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电视访谈节目中言语打断现象的策略性运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16 共7668字
  第 4 章 电视访谈节目中言语打断现象的策略性运用
  
  从会话模式被提出之后,打断现象也开始被一些学者关注到。在对打断现象的最初研究中,很多学者将打断视为一种不礼貌的言语行为,他们认为这种对话语权的干涉和深层侵扰是对当前说话人会话结构的一种深层侵扰,基于此种认识之下的对打断模式的研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有学者(Tanne 博士)提出,打断现象其实是打断的人对当前说话人的交谈内容做的一个积极回应,只有对谈话内容感兴趣才会有这种积极的回馈。
  
  张红莲在《会话中打断现象的性别差异研究》中,分析了大量语料资源后提出有些言语打断是会对会话起到支持作用的,这种打断有利于交谈双方建立起亲近的关系。
  
  此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权势关系等日常交际会话中的一些研究理论也开始被应用到打断现象的研究中。电视访谈节目是会话的一种,打断现象的合作原则、礼貌的顺应性研究以及权势关系对打断现象所产生的功效在节目中都会呈现,本章试图以此为出发点,对电视访谈节目中言语打断现象的原则运用进行分析。
  
  4.1 电视访谈节目中言语打断现象的使用原则
  
  4.1.1 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是指参与会话的双方遵循一定的准则进行合作,这种配合可以使得沟通顺畅、自然。
  
  学者格赖斯在上世纪 60 年代后期提出了合作的准则,它包括:
  
  (1)质的准则,会话内容需要真实可靠;(2)量的准则:会话充分却也不会冗长叙述;(3)方式准则:采取通俗易懂和便于接受理解的方式进行会话;(4)关系准则:会话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从定义上分析,打断涉及到话题的转化,中止当前说话人的会话开始新一轮的会话显然有违合作的原则。但是在电视访谈节目中,打断是从节目或者嘉宾自身出发而发生的行为,这种必要的打断是被允许的,从节目的整体效果来考虑,这其实一种合作原则的运用。
  
  首先,由嘉宾发起的言语打断是对自己会话的一种解释、说明、澄清,这恰恰就是在质的准则下完成的打断。不管是嘉宾打断嘉宾还是嘉宾打断主持人的话,都是出于深入解释自己观点的考虑,因此这种打断使得会话所传递的信息更清晰、真实。
  
  “王志与易中天面对面”的节目中,易中天多次打断王志的提问,从形式上来看,他采取的是一种对抗的方式。而这种对抗方式是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易中天不满于王志的提问,对王志在采访中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持有自己的保留意见,他是一种不赞同的态度。鉴于这样的情况,他需要为自己争抢到更多的话语权,通过抢夺到的话语权来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这就保证了信息传达的准确,整个对话也不会只体现主持人王志一人所提出的立场和观点。
  
  再次,从主持人出发而完成的言语打断与合作原则的关系,则需要针对不同模式的打断进行区别分析。
  
  冲突性的言语打断涉及到话题的转换、会话时间的控制、话语权的平衡、不同观点的表达等等问题。从表面看,每一个类型都是一种“不合作”,但是从节目整体效果来考量,这其实一种合作的原则。主持人的打断,可以使整场谈话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可以对话题进行深入的挖掘,保证信息的有效性,这就是质的准则。可以控制好节目的时间,避免嘉宾冗长的叙述占用有限的节目时间,此为量的准则。而整场对话是有预设目的的,这自然就是关系准则的运用。
  
  赵宝刚:……别人不敢拍的,我敢拍,你不要随着惯性走,你去尝试另外一个东西,其实跟重走青春路是一样的……(打断)杨澜:你怕老嘛?因为当我在看《老有所依》的时候,感觉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个人的投射。
  
  赵宝刚:特别怕啊,我特别怕自己变成那样的人,说不清楚话,生活也不能自理……赵宝刚是一位很善言辞的导演,在“与惯性抗争”的这期节目中,赵宝刚与杨澜聊到关于青春和年老的话题。赵宝刚一边回顾自己的创作之路一边在讲述自己对青春的理解,从节目时间显示上看,他已经讲了超过一分钟。而《杨澜访谈录》本来就是一期由多个议题组成的差不多半个小时的节目,所以,杨澜适时地对宝刚导演进行了打断,将话题转到了关于年老的看法上,这既控制了节目时间也完成了话题的转换,与合作原则相关的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系准则都有体现。
  
