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意大利语论文

我国现当代文学在意大利翻译出版的特点和趋势

来源:版广角 作者:周婷.
发布于:2020-12-02 共4847字

  摘    要: 意大利是一个具有深厚汉学功底的文明古国,也是欧洲乃至世界汉学的中坚力量,对中国文学的译介保持着持续的热度。文章试图通过对1948—2018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意大利译介出版的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探究意大利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译介趋势、意大利出版特点以及现存问题,从而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意大利更好地译介与出版提供一个方向。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 意大利; 译介; 出版; 特点; 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发展和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加上2000年与2012年华裔作家高行健与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引起国际文坛的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意大利的翻译出版情况从整体上来说比较乐观,出版发行数量不断增长,并呈现一些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意大利语译着的定量分析

  由于没有现成可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出版数据库,我们又很难用欧洲整体概况来大而化之地评估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意大利的译介情况,因此,文章通过意大利国家图书馆数字馆以及其他意大利相关的中国书目汇编等,对1948年至2018年间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意大利的单行本出版物进行量化统计,从一个侧面勾勒出不同时期中国现当代文学意大利语外译的样貌。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1948年至2018年,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在意大利翻译出版的单行本译着总数为219部,涉及88位作家。这219部译着几乎涵盖了中国现当代文坛重要的名家出版着作。前十名中,林语堂译着最多,为15部,第二位为余华12部,其后依次为莫言、鲁迅11部,苏童10部,老舍、巴金、阿城6部,马健、阎连科5部。
 

我国现当代文学在意大利翻译出版的特点和趋势
 

  在统计的译着中,林语堂的译着最多,不过全部都是2000年之前出版的,进入21世纪,没有出现他的新译着,也没有出现译着再版现象。而余华的第一部译着出版年份为1997年,最近一部译着于2017年出版,二十年间呈现较为持续的译介特点,没有超过五年以上的间断。同样,莫言在意大利的译介自1994年起,也同样呈现持续的译介特点,两部作品的间隔一般不超过3—5年,大部分译着均再版重印。2009年至2018年,意大利对莫言作品的译介始终保持在1—2年出版一部的频率,尤其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三年,保持了每年都有新出版译着的频率。这既说明莫言因获奖而备受瞩目,其作品在意大利加速出版与传播的现象,也说明了意大利文坛敏锐的直觉。

  如果进一步对译着出版的时间分布进行考察,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前十年和2010年之后七个阶段。中国现当代文学意大利语译着的具体分布以及走向趋势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现当代文学意大利语译着由20世纪50年代寥寥几部译着起步,到20世纪60年代近50%的上涨,再到20世纪70年代跌入低位后开始高速回升,增长趋势较为明显。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意大利的出版特点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文学在意大利的出版和传播基本处于持续的发展中。然而,中国文学出版在意大利仍属于小众现象,但正是这一点给一些中小型出版社带来机遇和挑战。这与意大利自身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意大利以中小企业王国而着称,中小企业在意大利经济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同样表现在出版行业。

  作品传播最广的莫言、余华和苏童等中国作家,他们的作品基本依托了权威大型的意大利出版机构,像Einaudi出版社和Feltrinelli出版社。这些出版社都有着悠久历史并在出版界久负盛名,权威的出版机构成为助推中国作家作品进入意大利文化市场的重要力量。谢天振教授指出,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应以国外出版机构的出版发行为主,这才能使中国文学更容易进入海外的社会传播系统。

  然而,一些意大利中小型出版机构看好中国文学的发展势头,把侧重点放在更小众的作家上,工作开展得也颇有成效。这些出版社主要位于意大利大城市,如罗马和米兰。这些出版社大多由文学专业人士或者热爱中国文化的汉学家创办,出版方面呈现多元化、先锋派的特征。

  亚洲都市出版社(Metropoli d'Asia)便是这样一家先锋出版社。该出版社聚焦反映亚洲城市文学的实验性作品,出版了包括一些侦探类文学作品的中国文学作品,目前出版了韩寒、阿乙和朱文作品。这些作品也是这三位作家在意大利的全部出版译着。

