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公共关系学论文

职场沟通论文(导师推荐范文)

来源:未知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1-08-16 共9803字

  沟通是一门学问,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传播思想、传达情感的过程,有效的职业沟通已成为我们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文中是职场沟通论文6篇,以供借鉴参考。

  职场沟通论文第一篇:职场中下行沟通的障碍、原则与技巧

  摘要:职场中下行沟通存在漏斗效应、情绪波动及个人偏见诸多沟通障碍。为克服这些障碍,上级应在下行沟通中坚持平等尊重、诚信互惠、少说多听等原则,同时要做到:集思广益,妥善处理异议;坦诚相见,及时消除误解;以情为先,精心说服下级;潜移默化,恰当设置情境。

  关键词:上级领导;下行沟通;沟通障碍;沟通原则;沟通技巧;

  下行沟通是实现上情下达的有效途径,通过下行沟通,可以将上级的意见、建议、想法等让下级知晓并理解,从而能依照组织的规划设计进行有序有效的工作,最终实现组织愿景。但是,由于上下级自身等级观念的存在,上级和下级的地位是不对等的。下行沟通中,上级往往处于强势沟通地位,具有主动性、操纵性;下级则多半处于弱势沟通地位,具有被动性、从属性。破解下行沟通障碍、掌握下行沟通技巧,是上级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下行沟通的障碍

  (一)漏斗效应

  沟通中的漏斗效应描述的是沟通效率逐步下降、沟通信息逐渐衰减的现象,即一个人想说的是100%,但实际上说出来的仅有80%,而对方可能只接收到了60%的信息量,真正领会与理解的只有40%……每个环节都会有20%的信息漏掉,这样经过几个层级的传递,被最终接收者领悟且能使其付诸行动的信息较最初信息量会少之又少,这和漏斗比较类似,因而称为漏斗效应或沟通漏斗。沟通漏斗效应在下行沟通特别是多层级的下行沟通中非常普遍。毕竟,每个人都是基于一定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来理解与看待问题的。上级会根据下级的知识背景、文化水平等进行沟通,如果上级认为下级已经完全知晓了某一知识,那么他就会对其少讲甚至不讲,但实质上下级可能对此一无所知;下级又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偏好、习惯等而只关注上级谈话中的部分内容,也即进行选择性认知。在这一过程中,原本一些关键性的信息就会被不知不觉地逐级漏掉。

  (二)情绪波动

  情绪是人们对内在及外在刺激的一种主观性反应。情绪有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之分,正面情绪即积极的、健康的、温和的等正向性的情绪反应,负面情绪即消极的、颓废的、剧烈的等负向性的情绪反应。一般而言,正面情绪让人奋发向上,负面情绪则会令人意志消沉。沟通效果实质上也与情绪密切相关。沟通的主体是人,人是感情的动物,情绪有波动起伏在所难免,但不同的情绪反应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心情愉悦时更倾向于宽容与不拘小节,心情低落时则更容易挑剔与求全责备。尤其是在下行沟通中,如果上级领导情绪不佳,就容易失去理性,丧失最起码的鉴别力与判断力,对下级反映的问题就会掉以轻心,或仅仅专注问题的细枝末节,抑或表现得吹毛求疵等,这将使下级不敢、不愿或不能很好地表达真实的意愿与想法,阻碍上级与下级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导致沟通失败,甚至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三)个人偏见

