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思想史论文

习近平分配治理思想的内涵与创新性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24 共4690字

  分配问题是历史性问题,也是世界性难题,关乎国家社会发展。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届政府都无法忽视分配问题的存在,难以回避分配问题的治理,不得不作出鲜明的时代回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世界发展大势、中华民族发展大势、改革发展大势的历史高度,提出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分配治理思想。深刻学习和领悟这一思想,将为我们治理分配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一、***分配治理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实践根基

  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的提出,绝非“混沌、无序、偶然、流变的”,都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实践根基,***分配治理思想也是这样。

  首先,历史悠久的古代传统文化是蕴藏着分配治理思想的瑰丽宝库。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在这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蕴含着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异彩纷呈的治国之道,这些都成为***分配治理思想重要的思想渊源。治国,核心是保证利益分配的规范有序。可以说,一部治国史就是一部分配治理史,它不仅对古代社会起着主导作用,而且对今天国家分配治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公元前 359 年,在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下,左庶子商鞅施行“霸术”,徙木立信、刑太子傅,推崇法治,废除世卿制度,打破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创下“乡邑大治”.汉朝初期,文、景二帝废除秦朝苛政,简政省刑,与民休息,前后共计 39 年,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创造了安定繁荣的“文景之治”.唐朝初期,太宗李世民常从儒家经典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认为治理利益分配问题“必须威惠并驰,刚柔两用,画刑不犯,移木无欺”.明朝末期,大思想家黄宗羲针对日益盛行的旧习俗、巫术以及奢侈风气造成的巨大社会危害,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唯有“轻其赋、去陋习、除蛊惑、革奢侈”才能让百姓富裕起来。清朝年间,康、雍、乾三帝,励精图治,从严治朝,纳谏从善,杀鳌拜,削三藩,收台湾,创造了“落日的辉煌”.研究、分析和归纳这些盛世“治理精华”,吸取衰世的惨痛教训,对于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分配治理经验、推动分配治理现代化、最终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益处良多。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社会实践中留下了分配治理的丰富遗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开创者,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引领者,学习他们在长期实践中留下的关于分配治理的宝贵思想遗产,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治理现代化意义重大、价值很高。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鲜明指出,分配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解决方式是暴力革命,目标是“没有剥削、人人平等”、“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十月革命后,列宁在遭遇“战时共产主义”挫败时,积极探索符合俄国国情的建设道路,果断改“直接过渡”为“间接过渡”,在分配治理步骤上不再“毕其功于一役”,转而循序渐进,认为分配治理要符合俄国具体国情。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以俄为师,推行以中央计划制度、高度集中统一的财政预算制度及统购统销为基本方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战后经济恢复曾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毛泽东晚年在分配问题上过分关注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主张应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导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现象在社会上盛行,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探索社会主义分配治理实践中留下的这些宝贵遗产,是新形势下***创新发展分配治理的源头活水,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

  再次,中国共产党在改革浪潮中积累了分配治理的鲜活经验。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服务伟大的事业。分配治理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重新规范和利益分配的再次调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植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全面推行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开辟分配治理道路、规避分配治理风险奠定了经验基础。其中包括:分配治理必须及时创新理论,同时注重发挥理论的实践指导作用;必须不拘泥于经典教条框框,及时出台符合社会实践发展要求的分配治理政策;必须优化分配治理主体系统,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在分配治理实践中的创新活力;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分配治理绩效的根本评价标准。这些鲜活的经验,顺应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形成于改革,运用于改革,检验于改革,造福于改革,既是促进生产力提高、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催化剂,同时也是***推进分配治理现代化的宝贵思想武器。

  二、***分配治理思想的主要内涵

  ***分配治理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性强、实践性强,勾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治理的基本框架:就是以中国梦为治理愿景,以全面小康为近期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前行动力,以法治建设为治理方略,以正风反腐为力量保证,在新形势下推进分配治理。

  首先,在中国梦的阐述中描绘了分配治理的未来图景。梦是愿望和理想的象征,中国梦是带有中国特色、中国情结、中国气息的人民之梦、民族之梦、国家之梦。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总书记即率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来到国家博物馆庄重提出了“中国梦”战略思想,这既是凝聚民族力量的时代宣言,也是由一个个具体梦想汇聚而成的战略目标: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拥有美好的生活,获取人生出彩的机会,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治理的未来图景。从近期来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小康是各个地区和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奋斗、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是没有特权,没有压迫“,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平等社会,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创新社会。在这一社会里,分配问题基本解决,分配关系基本理顺,但不免还带有时代烙印,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比如还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等,这些问题将在中国梦实现时得到基本解决。

