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舞蹈论文

舞蹈家杨丽萍的孔雀舞赏析

时间:2020-01-15 来源:大众文艺 作者:谢舒祎 本文字数:3242字

舞蹈鉴赏论文第三篇:舞蹈家杨丽萍的孔雀舞赏析

  摘要:杨丽萍的孔雀舞在模仿自然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创造,成为一种美的艺术。她的孔雀舞成为我们的艺术对象,在审美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寻到一种孕育于生命的本质,这是人与自然的共舞。而在康德美学中,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杨丽萍的“天才能力”将舞蹈与自然进行完美的形神结合,使得孔雀舞具有了独创性与典范性,成为舞蹈经典而难以被超越。

  关键词:康德; 美的艺术; 天才论; 杨丽萍; 孔雀舞;

  欣赏一场舞蹈表演,观众认为是美的时候,这舞蹈必须是结合了生活又超越了生活,带给观众心灵体验。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它的基本形式是肢体动作。而民间舞蹈中有很多肢体动作是模仿自然间花草树木、灵兽与原始居民的生活场景。“民族舞”这种半封闭的艺术形态不仅是现代表演艺术与中华文化精神碰撞的结果,更是灵与肉的结合。 从《雀之灵》《雀之恋》到《孔雀》,杨丽萍的舞蹈艺术作品创作了经典的“孔雀”的艺术形象。“孔雀”是一种灵鸟,被傣族尊为东方之鸟,代表了和平与智慧,在中国华夏文化中具有许多象征意义。舞剧《孔雀》四幕舞剧环环相扣的情节将大自然的规律与人生哲学结合在一起。伴随着春夏秋冬的运转,两只孔雀从情意绵绵,到为爱搏斗,传递人类的共同的情怀。艺术家杨丽萍恰到好处的表达情感,控制地十分细腻又内敛,使得舞剧的“孔雀”艺术形象牵动每一位观众的心,引导观众一起探索“爱”与“生命”。

  杨丽萍的孔雀舞对自然的诸多动作在模仿的基础上,在时间与空间上根据肢体动作安排节奏与动感。在《雀之恋》中,纤细的手臂、手腕与手指配合抖动的柔美身体,跳跃与扭转之间,女性的柔美尽情显现,同时把雄雌孔雀的缠绵之情传递给观众。而艺术家杨丽萍并不是简单的挪用与刻板模仿,而是将这些最原始的元素,经过自己的艺术创作与升华,将舞蹈这个审美对象形象化。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论具有整体性:艺术是形式与情感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而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那么,康德认为,一件艺术品不仅仅是一个形式,还有一个与某个概念相结合的内容。而艺术就是用这样一种方式,形式与内容同时自由地参与生产与创造,创造出具有更高层次的认识能力的自由协调。

  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区分了“艺术”与“自然”:“一种自然美是一个美的事物;艺术美则是对一个事物的美的表现。”1他认为艺术是人的作品,是建立在创造者的理性之上,是一种合目的性的行为。接着,康德又区分了艺术与手艺:艺术是合目的性的与无功利性的,而“手艺”没有达到自由状态,还在雇佣的状态。“在艺术中必须是自由的并且唯一的给作品以生命的那个精神就会根本不具有形体并完全枯萎。”2我们反观杨丽萍的舞蹈表演,舞者将错综复杂的情感体验与肢体形式相融合,超越了个人利害性,同时似乎有种“精神”在起作用。这种“精神,在审美的意义上,就是指内心的鼓舞生动的原则。”3“孔雀”的灵动呈现出韵味的生命本质,使得整个舞蹈表演具有生命之美,使得欣赏者都感受到了表演者内心状态的一种精神,这也鼓舞着欣赏者沉浸在一种自由游戏的内心状态中。“而艺术只有当我们意识到它是艺术而在我们看来它却又像是自然时,才能被称为美的。”4在自然美中我们将自然表象为被合规律地设计或者模范成艺术,而美的艺术必须要看起来像是自然。自然美从无目的到通过与智性兴趣的结合,展示出理性的终极目的,艺术美从被预设的概念规定到超越规则以及通过天才内心中的自然,创造出新的规则,二者最终都一同指向主体的终极目的和理智的本质。杨丽萍的舞蹈表达了原始自然的魅力,传达了生命意识。当欣赏者看到眼前的舞蹈,想象着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自然的世界,感受艺术的自然之美。在康德《判断力批判》中强调,美的艺术是想象力与诸认识能力自由游戏的结果。通过作品在形体展示以及音乐、舞美等方面展示了一个的自然环境,关键在于“自然美”的体现与“精神”的蕴含。

