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

以逻辑形式分离系统数据中心与业务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15 共330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制造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
【第一章】制造企业生产管理软件设计分析绪论
【第二章】 以逻辑形式分离系统数据中心与业务应用
【第三章】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第四章】生产管理系统总体与架构设计
【第五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实现
【第六章】执行系统功能测试环节
【总结/参考文献】制造公司生产管理平台构建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相关综述
  
  2.1 构建系统业务模型为主线
  
  处理好业务与技术的关系是一个应用系统成败的关键所在[26].这里我们将系统中对技术和业务的理解进行充分的讨论,从方法论的角度保证系统的建设是合理的和正确的。下图是我们提出“信息化建设四象限”关系图。该图从关系、元素、线索和手段几个视角对信息化建设中涉及的核心关系进行表述[27].
  
  1.总体分析
  
  图 2-1 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象限反映出的是现实工作中的工作者、所在的单位以及其应具有的职责,第四象限反映出需要做的事情,这两种象限通过组织分工来确定一个组织的职能,一个岗位的职责及一个员工应该做什么事情。第二象限表示的是在应用系统的虚拟世界中,谁有什么样的权限来使用这个系统,它与第一象限是通过一个认证的方式来确定使用这个应用系统人员的身份是可靠的,是合法的[28].第四象代表一个应用系统,被授权的用户才可能使用这个应用系统,同时某一个应用系统一定是反映出一些工作情况,这就需要建立起业务系统与现实工作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我们通过让应用系统注册成一个功能的方式来实现。图中体现出四种关系、四种手段、四个元素和三线索[29-31].
  
  四种关系是指:组织分工、身份认证、权限分配和系统注册。 组织分工表示工作主体与工作的关系,权限分配表示在应用系统中操作主体与应用系统的关系,身份认证表示应有系统中的操作主体与工作主体的对应关系,而系统注册则体现出应用系统与实现工作的对应关系[32-35].
  
  四种手段:梳理、分析、规范和模型化,我们在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这四个步骤来思考问题,最后目标就是将工作、应用模型化,它体现出一种简单而实用的应用系统建设的原则,即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规范化[36-37].
  
  四个元素:身份、权限、应用系统和职责 .这四个元素是模型的基本元素,它反映了现实中工作主体与工作,应用系统中工作中操作主体与应用系统[38].
  
  三条线素:分类(机构、群组、子系统、一组职责)、模型(岗位、角色、模块及责任)及实例(员工、用户、实例及工作活动),把握好这三条线索,我们的应用系统做成什么样子就会变得非常简单。现在很多应用系统用户感觉不到特别满意,但是却说不出是什么原因所致,就在于对这几条线索的理解不到位[39].
  
  通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应用系统与实际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要想做好一个应用系统,必须正确地理解这种关系,在应用系统中必须处理好这种关系[40].
  
  2.新的组织分工形式
  
  我们知道,人员与工作的关系,是通过组织分工进行生产管理配置来完成人及其活动[41].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不利用计算机技术,是可以完成日常的基本工作的[42].当然,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利用计算机手段也应该和利用手工工作一样达到相同的目的,即完成工作。这也就是说明了,利用计算机手段,发生了新的类型的社会分工[43].那么,是不是计算机应用系统就可以代替手工工作?答案当然是不可以,那么,为什么需要利用计算呢?
  
  手工工作最大的缺点在于不能将历史数据进行有效的记录和使用,不能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决策支持。而计算机系统能够完成手工所不容易完成的事情,却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应该怎样处理业务[44].因此,利用计算机做为一辅助手段,它不可能代替人的思想,但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决策支持[45].
  
  3.技术与业务的结合
  
  技术与业务的结合,同时也体现出了虚拟与现实、保密与安全的结合关系。虚拟要依附于现实,技术和依附于业务,每一次技术的发展都会造成一次技术与业务的结合过程。技术可以推动业务的发展,业务需求也可以推动技术的进步[46-49].
  
  保密与安全完美的统一,保密一般情况下是业务工作中的要求的,是对人的要求,安全是在生产管理系统中对数据保护,它们的本质相同,展现方式不同。上图中左边体现的是安全、右边体现的是保密。技术和业务(包括前沿技术和前沿业务理论)管理理论的不能有机结合制约着当前计算机系统的应用[50-51].
  
