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论文摘要与提纲

博士论文摘要怎么写(论文写作技巧+摘要怎么写)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9-08-15 共2864字

  写好一篇博士论文,首要前提是选好题。

  如何选题?

  “选题”之“选”是指选择。选择是主体行为,是主体性的突出表现。主体之所以为主体,最根本的就是他(她)有其特定的目的。主体性的本质规定就是目的性。无目的者不足以为主体。

  有了一定的目的或价值目标,他(她)就也才面临一个选择的问题,即选择一个能或最能达成自己目的课题____这样的课题才是有意义的。为此,他(她)应该且必须关注现实,以便发现现实中的重大的或具有普遍性的但又是尚未有定论的问题。有了这样的问题意识,带着一定的有意义的问题去选题,才能选好题。

  选题固然重要,因为它涉及到所要作的论文的价值,但是,并非选到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题目,就足能保证其论文的价值和质量。一篇论文的价值和质量还取决于其特定的研究方法。

  人类的文明史,从物质文明方面看,其实质性的进步是生产工具的进步。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的进步,至少在中国是体现在从石器到青铜器特别是铁器的飞跃。然后是从铁器到大机器的飞跃,再是大机器到电脑的飞跃.......物质文明的进步是如此,人类思维的进步同样是如此,本质上也不过是思维工具的进步。所谓思维工具,在学术意义上就是学术研究的方法。学术的进步的实质在于其研究方法的进步。

  方法取决于观念、理念,有什么样的观念和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方法的进步本质上乃是观念、理念的进步。没有观念、理念的更新,就不可能有方法的创新。

  如何革新或转变观念、理念?对于一定的学科来说,观念、理念的更新,取决于对该学科(例如哲学)元理论的研究。例如,如果想要在哲学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就必须研究古今特别是当今中外的哲学观念的变化,由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念,进而以此观念为指导,以它为视野、视角来进行特定主题的研究。

  对于历史(包括哲学史)研究来说,其研究无非是对一定历史文本或历史资料的研究。这种研究,本质上乃是对历史文本或历史资料的理解。

  “理解”的前提是有“理”。有“理”,才有“解”;无“理”,则无“解”矣。

  这个“理”是什么?它就相当于亚里士多德所讲的“形式”。这个“形式”既是“质料”(历史文本或历史资料)所追求的目的,同时也是推动它的力量。这里作为其目的的“形式”,就是上文论述选题时所述之目的或价值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目的,就是意味着没有“形式”,没有“理”,从而也意味着无“解”。既然无“理解”,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历史(包括哲学史)研究了。

  其实,不仅历史(包括哲学史)研究,其它一切学术研究,也都是对一定资料或材料的理解。人文科学是如此,自然科学也是如此。自然科学的研究也是对一定材料(关于自然现象的经验)的理解。

  用中国哲学的术语来说,“形式”与“质料”的关系也就是“理”“气”关系。按朱熹的解释,“理”属“道”,“气”属“器”,它们的关系属于“道”“器”关系。朱熹的理气观是“理在气先”,从学术上说,这就是意味着研究目的是研究活动的先导。顾炎武则认为“非器则道无所寓”,这是意味着研究目的是不能离开研究对象的;离开研究对象的所谓目的,是空洞的;研究目的必要在研究对象上体现出来,或者说,要在研究对象上体现研究者的意志。这就是说,学术研究本质上就是在主观领域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改造。这种改造活动实是研究者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这意味着,没有理想的研究者,是不可能取得什么研究成果的。

  所以,要写好一篇博士论文,首要的是要有一定的理想。(这里所谓的理想,就是上述所谓“形式”。)有远大的理想,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现在问题是,博士生们普遍的缺乏理想,即在学术研究上缺乏“形式”,所以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他们通常是对一定的“质料”进行盲目的“加工”,自然而然,其“产品”也就体现不出“生产”者的目的,他(们)的价值取向。因其如此,这些“产品”便无明确的“用途”,只是可有可无的玩艺儿。

  然则,理想从何而来?来自于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有对天下的责任感,就不可能有称之为理想的东西;没有理想,当然就没有学术意义上的“形式”,也就无所谓学术。

  要之,论文之事,本质上乃是为人之道。为人无道,其论文就既无论亦无文,即便有论也是无实之空论,有文也是无质之虚文。

  论文的摘要该怎么写才能吸引眼球?

  大多数科研人员认为简短、精练、简单是在撰写学术论文摘要时要遵循的几个要素,但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了100万篇学术论文摘要之后发现:长篇幅、辞藻华丽、大量运用专业术语的摘要反而会使论文的引用率更高。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上,研究表明,常见的写作规则并不适用于科技论文的撰写,这一现象也可能反映了在线搜索对当今科学领域的发展所造成的多方面影响。

  该研究的作者之一、芝加哥大学进化生态学教授兼计算研究所研究员Stefano Allesina说道:“有趣的是,我们发现科研人员所引用的内容实际上并不是读者真正想要了解的。这一现象带来的启发是,我们不应该相信那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写作技巧。”

  在一个指导毕业生如何撰写学术论文摘要的研讨会上,Allesina想知道是否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以往被认定的通用写作规则真的有效。于是Allesina和Cody Weinberger(芝大本科生)收集了数百条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建议并将这些建议浓缩成十条简单的写作规则,包括:简短、简单、突出新颖性和重要性、亮出自信等。

  该校社会学系副教授兼计算研究所高级研究员James Evans也是该研究的作者之一。研究团队收集了一百万篇各学科(包括生物学、化学、地理学和心理学)的学术论文摘要并检测上述法则对论文引用率的影响(与同一期刊中的其他论文进行对比)。例如,检测“简短”规则时,考察的是摘要中单词或句子的数量与论文引用率之间的关系。

  分析结果表明,不管是哪种学科,摘要篇幅较短都会导致论文引用率较低,这与之前人们的普遍认知(篇幅越短越好)背道而驰。尽管不被看好,但大量使用形容词、副词、不常见词汇以及突出新颖性和重要性的摘要会大大提高论文引用率。

  综上所述,从字面意思上看,似乎只要将摘要写得冗长、复杂、易于检索、自我描述性强就能提高引用率。但实际上研究人员并不推荐这么做。Allesina说道:“如果你完全遵守这些规则,结果又会适得其反。将你所得到的建议打个折扣并且不要盲目遵从我们的建议才是最好的方法。写出好的学术论文没有捷径可走,用心才能写出好作品。”

  然而,Evans表示:“在线浏览的时代已经到来,越是复杂的描述就越能吸引眼球,并最终在获得更多关注和赞誉的同时被最大程度的检索到。”

  研究人员认为,研究结论同时反映出随着科研人员浏览论文方式的改变(在线浏览逐渐代替了纸质版浏览),科学领域相关的一些模式也在发生改变。许多常用数据库(如PubMed、Web of Science)在用户提交查询请求时只会通过摘要进行检索。从而导致长篇幅、含有较多与论文原文有关的特定词汇的摘要更易被检索到,从而更易被引用。

  研究结果侧面表明,学术期刊强制限定摘要字数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人员及其论文产生不利影响。Allesina提议,相比限定字数的方法,对论文全文进行检索会帮助科研人员更有效地检索到想要的信息。

  Allesina表示:“我认为对字数限制越严格,引用效果就会越差。在论文几乎不再被打印浏览的当今时代,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