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爱情公寓论文范文8篇(5)

来源:学术堂 作者:范老师
发布于:2017-07-03 共35122字
第四篇关于爱情公寓论文
  

  大众文化视野下情景喜剧的话语解读--以《爱情公寓》为例
 

  
  摘 要:情景喜剧以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建构现实生活,映射时代特征。文章以《爱情公寓》为例,基于大众文化理论的视角,对情景喜剧的话语进行解读。研究发现,情景喜剧在虚拟和现实的融合中使用了轻松适当的标准对大众文化的后现代主体进行塑造,展现出后现代主体平面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肤浅化的审美趣味。指出情景喜剧帮助后现代主体保持自由与独特性,也避免其走向极端的相对主义,从而维持了后现代群体的凝聚性。

        关键词:情景喜剧 《爱情公寓》 大众文化理论 话语解读

        情景喜剧来源于大众文化,以人们的日常生活琐事为主题。在工业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大众文化表现出平面化、模式化的形态特征①,当代社会大众的理性被解构。因此,如何重塑后现代主体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情景喜剧在满足大众情感需求与社会文化需求的过程中,用独特的传播话语重塑了后现代主体。情景喜剧《爱情公寓》讲述了几对青年男女的合租生活。从受追捧程度来说,该电视剧成为“史上最快破亿神剧”;从受众层面来说,该电视剧的受众几乎都是 15 ~ 30 岁的年轻一代。本文将以《爱情公寓》为例,基于大众文化与后现代主体建构理论,对《爱情公寓》的话语建构进行解读,并深入探讨大众文化植入情景喜剧的方式。
  
  一、理论基础

        1. 法兰克福的大众文化批判

        大众文化,又称平民文化、流行文化、通俗文化,最早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由通俗文化、媚俗艺术演进而来。传统文化中,“大众”一词含有“乌合之众”之意,很大程度上呈现出贬义,由它组成的大众文化也饱含负面的价值倾向。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认为,大众文化是“文化工业”的产物。文化工业社会表面看来是利用日益精巧的技术整合社会观念,使之统一化,实质上却使得社会严重物化的矛盾被掩盖,取而代之的是产生毫无个性、极为雷同的文化产品。从形式上来说,这些产品单一乏味;从包装的意识形态上来说,这些产品是为了迎合资本主义的消费观而产生的,无形中迫使人们放弃自主选择的自由。
  
  以《爱情公寓》为代表的情景喜剧产生于大众文化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众文化的偏好,从而获得了电视受众的追捧,成就了比较高的收视率。
  
  由此,提出本研究的第一个问题:从法兰克福的批判性大众文化视角来看,《爱情公寓》文本话语的意义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2. 后现代主义社会中的大众文化

        近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大众文化是社会转型的产物。一方面,大众文化为新文化空间的产生提供土壤;另一方面,都市人的精神需求复杂多元,大众文化拥有备受欢迎的“快餐”特质。随着大众媒介的不断发展,后现代主体在结构启蒙理性所构建的抽象、同一、恒定的主体中诞生,是一个个碎片化的主体。他们反对统一的抽象主体,而强调后现代社会中有个性的单一主体。也就是说,后现代个体重视自我感觉,拥有独立姿态。
  
  后现代主体有着特殊的性格特征,因此通过大众文化来塑造后现代主体具有合理性。精英文化由于所指向的对象是精英群体而非普遍的大众群体,因此不能承担起后现代社会大众主体建构的任务。而大众文化反对工具理性,主张审美解放,使得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联松散且绝不强制。在审美解放的主张下,后现代主义文化具有两大特征:消解与复制。
  
  “消解”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消解深度,后现代主义文化追求感官刺激,主张快消文化;其次,消解主体,后现代主义强调“宁愿丑得另类,也不需要美得雷同”;最后,消解艺术,后现代主义文化中,艺关键词:情景喜剧 《爱情公寓》 大众文化理论 话语解读。术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趋向于平民化,同时,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区别不再明显。从消费趋势来说,消解之下所展现的是一种“快消”精神。从艺术生成方式上来说,艺术文本的叙事结构会更趋向于扁平化以及简单化。
  
  杰姆逊指出,后现代主义文化引发了照片复制、摄影复制,造就了商品的大规模生产。复制之下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趋向于用一种模式进行大量的文化生产。在电视话语中,通常表现为使用同一编码与解码方式,从而帮助受者迅速理解传者的意义。
  
  综上所述,提出本研究的第二个问题:基于后现代主义社会中的大众文化的时代特征以及文化本身的特征,从后现代主义的消费语境、叙事结构、电视话语的编码与解码三个方面来看,《爱情公寓》的文本意义具有怎样的生成机制?
  
