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参考文献

标准类参考文献著录错误与对策——以建筑类学术期刊为例

来源:传播与版权 作者:马攀可1,2赵丽1,2
发布于:2022-11-21 共5076字

  摘要:文章对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着录规则》,研究32本建筑类中文核心期刊(2020年版)2022年1期的标准类参考文献着录,发现存在主要责任者着录错误、题名项标准号着录错误、出版项缺项、文献类型标识代码错误的典型错误,并提出应从增强意识、端正态度,摒弃旧标准、吃透新标准,借助参考文献审校工具三个方面严格把关标准类参考文献着录格式,从而提高参考文献的编校质量。

  关键词:参考文献;标准着录;问题;对策;

  作为学术期刊论文的有效组成部分,参考文献的正确着录对学术期刊论文的学术和编校水平具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正确着录参考文献,是对基本学术规范和出版规范的遵守,是对优秀学者的尊敬,便于后续研究者追溯相关领域的已有成果,也有助于期刊网络运营商建立相应超链接和索引,方便数据库在收录论文信息时建立学术脉络框架[1]。作为对行业实践具有实际指导价值和规范意义的标准,在被列为参考文献时往往是行业通用的范例或奉为圭臬的常规要求。适宜地将标准列为参考文献,有助于提高工程类学术论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就建筑类学术论文而言,更是如此。

  初步梳理建筑类学术期刊标准类参考文献的着录格式,笔者发现,一些建筑类学术期刊未能够完全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着录规则》(以下简称新标准)进行参考文献的正确着录。虽然新标准发布迈入第八个年头,但是标准类参考文献着录的编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须解决。因此,笔者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公布的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表的32本期刊[2]为研究对象,选取其2022年1期论文参考文献表的标准类参考文献(若当期无标准类参考文献,则选取邻近刊期)为样本,逐条对照新标准,罗列和归纳其存在的标准类参考文献着录的各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错误例析

  由于建筑类学术期刊的标准类参考文献着录的错误较多,且存在一条参考文献同时出现几个错误的情况,因此,文章所举例子多为非单独错误,但在分析时只在所归纳的错误范围内列示一种,以期表述条理清晰。

  (一)主要责任者着录错误

  标准类参考文献在着录时,针对主要责任者,有些被着录为主编单位,有些被着录为发布单位,有些被着录为出版单位,有些则保留空白。例如,例1中标准的主要责任者为主编单位,例2标准的主要责任者为发布单位,例3标准的主要责任者为出版单位。因此,如何确定标准的主要责任者是学术期刊编校人员比较困惑的问题之一。新标准3.2指出,“主要责任者包括着者、编者、学位论文撰写者、专利申请者或专利权人、报告撰写者、标准提出者、析出文献的着者等”[3]。且新标准4.1.2着录格式中给出的例子为,“[4]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信息与文献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元素集:GB/T 25100—201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2-3”[3]。经查,笔者发现,这条参考文献的“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既非该标准的主编单位,也非发布单位,更非出版单位,而是“提出并归口”单位。陈浩元也指出标准类文献的主要责任者应正确着录的是“提出”或“提出并归口”单位[4]。这一错误在笔者调查的32本建筑类学术期刊中非常普遍,涉及刊物多达18本,占比56.25%,而其余的刊物多将标准类参考文献的主要责任者省略。

  例1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GB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例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例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行业标准

  (二) 题名项标准号着录错误

  1.标准号位置错误

  例4 GB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标准号前标识符号错误

  例5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TD/T 1065-2021)[S].2021.

  3.标准号内连接符错误

  例6 桩基地热能利用技术标准:JCJ/T 438-2018[S].2018.