  而在不认同型言语打断中,主持人所持有的不同的观点被表达,另一方面嘉宾的表达欲望也被激发。这种交锋下,不仅使得节目更有可看性也提高了谈话内容的质量,有效信息的提供量更多。
  
  在合作型的言语打断模式里,看似主持人与嘉宾之间不能配合,实则却是主持人在帮助嘉宾进行表达,而这就是合作。而澄清型的打断是为了对自己之前话进行解释和说明,从内容上来说这就是避免造成误解,这也就加上了合作型的内容。
  
  所以,尽管言语打断从表面来看是与合作原则相违背的,但是却服务了节目的内容和节目的效果。从这种访谈的整体性上来看,打断不管是由嘉宾发起还是由主持人发起,都是一种合作,基于节目本身而发生的合作。
  
  4.1.2 礼貌原则
  
  在“王志与易中天面对面”的整期节目中,观众似乎都对这场交流捏了一把汗,一种他们会不会打起来的担忧一直贯穿在节目的始终。从合作原则出发来看,这种对抗性服务了节目内容和节目效果,也解释了易中天面对社会质疑的态度。
  
  但是,王志与易中天为何会产生“冲突”,这种对抗又该用什么样的会话准则进行解释,同样它又会对节目的发展产生何种的功效。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布朗和莱文森提出了“礼貌原则”,可以被用来解释节目中的这一现象。
  
  所谓“礼貌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的一种补救,它解释了人们有时也会违背合作原则。如前文所提到的请求式、道歉式的打断,就是对礼貌原则的执行。
  
  在礼貌原则下,它要求会话双方尽量做到谦虚、宽宏、得体、有同情心、有赞誉和赞同举动。
  
  当主持人对嘉宾进行言语打断时,其行为就是有一定的侵入性。将节目代入到日常话语中分析,它自然会给人留下一种不礼貌的印象。同样,不管是话题嘉宾或者人物嘉宾,接受邀请参加一个电视节目的录制后,都应该被尊重和照顾,所以主持人的打断看似是没有给嘉宾留足“面子”.那么“礼貌原则”的六条准则在节目上就不能体现。但是在机构话语这样的特殊条件下,礼貌原则可以被这样理解。
  
  首先,从中心内容来看,得体、宽宏、赞誉、谦虚、赞同、同情这六条准则都有一个中心,即尽量使对方受益、尽量让自己吃亏,通过将自己的地位放低使得沟通更顺畅。因此,在对打断现象进行礼貌的顺应性研究时,主要考虑的是打断可以对节目整体、对交流各方起到什么效果。
  
  如前所述,主持人的打断并非毫无原因任性而为,只是通过打断这个方式来实现节目和嘉宾的双赢,这也符合礼貌的六大准则。
  
  第二,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下,强调“面子”.这种特殊的要求下,需要主持人选取恰当的方式和方法来维护嘉宾的面子,所谓来者是客,对嘉宾的尊敬就是一种礼貌。
  
  例如在帮助型言语打断中,主持人的打断是帮助嘉宾进行更清晰、准备的叙述,从表面来看主持人不尊重嘉宾的话语权,而从整体宏观来看,主持人打断嘉宾进行叙述,其实是为了嘉宾传达内容的准确,而这种面子的维护在节目播出之后会更有效。前文所举顾长卫的例子就显而易见,如果鲁豫不去帮助顾长卫导演进行一些直接明了的解释,观众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厂卫导演的语言表达能力上,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对他个人语言能力谈论的话语场,而这肯定不是节目的初衷。
  
  此外,从嘉宾发出的言语打断会使节目更有冲击性,嘉宾通过一再地争抢话语权进行自己观点的解释和说明,这到底是否该用礼貌的原则进行界定和分析,在学术界尚有争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这种争论、交锋,节目才能传达更明确信息,节目才会更接近创立初衷。
  