  二、《爱情公寓》:情景剧话语的意义生产

        《爱情公寓》通过对几对青年男女的行为进行描述,呈现出都市男女的日常生活状态,勾勒出一个个平淡而又离奇、简单而又复杂的故事。费斯克认为意义的生产过程包含三个文本,文本的基本元素是具有独立意义的符号②。《爱情公寓》运用犀利的网络用语、似是而非的普通话和不时窜入的四川方言,巧妙借助网络时代年轻人的新思维,将各种听觉符号进行了新的编辑和整理。
  
  双关的讽刺和调侃:电台主持人曾小贤将“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曾小贤”的口头禅天天挂在嘴边,逗得受众喜笑颜开;“你快点给我上线,否则你的名字就会出现在碑上”“我肯定会被砍成薯片的”这些鲜明的话语一语双关,将生活中的搞笑和情趣表达得淋漓尽致。
  
  网络用语的类复制:悠悠在排演的话剧《三顾茅庐》中转身变为穿越而来的灰姑娘,还随身带着手机;张伟使用脸谱网与薇薇聊天等,都是直接源于网络,在精巧的台词植入和改编之后,很容易引起观众共鸣。
  
  不同语言腔调的搞笑:日本人关谷说着日本腔调的中国普通话,听起来不顺畅但却舒适。“我就长话短说,说来话长”“上谷歌百度一下”,这些有特点的语言形成一种戏剧氛围。悠悠和子乔不时加句四川话更使得语言变换丰富多彩。
  
  简单轻松的多元音乐效果:每一个情节都有单独的配乐,一段段剧情因配乐而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各个转场之间的音乐节奏鲜明、轻松愉悦;每当有“让小伙伴惊呆”的话语或者情节时,都会出现一声尖锐的“叮当”声响;而在展博对转椅竞速赛的想象中,采用的背景音乐则是摇滚。
  
  根据上面的分析,本文认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视角下的《爱情公寓》通过“双关的讽刺和调侃、网络用语的类复制、不同语言腔调的搞笑、简单轻松的多元音乐效果”的意义生产勾勒出一种极简的生活方式,体现出时尚化的消费行为与肤浅化的审美趣味。
  
  三、《爱情公寓》文本意义的生成机制

        1. 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消费语境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快速消费的文化背景,主张“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快消”.博德里亚认为,在整个历史中,同样的事件会产生两次,第一次具有真实的历史现实,第二次则是对第一次的现实进行夸张性的变形。因此,文化消费就是对已经进行消费的历史现实进行“再次消费”,这是一种“可笑”的追忆,是对历史的夸张性再现。后现代主义文化消费的关键在于“模仿”,对历史上曾经存在的现实事物进行变形,而后复兴③。

        《爱情公寓》的文本产生于“快消”文化语境中。电视节目内容传播的过程就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进行间接对话的过程。由于两者不能直接接触,因而传播活动过程中的传播意义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离。《爱情公寓》播出后,论坛、百度贴吧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主题和跟帖回答。在追剧过程中,受众将自身具体化进剧情中,用自己的生活阅历、自身的性格特点对情景喜剧所呈现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进行再创造,受1情公寓》的文本解读中,受众采取的方式有支配式解读和对抗性解读。在支配式解读中,《爱情公寓》的粉丝们除了发帖子之外,还不时更新各人物的经典语录和搞笑情节,使得消费者变为文化生产者。在对抗式解读中,受众认为观看《爱情公寓》是低智商并放弃治疗的表现,在这个解读过程中,受众选择自己的解码方式,生产出的文本和原文本相背离,例如,有网友指出“《爱情公寓》就是一堆不工作的男男女女的无病呻吟”.但是在用批判视角对《爱情公寓》的文本意义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受众获得了对抗的快感。
  
  2. 圆满的环形叙事结构

        情景喜剧的叙事基本公式为:在一个正常的人际环境中,主角日复一日地过着平静的生活。突然意料之外的元素进入生活,打破主角原来平静的生活基调。在“一系列哭笑不得的剧情”之后,主角解决问题,最后生活回归平静。也就是说,情景喜剧常见的叙事方式为“平衡-打破平衡-恢复平衡”的环形结构。例如,《爱情公寓》中曾小贤与胡一菲的爱情故事套路,开始两人保持着稳定的暧昧关系,而后主持人诺澜出现打破平衡,最终曾小贤发现自己深爱胡一菲,两人关系回归平衡。
  