  偏见是对某人、团体或事物所持有的主观意识很强的消极态度。在与下级进行沟通交流时,上级对下级的个人偏见会对沟通效果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个人偏见在沟通中有多种表现。其一,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将形成的固定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该群体都具有某一特征的心理倾向,如认为女性比男性更有艺术天赋等。尽管刻板印象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对沟通对象进行认知,但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消极的认知。在下行沟通中,一旦上级对某一位下级产生不好的印象,就会将这种坏印象推及这位下级所在的部门或与其关系比较密切的其他下级,在与这部分人进行沟通时,上级就会缺乏应有的态度与耐心,实际上是将这部分下级边缘化了。其二,对比效应。人们总是在进行着各种比较,且这些比较受到近期遇到的人的影响。[1]基于比较的结果,在潜意识中,上级就不可避免地将下级分为亲疏远近等不同类别,并且,将相同的经验知识、政策信息等传递给不同类别的下级,其效果也会迥然不同。此外,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晕轮效应,以及以己度人的投射作用等不以事实为依据的偏见,也都会使上级戴上“有色眼镜”,这显然会使沟通无法顺利进行,进而阻碍下行沟通效果的达成。

  二、下行沟通的原则

  (一)平等尊重

  平等沟通,平等待人,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也是促成真正交流的基础。由于上下级级别的存在,上下级之间具有天然的不平等性。在沟通中,上级应该放下架子,创造心灵上平等的氛围与环境,从而让下行沟通在一种温馨友好、相互体贴、彼此尊重的氛围中进行。此时,下级就会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与诉求,从而实现上下级充分沟通。与平等紧密相连的是尊重。尊重在下行沟通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上级只有充分尊重下级,只有表现出对下级足够的重视,下级才会乐于并心甘情愿地与上级沟通,否则,下级很难主动与上级沟通,甚至对上级避而远之。

  (二)诚信互惠

  诚信,既是做人的根基,也是沟通特别是下行沟通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和下级沟通交流中,上级不能大话空话、虚情假意之话连篇,不要轻易许诺轻率承诺,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只有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上级才能获得下级的尊重与认可,才能构建下级对上级的向心力,才能和下级彼此间以诚相待、坦诚沟通。高效、畅快的下行沟通,不论是对上级还是对下级,都是非常有利的:上级可以使自己的思想、观点、认识让下级充分知晓,下级也可将自己的顾虑、想法等让上级知道,在实现上情下达的同时也实现下情上传,上下级增进了解与互信,双方都取得满意的效果。当然,互惠既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还可以是物质与精神合一的。只有互惠,才能共赢。下行沟通只有实现了互惠,才能真正发挥沟通的巨大作用,也才能取得最佳的沟通效果。

  (三)少说多听

  这一原则有两层含义。其一,在与下级沟通时,上级应尽可能自己少说,鼓励下级多说。上级应充分了解下级对某一事件的所思所想,汇集下级的意见与建议,从而为做出满意的决策服务;同时,上级应该扮演“出题人”的角色,要多问,让下级成为“答题人”,将更多发言的机会留给下级。另外,术业有专攻,上级更关注战略,下级更擅长技术,在涉及下级的专长时,上级更应该多听而不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言多必失,错误的言论有时比正确的论断带来的影响更广泛、更深远。其二,上级应少说批评下级之言,多说表扬下级之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下级所犯错误在可控范围之内,并能从错误中吸取相应的教训,就不是一件坏事,就不应该紧抓不放甚至恶语攻击,因为下级只是执行者,上级才是决策者,很多错误情形不是执行有错,而是决策有误,此种情况下对下级过分批评,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带来相反的结果。下级有错,批评不可少,但要适度适时适地,做到既让其认识到错误,又解决了问题。

1.png

  三、下行沟通的技巧

  (一)集思广益,妥善处理异议

  在和下级沟通中,如果上级提出的意见或表达的观点遭到了下级的质疑,出现了异议,该怎么办?这时候上级一定不要感到有失尊严,有异议其实是件好事,因为:一者,上级需要有广阔的思维品质,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上级的观点也不可能时时处处都正确,上级对一些信息不懂、不知、不会也是合情合理的[2];二者,下级表现出质疑,实质上也表明他们对这一问题感兴趣,他们想从上级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三者,下级有异议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下级对这一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正是让下级充分建言献策的大好时机。对于这样的情形,上级一定要沉着冷静,让有异议的下级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暂时不要评价,因为上级的评价很可能会对其他下级的思考产生干扰。同时,也应鼓励暂时没有异议的下级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因为暂时不说并不代表其没有想法,可能只是不愿或不敢表达而已。还应注意,上级要具有善于思考的品质以及独立决断的能力,对于下级的异议,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做好甄别与判断,防止人云亦云。另外,如果出现毫无异议、全部赞成的情况,上级一定要自我反思,是自己真的很英明,还是自己的“一言堂”“话语霸权”行为限制与阻碍了下级的沟通愿望。

