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对策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8-16 共3485字
  摘要

       企业经营模式的革新和经营规模的迅速壮大使得企业内部审计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内部审计风险也与日俱增。企业管理人员和内审人员在面临内部审计风险时也并非无计可施。企业和内审人员可以通过对形成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进行评估并采用适当对策加以应对。
  
  一、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观成因
  
  1、内审人员专业能力和道德因素风险
  
  内审人员是内审工作的主导和实施者,其道德因素和职业水平均会对内审工作的质量及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内审人员的道德因素对审计风险有着根本的影响。内审人员一旦缺乏足够责任心,使得审计工作没有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或者是在进行中没有严格遵守规范,不主动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有可能对某些重大异常事项遗漏或缺乏足够关注。还有相当部分内审人员因难以遵守独立中立原则,或是经受不住有关方面的经济诱惑,或是害怕保持中立遭受打击报复,结果导致没有对重大事件进行追查和跟进,导致最终审计结论有着较大偏差。道德因素将给审计工作带来直接的风险。
  
  内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也对审计风险有着根本的影响。首先是内审体制在总体上欠缺风险管控机制,导致了内审人员无风险管理意识,只重任务的工作认识;其次是内审人员专业知识和执业经验不足,同时内审机构普遍欠缺建筑、工程、机械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审计等前沿技能,导致审计工作难以深入高效进行,从而引致审计风险。
  
  2、内部审计方法本身引致的风险
  
  内部审计方法落后、审计程序使用不当、抽样审计误差估计错误等因素也是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审计方法正在经历向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方法的转变,但在实际实施中尚未被广大单位内审人员所接受和掌握,许多内审机构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和使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这也对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所导致的审计程序选用不当不但会导致审计工作的低效率,增大审计业务工作量,更为重要的是导致审计工作达不到质量要求,审计风险无法降低。抽样审计误差因素同样对内部审计正确性有重要影响。运用抽样审计技术要求内审人员依据职业判断确定样本规模、总体特征,并根据局部样本推断总体,从而得出审计结论。在审计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审计的抽样风险也越来越大,对审计工作质量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成因
  
  1、内审机构设置所引发的风险
  
  内审机构的设置应当保持较高的地位和最大程度的独立性。在实际执行中,许多单位往往并没有单独设置内审机构,而是在财务部门内设内审机构,甚至是由财务人员兼任内审工作。另一部分单位虽然名义上实现了内审机构的独立性,但内审机构在机构内部地位较低,使其实际工作难以独立的开展,同样影响了内审工作的效果。因此,内审机构设置的地位和独立性对内部审计质量和风险是很大的影响因素。
  
  2、内部审计工作环境所引发的风险
  
  内审工作环境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实际条件,是内审职能履行的基础和环境条件。所在单位不重视内审工作和风险,对待内审工作的偏颇认识都增大了内审工作风险。单位对于内部审计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培养缺乏重视,内审人员待遇、稳定性都面临挑战;单位对内控制度作用认识不足,内控制度浮于形式或存在漏洞,都直接影响着内审工作和内部审计风险的高低。
  
  3、内审规章制度缺失所引发的风险
  
  目前内部审计工作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审计署于2003年修订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审计协会配套颁布的相关指南;内部审计法律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政府层面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仍然偏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做出职业性判断时仍缺乏直接明确的法律依据,这也会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高风险。
  
  二、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综合素养
  
  首先是要加强选用内部审计人员时对道德因素的考量。录用后也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教育,使他们能够在内审工作中保持独立性和足够的专注,强化内部审计风险意识。其次是要加强对内审人员职业能力的培训力度,重视后续继续教育工作。通过展开各种内部审计专业技能培训,使得内审人员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也使他们掌握实际工作中的审计技能及办法。同时,通过培训工作也可以使内审人员提高学习工程、信息化等方面的复合性知识,使内审人员对所要面对的审计对象有更好的了解,实际化解内审风险。最后要注重内审人员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磨练、反思和提升。内部审计人员在内审工作中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在工作中总结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信息化审计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切实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
  
  (二)使用更为现代化和合适的审计方法
  
  应当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推行以风险导向为审计基础的审计方法。风险导向下的审计方法,将审计风险的概念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流程,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计量和控制,运用各种审计手段和办法,结合实质性审计证据,对审计风险进行规避、控制的一种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下对风险的全过程关注和控制使得它能够切实降低被审计单位审计风险水平,因而已得到广泛采用。
  
  信息化审计手段也应当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得到全面采用。随着企业管理系统和手段全面实现信息化,企业的各项信息实际上已经转变为信息流。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及时更新计算机知识和信息化审计知识,强化对各信息管理系统审计学习。在信息化审计过程中,内审机构还应当通过使用和强化数据挖掘技术来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控制审计风险。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化审计和数据挖掘在内审工作中也要得到更加全面广泛的应用。
  
  (三)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独立性
  
  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过程中保持其独立性同时确保其不是居于单位从属地位非常重要。单位如若想真正达到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控制职能,就应当在职能机构设置中独立设置内审机构和工作人员,并确保内审机构领导者同公司具体职能业务负责人不是同一人,以此确保内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能够充分发挥独立性,自主确定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并完成审计工作。
  
  (四)改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环境
  
  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对内部审计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单位领导层要对内部审计工作形成高度的重视。尽量做到由监事会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监事会应同时会同公司领导人加强对公司内部审计文化的建设,使得各单位养成对内审工作的重视,要求各下属职能部门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和重视。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的部门要严格要求其按照审计意见、决定,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依法依规处理。对于相关部门和人员阻挠或不配合审计工作的,应当责令其配合工作并追究责任。通过以上措施,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在单位内部的顺利开展,降低审计风险。
  
  同时,还应加强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工作。单位内部控制是单位实现预先防范、自我调节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各单位要加强对内控制度的切实理解,结合本单位的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适用于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牵制措施,以防发生内部舞弊事件。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命脉,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内控制度,才有可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效果,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五)加强内部审计法律规章制度建设工作
  
  完善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应当是既能够保障内部审计工作圆满顺利进行,也能在此过程中降低审计风险;因此,应及早加强内部审计法律制度的建设工作。
  
  一方面,应着手建立内部审计的质量保障体系。首先是要从职业道德、内审责任、职业胜任准则等方面来建立整体性的控制体系;然后要从主审负责、工作底稿分级复核、内部审计报告内容规范、审计质量保证及责任追究等各方面建立内审质量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尝试建立关于内审工作质量效果的激励和监督制度。对内审工作实施监督和考评的制度。根据量化内审效果,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不能保持独立性、玩忽职守或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人员则应进行责任追究。通过这种制度来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效果。
  
  国家也应当加快确立内部审计法律国家层面的地位。可以通过制定颁布《内部审计法》来促使内部审计工作早日走上法制化建设道路;同时也要通过对各层级审计法规体系的完善来构建纵横交错的内审制度体系,使其早日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结束语
  
  内部审计工作所面临风险也不是一成不变。作为单位内部审计人员,也要及时的认识到单位已有的和潜在的内部审计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对策,对风险因素及时加以消除,以此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静。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思考[J].企业导报。2014;03
  [2]刘义兰。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
相关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