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耳鼻咽喉科论文

杨佃会辩证治疗舌体及左咽部阵发性疼痛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7-01 共1238字
      论文摘要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是临床中较为少见的顽固性疼痛,常表现为一侧外耳道深部、下颌角、舌后1/3、咽喉部疼痛,疼痛性质为电击样、刀割样、烧灼样,疼痛持续数秒或数分。2013年9月跟师门诊时诊治1例吞咽时左侧下颌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李某,女,45岁,因吞咽时疼痛10年,加重2个月,于2013年9月9日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时疼痛,发作时舌根部呈刀割样疼痛,初发病时1日发作3~4次,后次数逐渐增多,1日可发作十几次,疼痛范围可至舌体及左咽部,并放射至左耳道,于某西医院诊断为舌咽神经痛,予卡马西平治疗,开始2片/天可以起效,后加至8片/天,疼痛时有好转,后也接受打点滴,烤电等缓解症状。2013年7月加重,每日发作十余次,于某西医院就诊,给予营养神经和止痛的药注射,有所缓解。2013年9月9日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现症见:舌体及左咽部阵发性疼痛,呈刀割样,并放射至左耳道,每日发作七八次,可自行缓解,发作间歇时间不定,无明显扳机点,纳可,寐差,二便调。舌边尖红,舌质红,舌苔薄黄,脉细数。既往体健。查咽部充血不明显,扁桃体不大,无耳鸣、听力下降及其他不适。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脑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颅脑MRI排除占位性病变。西医诊断:舌咽神经痛。中医诊断:
  
  咽喉痹证。辨证为肾阴亏虚、虚火上炎。治法:养阴止痛。治疗:取穴哑门、廉泉、天突、列缺、照海、三阴交、太冲。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结合电针,留针30分钟。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7次,症状基本消失。
  
  按: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发病率低,可能与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等血管的压迫,局部蛛网膜的增厚粘连等所导致的舌咽神经脱髓鞘,引起舌咽神经的传入冲动与迷走神经之间发生短路的结果。吞咽常可诱发疼痛,并且在舌根、咽部、下颌角、外耳道等处有痛的触发点。疼痛发作时可伴有咳嗽、喉部痉挛、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头昏甚至晕厥。中医认为本病的病位在咽、喉。《景岳全书》曰:“喉痹所属诸经,凡少阳、阳明、厥阴、少阴,皆有此证。”所以本病可涉及多条经脉,可通过调节这些经脉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杨教授治疗时采用针刺局部穴位,有很好的镇痛效果,选择局部的哑门、廉泉、天突解痉镇痛;列缺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又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联系表里两经,有疏风清热之效,为治疗口齿咽痛的要穴;照海为足少阴肾经俞穴又通于阴跷脉,肾经循喉咙、挟舌本,阴跷脉循内踝上行,至喉咙,故本穴有滋阴利咽之功;列缺亦为为八脉交会穴,与照海穴共用善治咽、喉咙部疾病;重在远取列缺、照海为八脉交会穴,主治咽喉、胸膈病证;三阴交、太冲通调气血止痛。杨教授认为本病发病时患者痛苦,疼痛剧烈,针刺结合电针更能突现止痛效果,尤其是列缺和照海的配对应用是重点。
  
  参考文献
  [1]宋莉,陈晓夏,刘慧,等.20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患者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9,06:327~329
  [2]徐兆水.舌咽神经痛病因及特殊症状体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04:217~21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