  很多模仿杨丽萍孔雀舞的舞者之中,大多人却无法超越她,因为有形无神。反之,舞者杨丽萍对于舞蹈是有美学追求的,她将形与神进行完美结合,赋予一种浑然天成之感。观赏者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进行感受与体验,如对悠长的音乐的愉快感,对形体舞蹈的想象力,以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理解。一个艺术作品是包含了多种美的艺术结合,最后达到想象力与知性能力的协调一致的自由游戏。换言之,一个美的艺术作品不仅仅体现在一个自然的美的表象形式,更体现在创作者和欣赏者两方面的内心状态。一方面,表演者创作时的“自由游戏”内心状态,并传达着一种审美理念;另一方面是观众感受到与舞者一样的自由游戏状态。舞者杨丽萍的舞蹈艺术将观赏者置于天人合一的画面中,可以想象到处于自然美之中,又对其舞蹈传递的“精神”以及“生命感”进行感悟。因为这是一种会联想到自然的舞蹈艺术,所以杨丽萍的舞蹈艺术体现了对“自然美”与“精神”的蕴含。而天才独有的“精神”是符合审美理念的,符合审美理念的艺术可以制造出比世界更完美的东西,在这个层次上与自然美具有同一性。之所以可以将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同一性展现出来,这是因为天才给艺术提供了规则。这是一种“天才的艺术”!

  那么,现在我们再看康德所阐述的“天才”:“天才是天生的内心素质,通过它自然给艺术提供规则。”5由此,康德提出“天才”具有两大特征:独创性、示范性。天才的第一特性是独创性。“天才就是:一个主体在自由运用其诸认识能力方面的禀赋的典范式的独创性。”6首先,个体拥有独立创造能力,并没有按照某种规则与技巧来学习。天才的独创性特征是对最重要与本质的一点,强调艺术作品无法被他人超越,甚至是创造者本身也不能再复制,这是自然寄予“天才”想象力与灵感。

  “天才”的第二特性是示范性。艺术是利用模仿世界并依照世界而成为艺术吗?天才的艺术是与模仿的精神完全对立的。“因而它们本身不是通过模仿而产生的,但却必须被别人用来模仿,即用作评判的准绳或准则。”7“天才的艺术”是去规定他者,而自身却不被任何所规定。杨丽萍自编自导《雀之灵》成为经典舞蹈,基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进行艺术创作,编排出《孔雀》、《云南印象》等作品,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性与民族性,无法被轻易超越。可见,在舞者杨丽萍身上拥有天才的四种能力,即想象力、知性、精神和鉴赏力。想象力使得她可以自由创造,利用知性对原始的素材进行丰富与协调,与自然合二为一,创造出具有“精神”的“美的艺术”。那么,舞者杨丽萍的鉴赏力就在于对一种审美理念的完美呈现,通过反思与琢磨以唤起想象力与知性之间的协和一致的自由游戏的内心状态。

  虽然“天才”的艺术不可复制与超越,但是在“天才”的艺术中汇聚着某种“审美理念”与“精神”,成为一些规范可以被其他创造者领会与习得。“精神,在审美意义上,就是指内心的鼓舞生动的原则。”8在《雀之灵》中经常用神奇的指尖模仿树叶在风雨中节奏与动态,酥软无骨般的手臂模仿孔雀的喝水,梳理羽毛等动作。在“孔雀”飞翔的瞬间,灵动的内心生命在纤细灵动中被激发,舞者与孔雀融为一体。在观众眼中,舞者杨丽萍化身为一只孔雀仙女,带着美好降临人间,唤起了观众内心深处的理想。杨丽萍的舞蹈艺术向观众传达了一种“理念”,这些审美理念是超感性的,是理性理念的对立面,超越经验界限之外的东西。而天才创造者在想象力与知性的合乎比例的自由协调下,创造出符合审美理念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艺术作品。这是美的艺术,引着主体通向自由之域。这既是为什么杨丽萍的舞蹈艺术经久不衰,成为传奇的经典之作而无法被超越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康德.《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
  [2]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滕守尧译,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3]刘旭光.《论‘审美理念’在康德美学中的作用》[J].学术月刊,2017(08).

  注释

  11.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5页.
  22.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9页.
  33.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页.
  44.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9页.
  55.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0页.
  66.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63页.
  77.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1页.
  88.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页.

 

点击查看>>舞蹈鉴赏论文(优选8篇)其他文章
    谢舒祎.论天才的艺术——基于杨丽萍孔雀舞欣赏[J].大众文艺,2019(23):165-166.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