  (二)坦诚相见,及时消除误解

  由于在组织中所承担的角色不同,以及在人格、价值观、人生阅历、知识经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上下级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认知在所难免,特别是上级的一些言论、做法不被下级理解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误解如果不能及时化解与消除,上下级之间的罅隙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来愈大,最终不仅会影响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更会对整个组织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要消除误解,可以考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上级应该建立通畅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确保下级有向上级反映的渠道与途径,也为上级能够主动与下级沟通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如果上级意识到和下级存在误解,要查找并弄清下级误解的原因,为采取果断的、有针对性的化解之道做好基础;更重要的是,就误解产生的根源和下级坦诚交流、认真沟通,耐心倾听其心声,真心解释其不解与疑问,用心消除其顾虑,唯有如此,才能消除误解、增进理解、增强互信,才能尽快化干戈为玉帛,重回上下一心、团结和谐的上下级关系模式。

  (三)以情为先,精心说服下级

  不论是让下级接受新的思想,还是采用新的工作方法,抑或只是改变其既有的想法,依靠上级手中的权力强迫下级都是不可取的。迫于上级的权势,下级虽有可能立即做出相应的反应,内心却很可能愤愤不平,不是在“用心”做事,其行为也便很难持久有效。其实,让下级有所改变的最直接、最有效、最持久的方式是说服,即通过和下级推心置腹的沟通,让下级心悦诚服,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服下级既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这里的情,不仅是感情,更是情怀,可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也可以是急组织之所急的情怀,也就是公共利益至上,而不是仅仅满足某一小部分群体或上级自身的需要。心底无私,才有说服力。当然,说服下级,还要着重强调下级在组织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认识到这项工作既是一种重大责任,又是一项神圣义务,既是艰巨任务,又是光荣使命,自己不仅应该去做,更值得全力以赴、鞠躬尽瘁。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增强下级的使命感与荣誉感,充分调动下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潜移默化,恰当设置情境

  沟通通常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情境也会影响沟通的效果。情境是指影响事物发生或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的物理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环境条件的总和,与个体心理密切相关。依据“刺激—机体—反应”理论,人的行为由各种刺激引起,人自身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外部环境都可以形成刺激。在特定的情境中,沟通主体受到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刺激,会对其情绪与情感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使其产生强烈的沟通动机,最终做出一定的行为反应。在下行沟通中,上级如果能因时因势精心打造沟通的环境与气氛,再运用动作、神态、表情等的烘托,就可以迅速让下级产生心理共鸣,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从而实现沟通的顺畅。当然,沟通情境要预先精心谋划与设计,格调是严肃还是诙谐,抑或亦庄亦谐,要依据沟通的内容与对象灵活构建;语言与动作应适合所构建的情境,自然和谐,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道具。总之,要让身处其中的下级自己去感悟、去理解、去领会,自然而然地受到情境的感染与影响,自发自觉地产生上级所期待的情绪反应,从而推进沟通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罗宾斯,贾奇组织行为学精要:原书第13版[M]郑晓明,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176.

  [2]周敏.信息、结构、哲理维度下领导干部危机沟通策略探要[J].领导科学, 2020(17):62-65.

