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服装设计论文

服装艺术设计中变色纤维材料的运用探析(4)

来源:苏州大学 作者:范文星
发布于:2017-01-31 共10996字
  第三章 变色纤维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案例。
  
  一、变色纤维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实例应用分析。
  
  变色纤维材料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的例子非常多,是比较受设计师青睐的一种新型材料。
  
  3.1.1 变色纤维材料在舞台、T 台的应用分析。
  
  因为舞台效果依赖于高成本的灯光等大型设备,其对变色舞台服装的需求日益强烈。创作者希望运用服装变色实现舞台效果,但市场上缺乏相应产品。这种新型面料具有作为舞台面料的可能性。
  
  其中有一种智能 e 金属薄片(e-foils)会随着微弱电流逐渐改变颜色。它通过交互技术,采用薄而透明的“智能箔片”,可以改变衣物的透明度。也就是说,一旦它感受到穿着者的心率,金属部分就慢慢变成透明的了。这种面料能够运用于歌星演唱会上的服装设计。以包装歌手为目的,为满足一部分流行歌手追求强烈的个人风格,舞台服装风格鲜明、款式新奇。特殊的舞台服装面料的物质特性所产生的不同形态,与特立独行的风格相契合,能帮助建立歌手独特的审美及风格。e-foils 现代、有趣、前卫、美观的面料特征,符合现代歌手对独特新潮的追求。
  
  2009 年,天才设计师尼古拉·盖斯奇埃尔(巴黎世家设计师 Nicolas Ghesquière)在材料应用上进行了大胆革新,将科技元素运用在时装中,并倡导未来主义的风格。在这一季的服装中无论是装饰着铰链式绑腿的机器人,还是带着盔甲的日本武士形象,这些由科技主导的服装都不将外观的美感放在首位,而是意在提出推进时装工业纵向发展的设计理念。这在当下这样一个经济低迷的时期的确需要足够的勇气,因为高昂的成本导致其售价也是天文数字,其中用到的那些能够吸收反射光线的面料已经是价值不菲了。
  
  另外,在图 7 的 CalvinKlein Collection 男装系列里 Zucchelli(CK 的男装设计总监)有不少好的创意,其中包括一种常被用于汽车尾灯和电视机显示板的凸面反光材料,以及一种能根据穿着者体温变化而自动变色的面料。
  
  3.1.2 变色纤维材料在商品生产中的应用分析。
  
  变色纤维材料的制造主要包括采用变色纤维和变色染料两种。由变色纤维直接编织的变色面料织成的纤维面料可以直接是衣物,也可以是面料。具有摸起来手感好、耐磨损、方便洗涤、变色效果持久等特点。在光源、热量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能变化织物颜色的染料被称为变色染料。用于面料上的变色染料,主要可分为光致变色染料、热致变色染料等。其染色技术与普通染料大同小异,但由于这些染料本身的耐洗涤牢度和摩擦牢度不如人意,人们试图将微胶囊技术引入变色染料的生产,使得变色染料的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并且在织物中的应用也获得质的飞跃。
  
  应用的例子很多,如日本生产的TC系列以及我国生产的RT系列染料印在面料上,可使织物在穿着过程中,随季节、地区以及室内外温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目前能够大规模生产变色涂料并掌握这一核心技术的国家主要有日本、英国、美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其中日本大日精化工业公司生产的 SEilkaduel Colour 以及日本御国色素公司生产的 SA Medium9208 这些特殊染料可根据干湿程度的不同变幻颜色。如果将这种变色涂料巧妙的运用在面料上,干燥时的颜色有别于润湿后显示的颜色,可获得特别的印花效果。
  
  二、变色纤维材料在服装设计中运用的前景展望。
  
  3.2.1 发展趋势。
  
  随着设计师跨界热潮的兴起,新型的具有高技术,包含着可能性的材料在各领域都可以开发其用途。用和以往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材料,让各种思路综合交错,能够富有创造力的找到不同材料的用武之地。这样既能提高新型面料的利用价值,亦能为表达表演内容,开发创意舞台等提供参考。像 smash,原本用于医药、食品领域,但其可塑性和通气、通液性为舞台服装提供了另一种解决途径。像 intimacy,采用新型的交互技术,将高科技与面料结合,产生有别以往的寻常的观感,能让观众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受。现代的舞台服装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型面料的开发,一旦设计师赋予它不同的意味,能增强它对舞台灯光,舞台装置等的支撑作用,并能更直观的表现出创作者所传达的内容。
  
  3.2.2 值得注意的问题。
  
  变色纤维材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并且焕发极强生命力的一种高技术功能纤维材料,它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高新技术不断引入,变色纤维还会继续得到发展与改良。同时,人们对服装个性化、风格化的要求的日益增强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功能性服装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的好评。新型变色纤维材料的发展前景也被人们看好。
  