  新标准8.2.3指出,“其他题名信息包括副题名,说明文字,多卷书的分卷书名、卷次、册次,专利号,报告号,标准号等”[3],明确标准号作为题名项的其他题名信息存在。新标准7.2也指出,“:用于其他题名信息、出版者、引文页码、析出文献页码、专利号前”[3]。

  因此,标准类参考文献的标准号作为其他题名信息应紧随题目之后,并用“:”与题名隔开。虽然新标准关于标准号的着录格式非常明确,但是笔者在32本所调查的建筑类学术期刊中发现,有16本涉及此类错误,占比50%。可见,此类问题应当引起学术期刊编校人员的重视。

  同时,一字线可以标示相关项目(如时间、地域等)的起止[5]。标准号中年份确为时间,并结合新标准封面上标准号中年份之前的连接符为一字线,因此,标准类参考文献中标准号内连接符也应使用一字线。而笔者研究发现,在32本所调查的建筑类学术期刊中,有15本期刊的标准类参考文献使用了短横线,占比46.88%,这也应当引起学术期刊编校人员的注意。

  (三) 出版项缺项

  出版项缺项有部分缺项(缺少出版地、出版者,如例7)和全部缺项(缺少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如例8)。在32本所调查的建筑类学术期刊中,涉及此类错误的有9本,占比28.13%。

  例7 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282-2018[S].2018.

  例8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此外,由于发布时间的不同和适用范围的差异,部分发布时间较早的标准、适用范围较窄的地方标准或协会标准,以及部分国外标准,没有出版地、出版者或者出版地、出版者不可查询,且这些标准多是作者在网上查找并引用的,因此,将其作为网络资源,把文献类型标识代码确定为[S/OL]进行着录,可以确保此文献可被查询、可被引用,且着录格式正确。

  (四) 文献类型标识代码错误

  1.错用

  例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同例3)

  2.漏用

  例10 ICC.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Falls Church,Virginia:International Code Council;2015.

  3.滥用

  例11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S].第3号,1988-06.

  新标准在附录B中明确了标准的文献类型标识代码为[S],普通图书为[M],例9将两者混用,是错误的。例10中没有着录文献类型标识代码。笔者核实发现,例10为国际规范委员会2015年颁布的《国际建筑规范》,因此,该文献类型标识代码应着录为[S]。而例11是条例,不应纳入标准的范畴,且其使用[S]作为文献类型标识代码不合适,可以使用[Z](其他)。这类错误在笔者所调查的32本建筑类学术期刊中并不常见,但学术期刊编校人员也应极力避免此类错误。

  除了上述错误,标准类参考文献在着录时还存在诸如标准名称错误、不同版本未注明、出版者名称不规范、未区别引文型文献和阅读型文献、出版年错误等隐性问题。同时,标准类参考文献着录错误大多时候并非单独存在,而是几种错误同时出现,这就要求学术期刊编校人员具有高度的耐心和责任心,逐一核查,解决问题。

  二、 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笔者经过梳理32本建筑类中文核心期刊的2022年1期的参考文献表,阐述标准类参考文献着录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并结合自身编校经验和对其他文献着录研究成果的爬梳,探究标准类参考文献着录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一)意识不足—增强意识,端正态度

  在建筑类学术期刊的参考文献中,相比期刊文章、学位论文、会议论文集等文献,其标准文献数量较少,参考文献格式要求也相对简单,且学术期刊编校人员在编校时对标准类参考文献正确着录的重要性意识不足,极易造成上述标准类参考文献着录错误。

  参考文献着录的正确与否是考察学术期刊编校质量的内容之一。《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国新出发〔2020〕10号)明确指出,“参考文献着录项中的格式错误,每处计0.1个差错,一期最多计1个差错”[6]。这必然包含标准类参考文献的着录。对建筑类学术期刊而言,标准是其参考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参考文献又是学术论文的有机构成,参考文献的正确与否、得当与否对判别整篇学术论文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学术水平至关重要。因此,无论是从编校质量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内容质量审核的角度,学术期刊编校人员都不应忽视对标准类参考文献着录的把关。学术期刊编校人员要高度重视标准类参考文献着录的各种格式错误,从而增强意识,端正态度,力求标准类参考文献着录正确。

  (二)知识不足—摒弃旧标准,吃透新标准

  对参考文献的着录,国家标准从GB/T 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到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再到新标准,先后经过2次修改。从2015年12月1日起,凡涉及参考文献着录,均应执行新标准[7]。新标准对标准类参考文献着录的相关规定比较全面,且所举例子对阅读型标准和引文型标准的页码如何标注、网络资源中标准如何着录等都给出了操作示范。笔者通过梳理32本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2022年1期的标准类参考文献着录发现,部分学术期刊编校人员对标准类参考文献的着录格式仍存在沿用废弃的旧标准,没有吃透新标准的情况,这极易导致上述标准类参考文献的格式错误。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在新标准发布、实施之初,不少专家学者就对新标准进行了分析、比较、宣贯,其中涉及标准类参考文献着录的有钮凯福[1]、杨兰芝[7]、陈浩元[4]等学者的论文,学术期刊编校人员可以参照学习。

