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运动生物力学论文

运用技术链理论分析赛艇运动项目特点

时间:2015-06-13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本文字数:4040字

  赛艇技术是赛艇中被认为是合理的、适当和经济的,且能让使用者在赛程中达到更高水平的一系列动作[1].技术链一词在国内较早出现在2002版的《运动训练学》教材中,伴随运动链技术的发展,技术链的概念与理论也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运动项目训练时采用并借鉴了这一理论。同时,在运用过程中丰富和完善了技术链理论,使其更趋于科学性、实用性、普适性。岳新坡将技术链定义为:“在体育运动中技术环节或技术动作依据特定的时间序列和空间排列而形成的链条式关系被称为技术链”[2].任满迎等把技术链理论运用到国家队体操运动员的训练中,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技术链的概念与理论是基础理论学科在活动实践过程中提出的,同时反哺到实践活动中;应用技术链理论分析运动项目特点指导运动实践,提高运动训练效果。

  1 赛艇运动特点分析
  
  赛艇运动诞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奥运会中占有14枚金牌,分为单人双桨、双人双桨、双人单桨、4人单桨、4人双桨、8人单桨等几种类型。岳新坡按照逻辑学上3步走、4原则方法,定义了技术链的定义为:“在体育运动中技术环节或技术动作依据特定的时间序列和空间排列而形成的链条式关系称为技术链”.由此,可定义赛艇运动的技术链的概念为:“在赛艇运动技术各环节和技术动作中,依据赛艇运动特征,按照特定的技术和时间顺序,形成完整的技术链条关系称为赛艇技术链”.图1所示,是赛艇运动拉桨的运动简图,可清晰的看出赛艇运动技术的基本面貌。赛艇运动是以身体的手腕、肘、肩、髋、膝、踝6关节和桨栓为7大链条,组成了赛艇运动技术,是较典型的技术链运动项目。

  从赛艇运动特征可看出赛艇运动同时是开闭链运动于一体。赛艇运动要求身体各运动环节协调有序、急缓分明、协同一致、相互配合。为了较清晰的展现赛艇运动技术特点,可以把赛艇运动分为4大技术链,依次是下肢技术链、躯干技术链、上肢技术链和划桨技术链。图2,把赛艇运动项目按照用力的先后顺序制定技术链分层结构,由外向内是划桨启动至划桨出水,由内向外是划桨出水至下一轮划桨启动。德国学者Theo Krner在赛艇方面的研究中,将赛艇运动的东德模式(或叫标准划桨技术)和Adam模式(或叫长划桨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这2个模式大致代表了当今赛艇运动的特点,东德模式和Adam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划桨距离上,即通常所说的划副。图2把赛艇运动项目按照用力先后顺序制定了技术链分层结构,由外向内是划桨启动至划桨出水,即下肢技术链、躯干技术链、上肢技术链和划桨技术链;由内向外顺序相反。
  
  1.1下肢技术链

    赛艇运动中下肢技术链归纳为2个动作:“收缩、伸展”.腿收缩、伸展与腿内部肌肉收缩、伸展的表现和机理相反。

  腿外表收缩是放松积蓄力量的过程,腿外部的伸展是爆发力量推进赛艇加速的过程。采用模糊数学分析法统计表明,除电子竞技类、射击类、棋类等,坐驾类运动项目之外(包括户内运动项目),完成一项技术动作,首先是由下肢启动和完成的。收缩和伸展组成了收缩角度和水平位移,股四头肌、腓肠肌等肌群以关节点为支撑,做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费力运动,容易造成肌肉疲劳,科学合理的分配下肢力量至为关键。

  例如,女子赛艇在1984年奥运会以后,距离延长到2000m,不仅强调爆发力更强调耐力,耐力运动就关系到力量合理分配问题,在训练中对运动员形体和技术上就有了新的要求,训练中不仅应遵循个体差异性原则、有效控制原则,更应遵循竞技需要原则。

  桨频的高低和腿部伸展快慢呈正相关。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Adam模式和德国、美国意大利模式,腿部收缩角度具有较大差异,Adamm模式腿部收缩角度较小,德国、美国、意大利模式腿部收缩角度较大。可推断出2种模式在训练时对运动员的要求与训练的针对性是不同的。这2种模式各有千秋,可运用多学科进行深入研究。目前世界流行的是大小腿折叠充分,收缩时,小腿垂直赛艇,躯干贴在大腿上,上身挺住手臂充分前伸。蹬伸时,腿部先发力,在大小腿打开90°时开始打开躯干,大腿与躯干大致90°时开始拉臂。

  1.2躯干技术链

    躯干技术链是以臀部为支点重心位移控制技术。是技术链的连接环节,躯干技术的好坏是避免运动员2次发力和划桨打滑的关键点。腿部的收缩与伸展,手臂的拉桨与回桨着力点都落在臀部,以臀部为支撑点做滑动运动。臀部是最大的关节点技术链的连接部位,臀部的滑动实现了腿部蹬伸与手臂回拉桨的有机融合。滑动技术不是简单的移动,它涉及到重心水平位移范围问题,滑动范围过大越难控制身体在船内移动速度,滑动范围过小,身体的移动速度提高,做功有效距离减小。同时,重心在水平面和垂直面移动范围的大小将导致重心在船内颠簸幅度,增加了船体阻力降低船速。因此,在训练中涉及到臀部滑动速度和移动范围的有效控制,以及臀大肌、腰腹肌、背阔肌等肌群的力量要求,避免松腰,出现2次发力。

  躯干技术链涉及到划桨的力量传送、呼吸调节、节奏控制等。腿部力量通过躯干传递,躯干再把力传送给上肢,上肢把拉力转化为划桨动力。上肢和下肢是动力臂,躯干是实现力作用效果的杠杆。躯干对节奏的控制很为关键,按照赛艇动作的身体顺序应该是腿-躯干-臂。躯干处于中间环节,如果腿+躯干>