  直接可以用于面料的变色染料目前还不多,市场应用也不够广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变色染料价格高昂,技术掌握在少数国家和地区手中。另外属性上看发色褪色速度缓慢,反复使用性和稳定性较差等也是一项重要原因。因此人们迫切希望开发出更多新型耐光、耐高温、耐久型的优质变色材料。大多数变色染料对纤维亲和力不高,较难通过常规的染色印花工艺加工;熔融纺丝中变色染料分散于聚合物中,其性能受聚合物分子和微结构的影响,故需对聚合物种类和纤维微结构加以选择和控制,还要受纺丝条件限制,光变染料多制成微胶囊后进行应用,但由于染料稳定性、耐光牢度及价格等因素,其商品化还有一定困难[5].
  
  因此,变色纤维材料的生产过程中,除了深入细致地研究现有的技术工艺外,还应该着手研发出更多新型着色的途径。
  
  另外,新型纤维材料不断的涌现,突破了人们传统的认知和审美,部分设计师一味的强调新奇与风格,对于功能方面考虑不足,只是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为设计而设计。这种情况出现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时刻以设计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来指导行为。
  
  第四章 毕业设计创作分析

    时光飞逝,转眼间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期间内无论是专业上还是生活中我都收获了很多。对于服装设计的认识也加深了很多,作为研究生生涯的结束语,我的毕业创作自然将会围绕着本课题展开,通过变色纤维的使用以及对服装款式结构的设计构建出我所要表达的视觉语言。
  
  作为一名服装专业的 MFA 学生,我选择服装作为展示的主题,如图 8 所示,采用了论文重点介绍的变色纤维作为主要设计元素,配合白色欧根纱、白色缎面以及珍珠进行创作。设计灵感来源于人鱼小姐消失在海上浪漫的泡沫。以纯洁的白色和突出女性柔和的粉色系为基调,形成复古甜美的风格。闪光变色纱质面料的运用使得设计更添了几分华丽与神秘,布包的泡芙小球点缀其间让服装中多了些浪漫与俏皮。
  
  通过图 9 中的细节展示中,可以看出这个系列的服装采用了局部重点设计的方式,根据服装的结构,分别突出了肩部、胸部、和臀部的设计。大量的手工拼布元素得到了运用,珍珠与闪光变色纱相互映衬、呼应使得整个系列的服装和谐统一而又款式各异。
  
  在设计的过程中当然也碰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最开始确定何种主题,变色纤维材料如何搭配出甜美复古的效果,纱质材料的工艺制作难度比较大等等。通过和导师的反复讨论,以及多方资料的收集以及不断尝试终于得以完成。当然,由于时间的紧迫,材料的收集困难,设计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更加认真的研究和操作,希望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服装设计的相关知识,更熟练地运用各种材质来进行设计。
  
  第五章 总 结。
  
  传统服装材料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以及审美观念、环保理念的变更,新型纤维材料在当今社会更是焕发出新的生机。各种材质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选择并运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逐渐成为了艺术创新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各种新型材料的推广与使用,将现代科技与服装艺术进行有机的组合。设计师们尝试利用纤维的材质特性来改造服装结构、提高服装功能性、节约传统服装材料,降低生产能耗,提倡生态环保,最终达到引导市场走向的目的。
  
  实际的应用证明,变色纤维材料随环境变色的特质,更能适应舞台、T 台的环境氛围,带给了人们不一样的感受,提升了消费者视觉享受和精神满足。本文主要从变色纤维材料的功能属性出发,对变色纤维材料在不同的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市场,站在设计前沿的角度对变色纤维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新型纤维材料的探究以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阐释,我们应该可以看到,在进行服装的创新设计时,一方面,需要现代服装设计师在新的设计中延伸对于服装色彩与结构的把控,提升现代服装的美学价值;另一方面,需要设计师们突破各种局限,积极吸收新的设计理念,将材料的创新与研发作为一项重点科目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来源于--作者:杰妮阿黛尔主编 书名:《时装设计元素:面料与设计》版次:2010年 1 月第 1 版 出版单位:中国纺织出版社。  
  [2]来源于--作者:裕静 《纺织装饰科技》版次:2013 年 3 月 出版单位:上海市纺织装饰用品科技研究所 中国家纺行业协会规划发展部。  
  [3]来源于--作者:邵春燕 《天津纺织科技》版次:2013 年 5 月 出版单位:天津纺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4]来源于--作者:杨颐主编 书名:《服装创意面料设计》版次:2011 年第 1 版 出版单位:东华大学出版社。  
  [5]来源于--作者:王炜主编 书名:《丝绸》 版次:2003 年第 8 版 出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原文出处:范文星. 变色纤维材料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