  得体、宽宏、赞誉、谦虚、赞同、同情这些准则构成了礼貌原则的有效性,但是在电视访谈节目中,表面的不礼貌实则是追求一种双赢,通过双赢达到礼貌的效果。
  
  4.1.3 权势关系的影响
  
  言语打断打破了常规的话轮转换规则,也与约定俗成的语言和行为规范相违背。有研究发现,交际双方不同的社会地位和权势会影响到会话的进行。实际生活中,一个有权势的、社会地位高的人肯定更易获得发言权。因为他的社会地位和信息的持有量,他更容易成为打断的发起人。在医患关系、法律关系中很常见,医生可以打断正在叙述病情的患者,法官可以打断正在陈述案情的犯罪嫌疑人,家长有的时候会打断孩子的叙述。
  
  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不同嘉宾之间也有权势关系存在。这属于社会性关系在机构话语中的呈现,这种各方的权势关系需要做具体分析。
  
  从主持人的角度来分析,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作为节目的引导者和控制者,需要横观判定节目的运行、录制。所以在这种电视节目的机构之下,无论嘉宾的社会地位是何,主持人都是暂时性的绝对控制者,拥有最大的权势。主持人是可以来掌控整个谈话的进行的。而回归到嘉宾的角度来分析,嘉宾是“客人”,是接受邀请来参加节目的。
  
  在话题性的访谈节目中,嘉宾是这个话题的有力参与者,是有价值的人物;在人物性的访谈节目中,嘉宾是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或者是在某一领域有重要建树的人物,他理应被尊敬。这与礼貌原则是完全相符合的。
  
  在访谈节目中,按照预定的访谈文案,是需要通过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获得一些有价值信息的。主持人如何巧妙地提问和嘉宾是否愿意回答以及回答效果如何都会影响到节目效果。从这个方面来看,主持人尽管是访谈的控制者,但是他/她需要以谦和的态度、礼貌的作风引导嘉宾的谈话,此时嘉宾的地位就更高于主持人。而当嘉宾开始讲述观点或经历时,主持人需要倾听,并且会做出一些支持性的回应以示尊重,那显然嘉宾还是处于一个更高的权势地位。
  
  但是,从访谈节目的“控制者”这个角色来说,他/她需要控制着整场对话的进行,不管嘉宾是善谈者的某某还是不善言辞的某个人,他都要服务于主持人的引导。只有如此,才会使得节目可以围绕预设的台本顺利进行,也才会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主持人的权势地位又是更高的,主持人拥有更多的控制和发言权,主持人可以自如进行打断。
  
  综合来看,主持人与嘉宾的权势关系是在一个静态环境下不断变化的,随着节目的进行而会呈现不同的权势变化区别。当主持人抛出问题由嘉宾回答时,嘉宾就处于一种更高的权势地位,他/她可以对主持人进行打断,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但是为了节目的效果和节奏,主持人打断嘉宾时,主持人则有更高的权势地位。但是双方的这种忽高忽低的权势地位是瞬间变换的,节目进行到不同阶段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总体来看,社会生活中的权势关系是作用于电视访谈节目中的。社会权势地位高的人,相对拥有更多发言权,对于言语打断的选择主动性就更大。
  
  需要说明的是,主持人对节目进行控制是从节目效果出发而发生的行为。嘉宾对主持人进行打断是出于要讲明白立场观点的考虑。无论由哪方发出的打断,只要方式合理并对节目有利,都是被允许的。
  
  4.2 打断现象在电视访谈节目中的作用效果
  
  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从主持人的角度出发,实施打断之后可以促使整个节目较快速进入主题、解决问题。它是主持人的一种语言策略,有很大的语用和实践价值。但“主题先行”,主持人进行言语打断首要目的服务于节目的主题。尽管主持人的风格不同会大致打断的频次和方式有所差异,但打断并非是主持人自我的彰显,而是对整个电视节目构成影响。
  
  访谈嘉宾进行言语打断是因为要对自己的观点、看法进行更清晰的解释和说明。在这个过程中,一旦遇到风格定位相对激进的主持人,节目的斗争意味会更浓,火药味也会更显强烈。从对电视节目的影响来看,此种对抗形式下,打断现象的发生会促使电视节目更吸引人眼球。
  
  从更深层面来看,打断现象对电视节目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几个层面:
  