  职场沟通论文第二篇:网络背景下的秘书电子媒介沟通活动分析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网络时代下的电子媒介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式。电子媒介对职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秘书工作为例,电子媒介改变了信息交流传递的方式,改变了职场关系,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形象管理的方式。

  关键词:网络;秘书;电子媒介;沟通;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way of human production and life, and the electronic media in the network era has changed people's way of thinking and working. Electronic media has a huge impact on the workplace. Taking secretarial work as an example, electronic media has changed the way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workplace relations, and traditional image management.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束,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这一时代的标志。2018年1月31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1]。我们生活在网络的世界里,新的媒介充斥在人们的周围,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其巨着《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曾说过“媒介即讯息”,“所谓媒介即讯息只不过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2]网络环境下,手机与电脑的普及及使用,使得我们感觉器官及意识得到了“延伸”,以前“支离破碎”的世界变得“整体化”了,我们可以突破时空来感知世界、思考问题。传统的面对面沟通交流方式发生了变化,微信、QQ等“所有这些沟通渠道都是媒介沟通(mediated communication)形式”[3],这些新的媒介沟通形式对个体的心理及人际间的关系产生了影响,对现代职场产生了冲击,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职场关系也被重新定义与理解。秘书被认为是领导的信息库,是领导的耳目,在电子媒介的时代里,跟其他职业一样,秘书工作的形式在慢慢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既带来工作上的便利,又让我们重新认识秘书工作的内容与意义。

  1 电子媒介影响信息的传递与呈现的方式

  秘书通过向上司提供有效信息从而辅助上司作出决策,同时日常办公也需要把相关的信息上传下达,维持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转。秘书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外网及组织内建立的各种内部信息网,以及常规信息渠道,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这需要秘书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要注意从海量的信息中捕捉到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此外,还要使用正确的渠道,将获得的有用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传统的信息传递渠道有面对面的传递,如对话、开会;还有文字传递,如信息简报、报告,还有电信式传递,如电话、传真。其中面对面沟通可以马上得到对方反馈,可以看到对方的表情与动作,这种沟通方式互动性最好。但有了网络之后,秘书的电子媒介沟通成为工作常态,不再需要凡事都面对面传递信息,也不用每次都打电话告之对方,只要有网络,通过手机、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传递信息。

  在传统的面对面沟通中,人们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声音语调等获取更多的信息,秘书在工作中就要较好地控制好自己的表情、声调、姿势等,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媒介沟通渠道会‘过滤掉’人们在面对面沟通时可以看到的非语言线索”。网络时代的电子媒介沟通的这种“劣势”给予秘书沟通的某种便利性,只要不是特别必要的事情,秘书只要动一下鼠标就可以把信息传递出去,不用担心暴露过多无关的非语言线索。“面对面沟通的内涵是丰富的,因为充足的非语言线索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明晰对方话语的含义,而且暗示了对方的感受。相比之下,社交媒体传递的信息就要精简得多了。”这种沟通的“单一性”对于事务繁忙的秘书来说是好事,纯粹传递信息不用附加过多的情感因素,信息传递变得更简洁,也更快速。

  秘书通过内部网以及社交平台如QQ、微信可以把信息一次性地发送给许多人,“分享性”这一网络时代的特性提高了秘书工作的效率。借助电子媒介沟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信息永久记录”,这对于秘书的工作来说也是一个福音。对于很多人来说,秘书就是一个“资料库”,领导同事经常会来询问一些资料,网络时代群共享就是一个最好的“资源库”,秘书可以随时随地抽取其中的资料发送给需要的领导和同事。除非进行特别的设置,否则文字、图片等存在于媒介中的信息会永久记录。