  以《爱情公寓》为代表的情景喜剧在电视情节设计上呈现出从开始的平衡状态到中间的波澜起伏,再到最终的回归平静的圆形循环特征,该特征使得情景喜剧达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3. 编码解码双方熟知的“代码本”
  
  霍尔认为,电视话语的传播过程可以分为“生产、流通、分配 / 消费、再生产”等环节。电视编剧、导演、演员通过自己的编码方式,以电视剧集的形式将电视话语呈现给受众;电视受众则通过观看电视,按照自己的理解对电视话语进行解码,获得电视话语文本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解码与编码是两个相对应的环节。两个环节的理想状态是传播者和受传者拥有同样的一个代码本,从而使得传播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与受众最终获取的内容保持一致性。现实中存在着三种“编码解码模式”:主导-霸权解码:解码者与编码者拥有相同或者相近的编码本,通过解码获得的电视话语与编码者想要表达的意义几乎相同;协调式解码:解码者与编码者之间不仅包含相容因素,还包含对抗因素,解码者通过协调相容因素与对抗因素理解编码者赋予文本的意义;对抗式解码:解码者理解文本表面的含义,但是所获取的意义与编码者的原意完全相反。
  
  从信息的传者角度来说,只有准确把握受众心理,使用受众理解并习惯的传播符号,才能使受传者正确解码,获得传播者想要受众理解的意义。《爱情公寓》则是在对时代背景的正确分析之下,把握人们“最好的朋友就在身边,最爱的人们就在对面”的愿望,努力把 80 后、90 后乃至 00 后极为关注并感兴趣的话题融合到文本中,采用这些人们所熟知并喜爱的符号进行表现。例如,80 后、90 后和 00 后们比较关注网络、喜欢说拗口的绕口令、喜欢把“美女”“神马”放在嘴边、喜欢谈论自己大学专业的悲剧等。
  
  从受传者角度来说,对于传者在编码中使用的符号,要获得与编码者一致的信息,则需要使用相同的代码机制。对于《爱情公寓》这部情景喜剧,首先受传者需要熟悉无厘头和一些流行元素,了解一些娱乐八卦的问题和一些广告词。比如:关注网络文学中的穿越、关注“白富美”和“高富帅”、关注《中国好声音》、关注 iPhone.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时代背景的译码者,才能对该情景喜剧中的幽默元素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社会中的大众文化视角下,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快速消费语境中,《爱情公寓》采用圆满的环形叙事结构,采用为编码解码双方熟知的“代码本”,一方面让后现代化受众感受到精神愉悦,另一方面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帮助后现代主体意识到虚拟世界的脱离现实性。
  
  四、结语

        电视是一种典型的大众媒介,主张通过消遣和快乐赢得高收视率。电视情景剧改变了受众以往的审美趣味,将严肃的生活题材简单化,凸显出极强的后现代主义情结。《爱情公寓》的简单话语是一种消费文化的平面化表现,拒绝深度但不拒绝简单的深度。在该情景喜剧中,用调侃的语言展现多彩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无奈和忧伤:“原来向人道歉,可以用一块表、一盒生鱼片、一个气球”告诉后现代主体压力可以向快乐转化;“情侣间可以将一些争执暂时性存档而翻篇”给后现代主体一个解决生活争执的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我的忧郁历史要从 8 岁开始说起,这段历史明媚到忧伤”,这些语言用嬉笑的方式表达了现代生活中的压力,无形中减轻了生活负担。
  
  情景喜剧展现出包含青年亚文化、社群文化等在内的大众文化的特征。剧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极强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后现代主体重视自身的发展,强调个性的突出,主张性格的解放。他们认为大众文化空间是大众群体与社会精英进行协调而来的,所谓的虚拟空间有着极强的欺骗性,它们脱离现实。在这种意识之下,后现代主体逐步滋生出自身对文化的认识,产生出新型的大众文化。
  
  以《爱情公寓》为代表的情景喜剧,将现实元素与虚拟元素进行融合,在轻松的氛围中,对大众文化的后现代主体进行无形的塑造,使得该类主体既拥有自身的特性,显示出个体的自由性,又不至于产生极端的相对主义,从而保持群体的凝聚性④。
  
  注释:

        ① 邹广文:《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论》,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第 4 页。
  ② 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位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第 231 页。
  ③ 何兰萍:《波德里亚论被消费的休闲》,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 年第 9 期。
  ④ 金哲:《大众文化与后现代主体的建构》,载《学术交流》,2013 年第 8 期。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