  (1)主题先行,内容为王。电视访谈节目中的言语打断与日常生活中的言语打断有一个突出的不同点就是带有目的性。电视访谈节目的特定主题设置导致打断是有意图的,这是确保整个谈话围绕着主题进行下去的保证。
  
  (2)收视法宝。收视率关系到一个节目的资金和节目的制作方式,电视机构越来越看重收视的数字。而据调查显示,节目所传达的内容是影响收视的一个方面,而主持人、嘉宾和节目的整个制作形式都会对节目产生影响。而如果一个电视节目既能传达出有价值的信息,又有更多吸引人眼球的地方,那收视自然更有保证。所以说,一定程度上,适当的打断会使得整个谈话场更鲜活生动,更有交谈的自然感。而观众的注意力也会更容易被谈话所吸引,那自然收视是会更有保障。但需要提出的一点是,即使是为电视节目服务,打断也要适可而止,不能单纯为了打断而打断。
  
  (3)节奏紧凑。服务于节目主题下的打断,会使得整个谈话过程节奏紧凑,不拖泥带水、不重复啰嗦。在有限的节目时间之内传达更多的内容,更有吸引力。
  
  (4)给观众思考的时间。遇到侃侃而谈的节目嘉宾时,嘉宾过于沉浸在自己的叙述中,主持人实施打断可以留出时间给观众思考。这一点在一些专业性强的栏目中效果会更明显。比如在《对话》、《高端访问》这类谈话内容更显深奥的节目中。
  
  从节目内容的传播上来看,打断现象的发生会加速内容的传播。因为它可以使得节目更快地进入主题,并且在问题解决的速度上也会非常快。从此种层面上来看,主持人的打断对于电视节目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一剂节目的催化剂。由嘉宾发出的言语打断则是补充自己的谈话内容,从而充实整个谈话,使得内容有血有肉。
  
  4.3 选取恰当时机巧妙进行言语打断
  
  电视访谈节目中的打断现象是在机构话语之下发生的行为,有其设置性和计划性的特点。由嘉宾进行的言语打断是嘉宾出于自身考虑而发生的行为,其可控性很小。但是主持人进行言语打断,却是服务于节目效果而出现的现象。选取时机巧妙地进行言语打断,考验主持人的功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直播性的访谈节目和录播性的访谈节目对主持人的能力又有不一样的要求。直播节目是通过摄录播控设备将当下的电视节目直接呈现在电视屏幕上,尽管有短时间的安全控制时间,但几乎达到了现场与电视屏幕的实时衔接。那么,直播型的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的表现会毫无保留完整地呈现于屏幕上。电视台幕后团队可以修整的余地很小。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有价值的信息,预防播出事故,精准控制整个谈话就对主持人提出了考验。在录播性的节目中,因为幕后剪辑团队可以对节目进行剪辑整理后再播出,所以即使出现采访差错也可以通过后期进行弥补,节目中对打断现象的呈现也是筛选整理后的结果。
  
  通篇分析后发现,在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的调查研究,对于主持人进行言语打断要考虑两个因素,即何时打断和如何打断。主持人何时进行言语打断要遵循四个小原则,即嘉宾传递的信息冗余时、嘉宾偏题时、节目超时时、话语权需要均衡时。
  
  主持人提问、嘉宾回答是节目的固定流程。善谈的嘉宾经常会滔滔不绝,主持人要引导嘉宾首先传达有价值的信息,然后明确该在何时截断嘉宾的话语。当嘉宾已经解答完主持人的问题但毫无要结束话轮的趋势时,言语打断可以让整个对话不至于显得冗杂繁复。
  
  一期成功的电视访谈节目要给电视观众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也要为观众解除疑惑。在摄像机工作之前,整个团队已经对节目的流程进行过无数次的校对和考量,嘉宾讲什么是最不可控的因素。一但出现偏离节目主题的行为,就是言语打断要发生的时机。
  
  设置性和计划性的特点决定了以人际交流为基础的访谈节目会在固定时间内完成,漫无边际不顾时间的交谈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常发生的事情。尤其在直播型的节目里,时间是以秒来计算的,电视所追求的也是尽可能在 1 分钟的时间里传达出 2 分钟所能传达的信息,过多地浪费时间不仅会造成观众的反感也对电视节目的创收没有任何利处。固定的、有价值的信息传达完毕,后台导播也通过播控系统提出时间要求后,打断正在讲话的嘉宾,是主持人需要做的事情。
  
