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书法篆刻论文

当代中国书法文化自觉的必要性与途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23 共5333字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工具,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中国书法事业取得了较大成就,为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较大贡献。新时期,书法如何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引领社会思潮,弘扬主旋律,从而实现书法在当代社会的时代价值,是新时期书法走向文化自觉的重大历史使命。

  一、当代中国书法文化自觉的内涵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书法是关于汉字书写的一门学问。因书写文字可供人欣赏,故称之为书法艺术。可见,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同时还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期,弘扬书法不仅是创新艺术的需求,更是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需要,这是当代中国书法走向文化自觉的重大使命,也是当代中国书法创新与发展过程中的应有之义。正如欧阳中石先生所言:“我们从历史上不会看到没有思想内容及文字形式的书作,我们必须把书法艺术的各种作品与她所处的文化背景统一起来认识,才能真正地深刻地认识到她的意义和价值。”[1]6因此,大力传承中国书法,不断推进书法创新,始终保持中国书法的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是中国书法走向文化自觉的必由之路。

  艺术的自觉依赖于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当人们在书写过程中,把书写的作品当成一件艺术品来欣赏时,书写文字就成了一门艺术,这时的书写文字就已经开始走向书法的艺术自觉之路了。正如郭沫若所说:“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化或装饰化,是春秋末期开始的,这是文字向书法的发展达到了有意识的阶段。”[2]把文字当成艺术品来欣赏是书法艺术自觉的重要特征,但书法自觉绝不仅仅是人类欣赏的觉醒。作为一种艺术,书法自觉除了具备艺术自觉,即审美之外,还要有文化自觉,即自觉承担起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笔者认为,所谓书法的文化自觉主要是指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上的觉悟和觉醒。在当前,中国书法的文化自觉主要表现为中国书法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自觉弘扬社会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从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并将中华文化展示给世界。

  质言之,书法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书法发展创新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书法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历史和现实表明,书法的发展程度,很大程度取决于书法的自觉程度。具体来说当前中国书法的文化自觉就是做到敢于自信和勇于担当,即面对现代高科技的挑战要敢于自信;面对社会艰巨的历史重任要勇于担当。

  第一,当代中国书法要敢于自信。自20世纪以来,书法就已经开始经历了多重磨难。从“打倒方块字”,到人们用钢笔、圆珠笔替代毛笔写字,书法就已开始受到挑战。如今,面对着电脑键盘输入法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就连钢笔、圆珠笔似乎也可以随时被抛弃,更何谈毛笔了。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和手机的普及,人们日常的书写被无纸化办公所取代,键盘输入越来越快捷、方便,与此而来的是人们的字写得越来越难看,不少青少年,甚至包括一些中老年人也常常因为书写机会甚少而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此外,近年来,虽然书法事业发展得轰轰烈烈,但这种繁荣发展的背后却是人们出于功利的目的。人们对书法作品的喜爱不是出于欣赏和钟爱,而是在于书法作品的商业价值。易言之,书法作品是否值钱成为人们收藏的首选;人们参加各种书法竞赛不是由于自身酷爱书法,而是在于通过书法竞赛可以出名获利等等。在此背景下,中国书法已不再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是成为社会少数人牟利的工具。应该说,当前中国大众书写工具改变了,铅笔、钢笔、圆珠笔,尤其是电脑的普及等替代了毛笔,是书法在现代条件下不能很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近年来中国书法发展的功利化、商业化倾向却是我们当代人的问题,我们当代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面对上述挑战,中国书法要勇于自信,自信书写工具的改变不会导致中国书法的断裂和消失,其根源在于:其一,中国书法不仅是一种书写的工具,更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和传承的纽带。正如刘梦溪教授所言:“几乎中国文化的所有东西都可以在书法中看到,尤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气韵、结构,大都在书法中有所表现。”[3]

  其二,中国书法可以实现现代化,与现代化并不矛盾。例如“结构”这个词,是从西方传来的概念,中国古代则没有,但汉字的一个特点就是她的结构美。早期的汉字本来就带有具象的特点,只是后来才成为一种抽象的表意文字。所以,中国书法可以不受电脑的限制,实现现代化。可见,中国书法与现代性并不矛盾,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书法的功能越来越大,而非越来越小。现代的一些艺术设计理念,常常还要借助于中国书法。即使从后现代主义文化角度来看,中国书法也是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所以,当代中国书法发挥的余地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因此,当代中国书法要拥有敢于面对钢笔、圆珠笔,尤其是电脑挑战的自信。此外,当代中国人要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克服当前中国书法发展的功利化、商业化倾向,为中国书法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不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做一些影响中国书法发展的事情。