  躯干+臂的时间说明腿部发力过猛,容易造成腿部疲劳,反之会造成上肢疲劳,导致节奏混乱,团队配合不默契,成绩下降。

  1.3上肢技术链

    赛艇跑的快不快、节奏协不协调,在于手臂一拉和一回,上肢技术链不仅表现在耐力和爆发力上,还体现在细节处理上和团队协作上。比如左右手在交叉阶段是有先后之分还是有上下之别,在很多国内外文献中争论不休。英国队、法国队采用的是左手领先技术,减小左手弱势,从而和右手在力量、速度上保持一致。有争议是因为存在差异性,不应该统一划一,应保持争议。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习惯、不同个人风格有不同技术特点,争议就理所当然。从自身特点出发取长补短,制定自身标准,发挥团队优势,形成自身或团队技术风格才是取胜的关键,而不是盲目照搬他国技术。

  划桨的实施者上肢技术链,不是单单上肢和肩部做功,划桨打滑脱离了下肢、躯干力量和节奏的有效传递;消极划桨,阻碍了下肢、躯干的联动性,划桨有效率降低。同时上肢技术链还涉及到一系列的技术动作处理,如拉桨、回桨、桨叶入水、桨叶出水、倒桨、提桨等技术动作,要靠两手臂和双手来实现。上肢技术链是涉及面最广、复杂程度最高、动作处理最细腻的一环技术。在训练过程中应该分层次。例如,桨入水至桨出水涉及到的技术,桨出水至桨入水涉及到的技术,分析每层技术原理和易犯错误,结合摄像给运动员以直观描述,提高训练效率。

  1.4划桨技术链
    划桨技术链是技术效果的体现,从观赏的 角 度 有 “三动”.赛艇是在桨叶入水前后25~30°范围快速移动;躯干相对艇做倒钟摆式滑动;手臂和桨相对艇做弧形往返运动。当划桨的速度大于船速时,视觉的感受是船在桨之间快速移动,要 求 划 桨 要 有 一 定 的 加 速 度。其 次 桨 叶 入 水---抓水---出水阶段,手和握杆做了提拉、落桨、上弧线动作,此时桨叶垂直水面;桨叶出水---回桨---入水阶段,手和握杆做了压腕起桨下弧线动作,此时桨叶背面平行水面。国内外大量资料认为桨叶垂直船体时桨叶做功效率最大,在左右两侧都有能量耗损,角度越大耗损能量越大。

  依据这一事实,提出一大胆设想,研发设计活页桨。保持桨叶在入水---抓水---出水阶段始终与船体保持垂直。

  初步设想是,在桨叶和桨杆的连接处---桨劲,设计成链页无缝连接,桨杆内设动力杆,动力杆连接桨叶链页和桨栓,桨栓和内动力杆由齿轮驱动。调试拉桨幅度与桨叶垂直面的比例关系,桨叶虽然在做弧线运动,但桨叶从入水至出水始终保持与船体垂直,提高了划桨有效率,减小划桨损耗。如规则允许,活叶桨将优于大叶桨,相信能够大幅度提高赛艇速度,缩短相对比赛时间,取得优异成绩。在不违背科学、不使用禁忌药品,科学改进技术设备、遵守比赛规则的情况下应是可行的!

  2 结论
  
  赛艇技术链的概念:“在赛艇运动技术各环节和技术动作中,依据赛艇运动特征,按照特定的的技术和时间顺序,形成完整的技术链条关系称为赛艇技术链”.4大技术链和完整的划桨技术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各技术链包含于整体;整体水平的高低依托于各个技术链水平的发挥,划桨技术链是技术链效果的最直接体现。

  从赛艇技术链的分层结构可以发现,桨叶速度不仅依赖于力量耐力,而且依赖于运动员正确高效的运桨能力,运桨能力依赖于4大技术链高效娴熟的配合。技术环节不足或不正确会减小桨速,降低施力效率。把一项运动项目分层次、分结构解析技术链接关系,能够清晰的看出每个环节的作用。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学习,有利于个人技术风格的展现;有利于团队的高效融合。

  3 建议
  
  在图像解析和操作过程中发现,赛艇在运动过程中伴随运动员划桨位移、桨频、桨副、桨入出水角度和入出水深浅在做上下起伏运动。根据力学原理,受力面积增大物体位移阻力增加。因此,出现赛艇加减速差异明显。桨在入水阶段,桨叶和艇身并非垂直,而是形成一定夹角,桨力曲线作用力较大时船加速并非明显,艇身反而起伏。当桨叶桨杆垂直艇身时速度最快。研发设计活页桨,桨叶与桨杆、桨杆与将栓内部设置齿轮驱动,虽然桨叶在做弧线运动,但保持桨叶入水到桨叶出水始终垂直艇身,减小桨叶对艇身的挤压,降低艇身上下起伏。

  加强运动生物力学测试系统对国家赛艇运动员的指导,强化教练员利用先进仪器辅助训练意识。对不同运动项目应加强技术链的分析与界定,项目不同技术链分层结构不同。个性中找出共性,共性指导个性运动项目发展,提升训练效果,提高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PAUL JGOODMAN.Connecting the Core[J].NACA.sPerf ro-mance Training Journal,2004,3(6):10-14
  [2]岳新坡.运动技术链概念及其应用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29):235-239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36-237
  [4]任满迎,等.核心运动链肌力诊断新方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9):69
  [5]IAN HANSEGAWA.The use of unstable training for enhancingsport perf ormance[J].NACA.sPer for mance Training Journal,2005,4(4):15-17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