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土木建筑论文 > 建筑结构论文

绿色建筑思想在上海中心大厦结构设计中的体现(2)

时间:2017-06-22 来源:建筑结构学报 作者:丁洁民,巢斯,吴宏磊, 本文字数:7713字
  1. 2 结构体系。
  
  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构成了上海中心大厦的抗侧结构体系[1].四根角柱、八根巨型柱及八道位于设备层处的具有两层楼高的环带桁架组成了抗侧体系中的巨型框架结构[3].六道两层楼高的伸臂桁架设置于塔楼的第 2 及 4 ~8 功能区[2].核心筒与巨型柱通过伸臂桁架联系起来。此结构体系既能高效地利用周围的八根巨型柱以减小结构的整体变形和层间位移,又能约束核心筒的弯曲变形。图4 为该结构体系组成。
  
  【4】  
  2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由于超高层建筑固有的特点,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小能耗,降低成本,是其设计和建筑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此时,绿色建筑思想的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4]指出了建筑设计中所需达到的 6 个方面绿色指标,本文作者结合本项目实际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和解决方法( 表 1 中 1 ~ 6 项) ,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国内针对超高层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文件---《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表 1中第 7 项) .
  
    
  3 绿色建筑结构设计。
  
  3. 1 复杂环境下大直径深基坑及地基基础设计技术。
  
  上海中心大厦基坑工程为近年来上海软土地区罕见的超大、超深基坑工程。项目场地所处区域内土质较软,且周边环境复杂,变形控制要求高。针对以上客观因素,塔楼区采取顺作法施工,大大加快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其采用的圆筒形无内支撑基坑围护结构形式,充分发挥了圆形结构均匀良好的受力性能,较好地利用了混凝土的抗压性能。裙房区基坑施工采用了逆作法技术,此做法的优点在于可利用地下室顶板作为施工场地,解决了塔楼区和裙房区基坑在施工期间场地不足的问题。以上措施充分体现了绿色建造技术的思想[5],得到相关绿色创新技术与成果如下:
  
  1) 通过采用外径 123 m、深 31 m 的圆筒形无内支撑大直径深基坑( 图 5a) ,减小了围护结构拆除带来的环境污染;2) 桩基采用了直径 1 m、深 56 m 的超长大直径灌注桩,避免了预制桩产生的挤土效应,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3) 通过建立桩筏协同受力分析模型( 图 5b) ,全面系统地考察了基础的受力情况,为上部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4) 后注浆技术的应用,使桩承载力提高 50% ,并大大降低了材料用量。
  
  【5】  
丁洁民,巢斯,吴宏磊,何志军,张其林,李久鹏. 上海中心大厦绿色结构设计关键技术[J]. 建筑结构学报,2017,(03):134-140.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