  第二,当代中国书法要勇于担当责任。责任源于自信与自觉,行动体现自信与自觉。当代中国书法要在自信的基础上,勇于担当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重任。在人类历史上,任何时代的艺术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该时代的文化精神。一切优秀的艺术创造,一切传世的精品力作,都是时代文化精神的产物。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国书法不仅凝聚着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更包含着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精髓,在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上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古以来,中国书法始终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保持着高度的同步性。它不仅体现着当时社会文化的特征,更深刻影响和引领着当时文化发展的方向。质言之,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就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缩影,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正如德国着名的哲学大师黑格尔所言:“中国是特别的东方,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因此,笔者认为,书法自觉重要的不仅是一种艺术自觉,即供人欣赏,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自觉,即能够主动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主动承担历史赋予文化的重任。当代中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阶段,我国书法艺术事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如火如荼的发展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旋律,既呼唤书法艺术有一个更大的繁荣发展,也为书法艺术繁荣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动力源泉。

  二、当代中国书法文化自觉的紧迫性

  从古至今,中国书法已经成为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但目前,中国书法在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书法小众化倾向严重。在古代社会里,中国书法的大众化不是什么问题,每个人要与社会交流和沟通都离不开毛笔,因此,练习书法已是中国人的必修课。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电脑的普及,汉字书写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正在逐渐减弱,人们已经适应了无纸和无笔的键盘输入,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交流载体已经完全取代了手写书信这一传统载体;另外,由于书法实用价值的减弱以及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等因素的冲击,书法已不再作为人们的必修课,书法教育难以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当代,书法成了少数人把玩的工具。

  第二,中国书法形式化现象凸显。在古代,文人的书法,不仅有着优美的书体,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当代,书法过分追求技巧性的东西,过于看重书体,而忽视书法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各种书法竞赛中,参加比赛的书法作品,大都是抄写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很少有自己创作的文化作品。易言之,抄书正在逐渐取代创作。

  第三,中国书法的功利化取向突出。当前,中国书法的发展虽然表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繁荣的背后却是市场利益的驱动。当代中国人对书法的热爱很大程度上是受利益的驱动,个人研习书法,参加书展,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获取财富;市场价值大小成为收藏书法作品的重要标准,书法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已为金钱利益所取代。

  第四,中国书法引领社会文化的作用逐渐减弱。当前,中国书法由于其实用价值减弱以及受市场经济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当代人过分强调中国书法的审美功能,却相对忽视了作品本身教化他人的社会文化功能。因此,当前的书法领域,仍然缺少真正能够以文化影响社会的精品,缺少真正能够启迪心智、震撼心灵、冲击灵魂的力作,缺少经得起历史检验,足以代表时代高度的经典作品。

  概言之,实现当代中国书法的文化自觉不仅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全党全社会“要积极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中国书法应该实现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引领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力量,自觉承担起推进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

  三、当代中国书法文化自觉的路径选择

  书法作为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智慧创造的成果,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体现。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同时又体现着一定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书法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自觉承担起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一,中国书法要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从古至今,中国书法形式虽然几经变迁,但传承中华文化的内涵却始终不变。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多传统文化的经典着作,不仅是文学史上的名篇,更是书法艺术中的佳作。易言之,在中国传统社会,书法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笔者认为,当前,要充分发挥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书法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没有内容,也就无所谓形式。当前,中国书法之所以难以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原因有二:一是中国书法受利益的驱动及功利化倾向影响,中国书法过分追求技法性的东西,忽视其文化内涵;二是当代中国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即使有人想在中国书法中传承和体现传统文化,但是由于不了解传统文化,所以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可见,要想让中国书法承担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必须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其次,加强中国书法教育。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书法教育不仅仅是学写字的问题,更是一种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和浸润的重要过程。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必须要加强书法教育。通过书法教育对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中国书法教育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者不可分离。要实现中国书法的文化自觉,二者的教育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第二,中国书法要自觉承担起创新中华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重任。“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面对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书法作品的创作,更应该在推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发挥重要作用,应该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不仅应该继承和弘扬书法传统,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方向,立足创新实践,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正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所强调的书法等艺术要“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造活动之中,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因此,我们应该通过书法的创新和发展,不仅教化他人、影响社会,更反映时代精神,弘扬真善美的价值取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低俗之风。概言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书法历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书法应不断进行创新,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这是时代赋予书法的历史文化使命。

  参考文献:

  [1] 欧阳中石。书法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序)。
  [2] 转引自田彩中。汉末魏晋:中国书法走向艺术自觉[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01)。
  [3] 刘梦溪:书法与文化传承[J].美术观察,2010(07)。
  [4] 转引自张运林:中国书法杂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
  [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