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人用疫苗专利申请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2-08 共585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国内疫苗的专利产出情况探析
【第一章】我国疫苗专利信息研究绪论
【第二章】专利分析方法的发展与分类
【第三章】疫苗行业背景调研及数据准备
【4.1 4.2】动物疫苗专利申请分析
【4.3】 人用疫苗专利申请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中国疫苗专利申请现状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3 人用疫苗专利申请分析。

  本文将对人用疫苗进行重点分析,主要从专利申请人、发明人、申请国别和地域、合作网络分布、IPC分类以及研究热点几个方面对人用疫苗进行分析。

  4.3.1 申请(专利权)人分析图4.8是我国疫苗专利申请的前20名申请人。从图中可以看到,排名前20的专利权人中,有8位来自国外,占前20名的40%.这8位国外申请人分别是葛兰素史克、诺华、美国卫生及人类服务部、肿瘤疗法科学有限公司、赛诺菲、宾夕法尼亚大学、辉瑞、默沙东公司。其中有6个是企业,占国外申请人中的75%,另外两个分别是政府部门和大学,其中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UnitedStatesDepartmentofHealthand Human Services;HHS)又称美国政府健康及人类服务部,即是美国的卫生部,是美联邦政府最大的卫生机构,也是美国医疗系统的官方最高管理机构,其职责是维护美国公民健康,提供公共服务。从整体排名来看,葛兰素史克占据显著优势,另外4家跨国企业:诺华、赛诺菲、辉瑞和默沙东的专利申请也较多,可见跨国企业都十分注重大陆地区的专利布局。此外,美国卫生及人类服务部在国内的较高申请量可以看出,美国政府也十分重视疫苗的研发。而国内排名前20的专利申请人均为大学或科研单位,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中山大学和浙江大学。

  对比前文动物疫苗的专利申请人情况,可以看到,第一,国内企业在人用疫苗领域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跨国企业更加关注在中国的人用疫苗领域的专利申请,在排名前20的申请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此外,由于国外企业的专利申请基本上都来自PCT申请,因此,也可以看出国外几家巨头跨国公司更加注重人用疫苗的研究和开发。第二,对比国内申请人的分布类型,可以看到,动物疫苗领域研发和市场结合较好,具有领军企业,而人用疫苗领域,研究脱离产业的现象较为严重,企业的研发能力较弱,而科研单位的研究开发不能很好的实现市场转化,成果转化率低。

  4.3.2 专利发明人分析从图4.9中可以看到我国境内申请的人用疫苗专利的主要发明人,排名前15的分别是角田卓也、邹全明、大泽龙司、吴玉章、尹卫东、中村佑辅、R.拉普奥利、冯正、胡薇、韩泽广、刘锋、高强、曾毅和胡云章。本文将发明人按国籍和所在单位进行罗列,发明人的国籍和所在单位情况。

  排名前15位的发明中,有4位来自日本,1位来自美国,其余的是国内的申请人。另外,从发明人的所在单位来看,有7名来自企业,另外8名来自科研机构,均为国内发明人,而国外的发明人均在企业从事研发。此外,发明人之间存在合作关系,有4组是团队成员,分布是来自肿瘤疗法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的角田卓也、大泽龙司、中村佑辅、吉村祥子;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的邹全明、吴玉章;来自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尹卫东、高强;来自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的冯正、胡薇、韩泽广、刘锋。这4个团队成员之间合作比较固定,专利申请数量也较多,是人用疫苗领域的核心发明团队。此外,发明人R.拉普奥利、曾毅和胡云章3人分别是其各用人单位在人用疫苗领域的核心发明人。

  4.3.3 专利申请地域分析从图4.10可以看到,在人用疫苗申请领域,国外申请人的申请量占所有申请总量的35%,其中排名前5的国外申请分别来自美国(13%)、日本(3%)、比利时(2%)、荷兰(2%)和瑞士(2%),均来自发达国家。此外,美国占所有国外申请的1/3以上,具有显著的优势。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在人用疫苗研发领域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尚缺乏竞争力。对比前文动物疫苗的情况,国外申请的所占比例显著增大,竞争加剧。可见,国外巨头跨国企业注重中国人用疫苗领域的市场,并积极在中国大陆地区专利布局,抢占市场。国内企业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跨国公司之间也存在剧烈竞争,而美国作为疫苗研发领域的领军者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

  将国内各省份根据专利申请量排名可得到图4.11.从图中可以看到,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重庆分别排名前5,是国内重要的人用疫苗专利产出地。其中北京的专利申请显著高于其他省市,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了更加直观的查看国内人用疫苗专利申请的地域分布,本文根据专利申请量的大小,按色彩的深浅变化呈递在地图上展示出来,颜色越深,代表申请的专利数量越多,反之,则颜色越浅,具体见图4.12.