  当然,图中也体现出一种计算机建模(业务与技术的映射关系)的过程,这说明利用这个图来指导应用系统的建设是正确的。
  
  4.技术与业务的关系
  
  业务发展是连续的,技术的进步是间断的,一次新的技术改革有可能使之前的技术全部被废弃,而一次业务的变更只是业务发展向前走了一小步,因此,在我们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应以业务为核心,它是稳定前进的[52].当然技术的变革可能会使业务得到发展,而业务的发展可能会迫使技术随之发展。
  
  5.信息化发展过程
  
  人们认知过程是一种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日常管理工作也是不断交互和螺旋发展的过程,体现了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过程[53]. 只有每一次业务活动为下一次业务活动提供依据,才能使业务水平不断的提高。
  
  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地规范工作标准和业务流程,吸取每次业务活动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决策支持。决策支持不但可以优化每一次业务活动的方案,也可能重新进行组织分工,这也是不断交螺旋发展的过程的体现。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发展将会是从事后采集->同步办公->事后预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6.应用系统的最终目标
  
  计算机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企业的业务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以逐次传递的关系提供支持,并且这样的决策系统主要包含了实现主要价值的企业业务模型建立功能模块(当前的应用系统差的很远),以及数据分析功能模块。以主体系统决策支持为前提实现的计算机工作与手工目标几乎一致,我们将成分应用数据中心实现用户的决策帮助功能。比如:手工填写物料领料单和计算物料领料的结果几乎一致的[54].同时,为保证活动过程的规范、正确与合理性,以及活动可实现的目标性等因素,计算机系统的利用是保证活动结果与过程的最好途径[55].
  
  2.2 以逻辑形式分离系统数据中心与业务应用
  
  系统的决策支持是系统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我们而已通过数据录入或业务生成来实现数据的累积,然而业务系统的独立性使得其必须与数据中心分离开来,从而保证系统的优良性[56].
  
  系统中的数据有些是数据中心与业务系统共享的,而有些则是由业务系统独享的。
  
  1.明确职责。业务系统所关注的业务流程,是基于以决策支持为重点进行数据接口提供的数据中心,而且其数据结果也仍然回到这里。从整个生产管理系统来看,业务系统的实质目标还是完善数据中心。
  
  2.基础数据的校正与完善由业务过程来实现。我们以数据的比对与校正过程来查找与业务系统以及数据中心不一致的数据信息,并且立即执行该数据的完善与校正工作。
  
  3.保证应用系统的集成与共享功能。数据中心的统一化目的是为了进行系统的集成与共享。在这里我们发现新增系统与原有系统集成,以其系统移除等都会改变系统与数据中心的关系。
  
  4.实现单点登录。建立数据中心,就可以提供数据层面上的统一认证。
  
  2.3 应用系统的积木式搭建方式
  

  本系统构建方式是通过积木式搭建方式来构建应用系统,积木式的搭建方式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功能模块是可以随意搭建的
  
  生产管理系统提供模块管理功能,通过模块管理可以构建出新的模块,也可以将已有模块注册到应用系统中,对于模块的注册比较简单,这里就不进行介绍,下面重点介绍模块构建的思路[57].通过模块管理工具构建出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所需要所需要的管理系统,主要系统包括生产管理、产品物料清单业务管理等、基于业务的数据管理模块和基于任务流驱动的业务流程等的模块。模块在定制过程中的权限主要操作都在模块定制工具中完成,但有一些权限可能在本身所在的模块中设置更为方便。如查询打印在报表管理中设置更为方便,但系统也应提供在报表中设置的权限在模块管理中能够看到。模块管理中可设置该模块所用到的主对象、应用表(包括主对象)、条件、应用表中字段、各种报表、显示模板等。模块中可调整各表与字段的显示顺序关系、表与字段的读写方式。
  
  2.模块构造设计思想
  
  业务模块可以由开发商进行开发,也可以由本系统提供的业务模块构建功能进行构建出来。对于通过业务模块构建出来的模块,则可以很好地利用各种资源。本系统采用的业务模块构建形主要是创建法[59].
  
  创建法也称为业务模块创建法。这种方式主要通过系统构建、代码管理等功能确定好数据库结构,通过模块管理工具和页面编辑工具利用模块创建工具生成表示、逻辑层和数据层的代码[6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