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舞蹈论文

增城“貔貅舞”的发展、特征及传承

来源:武术研究 作者:朱小芳;杨晓生;曾文华
发布于:2017-07-06 共4340字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对增城“貔貅舞”的起源发展、表演程式和价值等进行分析,旨在为增城“貔貅舞”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方法和途径。研究得出:增城“貔貅舞”的历史悠久,具有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但由于硬件设施严重滞后;资金短缺;政府相关部门保护力度薄弱等,使“貔貅舞”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危险。建议:政府加大对貔貅舞的扶持力度;借助“貔貅舞”成功申遗的优势,扩大民族传统体育的知名度和保护力度;将“貔貅舞”作为特色教育课程,引入中小学课堂;以体育旅游产业带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增城貔貅舞 传承发展。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池岭村地处增城区粤北山区,环境山清水秀,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种类多,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而貔貅舞这项被誉为“增城三宝”的三大民间工艺和表演之一,在 2007 年列入第二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增城“貔貅舞”已被列为非遗项目,但在传承和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值得我们探讨。
  
  1 增城“貔貅舞”的起源渊源与历史传说。
  
  1.1 增城“貔貅舞”的起源。
  
  貔貅舞是增城当地客家人的传统舞蹈节目,又称“舞客家猫”“舞客家狮”“舞醒狮”.它被人们认为是招财的吉祥兽,故与僻邪的舞麒麟、舞狮一起,成为当地客家人在新春佳节或其它喜庆节目里,祈求吉祥幸福的一种民间文艺活动。目前,关于增城貔貅舞的起源,民间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它兴起于明末,二是说它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即正好是增城客家人大批迁入增城的年代,距今约 270 年[1].
  
  1.2 增城“貔貅舞”的历史传说。
  
  增城“貔貅舞”有一个历史传说,其情节来源于《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相传唐僧师徒取经路过一客家山村,见瘟疫流行,却苦无救助之法。当晚,观音菩萨降临,交给唐僧仙草一枝,蒲扇一把,吩咐他往昆仑山找貔貅相助,瘟疫即可解除。唐僧依照吩咐,让孙悟空、沙和尚前往昆仑山找貔貅。两人登上昆仑山,用仙草挑逗神兽,用蒲扇驯其天威,终于领得貔貅下山进村驱病魔除孽障。客家村民得救脱苦难,从此貔貅便成为民间供奉和敬仰的一种神兽[2].
  
  2 增城“貔貅舞”的发展。
  

  笔者通过访谈当代老艺人得知,增城“貔貅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鼎盛时期、衰落期和回复与发展期。
  
  2.1 鼎盛时期(50 年代 -70 年代初)。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初是增城“貔貅舞”的鼎盛时期,这是因为当时的“貔貅舞”表演不受性别歧视,男女都可参加。此外,那时的舞貔貅是维系客家各宗族间和谐相处的重要纽带。
  
  2.2 衰落期(文革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艺术萧条,政府干预活动的开展,貔貅舞顶着一个“封建迷信”的帽子很快消沉下去[3].由于貔貅舞活动的开展明显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限制,所以其发展逐渐走向衰落甚至濒临危亡。
  
  2.3 恢复与发展时期(2005 年至今)。
  
  直到 2005 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增城区才成立了貔貅队,开始排练已濒临失传的貔貅舞,使其得以恢复和发展。现今,每逢喜事、年节甚至开店铺、建新房等,人们都喜欢用舞貔貅的节目来表达喜庆吉祥、祈求好运、五谷丰登和生活消费的美好愿望。
  
  3 增城“貔貅舞”的特征及表演过程。
  

  3.1 增城“貔貅舞”的特征。
  
  与其它地方相比,增城貔貅舞的特点非常鲜明。第一,道具外形独特。除了长长的“猫身”,它圆圆的脑袋却有一张猴脸,远看像一个猫头。第二,“猫头”的制作材料以泥巴和纸张为主,程序较为简单。第三,增城貔貅舞的角色多样化,有貔貅、大头佛、猴子。第四,增城“貔貅舞”中的貔貅,即客家猫,有性别之分。通常,如果出现一只“大猫”和一只“小猫”,则代表“猫妈”和“猫仔”;若只有一只“猫”出现,则是“猫公”.第五,增城“貔貅舞”的表演过程特色鲜明。每场戏之前都有“打四门”,即拜四方土地神的仪式[2].
  
  3.2 增城“貔貅舞”的表演过程。
  
  貔貅舞表演融合武术形成其专有的特色。笔者在现场看到,表演中,两只“猫头狮”有时静如处子,有时动如脱兔;大头佛憨态可掬,舞步慢条斯理;黄脸猴机灵活泼,一会儿挑逗大头佛,一会儿戏耍貔貅,驼背佛两腿一跨,蹲着马步就上场了,因为他老被欺侮,摔跟头就成了最经典的动作,但两只狮子在他面前却非常驯服,由他引上场后就蹲在貔貅两边看表演。舞蹈中虽有“抢青”的场景,但也有“还青”的过程,整个舞蹈有嬉闹游戏,却没有打斗,人与兽和谐相处,现场气氛热闹、祥和。后来,“舞猫头狮”又加入了武术兵器表演环节,从最先的单人表演拳脚功夫,到后来的刀叉棍棒等兵器与双人对打的表演,特别是双人兵器对垒中的准、精技巧更是得到村民的喜爱。
  
原文出处:朱小芳,杨晓生,曾文华,蔡建超. 貔貅舞研究[J]. 武术研究,2017,(04):95-9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