  从图4.12可以看到,人用疫苗申请的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三块区域,分别是北京、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的广东。而中西部的专利产出非常少。结合我国国内各个省份的经济和发展特点,可以发现人用疫苗专利产出的热点地区主要来自经济和科技较为发达的省市。其中北京由于地理和资源优势,拥有大量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吸引大量科研人才,专利产出对比其他省市具有明显的优势。

  研发热度相对较低的主要是中部地区的省份,主要是重庆、湖北、四川、河南。对比前文动物疫苗专利申请的情况,这几个省份更多的是在动物疫苗领域的研发,分析原因可能跟其省份自身的特点有关,也有可能是由于技术壁垒,研发能力等关键因素,从而使得这些省份在人用疫苗领域申请相对不足,但是这些省份具有一定的研发实力,如果实现从东部沿海地区的技术和产业转移,这些省市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可见,疫苗的研发跟资金、技术、人才以及地理资源优势密切相关。2016年国务院最新出台的文件《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区域要素资源优势,构建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新格局。

  利用东部沿海地区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建设国际先进的研发中心和总部基地,发展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生物药物、药物制剂和医疗器械,引导缺乏比较优势的产品有序转出。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依托中心城市开展高端医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因地制宜发展医用耗材等劳动密集型医疗器械产品。利用西部、东北地区药材资源和沿边区位优势,建设中药、民族药生产基地和面向周边国家的特色医药产品出口基地。

  4.3.4 合作网络分析本文利用Ucinet软件对人用疫苗领域的申请人和发明人进行了共现,深入挖掘申请人和发明人各自的合作情况。详见图4.13和图4.14.

  图4.13展现了人用疫苗领域申请人合作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到:⑴重庆、四川、吉林和北京这几个地方的产学研结合较好。从①区域可以看到,重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和重庆原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之间存在合作,四川的四川大学和成都康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存在合作,吉林的吉林大学和长春百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存在合作,以及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康乐卫士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之间存在合作。从申请量来看,这些合作单位中大学科研等机构的申请量均比合作企业的申请量要多,可见,国内的企业自身研发能力较弱,与大学科研单位的合作,有利于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水平,实现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同时,国外也存在企业与大学科研单位合作的情况,从②区域可以看到诺华公司和莱顿大学以及巴斯德研究所之间存在合作关系,葛兰素史克与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还有巴斯德研究所之间也存在合作关系。但是区别与国内企业与大学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情况,国外企业自身的研发实力较强,从申请量来看均占显著优势。⑵国际跨国企业之间趋向于合作竞争。从②区域可以看到,诺华、赛诺菲、葛兰素史克公司和默沙东这几家全球疫苗市场的领军企业,都和企业一些企业存在合作的关系。可见,巨头跨国公司倾向合作竞争,而非单打独斗。⑶国内科研机构存在广泛合作。从③区域可以看到,国内的主力研发机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复旦大学。众多科研单位之间互相存在合作关系,但是与企业的合作较少。区别与②区域的国外研发机构,国内企业人用疫苗研发领域实力较弱,而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果没能实现市场的成果转化。

  图4.14是人用疫苗领域发明人的合作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到,第一,每个研发团队都较为固定,并且每个研发团队均有较为核心的发明人。比如邹全明、尹卫东、曾毅、孔维等人,这些均在各自的合作网络中拥有较多的专利申请。第二,有两支较为成熟的固定团队,其中一支是来自国内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的冯正、王志勤、韩泽广、胡薇和刘锋,另外一支是来自日本肿瘤疗法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的角田卓也、大泽龙司、中村佑辅、吉村祥子等人。从图中可以看到,这两支研发团队中的发明人各自均具有较高的专利申请量,同时团队合作较为固定,是较为成熟的研发团队。详见图4.14中的①和②区域。

  4.3.5 IPC 分析IPC为国际专利分类号,可以作为对某一技术领域进行现有技术水平调研的基础。对产业相关专利文献的IPC分类号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掌握专利所属产业的主要技术领域。本文对疫苗领域IPC分类进行排序,选取排名前10的IPC分类列于表4.4.从表中可以看到,大部分专利集中在A61K(85.57%)、A61P(54.45%)、C12N(47.57%)、C07K(31.95%)这4个大类中。

  将技术创新主体与IPC分类进行交叉分析,可以反应不同创新主体的技术领域偏好,本文将排名前15位的专利申请人按IPC分类号所涉及的小类进行技术区域分布的构成对比,详见图4.15.从图中可以看到,葛兰素史克、诺华、肿瘤疗法科学有限股份公司、赛诺菲这几家世界先进的医药企业在我国的各技术领域均有申请,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专利部署,尤其是葛兰素史克,在大部分的技术领域的申请均有明显的优势。而同为医药巨头的辉瑞企业在大陆申请的专利涉及的技术领域相对较少。此外,从图中可以看到C07D领域涉及的专利权人相对较少,而诺华企业在该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国内申请人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所涉及的技术领域比较全面,而其他的大学科研单位均存在技术空白点。相关单位科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专利布局,选取技术空白点进行技术突破。

  将IPC分类号具体到小组,能够更细致的反映专利的技术内容,本文将排名前10的IPC小组分类情况。

  图4.16为排名前15的核心专利权人的在IPC分类小组层面的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到,葛兰素史克实力最强,主要技术分布在A61K39/00、A61K39/39、A61K39/12、A61P35/00、A61P31/04,涉及佐剂、抗病毒类疫苗、抗菌类疫苗以及抗肿瘤疫苗。值得注意的是,在涉及肝炎的A61K39/29领域,葛兰素史克的申请比国外其他申请人多,也比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多,可见,葛兰素史克十分重视中国肝炎预防领域的研究,而国内企事业单位在研发实力上与葛兰素史克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其他几家跨国企业在肝炎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默沙东在该领域的申请量为0.