  其次,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指明了分配治理的动力基础。领导和推动分配治理这一事业,崇高而神圣、伟大而光荣,是一场世所罕见的历史伟业。分配治理,实质上是对不合理利益关系的优化调整,破解这一社会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必须靠全面深化改革来进行。***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可以说,改革才能促分配,改革才能出红利,离开了全面深化改革,任何治理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分配治理现代化只能沦为一句空话。从现实来看,当今社会存在的分配问题、面临的严峻形势,其根源都在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因此,***总书记认为必须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机制上着手,革除前进道路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趟过深水区、啃下硬骨头。

  再次,在推行“法治中国”中规范了分配治理的基本方略。法治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化解复杂分配矛盾最有效率的方式。治理分配问题,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而法律是治理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是一个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国情复杂。我们党在这样一个大国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需要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2014 年 10 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纳入治国理政战略布局,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地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至此,中华民族全面进入“法治时间”、踏上“法治轨道”、迈上“法治征程”.这标志着从此以后,我国分配治理模式将由法治和规则主导,分配治理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将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最后,在正风反腐中提供了分配治理的坚强保证。革命,即用流血的方式革除他人之命;改革,即用不流血的方式自我革新。可以说,改革比革命更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更需要担当。分配治理,就是新形势下的一场剧烈社会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触及许多利益、遇到强大阻力、遭到拼死抵抗。面对这一情况,必须提供强有力的外力为分配治理保驾护航,否则分配治理进程可能会突然中断,分配治理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出现倒退反复。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力推动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掀起一场除疴治弊的风暴,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整风肃贪,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老虎、苍蝇一起打”,一大批腐败分子被严厉惩处,一大批重大案件得以查处,一系列制度措施相继出台,正风反腐取得明显成效,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四风”得到遏制,拉关系、走后门不灵了,乱搭天线不再吃香了,吃喝风、送礼风大大收敛了,用人风气和政治生态进一步好转。这些成果的取得为分配治理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消除了后顾之忧。

  三、***分配治理思想的创新性

  ***的分配治理思想,形成于国家由大向强、将强未强的历史发展阶段,植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谱写了社会主义分配治理理论发展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首先,强调“通观大势”,站位更高。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分配问题,长期以来被作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对其研究、分析也仅仅限于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总书记深刻洞察了当今国际国内的发展变化,把分配治理放到世界发展大势、中华民族发展大势、改革发展大势中定位,把分配治理遇到的矛盾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中分析,把分配治理的目标前途放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战略部署、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综合施策,展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远的战略视野和透彻的时代眼光。

  其次,强调“行胜于言”,实践性更强。长期以来,理论界对分配问题的研究重理论推演、缺实践验证,其创新成果要么过于宏观,成文于理念,难以及时发挥现实指导作用;要么过于微观,提出了具体化解分配矛盾的举措,但是这些举措在实践中难以落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分配治理的直接论述并不多见,但是他通过一些举措确确实实地改善了社会分配格局、缓和了分配矛盾。比如通过调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收入体系,规范了灰色收入,杜绝了黑色收入;通过正风反腐,一方面制止以权谋私,另一方面也给行贿者以沉重打击;通过简政放权,激发了市场活力,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优化了分配结构。可以说,在党的十八大后的这两年多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在分配治理上取得了历史性成绩。

  再次,强调“锐意变革”,力度更大。分配问题每天都在新增,如果问题治理速度赶不上问题新增速度,那么问题就会越积越多,甚至积重难返。因此,分配治理必须锐意变革,速度要快、力度要狠、频率要高。***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解放思想,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增强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使全社会的创造能量得以充分释放。

  最后,强调“与时俱进”,方式更现代。分配治理方式是检验治理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尺。进入 21 世纪第 2 个 10 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当代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公民的知识结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维权意识、法律素养大大增强。调整利益结构是上上下下都关注的大事,这就要求我们党在治理分配问题时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治理观念,探索新的治理方式。法治,可以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维护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要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发展。这与过去治理分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突击式是有根本区别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