  可见,编校人员只有吃透新标准,熟练掌握相关正确着录要求,才能在学术期刊编校时严格遵从编校规范,对标准类参考文献的主要责任者、题名项、版本项、出版项等内容逐一审查,消灭其格式错误。

  (三)时间不足—借助参考文献审校工具

  对标准类参考文献着录的格式错误即显性错误,学术期刊编校人员通过逐一对照新标准,就容易发现错误所在;对诸如标准名称不准确、标准号有误、出版者名称不规范等隐性错误,学术期刊编校人员应查找原标准并核对。但是,对大多数学术期刊而言,其受限于编辑和专职校对人员数量不足,且参考文献核对工作量大、时间成本投入高,逐一核对参考文献成为编校工作所面临的不可忽视的挑战。

  因此,在增强意识、端正态度、掌握标准的前提下,学术期刊编校人员要解决参考文献正确着录时间成本投入高与逐一核对工作量大的问题。对此,笔者建议,可以借助参考文献审校工具来辅助校对,如腾云协同采编系统和参考文献在线辅助编校系统。前者包含的参考文献审校工具能够自动、高效、精准地在线审校自定义格式的稿件参考文献,比对源丰富,涵盖多种文献,可以根据需求对参考文献进行部分审校、单篇审校和整期审校,有效节约时间[8]。后者能够针对参考文献的着录格式和着录内容实时、在线、批量、精准地自动编校,还能够个性化设置DOI号的操作要件,逐一核验,且比对源包括万方双语、知网双语、维普中文、PubMed、CrossRef、Elsevier等,可以二次校验,提高审校准确率[9]。

  此外,有条件的学术期刊编校人员也可以针对标准类参考文献的着录特点自行编写相关程序,以大幅度提高编校速度和准确率。

  三、结语

  文章主要考察标准类参考文献着录的格式错误,对其科学性错误涉及较少,经分析,标准类参考文献着录比较典型的错误有主要责任者着录错误、题名项标准号着录错误、出版项缺项、文献类型标识代码错误。在呈现并分析错误示例的基础上,从学术期刊编校人员的视角出发,文章还分析标准类参考文献着录错误的原因:意识不足,易因小而不为;知识不足,易因无知而不为;时间不足,易因耗时而不为。由此,笔者提出学术期刊编校人员应从增强意识、端正态度,摒弃旧标准、吃透新标准,借助参考文献审校工具来严格编校要求,避免上述错误,提高期刊编校质量。

  参考文献

  [1]钮凯福参考文献着录问题分析与对策:以数学类期刊为例[J]出版科学, 2018(05) : 34-38.
  [2]陈建龙,张俊娥,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3]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着录规则: GB/T 7714- -2015[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5.
  [4] 陈浩元GB/T 7714新标准对旧标准的主要修改及实施要点提示[J]编辑学报, 2015(04) : 339-343.
  [5]中国标准出版社.编辑常用法规及标准选编[M] 3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9.
  [6]袁舒婕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EB/OL].(2020-06-19)[2022-04-01]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20/0619/c14677-31753095-2.html.
  [7]杨兰芝,刘永芳.应正确着录学位论文等3类参考文献:匡正《参考文献着录规则发展的历史脉络及新国标研究》中的谬误[J].编辑学报, 2017(06) : 554-556.
  [8]房蕊参考文献审校工具的应用及提高参考文献审校质量的探讨[J]编辑学报,2021(05) : 508-510.
  [9]黄晓楠,黄仲一 科技期刊参考文献DOI着录错误实例分析[J]编辑学报, 2020(04) : 398-402.

作者单位:1.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编辑部
原文出处:马攀可,赵丽.标准类参考文献著录错误例析与对策探讨——以建筑类学术期刊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2(11):31-3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