  国内的申请人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事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的专利布局相对均衡,主要涉及A61K39/00、A61K48/00、A61P35/00、A61K39/39、A61P31/14.

  对比国外企业,国内的申请人在A61K48/00、A61P31/14和C12N15/63这几个领域有技术优势。

  4.3.6 研究热点分析本文对人用疫苗所对应的疾病进行了提取标引,按对其按申请量的大小进行了排序,详见图4.17.

  从图4.17可以看到,国内人用疫苗专利申请中,对应的疾病排名前5的分别是肿瘤、流感(包括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乙肝、AIDS和结核病。其中肿瘤疫苗的申请量占绝大多数,较之其他疾病的申请量具有显著的数量优势。结合前文的疫苗的技术调查可知,作为第三代疫苗--核酸疫苗具有免疫预防和治疗的双重功能,国内外许多研发人员正在进行相关的研发突破,希望能够开发出适用的肿瘤疫苗,由此促进了肿瘤疫苗相关专利的申请大幅度增加。排名第二的是流感,主要是由于当今世界流感频发,促使了国内外研发人员对流感病毒的研究。再者,从图中可以看到,肝炎的分型:甲肝、乙肝和丙肝均在排名前20位之中,主要是由于我国是肝炎大国,据报道,如今全球乙肝病毒携带者约3.5亿,超1亿人在中国;全球丙肝感染者约1.7亿,中国约4000万人[74].因此,国内对肝炎疫苗的研发十分关注。

  为更好的查看每个疾病的国内外研发申请状况,本文将疾病按国别和申请量进行统计分析,制作矩阵图,详见图4.18.

  图4.18直观地展示了每个国家研究的重点疾病领域。首先,从纵向来看,⑴国内在各个疾病领域均有较多的专利申请,研究最多的是肿瘤、乙肝、流感、结核病以及狂犬病。⑵在所有国外申请人中,美国申请的数量最多,研究的疾病领域较广。美国在大陆申请的主要专利涉及的疾病是肿瘤、流感、艾滋病、疟疾和脑膜炎。⑶日本和德国在大陆地区申请的专利主要集中在肿瘤疾病领域。⑷瑞士、法国和荷兰在大陆地区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肿瘤和流感领域。⑸比利时的专利申请较为均衡,主要涉及肿瘤、流感、乙肝、艾滋病、人乳头瘤病毒(HPV)、脑膜炎、破伤风和疟疾。⑹意大利主要集中在脑膜炎、肿瘤和流感三个疾病领域的疫苗开发。⑺英国的申请相对其他国家较少,主要涉及肿瘤、艾滋病和脑膜炎领域。

  其次,从横向对比来看,⑴我国在肝炎、结核病、HPV、狂犬病、破伤风、SARS、抗过敏和日本血吸虫这几个疾病领域的专利申请具有显著优势,其中日本血吸虫病主要是由于地理因素,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因此在其他国外申请中未见相关专利。⑵各国均关注肿瘤和流感疫苗的研发,从各国的专利申请量来看,肿瘤疫苗和流感疫苗均排在各国疾病领域的前几位。⑶国内有望研发下一个"重磅炸弹"级预防性疫苗。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业界普遍认为脑膜炎疫苗是下一个"重磅炸弹"级预防性疫苗[54].从横向对比来看,我国脑膜炎的相关专利申请与国际最高水平基本持平,并高于很多其他发达国家,主要竞争对手是意大利和美国。可见,国内有望在脑膜炎疫苗方向上进行技术突破。但是,同时要密切关注意大利和美国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此外,为了更好的观察疾病的研发态势,本文利用双聚类的方法,利用gCluto软件将各个疾病按时间和数量展开,绘制了疾病-时间双聚类可视化矩阵。详见图4.19.

  从图4.19可以直观的看到各个疾病在各个时间点上的研发情况。⑴SARS疫苗的研发主要集中在2003年和2004年,主要是由于2003年国内非典疫情的爆发,在成功战胜疫情之后,之后的研发专利十分少。⑵国内对日本血吸虫病的研发高峰分布是在2005年和2008年,中间申请量均有回落,并保持相对稳定的申请量。

  ⑶疟疾、AIDS、肝炎(甲肝、乙肝、丙肝)、日本脑炎、百日咳等病均有较长的研发历史,从较早的年份开始就有相关专利,随着时间的变化呈增长趋势。可见相关疾病长期困扰人类。⑷肠道病毒71型、HPV、流感和肿瘤的研发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来。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疾病图谱的改变,促使了研发人员对新疾病的研发。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