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电视剧《咱们结婚吧》基于类型化的可复写性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2-15 共2076字
论文摘要

  都市伦理电视剧《咱们结婚吧》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和市场反馈.CSM33城市组的数据显示,《咱们结婚吧》在央视获得了3.01%的日平均收视率,是2013年央视一套黄金档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作品.①笔者认为,该剧最值得称道之处在于作品基于类型化的可复写性,其是商业化书写取得成功的典范,体现了创作者对于相关剧种类型特征的熟稔把控.

  一、题材选择:青年婚恋与家庭关系

  随着中国社会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结构的持续转型,婚姻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咱们结婚吧》正是沿这一路向进行选材.《咱们结婚吧》重点描写了两类题材,青年婚恋与家庭关系.故事主要围绕青年男女杨桃和果然、蓝未未和李葵的婚恋经历展开,穿插以他们和家人的生活琐事及情感冲突.作品恪守都市伦理剧单一的类型特征,主线流畅、简洁,剪除了不必要的其他元素.此外,婆婆与媳妇、丈母娘与女婿,尤其是婆婆与丈母娘之间的关系变化一直是都市伦理剧吸引观众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主线之外,《咱们结婚吧》也引入了必要的对婚恋双方家庭关系的表现,形成强烈的戏剧张力.

  《咱们结婚吧》对题材的选择和把控是相当稳重的,并不追求刻意的创新.以杨桃、果然二人的婚恋经过为例.该剧沿用了美国电影《一夜风流》的"欢喜冤家"模式.在设置二人的行动障碍时,双方母亲又适时出场,最终故事走向了观众最为熟悉的大团圆模式.这种模式化的表现手法既符合观众的审美经验,又与都市伦理剧的本体性相吻合.

  二、人物设置:待嫁的青年和催嫁的父母

  由于传统意识及当今婚姻观念的影响,女性群体迟迟未婚的状态较之男性更容易受到关注.至于女性自身的情感及个人需求,并不是受关注的重点.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认为,"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整个社会观念,对女性评价中把是否结婚,是否嫁得好看得太重了,这些东西遮蔽独立女性的情感追求、精神的厚度重量,突出了女性在婚姻市场上的定价."②受此影响,《咱们结婚吧》也将重点放在关注急于婚嫁的大龄女性形象,却弱化她们的个人需求和感受.《咱们结婚吧》虽然有各具特色的人物群像,但是大致可以按照代际划分为两类,面临婚恋问题的青年男女和为子女婚恋问题操心的父母.人物在《咱们结婚吧》中就此被群像化、扁平化了.

  主要人物杨桃和果然,在身份、性格及经历方面都给人以类型化的印象.在《咱们结婚吧》里,婚姻状况成为了判断人物命运是否美满的主要指标.剧中的年轻人在经历了不同的挫折与冲突后,大多都能找到婚恋归宿.与此同时,《咱们结婚吧》对中老年人物形象做了颇为有趣的处理.创作者将作品中的中老年群体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敦厚老实的男性和争勇好胜的女性.所有中老年形象都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为了子女的婚姻幸福不停地奔波、操劳.他们与谈情说爱的年轻人一起,构成了《咱们结婚吧》中鲜活有趣的人物群像.

  三、主题表达:结婚生子与伦理存续

  有学者认为,"一部好(都市伦理电视剧)作品的意义并不只是多角度地呈现'80后'的青春、激情、怯懦与徘徊,而是从深层去折射'60后''70后''80后'之间的观点冲突,并探讨理念分歧的根本原因."③《咱们结婚吧》的立意却并不在于此,而是明显消散了表现深层社会问题的欲望,把主题集中在比较显性的范围.

  《咱们结婚吧》回避了对深层问题的探知,重点关注的仍然是婚恋与生育问题.该剧之所以将生育作为重要话题,一方面是基于国人的传统思维,认为"结婚"与"生子"具有承续性;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当下"核心家庭"成为社会主流家庭单位后,渐成"空巢"人群的祖辈对孙辈的期盼,以及他们通过拥有孙辈获得社会认同的愿望.除此之外,《咱们结婚吧》将"忠""孝"作为处理家庭关系的重要准则.当然,故事中的"忠""孝"已经脱离了古代宗法制的含义,具有了当下特征.作品中的"忠"是就夫妻关系而言,"孝"则牵涉代际关系.需要指出的是,这也不是《咱们结婚吧》的创新.突出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化改造和表现,已经成为当下都市伦理剧的重要文化立场,相关作品也并不鲜见.

  由此可见,《咱们结婚吧》的旨趣不仅不新,甚至有些"老套".该剧以婚恋和伦理切题,和许多都市伦理剧一样,重在"探讨人们面临情感生活的诸多困惑,折射出当代中国人婚姻观、恋爱观、价值观的变化"④,却也止步于此.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尤其是家庭结构,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转型已进入相对稳定期.都市伦理剧既然重在表现现实生活中都市家庭的生存状态和情感需求,其主题视界也就相应比较明确.其次,当前女性和中年观众是中国电视剧的主流收视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和情感喜好成为电视剧创作者参考的重要内容.最后,《媳妇的美好时代》等作品的成功使人们发现,对于都市伦理剧而言,强调传统伦理价值、消解青年群体"自我欲望"的处理方式简捷有效,《咱们结婚吧》也就承续了这样的做法.

  四、类型化与创新:都市伦理剧的并行选择

  在审美泛化时代,大众文化和艺术作品逐渐带有标准化、模式化的工业化生产特征.具体到电视剧领域,类型化成为其创作的本体性选择.这种创作范式要求类似作品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共通性.当然,模式化也有改变,也要求创新.只是这种创新一定要建立在充分尊重创作和生产规律的基础上.不如此,对电视剧产业只能是有害无益.《咱们结婚吧》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既然不能做到绝对的创新,就选择了借鉴以往的成功模式,其所给予我们的启示也正在于此.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