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教学论文

高职经济类专业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路径探索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04 共4072字
论文摘要

  一、背景及现状

  1.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设置不科学

  财经类专业一般是指经济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武汉软件土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开设有会计、电子商务、金融管理与实务、土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财经类专业。这些专业都根据本专业的需要开设了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如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有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计算机技术课程。但这些课程在开设的过程中,往往是照搬了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如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差不多。而除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其他经济类专业,虽然也都开设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但对课程与专业的关系同样没有明确。

  2.文理兼收等原因导致生源计算机水平差别较大

  目前财经类专业的生源基本都是文理兼收的高中毕业生,这就造成了该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文科生重在形象思维能力,所以在一些经济类课程中学习能力较强,而理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在学习计算机技术课程的时-候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这就造成了文科生在学习计算机技术课程时一较吃力,兴趣提不上来,而理科生又感到学习内容偏简单,也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3.实践教学与经济类专业联系不大,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建设落后

  目前经济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育基本沿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基本采用课堂讲授+机房上机的模式,并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特别是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与经济类专业本身的实践活动联系不大,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对所学认识不够,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针对高职经济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教材相对落后,导致任课教师也只能选用适合计算机专业的教材,教材的适用性不强。

  4.计算机课程师资培养滞后

  目前经济类专业承担计算机课程教学任务的师资很多是校内计算机专业的兼职教师,同时一具备财经类知识背景又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业教师严重医乏。这样就造成了该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对经济类专业并不了解,经济类知识掌握不多,教学时一仍然沿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只教好自己所担任的具体课程,在教学中计算机技术知识与经济类知识之间不能很好地融合,教学目标与整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一致。

  5.考核手段单一

  现在多数经济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考核形式仍然为笔试,有些专业还把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考核项目之一。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在考试前不得不进行应付考试的复习,考后这些东西就没有用了,而真正到了实际应用计算机工作时,却又“笨手笨脚”,不能很好地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二、改革课程体系,加快教材建设步伐

  在2006年6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文件中,根据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要求,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划分为‘计算机系统与平台’、‘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应用系统开发’等四个领域。为了能更好地理解、组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又将上述知识领域所涉及的内容划分为概念性基础、技术与方法、应用技能等三个层次。教育部提出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的四个领域三个层次,对于经济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要根据工作岗位设计课程体系,在进行市场调研时一发现,很多高职经济类专业的就业岗位对Excel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在中华英才网上搜索到的百度移信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招聘的应收应付会计岗位要求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包括Word Excel),在592招聘网上搜索到的广州市毕柏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招聘的国际电子商务岗位要求熟悉Excel等办公软件、基本网页设计和图片处理者优先,许多招聘高职经济类专业毕业生的企业也都提出了对Excel的要求,所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强调了对Excel的教学。

  2.在以往建设经济类专业的教学体系的时候,往往都只有经济类的教师调研与制定,缺少计算机老师的参与,导致存在对计算机技术课程重视不够、了解不深等问题。而要科学地构建经济类专业教学体系,就一定要计算机老师参与,要把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到与其他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同样重要的地位,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科学地构建经济类专业的计算机技术课程体系。

  3.对于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其他专业课程联系起来,将计算机技术与经济类专业知识融合交叉,让计算机技术切实地解决经济类工作中的问题,课程内容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这样学生学习能够更有积极性,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根据以上的原则和方法,在我校2011级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这些课程的设计涵盖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文件中提出的四个领域,在内容上划分为三个层次,同时充分考虑到了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的交叉融合,如《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基础》和《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

论文摘要

  但目前这两门课适用于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的教材并不多,所以一定要加强教材的建设,开发适用于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的计算机技术教材,要充分考虑到知识的融合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三、重视理论教育革

  一谈到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很多人就想到一定要高职教育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技能加强实践,这就使得教学环节会偏重于实践而忽略型人才,重视实践教学,所以一谈到高职院校的改了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导致很多学生对于老师讲的题虽然会做,但不知道为什么。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最终将无法做到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后的实践创新。如《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如不讲清楚数据类型的概念,就会造成学生在建立数据表时,字段类型设置混乱。所以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的教育不能忽视了理论教育,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吃透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人才培养规格和工作岗位的具体需要来设计课程内容。

  四、强调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兴趣根据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计算机技术是该类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是用来满足工作需要的,所以计算机类课程的教育一定要强化计算机技能的培养,强调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锻炼。这与第三点所讲到的“重视理论教育”并不矛盾,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够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为许多讲授经济类专业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师都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对经济类专业并不熟悉,所以在教学时,很少能够结合经济类专业的实际应用来讲授,仅仅是根据教材来讲授教材中的内容,如果教材的针对性再不强,学生就只能学到计算机应用知识,对于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并不了解,更不可能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应用中去,最终导致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同时一经济类专业的学生中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所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教学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经济类专业实际工作的需要,围绕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来设计实践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五、加强师资培养

  目前经济类专业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既熟悉经济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的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知识的教师,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基于课程内容在财经类专业与计算机领域的交叉,如果教师没有相关交叉领域的知识,就不可能指导学生用多视角、多学科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不利于实现财经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融合的目的。否则,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根据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来讲授相关课程。

  1.课前培训。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师资都是来自于本校的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老师,基于这种现状,提高师资水平的最简单途径是对计算机教师进行课前的短期培训,让他们了解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了解所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了解所任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了解所任课程所涉及的经济知识。这样计算机老师在讲课时一才能有针对性地准备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授课质量。

  2.交流学习。为了改变计算机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可以采取教师听评课、讲座、讨论会等方式进行交流与学习,提高任课教师经济类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的交叉融合。

  3.项目实践。利用教师企业顶岗实践、企业深层次锻炼等机会,积极参与经济类的实际项目,提高计算机教师的经济类知识水平。

  4.继续深造。教师的跨专业深造也可以提高教师的跨学科知识水平。如本科是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攻读经济类专业,或者是吸收这样的具有不同领域背景的专业人才进入教师队伍,以做到专业交叉、优势互补。

  六、考核方式

  改革教育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一定要有科学的评价机制,目前该专业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的评价机制还多采用笔试的传统模式,方式单一,也不符合计算机类课程的特点。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笔试的考试模式,就没办法考查出学生对Of-fice办公软件的掌握程度。

  计算机类课程往往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所以为了能够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的方式应该多样化。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考查的目的来选择笔试、上机考试、课程设计、调查报告、论文等多种评价机制。另外还不能忽视对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查。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就可以采用“考勤+平时作业+笔试+上机考试”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6.
  [2]贾颖.则经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探讨.太原科技,2008(03).
  [3]汤晖.则经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探讨.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 (34).
  [4]解晨光.高校则经类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探讨.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7).
  [5]宗琪.高职经营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广东科技,2011(1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