  “每一种媒介同时又是一件强大的武器,它可以用来打垮别的媒介,也可以用来打垮别的群体”电子媒介时代秘书工作似乎变得更容易,但信息传递的“随时性”与“精简性”,同时也是信息繁杂冗余的体现,秘书面对比传统媒介方式更多的信息流,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与多样,需要对更多的信息进行分类与整理。电子媒介下的信息不但会以文字形式出现,还会以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出现,秘书在减少面对面传递面部表情机会的同时,却需要在信息变得更立体与多样方面下工夫,掌握更多的信息处理技术,以利于他人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去接收信息。电子媒介下,职场中传统等级制被削弱了,信息的流转快速又直接,不需要逐层传递,信息可以快速“分享”,秘书的信息“枢纽”的位置受到了威胁。同时电子媒介下信息的“分享性”与“永久保存”带来安全上的问题,秘书的工作需要更加“谨慎”,在发送信息前一定要深思熟虑,以免不良信息流出。

1.png

  2 电子媒介影响职场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与其他人际关系相比,职场人际关系略有不同。在社会中,我们可以有选择地与人交往,而在职场中我们却没有选择。无论承认与否,职场人际关系都在我们的人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4]秘书工作的特点之一是辅助性,秘书需要为领导服务,也要为同事服务。但在与他人的沟通中,秘书不能采用强制手段,而是通过令人信服的道理及良好的感情基础,消除沟通中的分歧,实现协调一致。同时,秘书面临比较复杂的职场人际关系,碰到的冲突与矛盾也较其他岗位要多。这些情况决定了优秀的秘书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群众基础,有着超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传统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面对面可以进行非语言沟通,通过表情、动作、仪态等传情达意,但是面对面交流不仅费心费力,也费时,过多地关注于此,势必会影响其他工作,这会让秘书顾此失彼。网络化时代,秘书借助电子媒介沟通建立起了全新的人际关系网。首先,网络时代的电子媒介沟通消除了空间界限、时间界限。“网络技术建构了一种全新的媒介交往场景”[5],秘书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可以选择“在场”“虚拟社区”(如QQ群、微信群),并在上面发声,呼应其他同事,就像平时聊天一样,但秘书是虚拟的“在场”,可以同时忙其他事。面对面交流是同步的,但网络下的电子媒介沟通则是“异步”的,也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接收有一定的“延时”性,“异步沟通能让沟通者灵活选择发送、接收、回复信息的时间与方式。”这在面对面的交流当中是很难做到的。这种特性让秘书在日常工作与人际关系建立两者中运用自如,如工作忙时可以虚拟式“不在场”,等有空时再回复。其次,网络时代的电子媒介沟通“去中心化”带来人们交往方式的变化,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在人们最熟悉的QQ或微信群中,秘书可以发布一个信息,打开话题,不管是什么性格的成员都会以声音、图片、文字的形式发声,表达自己的“在场”。网络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成为交谈的中心,而且因为存在于“虚拟空间”,没有直接面对面的压力,人们更容易直接表达内心看法,“研究显示,沟通者在网上会更诚实坦率地表达自我,他们变得不那么谨慎,也较少进行自我监控。”“非语言线索的减少和距离的增加会给沟通者提供一种‘网络勇气’”,即使是最不善于表达的人,也会偶尔浮出水面,露一下脸。在网络当中“非正式化”“个人化”的表达让交流变得轻松而自然,而且多样化的传播形式也产生了完全不同于传统面对面的情感体验,如同事的一张笑脸图、一个超大的“赞”字,都能引起大家情感的共鸣。