  米兰夜间(Nottetempo)出版社是在中国文学译介方面比较积极的出版社。除了早期对个别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比如,徐星的作品《剩下的都属于你》(2006)以及莫言自传体中篇小说《变》(2011),该出版社近年陆续出版阎连科的作品《丁庄梦》(2011)、《我与父亲》(2013)、《四书》(2018)等。此外,该出版社也参与到“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外作家同题互译项目”。该项目定名“潮166”系列,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与意大利、阿根廷、英国、阿拉伯和俄罗斯等海外出版社合作启动的中外作家同题短篇小说互译项目,由中外出版社共同拟定主题,遴选中外多位作家短篇作品,以合集的形式在两国同步翻译出版。意大利方面的作品集名为《潮166:食色》,收录8位中国作家和8位意大利作家的作品,在意大利出版意语版,在中国出版中文版。这一作品集既有已经译介到海外的作家,如阿乙、张悦然、冯唐等,也包括在国内已受到瞩目,但作品首次被翻译为意大利语的作家。中外出版社的联合有利于实现两国作家的相互推介,进一步促进外国文学与本国文学的融合。

  罗马的气氛出版社(Atmosphere Libri)在中国文学译介方面的表现也比较突出。该出版社设有“Asiasphere”和“Asiasphere Files”两个出版系列,分别出版亚洲作家的小说和文论。该出版社学术委员会阵容强大,由在汉学方面造诣较高的专家组成,在出版风格上也呈现与前面几家出版社不一样的特点。除了出版当代作家作品,如阎连科与苏童的短篇小说集,陈冠中的《裸命》(2016)、劳马的《柔软的一团》(2018)等,该出版社还出版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说,如陈源斌的小说《万家诉讼》(2019)、刘恒的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2018),以及更早期的中国近现代小说,如冯梦龙的《醒世恒言》(节译,2018)、包天笑的长篇小说《上海春秋》(2014)以及巴金代表作《家》(复译,2018)。气氛出版社的译着封面设计也比其他几家出版社的封面设计更具中国风,展示了不同时期的中国审美元素。

  中意出版社(Orientalia)是一家以中国语言与文学为导向的罗马小型独立出版社,由Palmira Pregnolato和Andrea Marcelloni两名汉学家于2010年创办。该出版社主要出版中国语言教材与小说文学,下设专栏“中意对照故事集”“中国当代小说”“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哲学选集与古典诗歌集”等。该出版社出版了李洱的中短篇小说集《午后的诗学》(2019)、苏童的作品《罂粟之家》(2018),此外不乏部分中国古典小众书籍的译介。

  此外,一些以推广中国文化为目标的汉学期刊与学术期刊也功不可没。早在20世纪中期,专门介绍中国语言文化的学术期刊、汉学期刊在意大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而确立了意大利当代汉学在世界汉学中的地位。21世纪之后,中国本土也出现了这样的期刊,比如,由外文出版社与《人民文学》杂志社共同创办的《汉字》杂志,在中国的意大利语界与意大利的汉学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学术委员会由中意专家共同组成。该期刊选择小说、诗歌和散文等代表当代中国作家作品的不同文体,注重中意文学交流中的审美共通性,旨在让意大利读者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该期刊邀请意大利翻译家担任翻译,还会通过公开式译平台来发现与筛选意大利汉语翻译界的新秀。

  三、意大利的中国现当代作品出版趋势

  与整个欧洲汉学一样,当代意大利汉学为了迎合潮流,其研究方向也在由古典文学文化向现当代文学与国别研究转变。这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明显,在年轻一代的汉学家中表现尤为突出。近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意大利出版的新趋势首先表现在儿童文学的译介与出版,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儿童文学在国内发展迅速。在国内“教育从娃娃抓起”理念的影响下,中国家庭对儿童的培养和教育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与财力,儿童文学在中国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体。其次,数字时代,虽然电脑网络阅读、手机和平板阅读等电子媒体阅读形式强烈地冲击和改变了传统的阅读形式,但是对儿童读者来说,纸质读物仍是重要的阅读媒介,少儿图书出版逆势增长。

