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土木建筑论文 > 市政工程论文

城市排水工程的系统性问题与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15 共2347字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对排水工程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何破解城市排水工程面临的缺水、内涝、污染等系统性问题,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趋势,是城市管理和市政行业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1 城市排水工程的概念

  城市的雨水、生活污水、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水等,需经过渠道、泵站、污水处理厂等进行处理排放,这些工程设施及构筑物统称城市排水工程。排水工程是城市功能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环境保护特别是水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2 城市排水工程面临的系统性问题和成因分析

  2.1 水资源短缺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2100 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列世界第 125 位,全国 2/3 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而且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年均影响上千万人口。

  就缺水而言,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资源型缺水,即水资源可利用量小于用水需求,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和南方没有大江大河通过的沿海地区;二是水质型缺水,即水资源可利用量大于用水需求,但水体受到污染,不符合城市用水的水质要求,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水资源丰富、人口稠密的南方地区,而在资源型缺水地区水污染问题往往也比较严重;三是工程性缺水,城市用水需求不能由城市给水工程完全满足,这种情况在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已经少见。

  2.2 城市内涝

  我国城市的暴雨重现期设定值普遍过小,数十年来城市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并未涉及“城市地下”部分。近年来全国各地城市在暴雨来临时普遍发生城市局部内涝灾害,从北京、广州、杭州到济南、滁州、哈尔滨,一时间“到某城来看海”成了网络热词。据调查,国内351 个城市有 62%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涝问题,57 个城市的最长积水时间超过 12 小时。

  造成内涝有多方面的成因。近年来地球气候变化加快,极端天气不断出现,暴雨出现概率有所增加。城市快速扩张形势下,硬质地表(混凝土、沥青路面等不渗水材料)径流系数偏大,缺乏有效的透水面积。合流制排水系统存在暴雨时期排水能力有限的问题。城市个别节点高程造成的雨水外排限制等。
  
  2.3 水污染
  
  城市水体污染问题越发严重。湖泊、河流等地上水体,和地下水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遭受污染情况。60%左右的平原区地下水水质劣于Ⅲ类,118 个大中城市地下水已普遍受到污染。20.8 万公里的重要江河河段中,Ⅴ类和劣Ⅴ类水达到 20%左右的份额。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遭受污染的惨痛代价。环境总容量面临极限,城市中的工业企业向地表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水,甚至超标超额排放。城镇化水平的攀升也使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激增。城市总体污水处理率偏低,部分城市污水不能处理。不容忽视的还有水体二次污染问题即第二环境问题,污水处理厂工艺落后,运行管理缺失,处理后的城市污水不达标。

  3 针对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对策

  3.1 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

  加强污水处理理论研究,处理工艺升级换代;新建、改扩建现有污水处理厂,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根据哈尔滨市总体规划(2011-2020),至 2020 年,新建及升级马家沟文昌、何家沟群力、何家沟平房、信义沟公滨等 14 座污水处理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90%以上。

  3.2 参考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

  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推进雨污分流制的排水体制改造,在城市新建区实行雨污分流制,进行分流制的降雨初期污水处理的探索研究工作。

  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排水经过百余年的建设,一般暴雨重现期已经提高到“五至十年一遇”,甚至“十五年一遇”.法国巴黎的地下水排水系统有 2300 公里长,东京的地下排水系统堪称地下宫殿。而且这些发达城市有两套系统,即处理一般降雨的小排水系统和应对极端暴雨情况的大排水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大排水系统暴雨重现期很大,是由排水渠道、蓄水池、公路道路、水体等多种设施组成的综合排水系统,确保极端雨洪的及时排泄和综合吸纳利用。

  3.3 建设“海绵城市”

  近年来国内兴起了建设“海绵城市”的热潮。2014 年 11 月 3 日,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5 年 1 月 20 日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申报 2015 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通知》;国家正在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LID 模式),意图利用城市水系、道路、绿地等用地的吸纳功能,对降雨进行吸收利用,在利用中保持水文特征基本不变,从而达到削减径流负荷、保护和改善生态、防止内涝和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是“回归自然的水文循环”.利用城市水系、道路、绿地等用地的吸纳功能,让它们像“海绵”一样对降水进行吸纳、按需求排放和再利用。要充分考量各个不同的气象、水文、水系、地形的不同情况,确定控制目标。一般说来,海绵城市控制目标有径流污染控制、径流总量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径流峰值控制等,制定规划原则和实施策略,通过土地利用布局的方式进行实施。

  雨水利用模式要从传统的以排为主转变为以吸收利用为主,从规划设计开始,贯穿施工及维护等整个建设及运行过程,城市各部门各专业要统筹协作,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海绵城市具体工程措施包括尽量采用透水性路面、地面,利用停车场、绿地等公共区域建立地下雨水收集池、建立地下大型雨水调蓄池等控制性工程。

  4 结束语

  城市排水工程是关乎民生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对城市排水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经历了从“排污水、不内涝”的低端要求向“山清水秀、循环利用”的高端要求的转变。应加强对城市排水工程的系统研究,把握城市排水工程研究的新趋势,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映霞。从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看排水规划的发展趋势[J].城市规划,2013,2.
  [2]王文亮。海绵城市建设要点简析[J].建设科技,2015,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