  在一对多的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要同时面对两位以上的访谈嘉宾。嘉宾的性格各异,有善言谈者也有沉默者。尽管在节目录制前会对嘉宾进行挑选,但是节目中仍然需要对话语权进行分配。特定的问题由特定嘉宾进行回答,同一个问题需要呈现不同嘉宾的观点。此时,主持人要实施打断,对话语权进行均衡分配。
  
  以上四种情况概括了主持人进行言语打断的时机,但是言语打断现象也不是一种突兀的行为。巧妙地进行打断,符合礼貌的原则,也保证了节目的效果。那么,如何进行打断也大致需要遵循四个原则。即必要时的直接了当、换话题前的总结发言、有不同观点时的异议呈现和时间截止时提出再见。
  
  “必要时的直截了当”是指当嘉宾滔滔不绝时,主持人直接插话转换话题。
  
  常见的形式有“我们来谈谈另一个问题”、“我们还有一个要解决的疑问”等等。
  
  这种打断的形式属于直言式打断,目的明确单刀直入,运用不好会显突兀,在“面子”的作用下有时也会削弱嘉宾表达的积极性。
  
  “换话题前的总结发言”,是指嘉宾要转换提问问题,一方面顾及嘉宾的“面子”,另一方面为了节目可以精准传递信息。主持人在转换话题之前,会先对之前嘉宾的发言进行总结。常见形式是“正如刚才某某所言,接下来我们探讨”.
  
  主持人和嘉宾进行对话,嘉宾的发言有时会与主持人的观点有所冲突,此时主持人提出异议,会极大激发嘉宾的表达欲望,也可以通过交流透彻解决观众疑问。“对刚才您提到的问题,其实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是嘉宾常用的一种表达形式。
  
  “时间截止时提出再见”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节目是分时段分小节进行的,一个小节之后需要插播广告或者某种视频,导播在播控台会通过设备提示主持人注意时间,主持人接到指令后可以直接打断嘉宾的话,表明节目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比如《锵锵三人中》中,窦文涛经常会打断嘉宾的发言,“锵锵三人行,广告之后见”是他常用的一种行为。另一种情况是指直播时间已到,主持人可以报幕宣布节目结束。此时主持人就可以直接打断,跟电视机前的观众提出再见。
  
  从打断的形式来看,“必要时的直截了当”和“时间截止时提出再见”都是一种直言式的打断,主持人直接发出打断的诉求,节目朝另一个方向进行。但从功能上来看,前者是保证了节目主题的顺利推进后者是控制了节目时间,所以在本文中对这两种方式进行了区别分析。
  
  小 结
  
  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权势关系的作用下,主持人或者嘉宾进行言语打断会有一定差异性。主持人在进行言语打断时需要综合考虑节目的进程和效果而选择不同的打断方式。结合前文叙述,请求式、道歉式、总结式与打断的基本原则相吻合。但是如果节目为了追求一种“针锋相对”的感觉,直言式的打断会起到更好的作用。而对于嘉宾发起的打断,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权势关系的作用下,不同性格和处事方式的嘉宾会选择不同的言语打断方式。但目的都是为了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讲清楚。嘉宾进行打断不会像主持人那般考虑到整个节目效果,主持人如何在准确的时间选择恰当的方式则是需要在实践学习中不断摸索的经验。而打断现象对于电视访谈节目来说,促使节目更快地进入主题,保证节目围绕主题进行下去。从电视节目的内容传播来看,打断现象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可以促使内容达到快速、更优传播,也是电视节目收视率的保证。
  
  选取时机进行巧妙地言语打断要考虑时间和方式两个因素,每个因素下有四个原则需要遵循。打断的时机发生在嘉宾传递的信息冗余时、嘉宾偏题时、节目超时时、话语权需要均衡时。在这四个时间之下,主持人进行言语打断可以在必要时直接了当、换话题前总结发言、有不同观点时呈现异议和时间截止时提出再见。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