚至连后勤保障都受到危险。1927 年 7 月 21 日,美国的威廉·米切尔将军第一次利用飞机成功轰炸军舰,从此制海权受到制空权的挑战。诺曼底登陆时,英美掌握了制空权,德军西线的飞机不敢迎战,最终使得前线的德军无法得到及时增援。德国受杜黑理论的影响,早在解禁后就成立独立空军。德国空军当时全部装备了最先进的战斗机,至二战爆发时,早已步入世界空军强国之列,为德军的"闪电战"奠定了基础。而英国则是由于在一战中受到德国 18 次空袭后,决意充实空军。

  在杜黑的理论指导下,二战中的交战双方都对对方的城市、能源、交通等采取了集中轰炸。1940 年 8 月到 1941 年 5 月,德国出动了 4.6 万多架次的飞机,在英国投下约 6万吨的炸弹,造成 4 万余人死亡,4.6 万人受伤。1939 年 10 月到 1945 年 5 月期间,同盟国的飞机对德国的 61 座城市进行轰炸,先后投下约 150 万吨的炸药、炸弹、燃烧弹,炸死约 30 万人,炸伤 78 万人,造成 360 万间住宅彻底破坏,使 750 万人流离失所。首都柏林有 60%以上被摧毁。

  1945 年,美国对日本的交通枢纽和生产中心进行频繁轰炸,几乎将日本的炼油厂赶尽杀绝,531 个军工工厂遭到严重破坏,工业生产滞留。这些资料都可以证明杜黑关于空军威力的预测是正确的。

  杜黑的理论获得了如此多的实践肯定,但仍然存在反对的声音,比如苏联国防部长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就对"空中制胜论"进行极力贬低。他曾斥责:"帝国主义者把赌注押在空军身上";1957 年苏联出版的《论资产阶级的军事科学》一书中提出:"杜黑所有着作都是建立在力求寻找一种不需建立大规模的武装力量和不需要进行持久战和他们对于帝国主义战争可能转变为国内战争,转变为革命战争的本能恐惧。"在1976 年出版的《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和 1983 年出版的《苏联军事百科词典》中,关于"朱利奥·杜黑"的词条,都批评杜黑夸大空军的作用,他的空中制胜论"是没有根据的。"尽管如此,许多国家仍然涌现出"杜黑热",这些国家的军事思想家们大力推崇"空中制胜论",他们深入分析和发展杜黑的理论,1936 年,"英国的杜黑"--克劳威将军在《英国空军四季报》发表论文《空军战略》,文章引用杜黑的观点,对"空中制胜论"大为推崇。

  1937 年,芬洛丁在《空战论》中指出,法国实行陆海空三军统一指挥就是受到了杜黑理论的启发。孙中山先生曾经提出航空救国,他认识到"飞机将是未来战争决胜的武器。"30 年代,国民党第一任空军司令员周至柔将军在《国防与航空》中倡导和宣传"空中制胜论",称杜黑的理论是"比较先进的理论".

  民国着名的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在《国防论》中这样说道:"最近意大利杜黑将军之制空论一书,刺激了许多青年军官的脑筋,望新方向走。杜将军反对经验论,以为经验是庸人之谈,以创成其空主陆(海)从之原则,他的立论,在当时虽专为空军,但是思想涉及战争与兵学之全体,他的运用思想方法,也别开生面,杜黑可名为最近兵学界的彗星!能运用杜黑思想于陆军,恐怕是将来战场上的胜者!

  ……他的理论在十年前英、德、法各国军事家都当他是一个疯子或理想家。他的理论,自成一派,可是在十年之后,现今世界各国军事学家,都很注意研究他的主义,并且看到有一法国军官研究杜黑主义,着成一部专书,法国贝当大将并且做了一篇很长的序文,现在德国人又将它翻译。杜黑主义的立论虽系以空军为对象,现在海军是否已受其影响,我不是海军专家,不能肯定下断语,但是陆军现在已走上杜黑主义之路,所谓杜黑主义,盖即采取新攻击精神的战术是也。

  将来战争,要怎样才能致胜呢?我可以说,陆军强不中用,海军大不中用,空军勇也不中用;将来得胜的要诀,你要从陆海空中间来寻。这个方向是杜黑发明的,可是现在欧洲的战略家,还在东走走西走走,没有得到确定的路线。有几个人,不自觉的走上这条路,居然成功。"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杜黑的"空中制胜论"对许多国家的军事思想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参战方都投入大量空军,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空中作战。空中制胜和轰炸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走向,例如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意外扭转了二战的结局。乡田充在《空中力量发展史及其战略战术的演变》中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事实证明,杜黑提出的理论,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对空军的发展来说却具有决定性意义。

