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使用quill缝合线缝合腹壁纵切口的效果观察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8-02 共2524字
论文摘要

  目前随着外科缝线材料的不断发展,手术切口的缝合也多样化,妇产科手术腹壁横切口张力较小,现一般采取美容缝线,不拆线,而对于纵切口患者,腹壁张力大,大多数仍采用传统丝线间断缝合拆线方法,造成残留大量的线结于体内,可产生不良后果。免打结双向锯齿缝合线(quill 线) 表面具有三维的微小均匀分布的倒钩,使缝线沿既定方向穿过组织而不会反向移动,在缝线正中约有 1 cm没有倒钩,呈对拉状的倒钩向两边延伸,并与缝针相连接,可以双向缝合。我科通过使用 quill 缝合线缝合腹壁纵切口,并与传统方法相比较,观察其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0 年 3 月至 2012 年 12 月我院妇产科腹壁纵切口患者 163 例,平均年龄(35 ± 0. 28) 岁,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讲明两种缝合方法的区别,以及改进缝合方法使用免打结缝合线的费用,由患者自己选择缝合方式。使用传统缝合线的 78 例设为对照组,使用 quill 线的 85 例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高危因素、手术指征、麻醉方式、血色素水平、术后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

  1. 2 材料与缝合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 7 号丝线间断缝合筋膜层,1号丝线间断缝合脂肪层后,褥式间断缝合皮肤 5 ~10 针,术后 7 ~ 10 d 拆线。

  1. 2. 2 观察组 采用 3 /0 及 1 /0 quill 缝合线(君安创业有限公司安捷泰产品,长度 90 cm,自带弯行针2 个) ,首先采用 1 /0 quill 缝合线由切口中间连续缝合筋膜层,缝合针距为 1. 0 ~1. 5 cm,牵拉缝线松紧适度,双向缝合至切口顶端,不打结,平行剪断缝线,再用 3/0 quill 缝合线由切口中间缝合脂肪组织,两个针分别双向缝合,使脂肪组织对合平整,不留死腔,脂肪层对合好后无需剪线及打结,继续用该线作皮内连续褥式缝合,达对侧顶端,牵拉缝线松紧适度,使皮肤对合平整良好,皮肤对合不良处可再反转缝合后不打结,不穿出皮肤平行剪断缝线,术毕腹部压沙袋 4 h,患者下床活动时腹部使用弹性绷带(普通腹部绷带,松紧以病人感觉舒适为宜,使用至术后 1 月) 。术后 4 ~5 d 出院。

  1. 3 观察指标

  观察腹壁切口缝合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缝线反应、皮下硬结、术后皮肤愈合情况。切口愈合情况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愈合是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发生。乙级愈合,指愈合处出现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积液等,但未化脓。丙级愈合,指切口化脓,需要做切开引流等处理。

  1. 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 SPSS19. 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缝合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缝合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详见表 1。

  论文摘要

  2. 2 两组术后切口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 两组缝线反应、皮下硬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详见表 2。

论文摘要

  2. 3 术后随访情况

  术后 2 月来院复诊,对照组腹壁切口和针眼处色素沉着,瘢痕明显,切口处皮肤低于临近部位皮肤高度,用手拿捏切口,感觉切口处腹壁组织僵硬,缺乏弹性,有明显皮下硬结。观察组腹壁切口对合整齐,瘢痕呈细线状,柔软性好,腹壁切口瘢痕及硬结均较对照组患者小,也无排异反应。

  3、 讨论

  影响切口愈合最常见的原因为切口内异物,如缝线,坏死组织异物等,其中,缝线是引起切口液化及感染的重要因素。传统缝合使用的丝线除了有引起感染的可能外,由于它是动物蛋白,在人体内通过细胞的酶解作用而降解,所以会引发缝线周围炎性反应和变态反应,故红肿、硬结、脂肪液化、感染的发病率高,除了切口处瘢痕外,丝线经过的针眼以及压迫的皮肤会留下永久的色素沉着甚至瘢痕。加之在术后 6 ~8 d 线结干燥后线结反应,增加了切口疼痛,而且一旦感染,换药时间长,如不清除线头,切口不易愈合,增加医生及患者的烦恼。

  随着外科缝合材质不断发展,临床上逐渐采用生物性可吸收线在皮内缝合,弥补了传统缝合的缺点,这种缝合方法因损伤小,而且还具有吸收迅速无需拆线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术后愈合较为美观,无明显瘢痕的优势,广泛被患者和临床医生所接受。

  理想的可吸收缝线具有在切口愈合的关键时期能保持张力,然后又可被快速吸收的特性。人工合成的可吸收线由惰性化学材料制成,无抗原性,在人体内通过自身水解而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无异物残留,组织反应小,伤口红肿轻,瘢痕不明显。而材质再好,反应再小的人造可吸收缝线,终究需要机体消化吸收,尤其是线结处,普通缝线皮下脂肪层及筋膜层缝线结至少 15 个,而 quill 免打结双向缝合线不用打结,明显降低皮肤切口的负担,该缝合方式具有横切口皮内缝合的所有优点,虽然不打结但拉线对合后不会出现组织裂开、断线等现象,即使腹壁纵切口张力较大,也未发现一例患者伤口裂开,或者出现腹壁切口疝及术后出血情况,缝合效果和缝合时间均较丝线缝合好,且切口对合整齐,术后疼痛较小,无明显针眼及切口硬结,最大限度的保留女性对肌肤的爱美需求,加之不拆线及住院时间短等诸多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缝合时松紧要适中,针距不能太宽或者太窄,以 1. 0 ~1. 5 cm为宜。缝合时要注意需继续缝合时中间不能剪断缝线,出针后不能再退回。注意缝合前彻底止血,术后使用腹壁弹性绷带。

  参考文献:
  [1] 王爱文. 妇产科腹部皮肤切口缝合方法的改良[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11) : 700.
  [2] 郝 敏,赵卫红,张 娜. 妇科肿瘤术后腹壁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7 (7) :487 - 491.
  [3] 赵明红. 横切口剖宫产 5 种皮肤缝合方式的愈合效果比较[J].医学新知杂志,2009,19(3) : 172 -174.
  [4] 张 鹏,王利民,刘宏建,等. 抗菌可吸收缝线与普通缝线在颈椎前路手术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比较[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0,27(2) : 256 - 257.
  [5] 陈 革,唐健雄. 腹壁切口的缝合方法和缝线的选择[J]. 外科理论与实践,2010,15(6) : 582 -583.
  [6] 李建林. 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J].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3) : 259 -26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