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职称论文

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来源:西藏医药 作者:次央
发布于:2020-10-26 共2932字
  摘要: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团体心理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标(IPROS)和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对两组疗效进行量化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均得到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PRS评分观察组23.46±5.17分,对照组28.37±1.5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PROS、SSPI评分:观察组4.58±3.12分、5.93±2.47分,对照组8.34±3.22分、8.91±3.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团体心理治疗,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社会功能。
 
  关键词: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 应用效果;
 
  精神分裂症(简称精分)目前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主要防止的疾病之一,精分是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是指情感、思维及行为不协调的疾病[1]。药物对抗治疗是临床常用手段,但诊疗方案过于单一,疗效多不理想,加之该类患者在心理疏导、社会、家庭的关怀缺失,造成在恢复期出现社会功能下降、思维贫乏、生活能力及自我评价降低[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从一个单纯的技术领域,过度为技术与服务并存的领域。现在临床不仅对患者生理疾病进行治疗,而且对患者心理疾病的也成为重点。团体心理治疗作为一种交流、指导、注重彼此,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在精神障碍疾病后期康复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3]。本文通过观察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旨在进一步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4~50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2.28±0.56)年,疾病类型:情感障碍18例,联想障碍15例,自闭症10例,矛盾症7例;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5~49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病程(2.34±0.60)年,疾病类型:情感障碍19例,联想障碍16例,自闭症8例,矛盾症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着(P>0.05)。
 
  1.2 入选标准[4]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病情处于康复期,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总分不小于30分:(3)年龄20~50岁;(4)患者能独立填写问卷,并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伴严重心肺肾疾病;(2)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的精神疾病;(3)患者意识不清或滥用酒精等物质导致认知障碍。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遵医嘱服用氯氮平片(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125,规格:25mg*100s)。首次服用1片(25mg),每天2~3次。每天适当增加剂量至正常剂量,每天200~400mg。进行适量的康复训练。连续治疗8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治疗准备工作。心理治疗医生首先了解每位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并分小组进行心理评估考核,准备把握每位患者的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案。(2)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前,分成5人小组,详细向家属讲解精神分裂疾病发病机制、表现症状、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等,提升对疾病认知。同时在此过程中耐心、详尽的回答提出问题,及时纠正错误认知,让每位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知识。由于患者精神状况及认知功能较差,单一讲解方式不利于理解疾病,因此心理治疗医生采用图文并茂或课件方式,进行生动展示。(3)认知干预。以5人小组方式开展认知干预治疗。心理治疗医生结合患者认知功能情况下,设定任务,以提高认知功能。第1项任务为对自我认知,让患者想大家介绍自己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爱好等,通过介绍能进一步提升对自我认知。增进患者与医生,患者与患者之间情感,有助于认知功能的提升。(4)心理干预。心理治疗医生单独与患者进行沟通,以患者倾述为主,了解心理状态、内心想法及需求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缓解心理压力。若发现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时,转移话题,聊一些轻松内容,缓解负性情绪。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社会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提升治疗依从性。
 
  1.4 评价指标[5]
 
  通过BPRS、(IPROS)、(SSPI)进行疗效量化评估9-BPRS用于评定患者最近1周内的精神症状,共7级评分。从l级至7级病情逐渐加重。IPROS量表反映干预措施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数值大小与疗效呈反比。SSPI量表评分越高反映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精神状态改善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精神状态改善情况对比
 
 
  2.2 两组社会功能改善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社会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由于受到严重的精神刺激后出现思维、情感、行为障碍,一般无神经系统和躯体阳性体征。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精神分裂症发病率逐年递增,自2002年以来,我国精神疾病以成为公共卫生主要防治的疾病之一,深受临床学者的关注[6]。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控制大脑神经递质传递,缓解临床症状。但是长期服药依赖性较高,且很多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对患者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增加了负担。因此,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团体心理治疗是将心理疾病患者聚集起来,通过与患者交流,治疗期间,团体成员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自己和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从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良好的辅助治疗的效果[7]。本文通过采用BPRS、IPROS、SSPI评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完善、减弱精神症状,已到患者建立健全自我情绪管理,加强自身抗压能力、维系良好社会关系,重拾自信与自尊,更好的回归家庭、融入社会,降低复发率、致残率[8]。
 
  参考文献
 
  [1]李遵清,韩鹏,仇爱攻.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98-1101.
  [2]田志林,李秀珊,王东新,等.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 (12):1783-1785.
  [3]耿英华.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14):63-65.
  [4]苗良.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6O):169.
  [5]吴纯青.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3):237-238.
  [6]梁超胜,徐英妹,陈声,等.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01):44-47.
  [7]贡永宁.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康复期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7):2656-2658.
  [8]张晓,王云香.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08):136-138.
作者单位:武警西藏总队医院
原文出处:次央.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西藏医药,2020,41(05):60-61.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