  网络下的电子媒介让秘书在虚拟的场景下以有限的时间跟尽可能多的人产生互动,相对于传统的沟通方式,这种方式看上去能让秘书省时省力营造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但实际上,通过电子媒介,时空界限被打破了,同一时间内,多人交叉交流、多人同时交流等情况都可以进行,秘书会面对比以往更加复杂的交际环境。虚拟空间更多,虚拟环境下的交际活动也会变得更复杂。当你面对十几个甚至更多的社交群工作群时,此起彼伏的电子应答声成为职场烦人的声音,哪个回避、哪个应答、哪个离线、哪个在线,成为职场人日常考虑的交际问题,信息的虚假与情感的浅层交流有时成为应对的策略。没有网络电子媒介的时代,时空的天然屏障影响了我们的信息交流,我们得到的信息常是支离破碎的,断断续续的,需要花时间去求证去完善,这才有了人际间的碰撞与摩擦,也造就了职场人际关系。但网络电子媒介的介入,信息的充分传递与接收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情感的交流,人们可以在社交平台中深度情感卷入,但在职场中却变得淡漠与任务化。不可否认的是在电子媒介的影响下,人们的面对面沟通交际能力变弱,信息的真实性与人际关系的深入性受到了影响,因而秘书在线上完成职场任务时,既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又要注意适当使用一些手段让职场网上的交流充满“人情味”,同时在重视电子媒介沟通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适时的线下交流,以增加职场沟通的质量,夯实自己的职场人际关系。

  3 电子媒介影响职场形象的管理

  每个人要想在职场上获得成功,就要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有准确的认知与定位。这种准确的认知与定位又依赖于对他人与社会对自己角色期待的领悟,以及在规定的活动范围内进行角色实践,做出符合其社会身份与地位的行为。着名的社会学家戈夫曼在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出的“戏剧论”又称为印象管理。他认为社会交往就像戏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某个角色,在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中,每个人都竭力维持一种与当前社会情境相吻合的形象,满足他人的角色期待,以确保他人对其作出愉快的评价。秘书要想控制、管理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相比其他岗位复杂些,秘书与他人的关系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同时还会身处不同的关系之中,领导、同事、客户对秘书产生了多种角色期待,这常让秘书应接不暇。“一个个体在与他人互动中总是期望扮演某种社会角色来获得自我的身份感,人们在网络沟通中遵循着同样的原理,即便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通过在线上的角色表演,也依旧是其努力建构的社会身份的一部分。”[6]网络沟通让秘书的印象管理有了更多的灵活性。时空界限的消失,让秘书有更多的选择性,可以选择何时“在场”,何时“隐身”。网络点对点的方式还可以让秘书自由选择沟通对象,在方便集体打招呼时可以与群体进行集体互动,涉及私密问题时也可以选择私人化的“私聊”,至于谈话内容与表达方式,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适时适度地展示给电脑的另一头看。同时秘书也可通过朋友圈选择性地发布自己“舞台”下的私照、感想体会,分享自己的兴趣、经历和价值观,分享得越多,与他人的彼此了解也就越多。

  网络电子媒介下,常规的印象管理手段如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仍然在起作用,只是呈现的方式变了。现代人面对面的交流减少了,电话交流也减少了,线上交流的时间反而多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来打造“人设”成为最常用的手段。秘书在工作中通过微信、QQ等方式与他人交流时,要考虑清楚对方的身份、角色及沟通的目的,再选择合适的文字或图片等进行交流。如秘书线上找领导,仅用“在吗?”两字与领导打招呼,就不大合适。网络用语口语化、简洁化、娱乐化、个性化明显,但职场沟通又是严肃与认真的,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就很重要,既能展示个性特征,又能服从岗位的需要;既能完成工作任务,又能形成良好的职场形象。

  总之,网络时代,秘书会更多地借助于电子媒介与他人沟通开展工作。我们既要看到网络沟通带给秘书工作的便利性,又要注意克服其缺点,最终运用好电子媒介工具,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宇.2017年中国网民数已达7.72亿[EB/OL]搜狐新闻.2018-01-31.ttp://www. sohu.com/a/22007736_ 255783,

  [2]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一论人的延伸[M].何道 宽,译南京泽林出版社,2019.

  [3]罗纳德B阿德勒.拉塞尔F:普罗科特沟通的艺术[M].黄素菲等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4]莎伦伦德奥尼尔,埃尔沃德N查普曼职场人际关系心理学[M]石向实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马向阳.纯粹关系网络分字时代的社会交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6]王蓓.高校教学秘书沟通艺术初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