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心理学论文

灾后儿童的心理危机干预效果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02 共5466字

  每次团体危机干预分为 3 个阶段: 热身阶段、艺术创作和艺术疗法体验阶段、分享反馈阶段( 具体干预活动安排见表 1) .

  1. 4 统计处理

  采用 SPSS 16. 0 软件,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对两组前测与干预后测结果进行比较,通过配对 t 检验比较两组的前测差异与干预后测差异并计算效应量。

  2 结 果

  2. 1 各量表前后测的组内和组间评分比较

  艺术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前,艺术团体干预组与对照组间 SAS、SDS、SCL -90 总指数、SCL -90 阳项痛苦水平和 SCL - 90 阳项均分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艺术团体干预组以上各得分显着低于对照组。且艺术团体干预组的后测分数显着低于前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前后测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2.
  
  2. 2 SCL - 90 量表各因子前后测评分比较

  艺术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前,艺术团体干预组与对照组间 SCL - 90 量表的各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艺术团体干预组 SCL - 90 量表的各因子得分显着低于对照组,且艺术团体干预组的后测得分均显着低于前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前后测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3.
  
  3 讨 论

  3. 1 灾后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灾后儿童在地震发生近 9 个月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症状表现最为明显; 其次,是焦虑、抑郁和敌对症状; 偏执、精神病性、强迫和其他症状较平均,躯体性症状表现最不明显。这与以往的调查结果一致[6].由此可见,亲历震灾的儿童心理健康基本状况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同时,也可看出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与在此阶段对所遭受的外界刺激的反应有一定的共同性。

  此外,对灾后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还在初期探索阶段,缺乏与其相关的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检验,而且对所需的干预辅导人员要求较高,故灾后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情况尚不明显。已有研究显示灾后儿童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偏向于创伤严重程度不高的儿童,个别访谈治疗又偏向创伤或心理健康状况极差的儿童,而中间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未得到有效的干预与辅导[18-19].

  3. 2 艺术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在灾后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为期 2 个月共计 8 次艺术团体危机干预后,艺术团体干预组儿童在 SAS、SDS 和 SCL - 90 上的得分显着降低,且艺术团体干预组的 SAS、SDS 总分从干预前显着高于量表理论平均分下降到干预后显着低于量表平均分,而对照组的得分在干预前后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 SCL -90 量表上,艺术团体干预组的儿童在各因子的得分干预后均有明显减少,阳性项目数和阳项均分也有所降低,而对照组的得分在干预前后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这表明,以改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为目的的艺术团体心理危机干预活动,能够从整体上缓解受地震影响并出现心理健康危机和不平衡的儿童的心理状况,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已有的研究都证明,艺术疗法在治疗和改善心理问题方面有良好的疗效。本团体心理危机干预采用了多种艺术疗法且效果显着,可能与艺术疗法和团体辅导双方结合有关。首先,在艺术疗法中,来访者在心理咨询师的推动下用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和沙盘游戏等艺术媒介进行创作,其本身就是非常有效的情绪宣泄方式,并且通过艺术作品调和情绪、探索感情、促进自我意识、管理行为、发展社会技能、改善现实取向并且减轻焦虑和增加自尊。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玩耍是他们的天性,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所以这些艺术性的活动正好成为儿童情绪表达的途径。其次,是团体干预的场地和氛围的作用。经历过地震的儿童缺乏安全感,情绪也时常不稳定,团体干预所创造的安全环境和自由轻松的氛围能有效缓解儿童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同时,团体成员的陪伴也有利于缓解儿童的孤独感,让其有归属感,获得一定的团体支持。在团体中儿童的分享、交流、沟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改善。
  
  3. 3 对艺术团体危机干预的探索与体会

  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艺术团体危机干预,8 次干预活动都达到了预期目标,每一项活动也进行得轻松愉快,参与干预的儿童也反应良好。期间,没有儿童脱离团体的情况出现,从侧面证明了以艺术活动为媒介的团体危机干预对灾后儿童具有吸引力,为以后在各种灾难后实施艺术团体危机干预提供了可行性的资料支持。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对艺术团体危机干预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地震经历将持续影响着灾区儿童的心理与生活。尤其是 PTSD 很可能成为长期、慢性症状,并且引发其它的心理疾病。对于灾后儿童心理反应尤其是 PTSD 的长期性研究,应是我国灾后儿童研究的一大关注重点。其次,艺术疗法对儿童有巨大的吸引力。因为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沙盘游戏等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想象和趣味的过程,尤其是对有创伤经历的儿童,如能通过创作的作品回顾和整理过去的创伤过程,可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第三,熟悉感的破坏可能是儿童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在团体危机干预或团体辅导中,充分发挥团体辅导的优势,安全的环境和自由的团体氛围为儿童从事创造性、表达性艺术的创作过程提供相应保障,使儿童全身心投入到相关的创作活动中,以期具有突破性的发挥和展现[20].第四,创作过程远远大于创作作品的价值。在艺术疗法的治疗中,创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内心情绪的宣泄方式和个体潜意识的投射。因此,对于成员的作品,没有优劣之分,治疗师所做的是透过作品解读投射的情绪,并激发团体成员间的情感共鸣。第五,艺术团体危机干预的实施过程中,艺术活动的应用没有特定的顺序。

  艺术活动仅仅是一种沟通成员与团体干预人员的媒介,起着桥梁的作用,只要能在适当的阶段选择恰当的艺术活动并有效达到团体目标即可。第六,团体干预的引导者最好是心理学专业人员。团体的建立与分离是需要有专业知识的心理咨询者才能处理好的,引导人员的专业性影响整个团体干预的效果; 但团体干预辅助人员可以是非心理专业人员,然也需了解和掌握团体辅导的基本技能,如营造自由的团体氛围、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等。第七,人是社会物种,团体的形成不仅带给每个儿童新鲜感,也在无形中给予儿童一定量的社会支持。

  4 未来研究方向

  艺术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对地震灾后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有明显的积极效果。灾后儿童对艺术团体心理危机干预的评价很高,艺术团体心理危机干预适合在经历各种类型灾难的儿童中推广使用。本次艺术团体心理危机干预不足之处是仅进行了干预前后的对比而没有能够在干预结束后进行间隔一定时间的追踪测量。但本研究得到了很多硬性支持,具有长期在灾区进行心理辅导的场地条件和实施人员,所以在干预结束后,将继续在灾区进行间隔一定时间的追踪测量,并对参与研究的对照组儿童进行全套的艺术团体危机干预。此外,将这种艺术团体危机干预方案推广到地震灾区的各个社工站点,适当增加干预的范围和次数,延长干预的时间,以期长久改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程奇。 国外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 2) :50-53
  [2]季建林,徐俊冕。 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 02) :116-118
  [3]黄媛,张敏强。 地震灾难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及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 2) :231-232
  [4]王玲,刘学兰。 心理咨询[M].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2-3
  [5]季建林,赵静波。 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施红梅,祝捷,邱卓英,等。 自然灾害引发的儿童心理障碍及其心理康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 7) :683-686
  [7]时勘。 灾后心理自助手册[M]. 安徽: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8]赵丞智,李俊福,王明山,等。 地震后 17 个月受灾青少年 PTSD 及其相关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 03) :145-147
  [9]芭芭拉·鲁宾·韦恩瑞伯,艾琳·布罗契着。 黄惠美,李巧双译。危机干预与创伤反应理论与实务[M]. 广州: 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4-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