  中国巨大的童书市场受到国际少儿出版业的重视,童书版权贸易十分活跃,意大利也不例外。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儿童书展,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的“版权输出”是近几年中国展区的一大热词。在2018年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首次以主宾国身份亮相,展出了108种在海外出版的中国原创少儿精品图书,涉及22个语种、28个国家;90多家国内出版单位与50位作家、学者和插画家组团参展,达成800多项版权输出意向与协议。除了叙事体作品,绘本走势也十分强劲,如徐鲁的作品《神奇的小草》。该书讲述中国首位诺贝尔奖获奖女科学家屠呦呦的励志成长故事,意大利语版由爱丽丝·科宾尼(Alice Coppini)创作插画。此外,早期的中国经典漫画书也有译介,如张乐平先生的漫画名作《三毛流浪记》。

  除了儿童文学,科幻作品也是近年来在意大利获得成功的中国文学作品类型之一。随着刘慈欣《三体》的英译本获得雨果奖,并陆续被翻译成更多欧洲和亚洲语言,2017—2018年间,《三体》三部曲陆续在意大利出版发行,均从《三体》英本版转译。意大利科幻作家、独立出版人威尔索(Francesco Verso)于2017年引介中国未来文学合集《星云》,推动了中国未来文学进入意大利读者视野。该合集以中意文对照的双语版形式进行呈现,包括陈楸帆、夏笳、刘慈欣和吴岩的作品。有学者基于“华语科幻奇幻对外翻译资料站”中的数据统计后发现,中国本土科幻小说从20世纪中叶开始为世界所接受,外译稳步增长。2010年之后,外译数量呈现井喷态势。从数据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2000年之后,在非英语的其他语种外译中,意大利语的外译数量遥遥领先,远远超过其他欧洲语种,如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2010年之后,这种增长趋势更为明显,而这样的增长趋势是两国出版发行领域合力的结果。一方面,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传播进一步加快社会化、国际化的步伐,其中一个显着变化是相关国家工程和计划的出台。比如,“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丝路书香出版工程”“当代中国文学对外翻译推广计划”等,都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对外翻译的重要支持板块。另一方面,意大利中小型先锋专业出版社独具慧眼,把握了中国科幻文学作品在国际文坛上主流化、大众化的特点。

  总之,通过对1948—2018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意大利译介出版的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出版特点与出版趋势),我们发现,虽然译介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是反映出意大利是一个对中国文学有着持续热度的国家。目前,中国很多的机构都在推进中国文学在意大利的外译。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近年来不断加强与意大利出版社的联系和合作,有效地推动意大利出版社对中国文学的译介。但比起其他的欧美国家,意大利出版社与中国出版机构的通力合作还显得相对保守。我们要进一步研究意大利出版业特点,细致分析和反思其译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求在意大利读者品位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政治诉求中达成平衡。我们要在反复的调整、完善中把握中国文学在意大利的外译出版规律,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进一步促进中意文化出版领域全方位、深层次的务实合作。

  参考文献

  [1]陈友冰.意大利汉学的演进历程及特征——以中国文学研究为主要例举[J].华文文学,2008(6).
  [2]海飞.走向少儿出版大国——少儿出版改革开放30年的四大变化[J].中国出版,2008(10).
  [3]何明星.欧美翻译出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现状及其特征[J].出版发行研究,2014(3).
  [4]姜智芹.当代文学对外传播对于中国形象的延续和重塑[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
  [5]梁昊文.中国当代科幻小说外译及其研究述评[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9(1).
  [6]罗红波.中小企业王国与中意合作[J].世界知识,2000(10).
  [7]谢天振.译介文学作品不妨请外援[N].中国文化报,2013-01-10.
  [8]杨晓芳.中国主宾国亮相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J].中国出版,2018(6)
  [9]张西平,马西尼,钱林森.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意大利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原文出处:周婷.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意大利的译介出版研究[J].出版广角,2020(05):41-4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