  杜黑思想的精华,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苏联朱可夫元帅也认为:"实际上同盟国可以用航空兵突击的方法,在任何地域完全压制住敌人陆上和空中的任何抵抗。"美国五星上将阿诺德曾说:"美国战略轰炸的思想,是以本世纪 30 年代朱利奥·杜黑的思想为基础形成的。"艾森豪威尔更是自信地说过:"我方经验确信,敌国统帅部以大量空军对抗我登陆之计划,完全被我战略航空兵轰炸所粉碎。"但由于各国的战略思想存在着巨大差异,对杜黑的评价亦有不同的声音,苏联出版的一本百科全书曾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局部战争的经验证明,杜黑的理论是毫无根据的。"建国初期,我国的一本军事教材中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完全推翻杜黑的学说",两者都认为靠空中制胜是不能够直接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的。

  第四阶段。二战结束后,直到上世纪 70 年代末,杜黑的"空中制胜论"的理论发展陷入瓶颈。

  在这一时期,美国于 1955 年发动了越南战争,越南战争是二战后美国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越战时,美军试图依靠空中制胜的简便快捷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战争的胜利。美国空军第 2 航空师发动了代号为"滚雷"的轰炸行动,"滚雷"是迄今为止战争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空袭行动,轰炸自 1965年 3 月 2 日起至 1968 年 11 月 1 日终,历时 3 年 9 个月,期间美国空军共出动 153784架次的飞机,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也出动了 152399 架次。1967 年 12 月 31 日,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军在滚雷行动中共扔下了 864000 吨炸弹,投弹量超过整个二战时期。

  对于"滚雷"行动的成败,专家们各持己见,多数专家认为"滚雷"行动是失败的,因为它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没有完成任何目标。还有部分专家认为,通过"滚雷"行动,美国空军的装备和战略战术都得到了改进,甚至是美国的空中战术都由此得到巨大改变。杜黑强调,陆海空三军应该互为整体,协同作战,但是在"滚雷"行动中,美军的各军种协调一直存在问题。同时,美军飞行员的训练以及战机性能都是针对核战争的,因此空军对越战的轰炸任务没有相应准备。

  (三)"空中制胜论"的局限性。

  杜黑的"空中制胜论"理论形成于飞机发明后不久,他的真知灼见具有预见性,对许多国家的空军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实战经验,"空中制胜论"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首先,杜黑对当时流行的"人道主义"极为反感,他认为在战争中任何可以消灭敌人的手段,无论人道与否,都应该使用,一切以战争胜利为最终目的。他在《制空权》一书中指出:"一个为生死而战的人(当代一切战争都如此),为了保存生命有权使用一切手段。战争手段不能区分为人道不人道。战争总是不人道的,而使用的手段也不能根据效力、潜力或对敌人的伤害程度区分为可取或不可取的。战争的目的就是尽可能伤害敌人,而有助于这一目的的一切手段,不管是什么,都将被采用。"杜黑认为平民是战争中"最能支撑国家的部分",因此他主张轰炸城市中心,让全体居民都卷入战斗,他认为对平民的轰炸会造成全民心理恐慌失去斗志,最终无力反抗,人们最终为了终止战争的恐惧和痛苦而投降。这样就可以用最少的兵力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但是丘吉尔早在 1917 年就指出:"以为空中进攻本身就能结束战争,那是毫无道理的设想。以为平民百姓受到空中袭击之后,就会因为恐惧而迫使政府投降,简直是无稽之谈……德国人对我国的空袭,不仅没有削弱我国人民的战斗精神,反而增强了他们的意志。"二战初期,德国对西欧各国发动闪电战,希望快速解决后顾之忧,将战线重点转移放到东线。德国对英国的狂轰乱炸真正目的是为了摧毁英国的战斗意志,缩短战争进程。但是英国人表现出了异常的勇气,同仇敌忾对抗法西斯。

  这是杜黑理论中带有军国主义色彩的篇章,这部分思想对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残暴统治以及后来的法西斯主义发动侵略战争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理论指导作用,对此我们应该予以谴责。

  其次,在杜黑的理论中,完全没有考虑过对空防御。杜黑有一句名言:"不要空中防御,因为它实际是无用的。"由此可见,在杜黑的眼中,飞机是进攻的武器。他有一个有名的比喻,将飞机比做鸟:"想要消灭鸟类,仅仅射下飞行中的全部鸟是不够的,还剩有鸟蛋和鸟巢。最有效的办法是有计划地摧毁鸟蛋和鸟巢,因为严格地讲,没有一种鸟能持续在空中飞行而不降落。"这是杜黑理论中僵化与形而上学的一面。二战中的英伦三岛保卫战是一场典型的依靠空中防御取胜的作战例子。在 1940 年到 1941 年的空战中,德国的飞机在数量和性能上都远超英国,但是在德国飞机到达英国上空之前,英国的飞机早已占据了有利位置,对德军飞机造成沉重打击。由此可见,空中防御是必要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